第648章 祖氏归辽(1/2)
孙元化兵屯永平,距离山海一步之遥,其前锋刘泽情部已经距离山海不足三十里。
虽说机会渺茫,但孙元化还是派出使者,试图说服吴三桂放弃反叛的念头。
主谋已经死了,那个狗太监也不是不能死,将脏水都往死人身上泼,把陛下的牌坊再立起来。
理由很牵强,孙元化也不指望吴氏能听得进去,高起潜那厮虽然可恨,但人家是皇帝的家仆,可不是他说杀就能杀的。
拖延,蓟辽总督吴阿衡已经率军出关,试图绕到山海之后。
这其中的风险很大,吴阿衡部很可能会被祖氏、吴氏夹击,但吴阿衡同孙元化分析一番,最终还是冒险走这一步棋。
此举非但要绞杀吴氏,还要将辽西一线心向大明的军队都带回来。
祖氏、吴氏势力庞大不假,但其他将官呢?你不去争取,岂不是给辽贼送菜?何况祖氏也没说要反……
使者回来了,但带回来的消息令孙元化后槽牙发痒。
吴三桂这个小崽子居然要封王!
你不是说是杨贼、方贼、高贼擅自行事么?但我爹死了,俺不相信朝廷,给个王爵,日后老子听调不听宣!
“出征!”
孙元化一声令下,大军拔营启程,直奔山海。
……
大凌河中乌篷船。
赵明生再次同祖大寿坐在一起。
“世子准备用兵?”
“不是我!”
赵大少微微一笑,“此番却是我父亲征!”
“哦?辽王亲征!”
祖大寿闭目良久,问道“以何名义?”
“清君侧!”
“哈哈,咳咳!”
祖老头忍不住咳嗦几声,“好名头!只是太过牵强,天下百官,可没有几个说陛下是昏君的!”
“所以他才是昏君!敢问老将军,天下的百姓可说他是明君?”
“说的好!”
祖大寿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老夫是个直性子,直言相问,殿下莫怪!”
“请!”
“我祖氏在辽西人多地多府邸多,这佃农,老夫都不知道有多少户。敢问殿下,当如何处之?”
“律法不可破,虽赵氏亦不例外!”
赵大少放下酒杯,面带肃然。
“人多是好事,子孙兴旺,福泽绵长,然则需禁行私法,不蓄奴,不养兵!
土地,地契上写的是谁就归谁,实话说,我大辽最缺的是人,而非土地,从没有杀富济贫的念头!
至于家宅产业,只要不建皇宫,我大辽从不干涉。
但佃农不可存,租种自愿,需皆以契约为准。
老将军,你这土地的经营方式需要改改了,祖氏子弟在辽东购买土地不在少数,都是以牲畜为主,您又何必去为难那些穷苦人?”
老头子胡须翘了几翘。
“我祖氏的佃农……都快跑光了!”
“竟然有此事?”
赵大少假作不知,“老将军,移民为我大辽之国策,嗯,只要有人在两京十三省还挨饿,大抵移民便不会停。
我大辽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
祖氏子弟多有在大辽效力者,祖老将军当听说过傲洲,不客气的说,清空半个大明百姓也装的下!
本帅今日还可以向老将军介绍一地,可听说过新大陆?
其陆地之广大十倍于大明,我大辽在其地有城名‘天选’,这个地方在我大辽公开刊印的地图上是看不到的。
但本帅可以告诉你,那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现已有民过万。
嗯,本帅有一个小目标,十年之内,移民三十万!二十年之内,移民百万!”
祖大寿花白胡须乱颤,确定这个赵氏是天下第一搅屎棍,这是要将大明搅的天翻地覆啊。
祖氏世居辽东,对之前的四海,现在的大辽不要太熟悉,更何况最近几年结交颇深,老头儿家里便有一摞摞大辽的报纸,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48章 祖氏归辽(2/2)
这玩意已经成为了习惯。
无数事实证明大辽一直在大举移民,其疯狂程度亘古未见!
赵氏这么搞下去,注定天下的穷苦人都会视其为神明,这才是赵氏的可怕之处。
他既不夺田,也不占房,但他拿走了人!
没有人,土地再多有个屁用,祖氏的佃农……现在有大半是高丽人,汉人就不敢用,说不准哪天就逃了,简直能气死人。
“你这般做法,让天下的士绅如何得过?需知历朝历代,得罪士绅可没什么好下场,即便得了江山也坐不稳!”
“老将军言之有理!”
赵大少双手平摊,“士绅,我大辽是不敢得罪的,某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张献忠,相反,他的一切将会受到保护,只要合法合规合理!
但士绅也不要妄想着为所欲为!就如现在的大明,搞得天下贫苦人没有活路。
结果怎么样?死了多少,逃了多少,又有多少被破家灭门?
搜刮太甚,自取灭亡!
日后,所谓的士绅要改改规矩了,莫要想着从佃农身上吸髓敲骨,而是要多想想种什么得利,怎样种得利?
就如辽东的棉田,玉米田,大量使用耕牛,使用精铁打造的耕犁,比之人力不知要强过多少倍。相同大小的土地,农场所需人手只有单纯依靠人力耕作的三分之一!
这才是士绅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见天想着大斗入小斗出,放高利贷,逼的人家妻离子散,卖儿卖女!”
“你以为你能左右天下士绅?”
“为什么要左右他们!”
赵大少阴阴冷笑,“其实我大辽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围困京师,把大明主力牵制在京畿。
您说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会不会席卷大江南北,将天下的士绅砍个七七八八?
又或者我大辽将流贼向南驱赶,让流贼见识一下江南的花花世界?
老将军以为会不会有人哭着喊着来求某?”
赵大少说的很直白,某虽不是好人,但有人更坏,这就足够了。
再者说来,士绅的力量当真如此强大么?
大清入关,不还是老老实实的交税?怎的,改姓赵就不行了?一定要当奴才才甘心?
如果当真这般,那就休怪赵氏挥起手中的屠刀!
赵氏有千万子民为根基,有数十万将士为倚仗,不靠士绅恰饭!
“我祖氏出路何在?”
大明有多少家底,祖老头心知肚明,两厢对比,天秤毫无疑问偏向赵氏一方。
只是赵氏的制度当真让老头儿捉摸不清,至今也没有看个通透。
但眼见关外良田连片,牛羊成群,大把大把的羊绒制品向关内贩运,一船一船的胚棉运往江南,还有那什么玉米,一座农场的玉米能堆成一座小山,一户产出养民二十户不在话下!
祖老头没有任何办法,若他是普通百姓,也特喵的要往大辽那里逃!
面对这样的势力,除了融合进去,没有任何更好的出路。
事实上大多祖氏、吴氏子弟也都是这般做的,对自家的那点家底越来越不感兴趣了。
争毛线,你是嫡子家底都归你,老子去大辽自己挣!
老头子很害怕,怕祖氏变为一盘散沙,最终沦为庸庸碌碌之辈!
“祖氏、吴氏归顺,功可封伯!海外之地,按例赐予!子弟从军,量才录用!尔之兵丁,择优录用,充入辽军混编。
祖可法、吴三桂可为将,各提一团人马,五千骑兵!
老将军可直入中枢,或任职元老院,或任职咨政院,若愿为将,可入统帅部,相伴我父左右,参赞军机大事!”
赵大少肃然拱手。
“祖老将军,天下纷争,战乱不休,天下百姓求安久矣。
赵氏不才,愿稳社稷,安黎民,使我华夏重归秩序,百业兴盛,开古今未有之盛世,还请老将军相助!”
祖大寿哈哈大笑,旋即肃然。
“承蒙少帅厚爱,敢不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