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之海上崛起 > 第526章 圈地运动

第526章 圈地运动

   第526章 圈地运动(1/2)

崇祯五年六月,艳阳高照!

广袤的辽东大地渐渐安宁,厮杀虽仍旧未曾断绝,但零星个案,已不足为虑!

辽王,呃,这个称呼要慢慢适应!

四海改旗易帜,褪去商贾外皮,赵春哥自称辽王,治下称辽国!

国位仍在大明之下,称番属,尊崇祯为皇帝。

当然,大明朝廷是不承认的,但这不影响四海人……辽国人的热情。

四海,很社会,听之就像非正常社会组织。

辽国,很庄重,听之就让人想到领土广阔。

美中不足的是历史上有个大辽,但没有办法,在沈阳称王,总不能称秦王?

不要误会,此为封号,而不是国号。就如西汉初年的大小封国,法统未变。

赵春哥亲赴沈阳,于崇祯五年六月初六登王位。

当日昭告天下,传檄各地,晓瑜四海之民,日后称辽国人!

称王大典整整持续了数日!

封官,授爵,颁布诸般法令,不要太热闹!

老赵衮服上身,威风不可一世。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纳妾了,可不是他提的要求,而是发妻塞给他的,而且还是两个,勉为其难,只好苦着脸纳入房中!

倒不是明生他娘大方,实在是逼不得已!

莽古尔泰以女真名义送来一贵女,你要不要?

察哈尔诸部以蒙古名义送来一贵女,你要不要?

就必须要接着,封侧妃!

尘埃落定!

轰轰烈烈搞了一场封王庆典。

自此。

四海商社成为过去,辽国登上历史舞台!

换汤不换药,其实内部什么都没有变!

但谁也不能否认封王的作用,即便是自封!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岛屿上的土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然无所谓,但在欧亚这片主体大陆上厮混,要挤进文明圈,没个响亮的名头怎么能行?

王爵,也是分等级的,亲王最高,其次郡王,再次属地王,还有一个不在等级之列,草头王。

赵大少吹牛,亲口许诺了两个亲王,按道理老赵就应该称皇帝,不然有什么资格给人家封亲王?

但就是这么任性,元老院为了给赵大少擦屁股,硬生生将亲王划分为三个等级,辽王为一等亲王。

定襄王为二等亲王。

察哈尔、巴丹吉林为三等亲王。

旁人说三道四没有用,解释权在我!

如果行为不合法,那就立一条法律,让他合法!

“儿啊,庆典也搞了,爵位也封出去好多,但辽地乱糟糟一片,民不聊生,难道就一直这么耗着?

前日蔡忠实跑来报账,同后金战争已花费白银近七百万两,而收入几乎为零。

若是再这般下去,财政怕是要吃紧,最起码要砍掉一部分开支来维持,且长此以往,难免会有怨气滋生。

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想来,也可以慢慢收网了!”

明生铺开地图,“爹,您看。

东北,西为兴安岭,东为长白山,两条山脉之间为一望无垠的平原沃土,且还是黑土,天下间最为肥沃之土。

其内有脑温江,松花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几条水系,干流支流遍布平原,雨水适中而少旱少涝。

儿子敢说,天下间就没有几个这般的宝地,这是天下粮仓啊,怎会有赔钱一说?

不就是钱么,翻手即来!”

赵春哥就咧嘴。

“看地图是这么一回事,可到现在为止,也就辽南稍好,至于什么松花江,脑温江流域,那还都是不毛之地。

不要说天下粮仓,便是能自给自足,不需从大员,甚至南洋运粮,你爹我怕是都要高兴的睡不着觉!”

“这也是儿子要说的!”

赵大少似是有所回忆,哑然失笑。

“儿子琢磨着咱们四海……辽国再不能无限制的免费分配土地了,这般的美事迟早是要有个终结的。

济州已经无地可分,官家干什么事反倒要从百姓手中买地,地价高昂不说,往往还要起争执,打官司。

不能说百姓忘恩负义,为了四海大业,就必须牺牲百姓的利益。

四海就是靠这些移民兴起的,互为依靠,如果说恩情,那也是互相的。

再者说来,很多百姓已经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谁还记得当初那些辛苦?争取利益也是理所当然,公平合理。

凭什么要牺牲我,而便宜了旁人?

但修个路,只征地就要半年,甚至更久,这个事儿子不能忍!

我意那些移民数量已经足够,且开发比较完善的领地,就不要再分配土地,而是每年拿出少量来发卖,甚至就荒芜着,留待子孙后代去用也未尝不可!

就如大员,诸多城池兴盛繁荣,即便不再施行土地分配之策,也会不停有移民慕名前去讨生活。

而事实上大员却还在分配土地,但最近几年分配的土地谁得的最多呢?

并不是外来的移民,而是大员本土人,一大家子子孙孙,往往各地分家,如此就都有了土地。

您说这些人会不会骂咱爷们是棒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26章 圈地运动(2/2)

大傻子?

挨骂不打紧,关键免费分配土地是为了转移大明移民,可不是给这些龟孙占便宜的。

可以说,起码在大员,土地分配制度已经违背了初衷!”

赵春哥吸了几口老烟,沉思片刻。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贸然改变,会不会导致民生动荡?”

“爹,咱们父子又不是真金白银,用不着所有人都喜欢,事实上也不可能!”

赵大少微微冷笑,“所谓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此策只是阻断了某些人的蝇营狗苟之道,那本就不是正途!

不满可以,但若是为此闹事,便代表其心术不正,说不得要动用强硬手段!

但是走不到那一步,儿子早有考量。

我辽国领地如此广阔,大部分领地还是缺人的,改革土地分配制度也需看实际情况,缓缓施行,而不是一蹴而就。

就目前来说。

大员可即刻着手施行,在废除免费分配土地制度的同时,亦要颁布法令严禁私自垦荒,违反者重罚!

琉球、永丰、古晋几地也可以酌情施行,几地工商繁茂,人口众多,便是只发卖土地,也大有人去得。

至于其他地域么,则暂时不予变动。

如此,非但不影响移民,且那些贪恋土地却吝啬不肯购买土地的辽国人,也会自发去往那些真正需要移民的偏远之地。

卖地生钱,引导移民。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嗯嗯,是这个道理!”

赵春哥频频点头,咧嘴大笑,“哈哈,如此,只发卖土地的钱财便可弥补辽地的亏空,好计,好计!”

“爹,账不是这般算的!”

赵大少摇头,诡秘笑道“别处发卖土地那是收益,同后金一战的亏空终归还要从辽地来拿。

我辽国有多少人想着在辽地购买土地,兴办产业?还有在大明逃难的旧辽人,又有多少想重回故土?

别看辽地残破,非但不能免费分配土地,而且还要出售土地,价格低了咱们都算是棒槌。”

“当真能如此?”

“您就放心吧!”

赵大少自信一笑,“不说其他,只棉田同牧场便可赚的盆满钵满!一个棉花,一个羊毛,圈地不要太快!”

老赵琢磨半晌,斜睨赵大少。

“所以你就任由辽东被打烂,百姓逃难,然后将土地都拿到手中?”

赵大少神色讪讪。

“都是后金动的手,迟早要找他们算账!”

“儿啊,按照你的说法,难道要在辽东搞种植园么?现下我辽国实行三族共处,去哪里寻大量的奴隶?”

“不是种植园,是农场!”

赵大少笑道“所谓农场,同种植园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奴隶,采用雇工制,其实大员就有,南洋更多,只不过没个统一的规矩,都是雇主自发行事。

东北地域土地平坦,最是适合大规模推行农场,而不是分散经营的小农。”

“那人从哪里来,去哪里搜罗雇工?”

“大明啊!”

赵大少笑的猥琐,“咱们有这么一个好邻居,天天闹灾打架,何愁没有雇工?”

“不分地?”

“不分!”

赵大少斩钉截铁,“分了地,谁还去农场做工?去工场做事?

儿子就直说了吧,在东北,那些无主土地,以及可开发土地,将来都会是大片大片的农场或者牧场。

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是地主,就是无地雇工。

至于小农百姓,能剩下多少就留下多少,但新移民则不予分配土地。”

“这个……没有土地?”

老赵挠挠头,皱眉问道“俺脑子有点乱,你的意思是海外领地逐渐减少移民,然后逼着这些苦哈哈去给人做长工?

儿啊,咱们父子虽然不能称圣,但面子还是要顾及一些的,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不人道?”

“良心若是有用,这天下又何来战争?”

明生叹了一口气,“不是长工,而是雇工,没有足够的人手,这纺织业如何兴起,只靠女人织毛衣么?

爹,您要这般想,但凡愿意去给人做工的,就都是走投无路的,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这未尝不是一种善!

且彼等的苦难又不是咱们造成的,何来不人道一说?

关于移民,儿子刚刚也说了,非是整体上减少,而是有选择性的逐步退出,便如傲洲同极北,就不能停,而且还要大力提倡。

儿子这些日子已经同诸位元老大体达成了共识,会尽快推出两个法案。

一为《新移民法案》,将对各省各总督区移民之策做出调整。

二为《土地法案》,所涉及领地含定襄,东北,规定土地买卖之标准,税收等等。”

“那粮食怎么办?”

老赵皱眉道“种棉同养羊总是要比种粮要赚钱的,你早先还说这大东北是粮仓呢,可谁会去种?”

“这个简单,减免税收就是了!”

赵大少微微一笑,“损有余而补不足,粮食获利增加,自然会有人去种。

只是要掌握平衡,合理控制产棉区,产粮区,畜牧区的比例。

这是一个技术活,总要做起来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