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补贴(1/2)
这一夜是如何熬过来的,旁人不知。
只是清早敬茶之时,几个小娘俱都面色润泽,含羞带臊,而明生却是有气无力,哈欠连天,眼皮都忍不住下垂。
几个儿媳轮番敬茶之后,赵杨氏初为婆婆,自然要立威叮嘱一番,嘱咐孝敬、持家、守贞云云之后,方才各自散去。
赵春哥轻轻拍了自家儿子肩膀,见其身子虚浮,不由啧啧道“呃,注意身子!不可过度!没事多喝几碗参汤!”
明生翻了个白眼,这都哪跟哪啊,本少是那么容易认怂的么!
呃,不过确实有点累。
岁月不知春秋,几日后,赵春哥放心不下广鹿岛,亦忧心辽东战况,带着妻儿登船而走。
老爹老娘走后,明生着实放任了一段时间,就没人能管他了,混不知白天黑夜,很有些西门大官人的做派。
眼见门口日日有人来回走动,想喊人又不敢的鬼模样,几个婆娘就有些挂不住。
唯实怕人戳脊梁骨,话里话外言相公需理事了,莫在家里赖着不出门,像什么样子。
哼哼,赵大少生气了,索性甩袖出门。
自己却也暗暗叫苦,果然昏君好当,明君难为,这玩意食髓知味,脑袋里清楚,身体上却诚实,难以自控。
历代的皇帝大多短寿也不是没有道理,能长寿了才怪。
必须要节制,明生在心中给自己扇了几个大嘴巴!
事实证明,你可以偷懒,但该做的事一件也躲不掉,迟早要还回来。
刚入白楼,便有冤家上门,一名执事引着一曾姓商人入内。
其人名曾子韵,苏州人氏,为四海几家重要的绸缎供货商之一,能做这等生意的,自是豪富之家。
双方间的生意一直很顺畅,而且越做越大,四海隐隐已是曾氏的第一大客户,受邀参加婚礼乃是必然。
此人同自家老爹相熟,明生也不过同其有过数面之缘,看其一脸便秘颜色,肯定不是好事,没听说四海欠债啊。
“咳咳,少东,老夫接了四海一批订单,可总觉心中忐忑,非是老夫胆小,这批货委实做不得呀。”
明生莫名其妙,你一绸缎商人,又不是做枪做炮,有什么可为难的。
那执事也是一脸为难,“少帅,是这么回事。
自从南洋回来之后,属下根据南洋的行市安排货物,这绸缎自是也包含其中。
咱们在北大年就发现这西印度、奥斯曼商贾都偏爱黄色,您还曾开玩笑说这印度半岛上的土邦老爷们都爱炫富,最是喜爱金黄颜色,说是什么土豪金。
可偏偏大明不产黄色,您也知道,此色非皇商不能为,在大明是犯忌讳的事。
可没道理放着大把的银子不赚啊,属下想着在曾氏那里订下一批明黄面料,打算下次去南洋试试水。
偷着生产呗,咱们四海本也不受大明管束,怕甚。
可谁知曾氏不接咱的单子,就一直拖到现在,眼见便要错过了下次出海的时机。”
……是有这么一回事,还是赵大少亲自交待下去的。
这便是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好处,能时时把握行情。
明黄色的丝绸在奥斯曼、印度半岛供不应求,可惜银子没揣进大明商贾的腰包,都被暹罗捡了便宜,拿大明的生丝在暹罗加工,再贩卖至西印度,一本万利。
赵大少很生气,原材料能赚几个钱,何况暹罗的染色工艺委实不怎么样,大明的手艺甩他几条街。
咱们要自己搞,卖成品!
“暗地里生产不可行?”明生看向曾子韵。
曾子韵大摇其头,咧嘴言道“少东,这工坊都在人流聚集之地,只我曾氏的顾工便过百人,哪里是能封得住口的。
且染色之后需在河中清洗,宽阔之地晾晒,人人得见,又哪里藏得住。
实不相瞒,我曾氏在官府中有人辐照不假,可事涉天家,此事断断不敢为啊。”
情有可原,四海可以不在乎,但人家身在苏州,染个布料直接等于造反,哪个也不敢这般做。
“曾氏有工坊几处?”
“三处,苏州两处,杭州一处。”
“我四海占曾氏布行生意几何?”
“……约略四成。”
明生笑意满满,拿手点指窗外,“牛头城如何?可适合营商?”
曾子韵频频颔首,面带得色,“好!商贾云集,税制清明,无有恶吏勒索,不虞厌客上门,托四海的宏福,我曾氏在牛头城的门面生意颇佳。”
“如此便好!”
明生点指身后的老大海图,凛然道“曾氏数代为商,当知随行就市的道理,日后似这般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若是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做,我四海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你知在牛头城开家门面,却为何不想着将工坊也搬迁一处过来?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16章 补贴(2/2)
地生产就地发卖,省却了多少麻烦?”
曾子韵讷讷不能言,良久方才开口道“少东,非是老夫不想,而是我曾氏没有海船,历来都是货到岸处,再由四海承揽。
也曾想过在牛头城开工坊,可一来没有熟练顾工,二来没有海船运输材料,三来那工坊器械众多,没办法搬迁。这叫老夫如何是好。”
……赵大少没词了,人家说的有道理,牛头城、旌义县都是北人居多,苦逼们来四海之前连丝绸怕是都没摸过,又去哪里寻熟练的顾工?
简单来说,丝织生意是一个产业链,苏杭一地则为产业群,观之简单,可若脱离了整体,却是比生产枪炮尤难。
明生沉思良久,展颜而笑,“某却是想的简单了,不过此事也不是不能为。
我四海淡水一地近闽浙,多有南人定居,至于其他么,你且稍待几日,容某思量一番。”
这布料生意肯定是要做的,丝织,棉纺,毛纺一个不能放过,谁能想到这玩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起点?
可偏偏赵大少知道啊。
由是他对这方面尤为重视。
毛纺,已经搞了出来,可惜缺少原材料。
棉纺,格物院便有十余个技艺高超的织娘在配合研究怎么改进纺纱机。
现下弄出的纺纱机已经能一人同时纺六个纱锭,而现在松江一地大抵上都是一人三锭,技艺高超的织娘可一人四锭。
综合南洋一行获得的各国情报,泰西两锭,印度三锭。
很谦虚的说,我大明棉纺织业世界第一!
大名鼎鼎的珍妮纺纱机......很可惜,明生这个学渣只晓得名字,却不知机理,更不知道这玩意能同时纺纱多少。
但有一点,他看过后世的大型纺织机,那纱锭都是立着成型的,同现在的纱锭成型刚好相反。赵大少也同格物院之人讨论过此事,似乎都颇有兴趣,也不知能不能给赵大少来个惊喜?
丝织,这个行当老祖宗玩了几千年,工艺成熟,冠绝天下,拿过来用就是了。
只需迎合市场,便可吊打世界,将印度,泰西的丝织业给搞死。
怎么弄?
材料转运有运输公司可以解决,工坊器械都可以就地打造,但抠搜商贾们舍不舍得掏钱?
迁移一处工坊,事涉百余户人家,如此多人口,四海的抢人大法就没了用处,怎么忽悠?
聚众开会!
商议数日之后,四海一纸通告下发,主要目标便是争取同四海有生意往来的江南商贾在大员设立工坊。
棉纺也好,丝织也罢,来了大员好处多多。
第一, 凡在淡水开设工坊,租地三年免租,购地价格减半,税收两年免征。
第二, 工坊所需生丝由商业运输公司承接,依据工坊产出,运输费用减免三成。
第三, 顾工落地为民,一户给安家费八两,建房借款无息,每户分配桑田十亩,三年免税,或棉田二十亩,两年免税。
第四, 工坊一应器械所需,四海工匠优先为其打造,费用只收取半数,余则四海补贴工匠。
第五, 四海南洋贸易,日后将以大员自产为先,不足方才外购。
第六, 两年之后,但凡在大员无工坊,或者有工坊而无产出者,四海将断绝合作,另寻他家。
轰~一石击起千层狼。
赵大少大婚之后,诸多商贾可都是没走的,四海还要下南洋,且订货量大增,接洽生意不要太忙。
可收到四海的通告之后,什么也都要先放下,纷纷聚集在酒楼茶肆中商议如何应对,讨论去大员开工设坊的利弊。
不吹嘘的说,大明的商贾一旦同四海沾边,大抵上也就恋爱了。
这死鬼让人又爱又恨,一番手段将商贾拿捏的服服帖帖,可偏偏他要办事之时,又给你捶肩揉背,弄的你舒舒服服。
就如同女子相亲,看遍四维都是歪瓜裂枣,没一个能对自己好的。
大明,李朝,倭国都不待见商贾。不用的时候一脚踢走,用的时候脱裤子就来,完事还要大骂,这贱货!
……
“老夫第一个赞同!”
一茶肆之中,十余人围坐一团,一老者面色潮红,激声言道“老朽同账房连夜核算了几番,若是将工坊搬迁至淡水,成本可减少两成至三成!”
“这……是如何算的?这搬迁费用,顾工迁徙虽说有四海贴补,可我等终归还是要投入的,诸般事宜安顿下来也需时日。算来,起码要两年才能回本。”
“……嘿嘿,你可将茶水钱算进去了?”
老者不屑道“老夫不晓得你那工坊如何,我江氏一处工坊所获四成都要拿去打点诸路神仙。
就这般,修桥补路有你,护河赈灾有你……一个都躲不过。你可将这些也都算进去了?”
……搬!必须要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