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一品寒士 > 第381章 共叙别离事

第381章 共叙别离事

   第381章 共叙别离事(1/2)

诰命夫人起源于唐,但本朝规制还不完善,没有建诰命牌坊这些事。

至于诰命服饰、俸银,也没有详细的规定。

所以,诰命夫人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是朝廷对有杰出贡献臣子的母亲或妻子的褒扬。

周氏封了诰命夫人,以后蜀王妃组织宴会,也可能会请她,这是阶层地位的上升。

接风宴后,乡亲们搬着自家的桌椅、碗筷散去,赵家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话。

七郎煞有介事地说:“城里官宦、大户人家,得到消息会让人送贺礼来,咱们要把回礼准备好。还要做几套礼服,过年的时候,王府办宴席,也可能会请娘。”

这是仕宦人家,接纳周氏进入她们的阶层。

周氏有些紧张:“我不去行不行,怕失礼。”

七郎笑道:“娘才不会失礼,你跟董婶婶不是相处得挺好的?我娘才不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差!”

周氏虽出身贫寒,确实有几分不卑不亢的气度。

她放松了一些,笑道:“董夫人也回来了,我去跟她学一学,总归不能丢我幺儿的脸!”

听她这么说,赵老汉都有几分佩服。要他进王府吃饭,他就宁愿不去吃,缩手缩脚的!

赵家众人又商量摆诰命宴的事,这是娘一辈子的大喜事,那肯定是要大摆特摆的。

请客方面,贵客就是杏花村周家的亲戚。这不仅是赵家的喜事,同样也是周家的喜事。

然后就是各家姻亲,郭家有些远,要提前让人去通知……

张氏妯娌又商量起菜单,采买食材、请城里的厨子……越说越兴奋,这当家过日子啊,不要怕请客,越请客越兴旺呢!

七郎不操心这些琐事,招了招手让侄子侄女们过来。

两年多没回来,老赵家又添丁加口了。

赵大郎家的赵仁、赵琴到了说亲的年纪;

赵二郎家的赵义也长大了,倒是赵智还小;

赵三郎家的赵棋和赵礼;

赵四郎家的猪崽赵盈、赵信和六毛;

赵五郎家也生了个女儿,叫赵画,赵六郎的媳妇安氏也怀上了……

十个侄子侄女齐刷刷站成一排,七郎摸了摸不存在的长须,欣慰叹道:“老赵家后继有人啊!”

人多不怕啊,老七叔有的是钱,给得起礼物!

赵仁和赵义都有些怕七叔送礼,他们考了两年国子监都考不上,已经歇了考学的心!

好在这一回七郎没那么狗,变戏法般拖出一个箱子,给孩子们分礼物。

几个大的侄子侄女,给的都是值钱的东西,七郎说:“你们也快要说亲了,自己攒一些私房钱吧!”

给小孩子们的,就是各种精巧玩具。

赵四郎也拿出自己买的礼物,分给家里人。

他出手的大方,更在七郎之上!

……嘿,以后记不住他这个人,也得记得他的礼物吧?

赵老汉看着,咂舌道:“老四,你去了一趟吐蕃,也发大财了?你不会打劫了公主的嫁妆吧?”

赵四郎汗颜:“我是公主府司丞,又不是劫匪!我们路上遇到劫匪,我还保护公主呢!”

众人这才想起了,四郎大小也是个官!

五郎当官不奇怪,七郎当官理所当然,可四郎竟然也当官,就太出人意料!

“你当这个官,不用签身契的吧?”赵老汉担忧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81章 共叙别离事(2/2)

四郎无奈地说:“爹!我是当官,不是卖身为奴!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太子还召见过我,说以后往吐蕃的商道就交给我负责。太子可看重我,不信你们问七郎!”

……真是太生气了,他不就做过一两件错事嘛?怎么连爹都看扁他?

难道真的像七郎所说,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一旦形成就再难搬开?

七郎笑道:“太子是很重视吐蕃。”

但四哥能起到多大作用,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赵家众人一听,看赵四郎的目光都有些变了,赵老汉严肃道:“朝廷对我们家真好!太子既看重你,以后你就好好的给太子做事!”

“英子带着孩子们到长安去,照顾好四郎,家里的事都不用你们操心!”

……朝廷用一道诰命文书,让赵家全家对朝廷感激涕零、忠心耿耿。

胡英子郑重地点头:“我跟着去!”

她的夫婿也当官了,将来说不定也能当大官,让她也当诰命夫人!

最重要的是,她要守在阿贵身边,不让他再远离自己。

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才是夫,离得远了哪里还是夫呢?

赵四郎的目光也一直停留在英子身上,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英子看起来瘦了一些?唉,一定是想他想的!

家里人说着这两年的事,赵大郎、赵二郎买田地置办家业;赵三郎买了一个大的食肆,把火锅店开起来;赵六郎也帮着安二娘开了一间夹缬染房……

说得最多的,是赵四郎,往吐蕃去的这一条路,那故事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胡英子抱着最小的六毛,竖着耳朵听着,没听到什么女人的事,更放了心。

反而是七郎,只寥寥说了攻打高句丽的事,行军的艰苦、战事的残酷,他都不想细说。

可赵老汉和周氏还是担忧心疼,硬拉着七郎进房间,要检查他有没有受伤。

七郎跟进房间,挣扎着说:“爹、娘,我都是要娶媳妇的人了,不能再让你们看!”

周氏嗔道:“你就惦记着娶媳妇,回来到现在,都唠叨了好几遍。”

一下子说阿仁该娶妻,一下子说阿琴该说亲,其实想说的都是他自己。

七郎脸红了红,小声说:“娘,你们可以帮我请媒人去董家提亲了!”

周氏又惊又喜:“董家应下了?”

七郎说:“先前大嫂帮我问过口风,董婶婶说再看看。这次我封了爵,我看董家的意思,是同意!”

周氏和赵老汉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高兴得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们家都能和士族联姻!

那是陇西董氏的女郎,祖先可了不起了!

“好!娘就请媒人给你提亲,这门亲事,过年就定下来!”周氏高兴地摸着七郎的脸,“幺儿要成亲,娘比当诰命夫人还高兴!”

她这辈子的任务,可算是完成了!

七郎神气地说:“娘,你就等着享福吧!往后还有的是福气呢!”

赵老汉酸溜溜地说:“我呢?”

七郎笑道:“爹也享福!我是你们的儿子啊,会让你们做最幸福的老人!”

“你这孩子!”赵老汉和周氏笑得满脸褶子。

赵家人都沉浸在全家团聚、周氏封诰命的喜悦中,刘家也在说这件事。

刘老太太一边安排人给赵家送礼,一边把董夫人叫到房间,说道:“月明的亲事,你想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