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一品寒士 > 第175章 天字斋学生

第175章 天字斋学生

   第175章 天字斋学生(1/2)

课堂内寥寥几个学生见到杨纯进来,都跟他打招呼。

然后各种新奇、惊讶的目光聚集在七郎和他的书袋上。

七郎把书袋和笔墨篮放好,疑惑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杨纯笑了笑:“没啥,就是大家都不带书袋,有些好奇。”

“啊?那用什么装书?篮子或书箱?”七郎打量了其他人的座位,没有书……

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天字斋的学生,都是当堂发书,课后再收回去,避免学生忘记带书。”杨纯含笑说道。

七郎:“……明白了。”

杨纯热心地给七郎介绍了天字斋的情况,七郎这才知道,他果然对天字斋有误解。

府学的广文院,分天地玄三个班,而分班的标准不是成绩,而是家世。

天字斋主要招收的都是剑南道六品以上官员子弟,院正也把院内难以管教的刺头学生送进天班,让他们互相伤害。

七郎:……所以我是哪种?

杨纯又笑道:“府学的学生,从十二到三十的都有……嗯,现在是从八岁到三十岁。但我们天字斋的学生大多未弱冠。”

七郎点头表示理解,富家子弟镀一层金就可以举荐为官或是回家继承家业了,不必执着于读书。

又有几个学生进来了,听到杨纯和七郎说话,也过来自我介绍。

其中一个身着蓝色锦袍、衣服上绣着金线的大胖子,一进来就挡住了门口的光!

七郎还是第二次看到那么胖的人,另一个是他四嫂。

但四嫂的一身膘是实打实的猪油养出来了,这个胖子嘛……

“咦?来了新人?”胖子抱着手臂,自我介绍:“我是郭彤,家父是越嶲郡互市监。”

七郎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听罗先生和圆通都介绍过本朝官制。

脑子一转,知道互市监是掌管边境对外贸易的官员。

越嶲郡互市监,从六品下,掌管剑南道和南诏边境贸易。

紧跟着郭彤进来的是一个消瘦的少年,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消瘦少年中气不足似的,恹恹地说道:“我叫陈仲玉,巴西郡人,祖上出过太史令。”

七郎一副肃然起敬的样子,连说:“久仰!久仰!”

郭彤撇了撇嘴:“你肯定没听过,小孩儿忒虚伪。”

陈仲玉微笑:“我家祖上,是编写《三国志》的史官陈寿,你听过吧?”

七郎这回真的肃然起敬了……一套《三国志》,让他有做不完的功课。

原来就是这位陈兄的祖先写的,可敬仰了!

“失敬了,原来是名门之后!”七郎微笑,“在下赵全,天明村人士,一介平民。”

骗人!平民怎么进天字斋?!

郭彤和陈仲玉都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杨纯朗声笑道:“他真的是平民子弟,华阳县天明村人士。刘茂你们还记得吗?以前地字斋的,去年考进太学了,就是他们村的。”

刘茂都是寒门,更别提赵七郎了。

听到刘茂的名字,陈仲玉脸色黑了黑,自顾自走回座位,不和七郎说话了。

郭彤笑道:“刘茂可有意思,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刘茂和仲玉因《三国志》争论得面红耳赤,哈哈~~”

原本不知七郎底细的人,得知他是平民子弟,有的兴趣缺缺地走开了,有的更加好奇。

杨纯说道:“赵全是慈惠禅师的俗家弟子,去年跟禅师进京修经,得太子殿下举荐,由陛下特许入国子学。萧县令特命赵全入府学先学几年。”

郭彤的笑声戛然而止,室内一片安静。

慈惠禅师?太子?皇帝?萧县令?

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强大的靠山啊!

难怪杨纯那么热心!

七郎尴尬地笑了笑,转移话题……对杨纯说:“不知令尊是?”

杨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75章 天字斋学生(2/2)

露出骄傲的神色:“我家是弘农杨氏。”

七郎:……杨王妃的娘家?

想到抢白糖和竹熊的蜀王府管事,他对杨王妃的印象就不太好,连带着对弘农杨氏也没好印象。

杨纯似乎觉得,一个姓氏就足够骄傲了,不必解释他父亲的官职。

天字斋里的学生陆续到齐了,也接受了七郎这个插班生。

虽然还是有人不屑七郎的平民出身,但慈惠禅师的弟子还是有分量的。

更重要的是,禅师的弟子,以后多半是和尚,跟他们不构成竞争关系。

不用巴结,也不必得罪。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先生来上课的,讲的是《论语》。

不管学生听不听,先生是要认真讲的。

张明特别关照七郎,一堂课请七郎回答了好几次问题,先是背诵原文,接着又是问经义。

七郎跟着罗先生读了两年《论语》,大体经义是知道的,答得头头是道。

此时听张先生讲解经义,和罗先生讲的又有区别,两相印证,还是很有收获的。

张明欣慰笑道:“赵全年纪轻轻如此好学,你们当向他学习。”

哦……别人家的孩子。

课堂里一群连书都懒得看的少年暗暗撇嘴。

以他们的家世,还需要努力读书吗?

蜀王当上王爷、益州都督,靠的是学识吗?靠的是他有个当皇帝的爹啊!

因为先生夸奖了七郎,反而让他被人孤立了~~

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七郎中午不回家,就在府学的食堂吃饭。

天字斋的其他学生,有的回家吃饭,有的到外头的食肆吃。

杨纯又热心地陪七郎在食堂用饭,谈话之中,七郎终于知道他爹的官职了……

蜀王府侍卫官,骁骑尉杨道整,和王府长史平级。

杨道整?似乎在哪里听过?

七郎在脑子里思索了半晌,想起去年蜀王鞭打傅县令,益州官员上折弹劾蜀王,其中就有骁骑尉杨道整。

蜀王大失脸面,甩着鞭子追打了杨道整一路,闹得益州人人皆知。

原来……和蜀王、杨王妃不是一路人?

七郎对杨纯的态度变友好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

不过,听刘大哥说,杨道整只是弘农杨氏旁支庶子,杨纯却仍然以姓氏为骄傲……这些士族哦~~

下午的课程是六艺,天字斋的学生都去练骑射,兴致勃勃地说着端午节要和其他书院比赛马球。

七郎对骑马很感兴趣,可他个子矮,只能在旁边看着。

一堂骑射课结束,就散学了。

“府学有藏书阁,散学后可以去看书。不过我们天字斋的学生很少去的。我约了同窗去踏青,你要一起吗?”杨纯笑问。

七郎摇头:“我今天第一天上学,恐家里人担心,还是早点回家。下一回再和杨大哥去的,多谢杨大哥。”

杨纯笑了笑离开了。

郭彤等人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看杨纯的样子,他爹真要接萧凌的位子了?”

陈仲玉说:“我打听过了,萧凌对赵全很赏识,赵全家杂货行的牌匾就是萧凌题的。杨道整受了萧凌的举荐接任华阳县令,当然也要照拂萧凌的小友一二了。”

本朝文武官的界限不严格,文官转武官,武官转文官的都很寻常。

杨道整,光凭一个“杨”字,做县令就够格了。

从王府侍卫官转任县令是平调,但对仕途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原来如此,赵全运道真好。”郭彤羡慕了。

其他人纷纷叹息,谁说不是呢?

一个平民小子,能混到他们天字斋来!这就是运道好了!

七郎不知道别人议论他……他站在府学门口,伸长脖子等傅大郎的老牛车来。

这一辆不是……下一辆又不是,到底还来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