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一品寒士 > 第122章 全村的喜事

第122章 全村的喜事

   第122章 全村的喜事(1/2)

三宝商行以一种超级“凡尔赛”的姿态立足于益州杂货行业中。

他家现在主卖的是糖霜,不是普通百姓买得起的;腐乳虽是独一家,却只是佐菜,有些人并不爱吃……一时之间和其他杂货铺的竞争关系不大。

其他同行想明白之后,也乐意和靠山坚硬的三宝商行打好关系了,周小石的掌柜日子还是挺轻松的。

按照三个小东家的约定,从外地采购黑糖、制作白糖是刘、董两家的活。

他们自家开杂货铺了,在益州城大量采购黑糖做原料,会引起其他杂货铺的怀疑……甚至拒绝销售。

但去长安等大城买,就不太显眼了。

三宝商行的货品种类不多,但利润却很可观。

城中富贵人家得知文殊院的禅师都指定要三宝商行的糖,抱着好奇、或是向高僧看齐的心理,也都来三宝商行买糖霜。

买过的人说:“不愧是慈惠禅师指定要的,这糖霜细腻洁白,尝着比陆氏贡糖还要好些。”

“听说萧县令今年往京城送礼,也送我们益州糖霜!说不定,以后我们益州糖霜就是贡品了!”

“三宝糖霜”代表的是益州品质!作为益州人,骄傲啊~~

糖霜的品质这么好,自然也要尝一尝三宝腐乳。

腐乳的销量上去了,光靠七郎一家都做不来了。尤其林氏有了身孕,家里其他人点的豆腐,总是没有林氏做的好。

七郎提出建议:“不如我们家开个豆腐作坊,请村里的小媳妇们来做短工,给她们发工钱。”

周氏和赵老汉一辈子老实勤恳,只有自家去给别人做短工的,还从未请过短工呢……这能行吗?

家里人商量了小半日,周氏说道:“这样不太好……我们家做那么多豆腐,还得跟人买豆子,得自家置办石磨……请短工来家里干活,要不要准备饭食?也很麻烦。”

“不如我们跟他们收豆腐来做腐乳。这样本钱是要高一些,却少了很多事。”

林氏早就不想做豆腐了,怪辛苦的……闻言立即响应:“就是这样,我们家挣钱,也要让别家挣一些。杏花村卖豆腐的周大嫂,她家的豆腐就不比我们的差,可以先跟她买!”

周氏点头,问七郎:“你看这样好不好?”

不知什么时候起,周氏和赵老汉做事都喜欢问七郎的意见了。

七郎同意了,三嫂有一句话说得对……得让别家也挣钱。

村子里的小媳妇、大婶子听说赵老汉家包收购,会做豆腐的都高兴了。

这年头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大价钱,豆子就更不值钱。庄户人家勤勤恳恳一整年,地里也产出不了多少钱。

老赵家能带着他们卖豆腐,这是给大伙儿创收的好事啊,辛苦一点怕啥子?

村里的磨坊一天到晚不停歇,小毛驴累了就由人推,家家户户都飘着阵阵豆香,小娃娃们一个个捧着碗站在自己院子里,等着吃豆腐花……没有糖,放盐也好~~

做豆腐本身不太难,但各家做出来的就有好坏差别,毕竟做豆腐也是要凭感觉的。

林氏带着妯娌们挑选做得好的,腌制腐乳。

这做豆腐的人家多了,豆渣也多了,七郎又都收了回来,喂自家的猪。

有人打趣:“小全子,你家的猪吃得那么好,长得快吗?”

七郎歪着脑袋回答:“大侄子好奇,去我家猪圈看看不就晓得啦?”

提问的人,按辈分就是他大侄子~~

乡亲们好奇地去看,发现七郎家的猪还真的长得更肥壮,连忙问赵老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22章 全村的喜事(2/2)

是怎么养的。

赵老汉乐呵呵地说:“劁猪大家都知道了,劁了的猪是好长膘。还有,我家的猪喂熟食,把猪草混着豆渣,煮熟了才喂猪。”

“哎呀!这得多费柴!”有人说道。

他们这里的人养猪,都是喂生食的啊!

赵老汉正色道:“是七郎说的,他说猪吃熟食长得快。反正我家人多,就多去山上捡些柴回来,也不费什么。现在看来,长得还不错,到年底就能宰肥猪了。”

村里养了猪的,继跟风劁猪之后,又跟风给猪喂熟食……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猪真的长得更快。

也有的乡亲拿干货、腊肉、自家纺织的粗麻布、积攒的鸡蛋……到三宝商行寄卖。

不知不觉间,七郎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许多人家的菜里都多了油。

人人都说,老赵家带着全村发财,对赵家的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辈分低的年轻人看到七郎,都不敢喊“小全子”,要喊“小全叔”了!

董家新宅入伙,请了全村的人吃饭,说好乡亲们只要来吃饭,不用随礼。

但是这些日子,好多人家做豆腐卖、到商行寄卖农货的,都挣了些钱。

到了董家入伙酒这日,就不肯空手来。

或是按当地习俗挑一担粮,或是送些菜肉之类……进门看到七郎在迎客,有人笑道:“小全叔今天不是客人,是主人家了?”

七郎笑着说:“我师姐家入伙呢,我做师弟的也是半个主人了!”

乡亲们善意地取笑几句,却不会太过火……董家女郎是士族女公子,并不是赵家能高攀的,开玩笑也不行。

七郎和刘植一起,迎着客人们往里走。

也有人赞刘二郎,“二郎君长大了,都能做迎客了!外头人家摆酒请迎客的,都要给大红包呢!”

刘植双目一亮:“我也问姑母要!”

小董昊突然说:“表哥是自家人,不用给红包的!”

乡亲们都哈哈笑了起来,有夸刘植聪明的,也有夸董昊机灵的……

董夫人在院子里待客,听到外面的笑闹声,打听清楚后笑道:“待会儿给二郎和赵家七郎一个红包,给我们去迎客!”

董夫人本是抱着锻炼女儿的想法,让女儿和刘植、赵全一起开商行,没想到他们的商行开得似模似样的,才开业没多久,竟然有了盈利。

等辣椒和棉花种出来后,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她家现在是孤儿寡母的,出的多进的少,能多一项收入来源当然是好事!

为此,董夫人是真的很喜欢主导商行的赵七郎……也许,这是她家的贵人呢!

董家的入伙酒,可比去年老赵家的更丰盛。

不仅大盆肉管够,还有酒!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入伙“酒”了!

这一顿吃了,能管三天了!

乡亲们敞开肚皮的吃,刘诚又趁此机会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家大郎传信回来,考上了太学,已是太学的学生了。等他秋日回来,就给他办婚事,到时候还得请乡亲们喝喜酒!”

“恭喜刘翁,双喜临门了!”

“考上太学,差不多就能当官了吧?我们天明村也出一个官老爷了!”

“四舍五入,就是我家出了官老爷了!”

……这喝了酒,乡亲们就越发飘了,差不多的,也就相当于是自己当官了~~

老赵家带着全村发财,刘家这是要带着全村当官了!

这一个个的,都要飘到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