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希望能从我开始(1/2)
赵垚一声叹息:“这就是我们不投入研发,付出的巨大代价。”
“而这不过是微乎其微的,国外已经开始用手提电话了。”
手机才是硬伤啊,未来国内手机厂商。
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结果最成功的华为。
也被美国人欺压,那是手机产业的悲剧。
更是国内高科技产业的悲剧,今生赵垚不想再来一次!
“我们却是什么都没有,连芯片研发都没有。”
“当手机普及的时候,每一部手机交专利费不止一百美元。”
少年啥都知道,在他的面前,三位老人成了学生。
还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问三不知的学生!
“十亿部手机就是一千亿美元的专利费,而且这是每五年的消耗。”
五年消耗十亿部手机?太败家了吧?
三位老人不相信,赵垚说的未来那么伟大的宏图。
什么十亿部手机简直是巨大的笑话,但是就算赵垚夸了海口。
仅仅是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也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百分之一还是十亿美元呢,现在国家外汇储备才二十六亿。
王星汉一巴掌拍在桌上:“说的对,有些投资是不能考虑成本的。”
“比方说我们两弹一星的研究,就是不计成本的砸钱!”
那个年代没钱不假,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啊。
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民族的性格。
“就是要砸出一个朗朗乾坤,就是要砸出一个国家的底气!”
赵垚为老头竖起大拇指:“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呢,我希望!”
“我不是说占国家便宜啊,毕竟我承担研发的任务有点重。”
少年难得有点害羞,这表情似乎第一次出现。
当众跟小胖妞腻腻歪歪的时候,这家伙都没有害羞呢。
“要缴纳百分之四十五的税,对投入搞研发的来讲,是不是太多了?”
“毕竟我搞的研发,都事关国家的未来军队的未来。”
要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首先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现在六大项目和娱乐项目很赚钱,但是跟研发的海量消耗相比。
赚的钱杯水车薪,毕竟那是国家规模的投入。
“所以我希望投入搞研发的钱,国家能给予优惠。”
“据说现在国家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措施,希望能从我开始!”
从认识少年开始,他从来没有为自己讲过什么条件。
这一次居然讲条件了,前提是他的收入持续投入研发。
研发上投入的资金给予优惠待遇,似乎有情可原。
王星汉点点头:“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研发投入,必须要得到支持。”
没有人比王院长更清楚,赵垚在研发上的投入。
少年似乎对研发有执念一般,六大项目的投入太狠了。
问题是六大项目的研发,仿佛无底洞一般。
以堂堂的国防大学院长王星汉,看着都心惊胆战呢。
“这事我会帮你向上提的,有些军工企业不用缴纳税收的。”
“你是不是也应该享受这方面的待遇呢?这个可以商榷。”
赵垚赶紧敬谢不敏:“享受军方待遇还是算了,这些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722章 希望能从我开始(2/2)
旦享受军工企业的待遇,意味着有诸多的后遗症。
自己刻意摆正位子,跟官方和军方搞好股份分成。
就是要杜绝未来的各种麻烦,更不想企业股份混乱。
“我希望享受高科技企业的待遇,未来国内的高科技企业会越来越多。”
“也会吸收高科技人才,到国内创业开办公司搞研发。”
能吗?说实话,几位老人都不敢想象那样的场面。
关键是跟国外差距太大了,现在能被王星汉看在眼里的。
也只有赵垚麾下的六大项目,才能算是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希望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待遇,而是针对所有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待遇。”
“对高科技人才的高薪,实行大部分免税和提供优厚的条件。”
居然开始关心国家税收政策了,还真是给人惊喜呢。
王院长发自内心的笑了,难得少年高屋建瓴啊。
小赵苦口婆心:“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增加国家的吸引力。”
“对高技术人才和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才是我提出这个条件的初衷。”
胖瘦两位将军,齐齐鼓掌:“年轻人!”
“你能有如此的胸襟和眼界,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是真的老了。”
王星汉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因为这是他发现的人才,简直是国宝啊。
院长点点头:“从我认识他到现在,这是他第一次谈条件谈出的条件。”
“却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连我都要佩服他了。”
赵垚连连摆手:“您三位千万别捧我,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现在自己已经足够招摇了,如果再被人捧高高。
小赵同志不敢保证,会不会被人切片研究。
如果不是这些年特异功能,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也同时充当了赵垚的挡箭牌,否则以他惊艳的表现。
早就被人盯上了:“其实我只是有感于。”
“社会上现在流传的说法,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
这句话太伤人了,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即便有过工资改革了,科研工作者的薪资待遇还是一般。
那些批发鸡蛋的,一天能赚几百元呢。
一个月赚的钱,是科研人员几个月的薪水。
“不能仅给搞导弹的崇高社会待遇,还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
“毕竟都是俗人,要吃五谷杂粮!谁也不想啃窝头搞研发对不对?”
少年倒是忧国忧民呢,难怪他给项目参与者高薪。
原来是这么想的,王老叹口气:“一切都会变好的!”
院长大人也没有办法,毕竟他也没钱。
国家没钱,对各大学的投资有限,偏偏教育还没有产业化。
赵垚也无法继续:“八级工制度非常好。”
“希望改师徒传承变成学校教育,所以需要增加技工学校招生力度。”
不搞企业不知道,真正的技术工人,真心不多。
绝大多数都是底层员工,他们在企业内也就是混饭吃。
而且未来高级技工越来越匮乏,这对赵垚追求的产业进步。
无疑是巨大的阻碍,这种现象必须获得改变。
“加大技工学校的投资力度,我想把两地培训班打造成技校。”
“为六大项目培训人才的技工学校,希望私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