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公元1980,我来了! > 第535章 郑美枝的经历

第535章 郑美枝的经历

郑美枝笑道:“虽然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最终能否考得上大学,绝对不至于看这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读书是有天赋的,有些人不怎么用功,成绩比谁都好,有些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可一到考试就发懵,而我恰好是后者。”

梅志超笑道:“郑师傅过谦虚了,我看你干活的时候手脚麻利,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应该是有某种特殊原因,不然,我估计你早就大学毕业了。”

郑美枝笑笑没吭声。

看她那样子,好像并没有高考落榜的失落,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

梅志超心想:她今年已经24岁了,应该也连续参加了几年的高考,肯定也遭受了落榜的失败,怎么就看不出他有心理阴影的样子?

等待郑美枝和涂国萍回到后面的工作岗位上之后,李红霞才告诉梅志超,郑美枝的情况真的有点特殊。

她爷爷解放前是个律师,父亲解放前是在旧官吏。

不过她母亲倒是贫农出身,当年也与她父亲离婚划清了界线,郑美枝还曾一度改跟母亲姓冯,家庭成分也改成了贫农。

其实划分阶级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城市人而言。

当年是在土改的时候,政府对农民进行了阶级成分的划分,简单说来,就是依据土地占有多少、是否参加劳动、有无剥削这三大标准,将农民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分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雇农等不同的阶级。

在城市,由于我国是个农业社会,几乎80%以上的人口都在农村,城市人口很少,但成分非常复杂。

由于许多城市人,解放前在农村活不下去,纷纷跑到城市谋求活路,有的进了工厂,但在填写家庭成分的时候,都是按照农村的标准填写贫农。

而一般子女的成分,也是按照父亲的成分填写,所以即便是工人的后代,绝大多数人填的都是贫农,或者是城市贫农。

1966年之后,随着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城市也开始划分成分,那个时候各地按照自己的特殊情况,对城市居民成分进行了划分。

那时有两种成分,一是个人成分,二是家庭成分。

比如梅志超,他要想填什么表,在个人成分中填写的应该是“学生”, 在家庭成份里填的是“贫农”。

尽管他的父亲是工人,可他父亲的家庭成分里写的是“贫农”, 所以他就必须写贫农。

在各地的城市居民成分的划分中,一般也要追溯到父辈以上,所以一般分为工人、小手工业者、小业主、自由职业者、职员、旧官吏、旧军人,旧军官等等。

正常情况下,郑美枝的祖父应该是职员,父亲应该是旧官吏,只要身上没有背负血债,应该没有问题。

但因为当时的工业化相当落后,城市就业压力巨大,在面对比如读书、就业、参军等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机会面前,许多人贫下中农子女就不服。

比如郑美枝,当年也和所有知识青年一起插队。

可等到回城的时候,因为每年都有指标的限制,她成了最后一个回城的。

她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了个全海城第一名,但因为家庭的问题没被录取。

盛怒之下,郑美枝又改回了父亲的姓,再要填表的时候,她不再填贫农,而是填旧官吏。

就在去年郑美枝的大伯现在在A国经商,而且一直很爱祖国,总想回国投资,可又担心国内的形势,只是多次向有关部门寻找兄弟一家的下楼,一直没有回国。

有关明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她们母女,希望她们能够主动跟郑美枝的大伯联系,向他宣传国内的大好形势。

可郑美枝的母亲不愿意,因为当年她已经和丈夫离婚。

有关部门不断的给她们做工作,甚至还惊动了省里的统战部和侨联。

有关部门找到了郑美枝,郑美枝同意跟自己的大伯联系,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允许她考大学!

这当然不是问题。

而且有关部门表示,她的家庭成分可以改为贫农,或者是侨属。

而她对自己的成绩也是信心满满,所以梅志超刚刚问她为什么几年都没考上?

她没有丝毫的气馁,只是不屑。

在她看来,自己是没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她一定还是全海城高考第1名。

听完她的事之后,梅志超在心里唏嘘不已。

想起后世的许多网络,动不动就穿越到七八十年代做富豪,好像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是傻子一样。

其实七八十年代国内的人才不少,只是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没有发挥出来而已,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改革开放之后,这一代人成了繁荣国家经济的主力军。

通过郑美枝的经历,梅志超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是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向好,但自己还是要注意节奏和步伐,略微超前一点可以,太过超前了,恐怕等待自己的没什么好结果。

跟大家补充好协议之后,忽然外面电闪雷鸣,看样子要下大暴雨。

梅志超立即让大家下班,自行车则骑着赶了回去。

先是到码头接上母亲回家,又赶到家里,和邻居们一起把电视搬了下来,就摆在过道里播放。

这样,他准备晚上去吴小燕家的计划又泡汤了。

感谢书友“用户38963169”点了个赞!

郑美枝笑道:“虽然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最终能否考得上大学,绝对不至于看这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读书是有天赋的,有些人不怎么用功,成绩比谁都好,有些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可一到考试就发懵,而我恰好是后者。”

梅志超笑道:“郑师傅过谦虚了,我看你干活的时候手脚麻利,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应该是有某种特殊原因,不然,我估计你早就大学毕业了。”

郑美枝笑笑没吭声。

看她那样子,好像并没有高考落榜的失落,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

梅志超心想:她今年已经24岁了,应该也连续参加了几年的高考,肯定也遭受了落榜的失败,怎么就看不出他有心理阴影的样子?

等待郑美枝和涂国萍回到后面的工作岗位上之后,李红霞才告诉梅志超,郑美枝的情况真的有点特殊。

她爷爷解放前是个律师,父亲解放前是在旧官吏。

不过她母亲倒是贫农出身,当年也与她父亲离婚划清了界线,郑美枝还曾一度改跟母亲姓冯,家庭成分也改成了贫农。

其实划分阶级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城市人而言。

当年是在土改的时候,政府对农民进行了阶级成分的划分,简单说来,就是依据土地占有多少、是否参加劳动、有无剥削这三大标准,将农民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分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雇农等不同的阶级。

在城市,由于我国是个农业社会,几乎80%以上的人口都在农村,城市人口很少,但成分非常复杂。

由于许多城市人,解放前在农村活不下去,纷纷跑到城市谋求活路,有的进了工厂,但在填写家庭成分的时候,都是按照农村的标准填写贫农。

而一般子女的成分,也是按照父亲的成分填写,所以即便是工人的后代,绝大多数人填的都是贫农,或者是城市贫农。

1966年之后,随着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城市也开始划分成分,那个时候各地按照自己的特殊情况,对城市居民成分进行了划分。

那时有两种成分,一是个人成分,二是家庭成分。

比如梅志超,他要想填什么表,在个人成分中填写的应该是“学生”, 在家庭成份里填的是“贫农”。

尽管他的父亲是工人,可他父亲的家庭成分里写的是“贫农”, 所以他就必须写贫农。

在各地的城市居民成分的划分中,一般也要追溯到父辈以上,所以一般分为工人、小手工业者、小业主、自由职业者、职员、旧官吏、旧军人,旧军官等等。

正常情况下,郑美枝的祖父应该是职员,父亲应该是旧官吏,只要身上没有背负血债,应该没有问题。

但因为当时的工业化相当落后,城市就业压力巨大,在面对比如读书、就业、参军等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机会面前,许多人贫下中农子女就不服。

比如郑美枝,当年也和所有知识青年一起插队。

可等到回城的时候,因为每年都有指标的限制,她成了最后一个回城的。

她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了个全海城第一名,但因为家庭的问题没被录取。

盛怒之下,郑美枝又改回了父亲的姓,再要填表的时候,她不再填贫农,而是填旧官吏。

就在去年郑美枝的大伯现在在A国经商,而且一直很爱祖国,总想回国投资,可又担心国内的形势,只是多次向有关部门寻找兄弟一家的下楼,一直没有回国。

有关明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她们母女,希望她们能够主动跟郑美枝的大伯联系,向他宣传国内的大好形势。

可郑美枝的母亲不愿意,因为当年她已经和丈夫离婚。

有关部门不断的给她们做工作,甚至还惊动了省里的统战部和侨联。

有关部门找到了郑美枝,郑美枝同意跟自己的大伯联系,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允许她考大学!

这当然不是问题。

而且有关部门表示,她的家庭成分可以改为贫农,或者是侨属。

而她对自己的成绩也是信心满满,所以梅志超刚刚问她为什么几年都没考上?

她没有丝毫的气馁,只是不屑。

在她看来,自己是没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她一定还是全海城高考第1名。

听完她的事之后,梅志超在心里唏嘘不已。

想起后世的许多网络,动不动就穿越到七八十年代做富豪,好像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是傻子一样。

其实七八十年代国内的人才不少,只是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没有发挥出来而已,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改革开放之后,这一代人成了繁荣国家经济的主力军。

通过郑美枝的经历,梅志超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是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向好,但自己还是要注意节奏和步伐,略微超前一点可以,太过超前了,恐怕等待自己的没什么好结果。

跟大家补充好协议之后,忽然外面电闪雷鸣,看样子要下大暴雨。

梅志超立即让大家下班,自行车则骑着赶了回去。

先是到码头接上母亲回家,又赶到家里,和邻居们一起把电视搬了下来,就摆在过道里播放。

这样,他准备晚上去吴小燕家的计划又泡汤了。

感谢书友“用户38963169”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