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回档1983 > 第435章 调研

第435章 调研

原来光彩实业的老板姜达早在80年就已经开始了漫长的申请之路,中间的过程非常精彩,经历也是起起伏伏,直到84年才批下来,其中讨论最多的,竟然是顾工问题。

为什么顾工超过8个人作为衡量是否是资本主义的硬杠杠?李惠军不得其解。

当李惠军把这个问题在办公室抛出来后,黄向科也不知道,最清楚这个事情的,尽然是一直看李惠军不顺眼的鲁向阳。

鲁向阳点燃一支烟,娓娓道来。

为什么8个人成为一个临界点?是因为马格斯先生的资本论中有一个假设,雇工7个人以下,雇主得到的利润仅够维持他的生活,不会对雇主的财富增加产生什么影响,也就是说,雇主得到的利润和雇工是一样的。

如果超过8个人,雇主得到的利润会比雇工高很多,雇主就存在剥削雇工剩余价值的风险,这是大家一致把8个人作为区别企业性质的唯一标准。

鲁向阳说,其实这只是马先生的一个假设而已,但被很多人当成了金科玉律。

其实国家在8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只是这个规定很模糊,提出的是不提倡,不宣传,不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但只是针对农村的养殖业而言,所以在光彩实业成立的问题上,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李惠军赞叹的说道:“鲁老师,您的理论水平真高。”

黄向科笑着说,“鲁老师是我们办公室水平最高的专家,我们有好多拿不准的问题,都要问鲁老师。”

鲁向阳说完后,就不再说话了。

三月初,黄向科带着李惠军先去了寒利县,陈建东隆重的接待了黄向科和李惠军一行。

陈建东拍着李惠军的肩膀说道:“惠军,这里是你的家乡,以后到了部里,一定要多支持我们家乡的建设。”

李惠军的身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他只是一个学生,现在他代表的是首都。

“陈高官折煞小子了,以后要多跟你和黄主任学习才行。”

陈建东又转向黄向科说道,“咱们是先吃饭,还是先座谈一下?”

黄向科是留学归来的,不大喜欢迎来送往的,尤其不喜欢酒桌上的文化,“咱们先座谈吧,中午简单吃点工作餐,下午直接去企业看看。”

陈建东领着黄向科和李惠军进了会议室的时候,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其中就有李茂儒。

李惠军朝着李茂儒笑了笑,李茂儒旁边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竟然站起来和李惠军打了个招呼。

李惠军才想起来,这是服装厂的新厂长,要不是她的面前有名牌,李惠军都忘了她的叫刘伟了,刘伟的任命还是自己签字认可的,那时候李惠军还是高档制衣的总经理。

从陈建东开始,一人讲了至少十分钟,李惠军感觉都快睡着了,这个年代就是这样,要是不讲点什么,显得自己水平不高,虽然讲的都是废话。

即便是服装厂的厂长刘伟都讲了十分钟,不过刘伟的话里干货就比较多了,把服装厂自从改革以来的成绩做了个对比,明显的看出,服装厂又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黄向科低着头,在笔记本上不停的划拉,也不知道是在记东西还是在发呆,反正李惠军是久经会场考验的干部,一边发呆一边划拉笔记本,至于划拉的啥,鬼知道。

中午饭后,黄向科顾不上休息,去了服装厂进行调研。

第一场依然是座谈会,黄向科把政府的陪同人员和厂子的管理层全部轰了出去,他想听一下职工真实的想法。

刚开始冷场了,不论黄向科怎么鼓动,大家依然是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说话。

“我记得去年咱们厂子发生过一次堵厂子的事情,你们都知道吧。”

李惠军一说,大家纷纷附和,“是啊,不过我们几个都没有参加哈,我们一直在厂里好好工作的。”

“那你们怎么看他们堵厂子的行为?”

“还能怎么看?用我们前厂长的话说,你们既想要铁饭碗,还想要高工资,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那你们就舍得铁饭碗了?”

一个年龄较大的工人说道:“两位领导,实不相瞒,不干活拿的那几十块钱够干什么的?一家子的嘴巴都糊弄不住,咱们工人就剩下一把力气和手艺了,只要肯干活,能比农机厂的职工多拿一倍的工资,咱们还不满意?”

黄向科看李惠军打开突破口了,亲自问道,“那你们支持这种改革吗?”

“支持啊,咋不支持?厂子的效益好了,我们就多拿工资,年底还有其他的奖励,厂子也没亏待了我们。”

另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说道,“就是有一点不好,等我们退休后,干不动了怎么办,人家厂子又不会给我们发工资了,听说国家的大厂子已经实行了什么退休金制度,要是能在我们厂也实行就好了。”

李惠军一愣,这个问题他还从来没想过,不止是退休金,医保也还没实施呢。

另一个也说,“我们几个还好,都挂名在农机厂,可最近招进来的小年轻,可都是农村户口,他们老了怎么办?”

这是典型的新政策碰到了老问题,职工的养老制度还没健全,也不是李惠军和黄向科能解答的问题。

黄向科处理这种问题游刃有余,“我把你的意见记下来了,会向中央反映,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

黄向科说完后,李惠军吓了一跳,这种事情也是你能说的?

“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者建议没有?”

“领导,俺们厂子能不能学着国营单位,执行接班制度?我家闺女十六岁了,在家没事干,能不能让我闺女接我的班?我选择退休?”

李惠军的脸黑了。

黄向科一愣,随即笑了起来,“这个我也可以答复,这是不可能的。虽然你们厂子是中外合资,但执行的是私营企业的制度,人家不让接班,政府也没法子管。”

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被问了出来。

一直持续到天黑,才结束这场座谈。

原来光彩实业的老板姜达早在80年就已经开始了漫长的申请之路,中间的过程非常精彩,经历也是起起伏伏,直到84年才批下来,其中讨论最多的,竟然是顾工问题。

为什么顾工超过8个人作为衡量是否是资本主义的硬杠杠?李惠军不得其解。

当李惠军把这个问题在办公室抛出来后,黄向科也不知道,最清楚这个事情的,尽然是一直看李惠军不顺眼的鲁向阳。

鲁向阳点燃一支烟,娓娓道来。

为什么8个人成为一个临界点?是因为马格斯先生的资本论中有一个假设,雇工7个人以下,雇主得到的利润仅够维持他的生活,不会对雇主的财富增加产生什么影响,也就是说,雇主得到的利润和雇工是一样的。

如果超过8个人,雇主得到的利润会比雇工高很多,雇主就存在剥削雇工剩余价值的风险,这是大家一致把8个人作为区别企业性质的唯一标准。

鲁向阳说,其实这只是马先生的一个假设而已,但被很多人当成了金科玉律。

其实国家在8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只是这个规定很模糊,提出的是不提倡,不宣传,不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但只是针对农村的养殖业而言,所以在光彩实业成立的问题上,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李惠军赞叹的说道:“鲁老师,您的理论水平真高。”

黄向科笑着说,“鲁老师是我们办公室水平最高的专家,我们有好多拿不准的问题,都要问鲁老师。”

鲁向阳说完后,就不再说话了。

三月初,黄向科带着李惠军先去了寒利县,陈建东隆重的接待了黄向科和李惠军一行。

陈建东拍着李惠军的肩膀说道:“惠军,这里是你的家乡,以后到了部里,一定要多支持我们家乡的建设。”

李惠军的身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他只是一个学生,现在他代表的是首都。

“陈高官折煞小子了,以后要多跟你和黄主任学习才行。”

陈建东又转向黄向科说道,“咱们是先吃饭,还是先座谈一下?”

黄向科是留学归来的,不大喜欢迎来送往的,尤其不喜欢酒桌上的文化,“咱们先座谈吧,中午简单吃点工作餐,下午直接去企业看看。”

陈建东领着黄向科和李惠军进了会议室的时候,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其中就有李茂儒。

李惠军朝着李茂儒笑了笑,李茂儒旁边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竟然站起来和李惠军打了个招呼。

李惠军才想起来,这是服装厂的新厂长,要不是她的面前有名牌,李惠军都忘了她的叫刘伟了,刘伟的任命还是自己签字认可的,那时候李惠军还是高档制衣的总经理。

从陈建东开始,一人讲了至少十分钟,李惠军感觉都快睡着了,这个年代就是这样,要是不讲点什么,显得自己水平不高,虽然讲的都是废话。

即便是服装厂的厂长刘伟都讲了十分钟,不过刘伟的话里干货就比较多了,把服装厂自从改革以来的成绩做了个对比,明显的看出,服装厂又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黄向科低着头,在笔记本上不停的划拉,也不知道是在记东西还是在发呆,反正李惠军是久经会场考验的干部,一边发呆一边划拉笔记本,至于划拉的啥,鬼知道。

中午饭后,黄向科顾不上休息,去了服装厂进行调研。

第一场依然是座谈会,黄向科把政府的陪同人员和厂子的管理层全部轰了出去,他想听一下职工真实的想法。

刚开始冷场了,不论黄向科怎么鼓动,大家依然是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说话。

“我记得去年咱们厂子发生过一次堵厂子的事情,你们都知道吧。”

李惠军一说,大家纷纷附和,“是啊,不过我们几个都没有参加哈,我们一直在厂里好好工作的。”

“那你们怎么看他们堵厂子的行为?”

“还能怎么看?用我们前厂长的话说,你们既想要铁饭碗,还想要高工资,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那你们就舍得铁饭碗了?”

一个年龄较大的工人说道:“两位领导,实不相瞒,不干活拿的那几十块钱够干什么的?一家子的嘴巴都糊弄不住,咱们工人就剩下一把力气和手艺了,只要肯干活,能比农机厂的职工多拿一倍的工资,咱们还不满意?”

黄向科看李惠军打开突破口了,亲自问道,“那你们支持这种改革吗?”

“支持啊,咋不支持?厂子的效益好了,我们就多拿工资,年底还有其他的奖励,厂子也没亏待了我们。”

另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说道,“就是有一点不好,等我们退休后,干不动了怎么办,人家厂子又不会给我们发工资了,听说国家的大厂子已经实行了什么退休金制度,要是能在我们厂也实行就好了。”

李惠军一愣,这个问题他还从来没想过,不止是退休金,医保也还没实施呢。

另一个也说,“我们几个还好,都挂名在农机厂,可最近招进来的小年轻,可都是农村户口,他们老了怎么办?”

这是典型的新政策碰到了老问题,职工的养老制度还没健全,也不是李惠军和黄向科能解答的问题。

黄向科处理这种问题游刃有余,“我把你的意见记下来了,会向中央反映,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

黄向科说完后,李惠军吓了一跳,这种事情也是你能说的?

“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者建议没有?”

“领导,俺们厂子能不能学着国营单位,执行接班制度?我家闺女十六岁了,在家没事干,能不能让我闺女接我的班?我选择退休?”

李惠军的脸黑了。

黄向科一愣,随即笑了起来,“这个我也可以答复,这是不可能的。虽然你们厂子是中外合资,但执行的是私营企业的制度,人家不让接班,政府也没法子管。”

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被问了出来。

一直持续到天黑,才结束这场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