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回档1983 > 第354章 学长和学姐

第354章 学长和学姐

李惠军这一觉睡的非常踏实,如果不是李雅喊他起床,差点上课迟到。

李惠军风风火火的进了教室,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

李杰笑着说,“李老师总是最后一个出场。”

全班笑了起来,李惠军尴尬的说道:“你才是李老师,我这是冒名顶替的。”

课间的时候,马首良找到李惠军,说晚上请他吃饭,李惠军感觉自己受宠若惊了。

“老马,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能不能提前和我说说,我好决定我有没有空。”

马首良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万点暴击,自己一个堂堂的老师,邀请一个学生吃饭,竟然还要请不动?

“我和王若彤请你,来不来?”

李惠军立刻贼笑着说,“拿下来了?”

马首良脸红了,作为标准的处男来说,这是典型的表现。

“放心吧,没空也要有空,晚上到哪吃?”

“学校门口的川菜馆哈,晚上六点。”,马首良说完就跑了。

胡乐乐坐在刘小雨旁边,扭过头来问李惠军,“你都是学校的大部长了,马书记还能指挥的动你?”

“马书记要请我吃饭,我还在考虑到底要不要给他这个面子呢。”

刘小雨和胡乐乐齐齐的喊了一声“切”。

晚上,李惠军到了川菜馆的时候,马首良和王若彤手拉手的站在一起,李惠军笑嘻嘻的说道:“你俩真行,孬好等王若彤毕业了再公开啊,也就一个多月的事情了。”

王若彤到七月初就毕业了。

“没事,若彤已经提前报到了。”

李惠军坐下后问道:“工作落实了?能留京?”

“能,我父母帮着落实了一家国企,华夏石油化工总公司。”

“哦,不错,是一个新成立的国企吧?”

华夏石油化工总公司是83年成立的,就是后来的华夏石化和华夏石油的前身。

“是啊,正好他们缺人,否则若彤的工作真不好落实。”

“怎么没想过留校啊?我听说咱们要撤系改院,肯定需要很多老师。”

王若彤接过话来说道:“两个人不能在一个单位,还是分开的好,万一再来个改革,两口子至少有一个人有收入。”

李惠军呵呵笑了,“你俩想多了,再改革也改不到大学身上。”

马首良给李惠军倒了一杯酒,感激的说道:“我俩的工作都是得益于你,兄弟之间不说客气话了。”

王若彤说,“马首良就不说了,我的工作能最后落实,也和你的教材有关,马叔叔找人的时候,就是说我参与过教材编制,是主编之一,才让公司的领导高看了一眼。”

李惠军拿起杯子和马首良碰了一下说,“别说那些有的没的,教材都被砍掉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马首良凑到李惠军耳朵边上说,“你不知道?小道消息哈,你的教材没有被砍掉,听说已经出版了,被当做政府进修学校的内部教材了。”

李惠军的手一哆嗦,这个消息可够劲爆的。还是头次听说,但感觉可能性不大,如果说是企业高管们的培训教材的话,还算靠谱。

“我爸亲自告诉我的,若彤进公司后,是在公司的培训学校教书,主讲你那本教材。”

“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听说从85年开始试用,今年被正式纳入课程了,不过主编上没咱们的名字,写的是燕京大学教材编制组。”

学校这是让自己当无名英雄?做了好事不给留名?那我自己记在日记本上总行吧。

或者是为了省下那点可怜的稿费?

马首良看李惠军的表情就知道他还蒙在鼓里呢,有点后悔把这个劲爆消息告诉李惠军了。

“惠军,你也别想多了,不给留名就不留名,反正很多人都知道是你编写的教材。”

“老罗和老翟没告诉我这些。”,李惠军有点蛋疼。

其实马首良的消息也不准确,不能说被当成教材了,而是拿到了干部和企业领导培训班上进行了讨论,类似于更广范围的教材审查,部里非常谨慎,这种和现行政策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不会贸然就被当做教材,何况反对的人还有这么多。

反对最多的人来自企业领导,因为李惠军动了很多人的奶酪,部分国企是现行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会让李惠军的理论成为主流,大家都在计划经济体中活的好好的,你却让我们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国企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李惠军喝了口酒,“不说这些糟心事了,来,预祝两位明年抱上大胖小子。”

王若彤的脸一红,呸了一口,“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等若彤毕业了我们先定亲,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家晚婚晚育的规定执行,等我25岁的时候再结婚。”

“也快了,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要是我能留在燕京,还能喝你们的喜酒呢。”

马首良刚想张口说点其他的,王若彤碰了碰马首良,和他摇了摇头,罗进在有些事情上瞒着李惠军,马首良可不能给他捅破了。

李惠军看着幸福的两口子,心里忽然想起了远在不列颠的程季淑,也不知道她过的好不好,毕业后会不会回来。

心情变得有些郁闷。

李惠军醉醺醺的回了四合院。

李雅看到李惠军回来,立刻拿出小本子向李惠军汇报起来,“惠军,粗略统计,打过电话咨询代理事宜的人一共有一百五十多个,涵盖了全国每个省份,我们的直营店销售额突破了三百多万,平均单店销售额五万块。”

李惠军很平静,只是哦了一声。

“你不惊喜?一个店一天五万块的销售额啊。”

“有什么好值得惊喜的?也就是前期大家觉得新鲜,一股脑的去买衣服,等平静下来了,销售额肯定会降下来,再说了,咱们的直营店全在发达的大城市,这点销售额算什么?”

高档制衣公司仗着国外的奢侈品牌还没进驻的时候开展大规模营销,使得秋水伊人和伊华浓的品牌深入人心,品牌的价值不能用销售额来计算。

“还有其他事情吗?”

李惠军这一觉睡的非常踏实,如果不是李雅喊他起床,差点上课迟到。

李惠军风风火火的进了教室,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

李杰笑着说,“李老师总是最后一个出场。”

全班笑了起来,李惠军尴尬的说道:“你才是李老师,我这是冒名顶替的。”

课间的时候,马首良找到李惠军,说晚上请他吃饭,李惠军感觉自己受宠若惊了。

“老马,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能不能提前和我说说,我好决定我有没有空。”

马首良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万点暴击,自己一个堂堂的老师,邀请一个学生吃饭,竟然还要请不动?

“我和王若彤请你,来不来?”

李惠军立刻贼笑着说,“拿下来了?”

马首良脸红了,作为标准的处男来说,这是典型的表现。

“放心吧,没空也要有空,晚上到哪吃?”

“学校门口的川菜馆哈,晚上六点。”,马首良说完就跑了。

胡乐乐坐在刘小雨旁边,扭过头来问李惠军,“你都是学校的大部长了,马书记还能指挥的动你?”

“马书记要请我吃饭,我还在考虑到底要不要给他这个面子呢。”

刘小雨和胡乐乐齐齐的喊了一声“切”。

晚上,李惠军到了川菜馆的时候,马首良和王若彤手拉手的站在一起,李惠军笑嘻嘻的说道:“你俩真行,孬好等王若彤毕业了再公开啊,也就一个多月的事情了。”

王若彤到七月初就毕业了。

“没事,若彤已经提前报到了。”

李惠军坐下后问道:“工作落实了?能留京?”

“能,我父母帮着落实了一家国企,华夏石油化工总公司。”

“哦,不错,是一个新成立的国企吧?”

华夏石油化工总公司是83年成立的,就是后来的华夏石化和华夏石油的前身。

“是啊,正好他们缺人,否则若彤的工作真不好落实。”

“怎么没想过留校啊?我听说咱们要撤系改院,肯定需要很多老师。”

王若彤接过话来说道:“两个人不能在一个单位,还是分开的好,万一再来个改革,两口子至少有一个人有收入。”

李惠军呵呵笑了,“你俩想多了,再改革也改不到大学身上。”

马首良给李惠军倒了一杯酒,感激的说道:“我俩的工作都是得益于你,兄弟之间不说客气话了。”

王若彤说,“马首良就不说了,我的工作能最后落实,也和你的教材有关,马叔叔找人的时候,就是说我参与过教材编制,是主编之一,才让公司的领导高看了一眼。”

李惠军拿起杯子和马首良碰了一下说,“别说那些有的没的,教材都被砍掉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马首良凑到李惠军耳朵边上说,“你不知道?小道消息哈,你的教材没有被砍掉,听说已经出版了,被当做政府进修学校的内部教材了。”

李惠军的手一哆嗦,这个消息可够劲爆的。还是头次听说,但感觉可能性不大,如果说是企业高管们的培训教材的话,还算靠谱。

“我爸亲自告诉我的,若彤进公司后,是在公司的培训学校教书,主讲你那本教材。”

“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听说从85年开始试用,今年被正式纳入课程了,不过主编上没咱们的名字,写的是燕京大学教材编制组。”

学校这是让自己当无名英雄?做了好事不给留名?那我自己记在日记本上总行吧。

或者是为了省下那点可怜的稿费?

马首良看李惠军的表情就知道他还蒙在鼓里呢,有点后悔把这个劲爆消息告诉李惠军了。

“惠军,你也别想多了,不给留名就不留名,反正很多人都知道是你编写的教材。”

“老罗和老翟没告诉我这些。”,李惠军有点蛋疼。

其实马首良的消息也不准确,不能说被当成教材了,而是拿到了干部和企业领导培训班上进行了讨论,类似于更广范围的教材审查,部里非常谨慎,这种和现行政策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不会贸然就被当做教材,何况反对的人还有这么多。

反对最多的人来自企业领导,因为李惠军动了很多人的奶酪,部分国企是现行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会让李惠军的理论成为主流,大家都在计划经济体中活的好好的,你却让我们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国企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李惠军喝了口酒,“不说这些糟心事了,来,预祝两位明年抱上大胖小子。”

王若彤的脸一红,呸了一口,“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等若彤毕业了我们先定亲,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家晚婚晚育的规定执行,等我25岁的时候再结婚。”

“也快了,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要是我能留在燕京,还能喝你们的喜酒呢。”

马首良刚想张口说点其他的,王若彤碰了碰马首良,和他摇了摇头,罗进在有些事情上瞒着李惠军,马首良可不能给他捅破了。

李惠军看着幸福的两口子,心里忽然想起了远在不列颠的程季淑,也不知道她过的好不好,毕业后会不会回来。

心情变得有些郁闷。

李惠军醉醺醺的回了四合院。

李雅看到李惠军回来,立刻拿出小本子向李惠军汇报起来,“惠军,粗略统计,打过电话咨询代理事宜的人一共有一百五十多个,涵盖了全国每个省份,我们的直营店销售额突破了三百多万,平均单店销售额五万块。”

李惠军很平静,只是哦了一声。

“你不惊喜?一个店一天五万块的销售额啊。”

“有什么好值得惊喜的?也就是前期大家觉得新鲜,一股脑的去买衣服,等平静下来了,销售额肯定会降下来,再说了,咱们的直营店全在发达的大城市,这点销售额算什么?”

高档制衣公司仗着国外的奢侈品牌还没进驻的时候开展大规模营销,使得秋水伊人和伊华浓的品牌深入人心,品牌的价值不能用销售额来计算。

“还有其他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