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回档1983 > 第135章 杨家小酌

第135章 杨家小酌

   第135章 杨家小酌(1/2)

这次回来,李惠军没通知任何人,被大巴司机转卖了好几次后,终于回了寒利县,天已经黑了。

李惠军背着包,走回了县政府的宿舍,按响了杨科海家的门铃。

出来开门的杨小翠看到是李惠军,眼神一下子变得很雀跃,“李惠军,你总算露面了啊,还以为你死在外面了呢。”

李惠军白了一眼杨小翠,“死妮子,咒我呢?”

杨小翠挥了挥拳,向李惠军示威。

杨科海站在门口笑呵呵的看着两个孩子打闹,“刚从深城回来?”

“嗯,杨叔,天黑了,没有回去的车了,只能在你家凑活凑活。”

杨母听到声音,也从厨房出来了,“惠军来了,快进来。”

杨小翠主动接过李惠军的包,笑嘻嘻的说:“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啊,太客气了。”

李惠军愣了下,贼兮兮的说,“给你带的礼物,回你房间慢慢看。”

本来杨小翠只是打趣一下李惠军,没想到真给她带了礼物。

杨小翠欢呼着跑进了房间,准备看看李惠军给她带的什么好东西。

片刻,房间内传出杨小翠大吼的声音,“李惠军,你这个死变态,全是脏衣服。”

李惠军哈哈笑了起来,杨小翠的父母也摇头笑着,对于小儿女的打闹,他俩是乐见其成的。

“还没吃饭吧?正好,你和你杨叔喝一杯,我再加个菜。”,杨母从酒柜里拿出酒杯和五粮液,放到餐桌上,转身进了厨房。

爷俩坐下后,杨科海问道,“去深城帮佟家办事了?”

李惠军边吃菜边说,“嗯,佟家准备在深城设一个厂子,我去帮忙参谋了一下。”

杨科海的眼睛瞬间变亮,“什么厂子?不能开在咱们县里?”

李惠军摇了摇头,“电子厂,深城那边的优惠条件多,咱们这没法比,再说了,电子厂需要大量的中专毕业的工人,咱们县里有这么多人吗?”

不止是这些因素,还有相关配套产业的问题,深城有完整的配套产业,就说电子手表的外壳吧,深城就有不少厂子能提供,寒利县在这方面是一块短板。

说起优惠条件,杨科海瞬间闭了嘴巴,人家是特区,有天然的优势,并且深城和港岛近,方便佟家管理,寒利县一点优势也没有。

还有人才方面也是大问题,市里倒是有中专学校,但中专生都是吃国库粮的,谁会去私人企业干活?再高的工资待遇,人家也不去。深城的中专生会为了更高的工资,而放弃铁饭碗,这是地域性的观念差别带来的差异。

杨小翠坐在李惠军旁边,问道:“你在深城待了一个多月?”

李惠军点了点头,然后把空了的酒杯往杨小翠面前一推,杨小翠恨得牙痒痒,但还是拿起酒杯给李惠军和杨科海倒满。

杨科海抿了一口酒,说道:“是啊,这种电子厂,不适合咱们这里,不过我已经知足了,这一个月,出口创汇,咱们县是全市第一名,哈哈哈。”

说起这个来,杨科海一肚子的骄傲,那一批茅台,卖了几百万港币,还有出口的鲍鱼海参等东西,也有百十万港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35章 杨家小酌(2/2)

,还有制衣厂,将来也是能赚外汇的,寒利县的发展,指日可待。

一个小小的县城能赚到这么多外汇,在全市都是拔头筹的,但放在全省,还不够看。

鲁东的两个副省级城市,人家的出口创汇那才叫一个猛,还有隔壁市里出口的石油,东普市连人家的零头都比不过,但是,除了这三家,剩下的十几个地市里的县城,估计寒利县能拔头筹。

“杨叔,港岛那边对海参和鲍鱼的需求量很大,等到了年底,村里成立公司后,可以把全县的海产品卖出去,明年才是翻身年呢。”

杨科海点了点头,“听说允许私营经济存在的文件,正在讨论中,但碰到的阻力非常大。”

李惠军早就知道,今年年底会出台文件,允许私人成立公司,但听到杨科海后面的话,李惠军的心情有点不好了。

“不过,对私营经济的限制还是很严格,尤其是在雇工方面的争议非常大,不少人认为,只要雇工超过八个人,就算资本主义。”

问题来了,私营经济经营被限制的死死的,那如果有人想法子挂靠呢?例如挂靠到某集体经济名下,每年给集体交点钱,是不是就不受限制了?

不止是不受限制,连税都不用交,集体经济谁会交税?

挂靠,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经营形式,很多企业为了能合理合法的开展业务,只能在当地政府找一个婆婆,名义上是婆婆的企业,但实际上,公司和所谓的婆婆没一毛钱的关系,当然,婆婆的政绩上,是有好处的。

但是,挂靠的行为,为将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尤其是股权不清,等企业发展起来,婆婆可以名正言顺的摘桃子,将企业据为己有,因为很多人没有股权的意识,当时和婆婆签订协议的时候,没有明确双方的股份份额,造成很多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被婆婆接手后,死在婆婆手里。

李惠军把可能存在的挂靠现象,向杨科海说了一下。

“杨叔,挂靠,会给将来留下祸根。”,李惠军打算提醒一下杨科海。

“哦?说来听听。”,杨科海对李惠军的眼光非常欣赏,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李惠军放下碗筷,说道:“我举个例子,我成立了一家公司,挂靠在县政府名下,就叫寒利县食品厂,但其实是我个人出资成立的,和寒利县县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县政府只是出了个名字,将来企业做大了,你说,企业是谁的?”

“当然是你的了,县政府又没有出资。”

“那你说我的企业,收税吗?”

“收啊,个人的企业为什么不收税?”

“可企业是挂靠在政府的,是政府承认的县里的公家企业,凭什么别的县里的公家企业不收税,而我的却要收税呢?”

“惠军,这是胡搅蛮缠了哈,按照逻辑,是应该收税的。”

“可那是逻辑,不是制度和政策,你收了我的税,隔壁县里的却没收,我还有竞争力吗?”

“我……”

“还有,企业做大了,万一县里的有高官说,这是政府发文成立的,非得收归国有,怎么办?”

杨科海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