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他没有卡尔大师那样的能力(1/2)
同样,也是因为这次人的议论,消息也被那些外籍留学生们再次传到了非死博客上了。
而他们之所以将这个消息传到网上,完全是抱着一种玩味的心态。
况且之前关于花夏这次会参加维野那春之声相关的话题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热度,也真是因为如此,所以那些人也都想要蹭一波热度。
所以,相关的消息他们自然会发布在网上,以供大家讨论。
一个外籍留学生便是其中一例,他之前也参与到了网上的那些讨论中,这次看到竟然还没有发布相关的消息,他便准备捷足先登,率先吸收一波热度。
想到此,他便飞快的编辑了一条信息。
“吹牛逼只佩服花夏人,仅仅三天时间,他们竟然说已经创作出来了这次参加春之声的交响乐,哈哈哈……我的上帝,他们真的疯了,绝对疯了!太好笑了!”
不得不说,这家伙还是挺会蹭热度的,一句话中,全部都是最近网上大家讨论的热点内容,比如春之声,比如交响乐……
也真是因为有了这些词汇,他的博客内容也很快曝光在了那些网友们的眼前。
越来越多的网友们也都看到了这条消息。
“三天?这绝对不可能!我们国家的艾伯特教授都做不到吧!”
“别说那些音乐院校的教授了,恐怕就算是卡尔大师都不一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作一首交响乐出来。”
“是啊,卡尔大师可是国际第一音乐大师,是我们西方国家音乐领域的第一人,就算是他,最快一首乐曲的创作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他们东方没有实力和我们比,在音乐领域本来就差我们西方国家太远了,别说是三天了,恐怕就是三年也不一定能创作出来。”
“我的上帝,他们确实疯了!估计是好不容易别邀请,太激动了吧!”
“我还真没有想到,我会在网上看到这么多关于他们东方国家在音乐领域的消息,只是这些内容也让人好笑了。”
“实在不理解!”
“这次我们就多等着吧,既然他们说创作出来了,等春之声拿出作品来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
“……”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仿佛是一个笑话一样。
毕竟,在这些人的眼中,最具有权威性的音乐大师卡尔大师都没有过在这么短时间创作出来一首作品的记录。
卡尔大师,那可是整个西方音乐领域里的最有优秀的大师。
不管是资历,还是作品,还是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卡尔大师被所有人认为,是当之无愧的音乐界第一名。
而他的优秀不仅无人能及,最重要的是,第二名和其他的那些音乐大师,都只能望其项背,他们之间的差距太远了。
虽然他们花夏突然冒出来的苏浩,创作了两首钢琴曲确实不错。
但是,这两首钢琴曲和卡尔大师的作品相比,那就显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当然,不是说这两首钢琴曲的质量有什么问题,质量确实不错,甚至能和卡尔大师的一些普通一点的作品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46章 他没有卡尔大师那样的能力(2/2)
提并论。
但是在曲目的数量问题,那就差的太远了。
就算可以理解苏浩还年轻,卡尔大师已经在音乐领域奋斗大半生了。
但是在卡尔大师三十岁的时候,知名古典音乐已经多大二十多首了,而如今更是多大七十八首作品。
其中有五首是交响乐,其他大部分都是钢琴曲。
而卡尔大师创作最快的一首曲子是用时一个月零五天。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大家都觉得苏浩绝对不可能在三天之内创作出来一首乐曲。
毕竟,他没有卡尔大师那样的能力。
就连卡尔大师都做不到的事情,别人怎么可能做到。
也正是大家抱着如此心态,所以没有一个人想象这次网络上传播的言论,他们都绝对这绝对不可能,这完全是假的。
虽然国外的网络上议论纷纷,但是苏浩等人,并没有看到网络上的那些言论。
就算看到,他也不会在意。
而此时,他们再次聚在了一起,共同探讨这首乐曲。
今天,苏浩更是占了主导地位,同来的除了之前那些非常有权威性的音乐领域人才之外,还有央第一民乐团。
因为这次决定,由第一民乐团来演奏这首《春节序曲》。
苏浩看到和大家探讨了一番,期间曲子的问题倒是没有,不过大部分都以一种请教的态度,表示对曲中一些地方还不能理解透彻。
苏浩见状,便准备干脆给大家讲解一番。
毕竟,等民乐团练习曲子的时候,自己也可能还是需要和大家沟通讲解的。
“我之前也说道,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秦川北部民歌,而和他们的民歌对应的他们地方特色的舞蹈秧歌。
第一个部分是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第一主题,用到是的弦乐器则用拨奏表现舞蹈节奏,音色的交替和节奏的变化使音乐变得柔美、舒畅,将秧歌表演者优美的身段和富有气息的舞姿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紧随其后的是连接部分,音乐将引子中的旋律综合发展,灵动而跳跃,由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交替演奏之后的主题变奏,节奏更加密集、铿锵有力,气氛也更加热烈……”
“第二部分,采用抒情的中板,旋律舒缓悠扬、柔和亲切,将民歌旋律融入其中,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质朴而深情,主题先由双簧管吹奏,大提琴拨弦。
而最后,在收尾的时候又回到了第一主题,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种热烈的场景……”
这是曲子的几部分的内容,大家也都能理解。
不过在苏浩的讲解中,他们也变得更加的明晰。
接下来,苏浩又开始从细节入手进行讲解,随着苏浩的讲解,他们仿佛如同听课一样,竟然莫名的觉得从这其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虽然他们之中也经常会进行学术探讨,但是此时站在苏浩的跟前,他们觉得他们确实就是一个学生,他们在音乐知识方面,相对于苏浩的音乐知识,他们还有很多欠缺。
这种感受,让他们不由得再次用一种看向未知的眼光,看向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