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养一个天才的那些事儿(1/2)
梁明丽斥了儿女两句,两娃乖乖跟父亲道歉,一家人回了红旗镇。
时间已经很晚,两个娃都爬父母怀里睡着了。
二佬接过娃,帮忙洗漱。
梁姥太太问还要不要吃饭,这晚饭都还给他们锅里热着的,也没想他们回来得这么晚。
陆显志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客气,就去厨房盛饭了。
梁明丽把孩子们安顿好,让父母睡下,也去了厨房。就看丈夫已经扒了大半碗饭,桌上都是鸡骨头了。
她轻笑一声,自己打了饭菜坐下吃。
陆显志看了她一眼,就拉下脸说起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梁明丽白了丈夫一眼,“你这是白天当领导当上瘾了,回家还搞斗争了是不?!我可没那精神跟你啰嗦,早点睡了,明天我还忙着呢。”
陆显志哪拗得过媳妇儿,忙放软了声音,“我这不是担心嘛!好好的,这丫头都开始帮那些偷东西的野孩子打起马虎眼儿了。要等他们长大了还这么无组织、无纪律的瞎折腾,到时候还有人看他们年轻小,就放过他们一马?!”
梁明丽这才正眼看丈夫,沉出一口气,道,“我待在这里这么久,这也是第一次小棒他们胆儿大了些。也是因为最近工地上的进度太慢,又因为天冷冻土,出了些事儿。大家着急……”
“周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他们才好过点儿,多少双眼睛盯着,哪敢冒头,就怕被人抓着什么小辫一遭打回原型,家里就两个女人撑着,谁受得住。回头芹芸也会训小棒的,那孩子其实比这一圈儿的娃都懂事儿,能吃苦,更能扛事儿。”
“行了行了,说的是咱们家的孩子,你干嘛又扯到别人家头上。”
梁明丽啧了声,“行吧!就说咱家的。孩子们的成绩,你大可不必担心。瑶瑶已经学完初中课程了,这学期我会帮他们弄到初三的期中考试卷。至于宝玉,你就更不用担心,诺,这是他的作业本,你瞧瞧吧!”
陆显志怀里被塞了一个小小书包,打开里面都是儿子的课本书籍。翻开一看,他就惊到了。瞧那一个个铅笔字,写得整整齐齐。比起以前在省学前幼儿园里的鬼画符,可好太多了。
不,简直就是神奇!
“这,怎么这么好,不是……人家帮他写的吧?”陆显志想到那群孩子里男生最多,帮小家伙作弊也绰绰有余。
一听这个梁明丽不高兴了,直接抽走了儿子的书包,瞪丈夫一眼。
“陆显志,这多久不见,你心都变脏了!”
这话显然是怼他之前说她“你变了”的升级版。
一时间,陆显志被噎得哑口无言,解释到睡觉,老婆都没给他好眼色。
关灯时,梁明丽突然道,“周启已经学完高二的课程了。这孩子能力太强,说是天才也不差。有个好榜样在前,瑶瑶和宝玉岂会落后?!”
陆显志知道是好事儿,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直到第二天早上,两个娃被早早饿醒,在屋子里嬉笑叫闹着,仿佛回到了以往一家四口的日子。
陆显志突然觉得人生美好,伸手去拍身边人时,发现妻子的位置早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92章 养一个天才的那些事儿(2/2)
他赶紧起了身,正在穿裤子就被冲进来的儿子抱住了大腿,要喂他刚出炉的大肉包子。他高兴地咬了一口,赞儿子听话乖巧。
小家伙眨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耸着小鼻头,乐滋滋地跟爸爸唠嗑儿。
陆显志忍不住跟岳父分享,“爸,宝玉现在胆儿大了,口齿都更伶俐了。还是你们带得好,以往在小区里跟人吵架,他都吵不赢别人,现在可不用担心了。”
梁姥爷直摆手说不是自己的功劳。
小家伙自己嚷嚷开了,“爸爸,爸爸,小棒哥哥和小雷哥哥可好玩啦!他们教我的,我都会了,大院里的小朋友都要找我当老师了。姐姐说,哥哥像爸爸,我多了一个小爸爸。”
嘎?!!
小爸爸。
气氛瞬间变了样儿。
梁姥姥忙拉过小外孙,拉离女婿正在蓄积的低气压团儿。
陆瑶正在洗脸,本来要加入家人唠嗑儿的,听到弟弟突然踩雷,立马缩回母亲身边。
于是整个早餐饭桌上,只见小家伙们埋头扒饭。
陆爸爸脸快拉到桌子上了,“什么长兄如父?我还没死呢!这亲戚不是这么乱认的。明丽,你笑什么?孩子们不懂事儿就算了,你这个做妈的难道连这个基本原则都没有了。”
梁明丽憋着笑,“哎,大早上的,小孩子随口溜的,你也当真,你就……你就输了!”
“我怎么输了?!哎,这事儿怎么能这么说,你……唔!”陆显志被妻子塞来的油条堵了嘴。
“行了,我会好好教他们的。徐主编他们还等着你呢!你可是这次调研团的总指挥,哪能迟到啊!”
梁明丽一边哄走了丈夫,回头瞪了女儿一眼,“你们呀,这几天最好给我收敛点儿,否则惹恼了你们老爸,我也捋不顺他的毛儿了,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两娃同时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小表情几乎一模一样。
梁明丽的心里啊,叫一个无奈,心知这两只根本就是吃定自己了。
==
其实他们的假日只有一天,看周启他们的样子,肯定是要请假晚回学校了。
陆瑶本来也是这个计划的,父亲大人突然杀到,不敢摸鱼,只得带着弟弟回了县学。
同期回来的还有陶飞和宋红叶,交流起机器设计的问题。
陶飞说,“棒哥说,外国进口的那个发动机性能是真的比之前咱们用的拖拉机好太多了。而且烧石油的动力,比柴油强好多,还没有臭烟。可惜,你爸他们的采访调研活动,再过两三天就结束了,机器还得提前给他们安装回去。”
宋红叶并不懂这些,只道,“陆瑶,我听你妈妈说,城里的资源更多。有些改制的老厂淘汰的机械,可以拿来用。还有菜头他们想学的书籍,也得去城里买。如果省城里没有,还得去东海城,或者首都。这都好废功夫呀!凭咱们几个小萝卜头,根本不行。”
他们一群人里,年龄最大的算是菜头,今年翻春就满十六岁了。出远门什么的也不是不行,但时下国内治安远不如三十年后摄像头遍布的情况。
陆瑶想了想,“没关系,我想到一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