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出列道,“陛下,儿臣认为此人不足以担当重任。”
要是那曾副尉真有几分实材,太子倒也不会如此直接,可偏偏那家伙虽说是武官出身,但早已搞坏了身子。
区区副尉,后院堪比魏王府。
整日里骑着高头大马,挺着肥腻的小肚子招摇过市,就是西街花楼也没少去过,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抗得了洪水,更不可能拯救百姓。
他说得堂堂正正,不容置疑,永明帝好奇反问,“哦,太子何出此言?”
太子拱手,正色道,“陛下恐有所不知,这曾副尉年前就患了病,身子虚弱不适合出远门,陛下要是不信,尽管召来太医问上一句,儿臣还记得,当时儿臣进宫给母后请安,恰巧看见,三弟府中的侧妃骂骂咧咧地拽着太医出宫,就是为了给曾副尉治病。”
“当日,儿臣会留意,还因着那太医是硬生生从母后宫里抢走的,母后为后宫操劳不慎患上风寒,本欲召来太医看一眼,岂料三弟侧妃可是好大的架子,连一时半会儿都等不了,至于儿臣为何如此笃定,那是因为碰巧在御花园遇见了穿着常服的曾副尉。”
听此,永明帝的脸色瞬间变了。
后宫重地,那是外男能够随便进入的地方,就是寻常人家的后院也没有让外男进去的道理,这曾副尉倒是好大的胆子,直接跑到御花园去了。
而且,永明帝双眼微眯,意味不明地看向李溯,这小子倒是宠的太过了些,就连区区侧妃都敢在皇宫内造次,还真把他当成这里的主子了。
永明帝冷哼,阴沉着脸问道,“魏王,你可有什么好说的?”
李溯脸色骤然一变,狠狠地瞪了太子一眼,连忙抱拳出列,低声下气地解释道,“这事儿臣并不知情,等回府定当亲自审问侧妃,如若属实,儿臣再来请罚。”
到底是从小宠到大的,永明帝终究娇惯,摆手示意他起身,“这是你的家务事,回头关上门来自己处理,只是有一点,日后你们都给朕记清楚了,后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地方,再有下次,朕绝不会再高抬贵手。”
李溯低头弯腰,“是,儿臣谨遵旨意。”
“后宫之事暂且不提,今日主要商议广平府洪水要事,如若曾副尉真如太子所言身患重疾,那就好生在京城修养,也不需再操心操劳。”
永明帝坐于高位之上,面色平静,转眸看了身边公公一眼。
公公会意,大步出了金銮殿。
虽是让人打听,实际上永明帝已经信了大半,太子就不是撒谎作假的性子,他既然敢抬出皇后定当属实。
他屈起食指,敲击着身边椅子,继续说道,“可还有其余推荐人选?”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均在思量,如何不着痕迹地将自己人推选出去,苏太傅眼神微闪,冲身后的人看了眼。
对方领意,出列上前,“禀告陛下,臣心中有一人,觉得颇为合适,想来陛下应该也有几分印象,那人便是三年前的武探花,如今在京兆尹做事,也曾被外放到过广平,应是熟悉的。”
也是巧了,那人恰好是苏家远亲。
永明帝眼神闪了下,似笑非笑,“哦,哪位苏探花,朕确实有些印象,身手称得上不菲,太子,你觉得如何?”
太子李意行直率地回道,“儿臣觉得不可,那苏探花确实是可用之人,但自从放到京兆尹后,多参与巡视盛京城之事,甚至未曾上过战场,又是个虎头虎脑的性子,要是派去广平,恐不合适。”
当他这话说出口,现场满是意外,苏家可是他的外祖家,推自家的人怎么还有捣乱这一说。
一时之间,朝廷之上,人心各异。
慕淮淡淡地看了太子一眼,在心中默然摇头,虽是个刚正不阿的,却太过于死脑筋了,如此一来,苏太傅被当众落了面子,怎么可能心里没有疙瘩。
果不其然,站在他右后方的苏太傅表情已经有些不太对劲了。
李溯偷笑,暗嘲他的愚蠢。
接下来,各方各派都推荐了几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太子一派虽然没有跟着推人,但也开始挑挑拣拣。
到了最后,不是有勇无谋,就是身体不行,又或者身份压不住广平的那些人。
自然,慕淮阵营中的人早已得了风声,只是偶尔跟着搅合两下,并没有表现显眼,更未曾主动推荐。
说句现实的,这本就是各家氏族培养人才的时候,一旦得了好,定要被人记恨。
慕淮本打算冷眼旁观,岂料,他未来岳父,晏旭忽然开始迎合太子,两人站在一派,均不同意派遣与广平府那边拥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作为主事人。
反对的人也极其正当。
“天灾人祸最是考验人心的时候,如若相熟之人前去难保不会动恻隐之心,等到那时,受苦的便是天下百姓。”
这种先例并不少,大发国难财的更是年年都有。
两人观点自然而然与李溯苏太傅他们不同,顿时,两派各持一方争吵了起来。
慕淮头疼,不知此时该不该帮忙。
娇娇那般敬爱她爹爹,要是知道自己没帮忙,会不会生他的气,起心怨他?
光是个可能,便让人心焦。
慕淮给自己阵营的人也使了个眼色,率先出列首次开口,“陛下,臣有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底下争论不休,闹成一团。
永明帝也觉得头疼,见自己这个刚找回来没多久的小儿子难得主动开口,兴味地抬手道,“有话尽管说。”
慕淮面无表情,双眸清明,“臣认为太子所言有理,为官不清,官官相护之事史书上多有记载,这么些年仍旧存在,满城百姓,不能不谨慎,陛下明智又颇为爱才,朝上朝下人才济济,找个清白的更是放心。”
有他主动开口,孟校尉等人也连连迎合。
瞬间,朝廷之上阵营明朗。
苏太傅与李溯等人持找个知根知底相熟的人更为妥当,实际上就是为了给推上去的人糊业绩,太子与晏旭,还有被迫站队的慕淮则是觉得一切以百姓为先。
太子出列道,“陛下,儿臣认为此人不足以担当重任。”
要是那曾副尉真有几分实材,太子倒也不会如此直接,可偏偏那家伙虽说是武官出身,但早已搞坏了身子。
区区副尉,后院堪比魏王府。
整日里骑着高头大马,挺着肥腻的小肚子招摇过市,就是西街花楼也没少去过,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抗得了洪水,更不可能拯救百姓。
他说得堂堂正正,不容置疑,永明帝好奇反问,“哦,太子何出此言?”
太子拱手,正色道,“陛下恐有所不知,这曾副尉年前就患了病,身子虚弱不适合出远门,陛下要是不信,尽管召来太医问上一句,儿臣还记得,当时儿臣进宫给母后请安,恰巧看见,三弟府中的侧妃骂骂咧咧地拽着太医出宫,就是为了给曾副尉治病。”
“当日,儿臣会留意,还因着那太医是硬生生从母后宫里抢走的,母后为后宫操劳不慎患上风寒,本欲召来太医看一眼,岂料三弟侧妃可是好大的架子,连一时半会儿都等不了,至于儿臣为何如此笃定,那是因为碰巧在御花园遇见了穿着常服的曾副尉。”
听此,永明帝的脸色瞬间变了。
后宫重地,那是外男能够随便进入的地方,就是寻常人家的后院也没有让外男进去的道理,这曾副尉倒是好大的胆子,直接跑到御花园去了。
而且,永明帝双眼微眯,意味不明地看向李溯,这小子倒是宠的太过了些,就连区区侧妃都敢在皇宫内造次,还真把他当成这里的主子了。
永明帝冷哼,阴沉着脸问道,“魏王,你可有什么好说的?”
李溯脸色骤然一变,狠狠地瞪了太子一眼,连忙抱拳出列,低声下气地解释道,“这事儿臣并不知情,等回府定当亲自审问侧妃,如若属实,儿臣再来请罚。”
到底是从小宠到大的,永明帝终究娇惯,摆手示意他起身,“这是你的家务事,回头关上门来自己处理,只是有一点,日后你们都给朕记清楚了,后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地方,再有下次,朕绝不会再高抬贵手。”
李溯低头弯腰,“是,儿臣谨遵旨意。”
“后宫之事暂且不提,今日主要商议广平府洪水要事,如若曾副尉真如太子所言身患重疾,那就好生在京城修养,也不需再操心操劳。”
永明帝坐于高位之上,面色平静,转眸看了身边公公一眼。
公公会意,大步出了金銮殿。
虽是让人打听,实际上永明帝已经信了大半,太子就不是撒谎作假的性子,他既然敢抬出皇后定当属实。
他屈起食指,敲击着身边椅子,继续说道,“可还有其余推荐人选?”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均在思量,如何不着痕迹地将自己人推选出去,苏太傅眼神微闪,冲身后的人看了眼。
对方领意,出列上前,“禀告陛下,臣心中有一人,觉得颇为合适,想来陛下应该也有几分印象,那人便是三年前的武探花,如今在京兆尹做事,也曾被外放到过广平,应是熟悉的。”
也是巧了,那人恰好是苏家远亲。
永明帝眼神闪了下,似笑非笑,“哦,哪位苏探花,朕确实有些印象,身手称得上不菲,太子,你觉得如何?”
太子李意行直率地回道,“儿臣觉得不可,那苏探花确实是可用之人,但自从放到京兆尹后,多参与巡视盛京城之事,甚至未曾上过战场,又是个虎头虎脑的性子,要是派去广平,恐不合适。”
当他这话说出口,现场满是意外,苏家可是他的外祖家,推自家的人怎么还有捣乱这一说。
一时之间,朝廷之上,人心各异。
慕淮淡淡地看了太子一眼,在心中默然摇头,虽是个刚正不阿的,却太过于死脑筋了,如此一来,苏太傅被当众落了面子,怎么可能心里没有疙瘩。
果不其然,站在他右后方的苏太傅表情已经有些不太对劲了。
李溯偷笑,暗嘲他的愚蠢。
接下来,各方各派都推荐了几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太子一派虽然没有跟着推人,但也开始挑挑拣拣。
到了最后,不是有勇无谋,就是身体不行,又或者身份压不住广平的那些人。
自然,慕淮阵营中的人早已得了风声,只是偶尔跟着搅合两下,并没有表现显眼,更未曾主动推荐。
说句现实的,这本就是各家氏族培养人才的时候,一旦得了好,定要被人记恨。
慕淮本打算冷眼旁观,岂料,他未来岳父,晏旭忽然开始迎合太子,两人站在一派,均不同意派遣与广平府那边拥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作为主事人。
反对的人也极其正当。
“天灾人祸最是考验人心的时候,如若相熟之人前去难保不会动恻隐之心,等到那时,受苦的便是天下百姓。”
这种先例并不少,大发国难财的更是年年都有。
两人观点自然而然与李溯苏太傅他们不同,顿时,两派各持一方争吵了起来。
慕淮头疼,不知此时该不该帮忙。
娇娇那般敬爱她爹爹,要是知道自己没帮忙,会不会生他的气,起心怨他?
光是个可能,便让人心焦。
慕淮给自己阵营的人也使了个眼色,率先出列首次开口,“陛下,臣有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底下争论不休,闹成一团。
永明帝也觉得头疼,见自己这个刚找回来没多久的小儿子难得主动开口,兴味地抬手道,“有话尽管说。”
慕淮面无表情,双眸清明,“臣认为太子所言有理,为官不清,官官相护之事史书上多有记载,这么些年仍旧存在,满城百姓,不能不谨慎,陛下明智又颇为爱才,朝上朝下人才济济,找个清白的更是放心。”
有他主动开口,孟校尉等人也连连迎合。
瞬间,朝廷之上阵营明朗。
苏太傅与李溯等人持找个知根知底相熟的人更为妥当,实际上就是为了给推上去的人糊业绩,太子与晏旭,还有被迫站队的慕淮则是觉得一切以百姓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