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谕传到她这边的营帐,晏娇只能带着晏凝露过去。
这次她长了心眼,从自己帐子到苏皇后营帐,一步一步走得平稳又规矩,到了皇后帐中。世家明命妇和贵女们以昌乐长公主和晋王妃为首,众人齐刷刷地跪拜行礼。
到了帐中,却有个脸上遮了块淡青轻纱的女子,格外显眼地站在人群里。
晏娇只来得及看一眼,跟众人一起跪拜,匆匆挪开视线。
正逢叶落秋深,这次苏太后没来秋狩。深得盛宠,又有最受圣眷的儿子陪行,惠妃连气焰都长了几分,在皇后召令命妇和贵女们到帐中时,她也没现身。
不再用观后妃相争的戏码,不少人心底暗暗松了口气,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在那儿。
苏皇后视线从众人面上不冷不淡地掠过 ,神色中多有审视和敲打。
掠过苏蒨时 ,见她姿态端重优雅,满意地笑了笑,继续往下看,便看到了她熟悉的一张脸。
苏皇后垂了眼,不咸不淡地问“听说你还是清斋居士的弟子?”
清斋居士,就是林氏在帝京儒林的文名和雅号。
晏娇一愣,没想到今天皇后不挑她的刺,反而问了她这个。
其他人也是一愣。
清斋居士的名号,自然帝京的文人雅士都听过。只是皇后忽然问起这桩事,这是什么意思?
一旁的苏蒨倒是连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站在那儿。
晏娇回道“正是,臣女跟着先生求学,已有一段时日了。”生怕姨母惹人笑话,她还是把“有好几年”这几个字给吞下去。
苏后点点头,“那你也学了番邦文字了?”
晏娇垂着眼,“学过一些,学得粗浅。”
“哦?看不出来,你还有如此本事。”皇后不咸不淡地出声,语气轻快了三分,也不知是嬉笑还是讽刺。
晏娇知道苏皇后就是这么一个人,她说的话也不难听,晏娇左耳进右耳出,脸上挂着亘古不变的标准笑容,一一称了是。
原书里皇后脾气就这么差,心里数不清的弯弯绕绕,后面因为太子权势被夺,李溯日益张狂,她甚至见了谁都没好脸色。
苏皇后点点头,视线在人群间游移一番,重新开口“听说阿晚年初作的那幅画,就被清斋居士说了?”
“正是。 ”就听姬晚笑道,又补充了一句,“臣女才学尚不及晏大小姐三分。”
晏娇立在下面,顿时有些不自在,这人是要把她捧杀了?
苏皇后笑了一声,话题又回到她身上,问了几句她的书画和番邦文字学得如何,晏娇回答得规规矩矩 ,倒也没让人挑出错来。
她回话都回得有些累了,就见刚入帘子时注意到的那个格外显眼的少女,眼下身形好似动了动,仿佛被谁暗地里指点了一下,身不由己地往前了一步。
身姿对她来说,有点眼熟。
那女子过于显眼,苏皇后也留意了。
在前头的昌乐长公主注意到皇后的视线,又瞧见晏娇也往那边看了一眼,她先笑出声,目光在那女子身上转了一圈,将她点出来,笑盈盈地道,
“皇后娘娘只怕是还未见过,这位是魏王府新添的侧妃,”她话稍停了停,看向晏娇,故作讶异,“听闻还是山阴晏氏出身的呢,说起来几十年前还算是和晏大小姐本家,晏大小姐没听说过?”
盛京晏氏和山阴晏氏早就分宗,昌乐长公主这样身份显赫之人,怎会不清楚这些。
于是她这话就是听在外人眼里,也是含了刺。
在江陵府晏旭曾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惩治当地豪族官吏,说起来, 也曾顺着线索,查到昌乐长公主那儿去。后来晏旭拦截魏王上奏的文书,需经由江陵府才能到的专驿里,也查出过和昌乐长公主有关的蛛丝马迹。
只可惜晏旭行事刚直,眼下也未发现什么更有力的线索。
昌乐长公主那边一定是风吹草动,说起来,这算是公报私仇,阴阳怪气呢。
晏娇可算是尝到了子偿父债的滋味。
真是大写的惨 。
她对昌乐长公主的话听得腻味,干脆应了下来,“既然侧妃和晏氏如此有缘,”她笑吟吟道,“那不如回去了,妹妹到我那儿走一趟,我让人好生招待。我得了几副新头面,正好分给妹妹一副呢。”
那覆面的女子款款拂身,淡青如水的轻纱旖旎垂落在地砖上。
晏娇目光在她身上扫了一下,不咸不淡道“侧妃无需与我客气。”
昌乐长公主见状,尖利的声音却是又在帐中响起。
“晏氏,你好大的面子,到了皇后娘娘面前还不以样貌示人,你可知这是大不敬 ! 还不快摘了面纱,让大家看看你的容貌……”
那女子隐有一滞,立时跪伏在地,声色娇柔,“皇后娘娘,殿下,妾面上落了伤,不能见人,恐玷污贵女们眼目,实是无奈之举,还望娘娘与殿下恕罪。”
昌乐长公主讽笑道,“那你倒真是个奇人。”
“脸上有伤还能被我王侄看中,又短短时日成了侧妃。若是面上有伤,更不该来侍奉王爷。本宫府里倒是还有几个称心的婢子,正好给王侄送过去,好生伺候……”
魏王李溯自从回了京,便因为在宫中胡作非为的秘辛一直被留在帝京。到上月才放出来,昌乐长公主这时候忙着送殷勤,实在是昭然若揭的野心。
苏皇后唇角挂起冷笑,看着昌乐长公主,道“皇姐果真端重,连皇子内院之事也要如此牵挂。”
昌乐长公主有些意外,不禁看了她一眼。
谁人都知盛京晏氏和山阴晏氏不和,但始终还有往来。她如今踩一脚山阴出身的魏王王妾,正好拂了两家晏氏的脸面。她原以为苏皇后情愿见这些,谁料她却先噎住了自己。
被人阴阳怪气到头上来,晏娇也不好受,拂了拂身道,
“长公主殿下,臣女倒是听说时下世家公子贵女们都爱听小曲,有上京城来的蜀中戏班子,殿下若有心,不若调教几个好看的角儿,也是能服侍的……”
口谕传到她这边的营帐,晏娇只能带着晏凝露过去。
这次她长了心眼,从自己帐子到苏皇后营帐,一步一步走得平稳又规矩,到了皇后帐中。世家明命妇和贵女们以昌乐长公主和晋王妃为首,众人齐刷刷地跪拜行礼。
到了帐中,却有个脸上遮了块淡青轻纱的女子,格外显眼地站在人群里。
晏娇只来得及看一眼,跟众人一起跪拜,匆匆挪开视线。
正逢叶落秋深,这次苏太后没来秋狩。深得盛宠,又有最受圣眷的儿子陪行,惠妃连气焰都长了几分,在皇后召令命妇和贵女们到帐中时,她也没现身。
不再用观后妃相争的戏码,不少人心底暗暗松了口气,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在那儿。
苏皇后视线从众人面上不冷不淡地掠过 ,神色中多有审视和敲打。
掠过苏蒨时 ,见她姿态端重优雅,满意地笑了笑,继续往下看,便看到了她熟悉的一张脸。
苏皇后垂了眼,不咸不淡地问“听说你还是清斋居士的弟子?”
清斋居士,就是林氏在帝京儒林的文名和雅号。
晏娇一愣,没想到今天皇后不挑她的刺,反而问了她这个。
其他人也是一愣。
清斋居士的名号,自然帝京的文人雅士都听过。只是皇后忽然问起这桩事,这是什么意思?
一旁的苏蒨倒是连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站在那儿。
晏娇回道“正是,臣女跟着先生求学,已有一段时日了。”生怕姨母惹人笑话,她还是把“有好几年”这几个字给吞下去。
苏后点点头,“那你也学了番邦文字了?”
晏娇垂着眼,“学过一些,学得粗浅。”
“哦?看不出来,你还有如此本事。”皇后不咸不淡地出声,语气轻快了三分,也不知是嬉笑还是讽刺。
晏娇知道苏皇后就是这么一个人,她说的话也不难听,晏娇左耳进右耳出,脸上挂着亘古不变的标准笑容,一一称了是。
原书里皇后脾气就这么差,心里数不清的弯弯绕绕,后面因为太子权势被夺,李溯日益张狂,她甚至见了谁都没好脸色。
苏皇后点点头,视线在人群间游移一番,重新开口“听说阿晚年初作的那幅画,就被清斋居士说了?”
“正是。 ”就听姬晚笑道,又补充了一句,“臣女才学尚不及晏大小姐三分。”
晏娇立在下面,顿时有些不自在,这人是要把她捧杀了?
苏皇后笑了一声,话题又回到她身上,问了几句她的书画和番邦文字学得如何,晏娇回答得规规矩矩 ,倒也没让人挑出错来。
她回话都回得有些累了,就见刚入帘子时注意到的那个格外显眼的少女,眼下身形好似动了动,仿佛被谁暗地里指点了一下,身不由己地往前了一步。
身姿对她来说,有点眼熟。
那女子过于显眼,苏皇后也留意了。
在前头的昌乐长公主注意到皇后的视线,又瞧见晏娇也往那边看了一眼,她先笑出声,目光在那女子身上转了一圈,将她点出来,笑盈盈地道,
“皇后娘娘只怕是还未见过,这位是魏王府新添的侧妃,”她话稍停了停,看向晏娇,故作讶异,“听闻还是山阴晏氏出身的呢,说起来几十年前还算是和晏大小姐本家,晏大小姐没听说过?”
盛京晏氏和山阴晏氏早就分宗,昌乐长公主这样身份显赫之人,怎会不清楚这些。
于是她这话就是听在外人眼里,也是含了刺。
在江陵府晏旭曾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惩治当地豪族官吏,说起来, 也曾顺着线索,查到昌乐长公主那儿去。后来晏旭拦截魏王上奏的文书,需经由江陵府才能到的专驿里,也查出过和昌乐长公主有关的蛛丝马迹。
只可惜晏旭行事刚直,眼下也未发现什么更有力的线索。
昌乐长公主那边一定是风吹草动,说起来,这算是公报私仇,阴阳怪气呢。
晏娇可算是尝到了子偿父债的滋味。
真是大写的惨 。
她对昌乐长公主的话听得腻味,干脆应了下来,“既然侧妃和晏氏如此有缘,”她笑吟吟道,“那不如回去了,妹妹到我那儿走一趟,我让人好生招待。我得了几副新头面,正好分给妹妹一副呢。”
那覆面的女子款款拂身,淡青如水的轻纱旖旎垂落在地砖上。
晏娇目光在她身上扫了一下,不咸不淡道“侧妃无需与我客气。”
昌乐长公主见状,尖利的声音却是又在帐中响起。
“晏氏,你好大的面子,到了皇后娘娘面前还不以样貌示人,你可知这是大不敬 ! 还不快摘了面纱,让大家看看你的容貌……”
那女子隐有一滞,立时跪伏在地,声色娇柔,“皇后娘娘,殿下,妾面上落了伤,不能见人,恐玷污贵女们眼目,实是无奈之举,还望娘娘与殿下恕罪。”
昌乐长公主讽笑道,“那你倒真是个奇人。”
“脸上有伤还能被我王侄看中,又短短时日成了侧妃。若是面上有伤,更不该来侍奉王爷。本宫府里倒是还有几个称心的婢子,正好给王侄送过去,好生伺候……”
魏王李溯自从回了京,便因为在宫中胡作非为的秘辛一直被留在帝京。到上月才放出来,昌乐长公主这时候忙着送殷勤,实在是昭然若揭的野心。
苏皇后唇角挂起冷笑,看着昌乐长公主,道“皇姐果真端重,连皇子内院之事也要如此牵挂。”
昌乐长公主有些意外,不禁看了她一眼。
谁人都知盛京晏氏和山阴晏氏不和,但始终还有往来。她如今踩一脚山阴出身的魏王王妾,正好拂了两家晏氏的脸面。她原以为苏皇后情愿见这些,谁料她却先噎住了自己。
被人阴阳怪气到头上来,晏娇也不好受,拂了拂身道,
“长公主殿下,臣女倒是听说时下世家公子贵女们都爱听小曲,有上京城来的蜀中戏班子,殿下若有心,不若调教几个好看的角儿,也是能服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