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集和萧衍两人的语速极快,一问一答之间就要将这件事定下来,似乎根本不想给其他人插嘴的机会。
“陛下,万万不可啊!”
“若是黄州真要直辖,那便是割据一方,如果不受礼部二十四司管制,不但于理不合,万一黄州刺史有异心,恐怕危矣!”
当即就有人站了出来,竟然是傅鹰,着实让萧衍吃了一惊,他本以为会是朝中清流之人会第一个跳出来,没想到是傅鹰。
朝堂之上,萧衍可以肯定刑部侍郎傅鹰,兵部侍郎赫连铮两人已经投于萧玦名下。
但是转念一想,傅鹰心急也是情有可原,青州想要北上进长安,黄州就是一道绕不去的门槛,如果黄州实行直辖,他不知道以后黄州发展究竟会如何,但是那句直达天听让他警觉起来。
黄州大小事情直觉对接皇帝,相当于将青州堵死了北上的路。
故此傅鹰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傅侍郎担心也是情有可原!故此朕觉得需要再找一位值得信任的大臣,前往黄州赴任刺史之职位。”
萧衍不知不觉间已经转换了概念,上一句是在探讨黄州直辖这件事能否可行,下一句就变成了派谁去,这一手偷梁换柱玩的是炉火纯青。
在场众人除却真正几个慧眼旁观的,很少有人能注意到这一点,不由得暗中对萧衍竖起大拇指,即便是谢怀安也不得不道一声厉害。
萧衍年不到二十,他谢怀安在这个年纪还苦苦读书,有望一日坐上一官半职的。
果然傅鹰听后也不再说话,只觉得隐隐有些不太对劲,但是他却不敢轻易推举自己人的名字,这不是明摆着自投罗网吗?但是也不能有意推举其他人,要知道如今黄州可是一大块肥肉,谁得到了就得到了,被人根本没办法分一杯羹。
一时之间傅鹰愣在原地。
但是也有人是清醒的,赫连铮见到此事不好,萧衍故意偷换概念,连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史便能解决的,归咎其原因还是黄州是否可以直辖的事情,毕竟直辖这一新概念,闻所未闻,绝无仅有,根本没有历史可借鉴,万一劳民伤财,微臣恐怕会得不偿失。”
萧衍见赫连铮拆穿了他的小伎俩,也不生气,毕竟朝堂之上聪明人多了去了,能混上四品以上大员的哪一个是省油的灯?如果萧衍狂妄自大,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目空一切,到时候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古人的智慧从来不比现代人差,现代人之所以认为自己聪明,实际上只不过是见识到了更多的事情罢了。
就拿华夏历史举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一个个玩的比谁都六,你一个现代人是知道过去的历史的,要是不知道的话,到了战国时期,你活下去都是问题。
萧衍思考片刻手说道“此事朕也是权衡了一阵,认为黄州直辖,前期肯定会劳民伤财,但是就如同开凿大运河一般,你说它前面耗费人力财力无数,但是却能造福后世千秋万代,不可能说它不好,朕以为黄州直辖,不出一年光景,就会肉眼可见的看到黄州的发展。故此是利大于弊的。”
萧衍这句话中又夹杂了运河一事,以运河举例,诚然刚开始所有人都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但是建成后仅仅一年,带动的经济发展就远远超过了预期。
萧衍拿运河举例,意思就是你阻止黄州直辖,就是在否决开凿运河的成果。
没人能担当得起这种舆论。
“陛下,微臣以为黄州直辖,不受六部二十四司管制,于理不合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黄州从此割据一方,一旦开了先河,大佑各州都是如此,以后该如何管制?到时候天下大乱。”
赫连铮素有急智,几乎立马就想好了这样的说辞。
萧衍微笑回道“赫连爱卿想的还真是周到,黄州直辖仅此一家,什么叫做割据一方?黄州大小事务皆上到朕手中,到时候朕对黄州了若指掌,朕能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大佑,莫非赫连爱卿认为,朕还治理不了一个小小黄州不成?”
萧衍没有说错,按照大佑现在的国情,直辖州一个就足够了。
赫连铮听到萧衍如此说,立马惶恐不安的跪倒在地“陛下息怒,微臣请罪!”
直到此时,萧衍才偷偷的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刚刚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朕还治理不了一个黄州?说明萧衍要亲自插手黄州各项事宜。
黄州直辖确实不容易,必须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昨天他做好了五位阁老的工作,导致今天这些人没有再发难,否则所有人全盘否决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也不能直接拍板。
故此只好各个击破,内阁,襄王党,接下来不出意外的就是清流了。
今日朝会开的确实比较长,一连几个时辰了,但是萧衍也没让这些人离开,必须一鼓作气将此事定死,否则明日再议,定会有变数。
至于谢怀安的谢党,对于黄州直辖之事竟然诡异的没有参与反对当中,谢怀安心中想什么,谁也不猜不透。
但是萧衍确实一阵肉疼,谢怀安很会做人,知道黄州直辖,他肯定阻止不了了,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昨日离去之后竟然去而复返。
寻找萧衍要了半数庐山城官员之职位,可谓是明目张胆,虽然萧衍气的青筋直冒,但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明天谢党发难,他根本招架不住,试想一下,朝中大半官员同时下跪,逼迫萧衍请罪于天,降罪己诏,萧衍也不得不从。
这就是古代的实际情况,皇帝从来不是一言九鼎,除非皇权高度击中,在华夏历史之上也只不过是极为帝王做到如此而已,而这几位还大多是开国皇帝,手中兵权正盛,武力胁迫之下,大臣不敢不从。
但是后世对这几位皇帝的评价也是极为诟病。
萧衍想要做到这种地步,可谓是路漫漫长而修远兮。
宁虎臣,程勋,陈义是班底,段振国是快速增长期,一旦他手中有十万精兵,五万健锐营,一万赤字营,五万铁骑之后,这种力量足以横扫天下,再也无忧。
陆集和萧衍两人的语速极快,一问一答之间就要将这件事定下来,似乎根本不想给其他人插嘴的机会。
“陛下,万万不可啊!”
“若是黄州真要直辖,那便是割据一方,如果不受礼部二十四司管制,不但于理不合,万一黄州刺史有异心,恐怕危矣!”
当即就有人站了出来,竟然是傅鹰,着实让萧衍吃了一惊,他本以为会是朝中清流之人会第一个跳出来,没想到是傅鹰。
朝堂之上,萧衍可以肯定刑部侍郎傅鹰,兵部侍郎赫连铮两人已经投于萧玦名下。
但是转念一想,傅鹰心急也是情有可原,青州想要北上进长安,黄州就是一道绕不去的门槛,如果黄州实行直辖,他不知道以后黄州发展究竟会如何,但是那句直达天听让他警觉起来。
黄州大小事情直觉对接皇帝,相当于将青州堵死了北上的路。
故此傅鹰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傅侍郎担心也是情有可原!故此朕觉得需要再找一位值得信任的大臣,前往黄州赴任刺史之职位。”
萧衍不知不觉间已经转换了概念,上一句是在探讨黄州直辖这件事能否可行,下一句就变成了派谁去,这一手偷梁换柱玩的是炉火纯青。
在场众人除却真正几个慧眼旁观的,很少有人能注意到这一点,不由得暗中对萧衍竖起大拇指,即便是谢怀安也不得不道一声厉害。
萧衍年不到二十,他谢怀安在这个年纪还苦苦读书,有望一日坐上一官半职的。
果然傅鹰听后也不再说话,只觉得隐隐有些不太对劲,但是他却不敢轻易推举自己人的名字,这不是明摆着自投罗网吗?但是也不能有意推举其他人,要知道如今黄州可是一大块肥肉,谁得到了就得到了,被人根本没办法分一杯羹。
一时之间傅鹰愣在原地。
但是也有人是清醒的,赫连铮见到此事不好,萧衍故意偷换概念,连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史便能解决的,归咎其原因还是黄州是否可以直辖的事情,毕竟直辖这一新概念,闻所未闻,绝无仅有,根本没有历史可借鉴,万一劳民伤财,微臣恐怕会得不偿失。”
萧衍见赫连铮拆穿了他的小伎俩,也不生气,毕竟朝堂之上聪明人多了去了,能混上四品以上大员的哪一个是省油的灯?如果萧衍狂妄自大,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目空一切,到时候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古人的智慧从来不比现代人差,现代人之所以认为自己聪明,实际上只不过是见识到了更多的事情罢了。
就拿华夏历史举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一个个玩的比谁都六,你一个现代人是知道过去的历史的,要是不知道的话,到了战国时期,你活下去都是问题。
萧衍思考片刻手说道“此事朕也是权衡了一阵,认为黄州直辖,前期肯定会劳民伤财,但是就如同开凿大运河一般,你说它前面耗费人力财力无数,但是却能造福后世千秋万代,不可能说它不好,朕以为黄州直辖,不出一年光景,就会肉眼可见的看到黄州的发展。故此是利大于弊的。”
萧衍这句话中又夹杂了运河一事,以运河举例,诚然刚开始所有人都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但是建成后仅仅一年,带动的经济发展就远远超过了预期。
萧衍拿运河举例,意思就是你阻止黄州直辖,就是在否决开凿运河的成果。
没人能担当得起这种舆论。
“陛下,微臣以为黄州直辖,不受六部二十四司管制,于理不合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黄州从此割据一方,一旦开了先河,大佑各州都是如此,以后该如何管制?到时候天下大乱。”
赫连铮素有急智,几乎立马就想好了这样的说辞。
萧衍微笑回道“赫连爱卿想的还真是周到,黄州直辖仅此一家,什么叫做割据一方?黄州大小事务皆上到朕手中,到时候朕对黄州了若指掌,朕能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大佑,莫非赫连爱卿认为,朕还治理不了一个小小黄州不成?”
萧衍没有说错,按照大佑现在的国情,直辖州一个就足够了。
赫连铮听到萧衍如此说,立马惶恐不安的跪倒在地“陛下息怒,微臣请罪!”
直到此时,萧衍才偷偷的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刚刚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朕还治理不了一个黄州?说明萧衍要亲自插手黄州各项事宜。
黄州直辖确实不容易,必须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昨天他做好了五位阁老的工作,导致今天这些人没有再发难,否则所有人全盘否决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也不能直接拍板。
故此只好各个击破,内阁,襄王党,接下来不出意外的就是清流了。
今日朝会开的确实比较长,一连几个时辰了,但是萧衍也没让这些人离开,必须一鼓作气将此事定死,否则明日再议,定会有变数。
至于谢怀安的谢党,对于黄州直辖之事竟然诡异的没有参与反对当中,谢怀安心中想什么,谁也不猜不透。
但是萧衍确实一阵肉疼,谢怀安很会做人,知道黄州直辖,他肯定阻止不了了,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昨日离去之后竟然去而复返。
寻找萧衍要了半数庐山城官员之职位,可谓是明目张胆,虽然萧衍气的青筋直冒,但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明天谢党发难,他根本招架不住,试想一下,朝中大半官员同时下跪,逼迫萧衍请罪于天,降罪己诏,萧衍也不得不从。
这就是古代的实际情况,皇帝从来不是一言九鼎,除非皇权高度击中,在华夏历史之上也只不过是极为帝王做到如此而已,而这几位还大多是开国皇帝,手中兵权正盛,武力胁迫之下,大臣不敢不从。
但是后世对这几位皇帝的评价也是极为诟病。
萧衍想要做到这种地步,可谓是路漫漫长而修远兮。
宁虎臣,程勋,陈义是班底,段振国是快速增长期,一旦他手中有十万精兵,五万健锐营,一万赤字营,五万铁骑之后,这种力量足以横扫天下,再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