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当年的鸿王爷已经有不臣之心了,迎娶傅承颜的母亲也是看重了对方娘家的势力,以及陛下的看重程度。
所以两个人刚刚成亲的时候还算琴瑟和鸣,鸿王爷也是临阳城中出了名的乘龙快婿。
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皇子而已,就已经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岳丈的名声在外面偷偷的拉帮结派、胡作非为,只不过没想到计划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件事情那么快就被傅承颜的母亲给发现了。
鸿王爷无奈只能先下手为强,害死了傅承颜的母亲,然后又相反设法搞垮了岳丈一家,至此这件事情被先帝知道,才除去鸿王爷当时皇子的身份,直接封做王爷了。
那时候的陛下傅凛已经看出端倪,只不过还需要依仗着鸿王爷的势力,所以才继续与之交好,好在鸿王爷经过这件事情以后行为举止也收敛了不少,两个人之间的兄弟情义开始突飞猛进。
期间,傅凛也知道鸿王爷只是暂时衷心而已,实际上依然是一肚子怨气,将自己落败的关键都推到傅承颜母亲娘家的身上。
这种情绪一直无法发泄,于是鸿王爷就开始整日用傅承颜撒气。
傅承颜也是傅凛看着长大的,自小就在宫中跑来跑去,更何况这孩子还是忠良世家唯一的一条血脉了,他不能任由着傅承颜毁在鸿王爷的手中。
于是他思来想去以后,才决定暂时将傅承颜送往幽州做质子,并且也一直在暗中派人加以保护。
否则当初的傅承颜还那么年幼,怎么可能有机会一下子拥有春香楼和一品居那样大的手笔,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傅凛暗戳戳的在帮助着傅承颜。
而且这些年鸿王爷屡次派到幽州刺杀傅承颜的杀手,有一部分也是傅凛在暗处帮忙摆平的。
实际上傅承颜在宜安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掌管着之前他祖父手底下的人手客卿,所以才能在关键时刻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
准确来说,傅承颜依旧是宜安的世子爷,而且还是目前依然得到陛下重用的世子爷。
前些日子太子谋反的时候,傅凛之所以那么淡定,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傅承颜乃是他的眼线之一,他早已经将太子的路数看的清清楚楚,自然没什么可紧张的。
总的来说,傅承颜唯一一件犯错的地方,大概就是故意向陛下隐瞒了有关于杨月凝的所有线索。
说到这里,傅凛的话音微微一顿,然后满眼宠溺看着一脸天真无邪的杨月凝,仿佛这个故事已经说完了一般,暂且噤声不言。
有一句话他没必要告诉杨月凝,但实际上心中已经有数。
傅承颜在这次平定叛军的事情上有巨大功劳,他也想过要封赏傅承颜,只不过傅承颜想也没想就直接拒绝了,只向陛下提出一个最简单的要求。
他想交出现如今自己手中所有的权利和人手,也不要这个宜安世子的身份了。
他想以平民百姓的身份,随着杨月凝回到幽州去。
傅凛自然不肯依着他的请求。
最后两个人在殿内周旋对峙了好一阵子,才重新达成共识。
傅承颜不可以放弃现如今所拥有的一切,必须要继续为宜安的百姓们求一份公平公正,更不能放弃世子的身份,因为这都是他祖父留下来的东西,还需要有人继续秉承着。
当然,傅凛想让他收回条件,自然也会做出相应的许诺。
其一自然就是傅承颜可以像现在一样,继续以质子的身份往来宜安与幽州之间,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一直留在幽州,只要记得时不时回到宜安就可以了。
其二就是。
傅凛看出他心中所想,所以大大方方赐给他嫁娶自由的权利,无论日后他看重哪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小姐,亦或是远在天边的女子,都可以不经过赐婚就去姑娘家下三媒六聘,傅凛绝对不会做多干涉。
这些他自然不会对杨月凝讲明,只等着有机会让傅承颜亲自说出口。
所以借着这个话音,他也跟着岔开话题,只叮嘱杨月凝在回程的路上多加小心,还保证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他都有圣旨一道,那就是宜安永远都有一个专门属于杨月凝的位置。
杨月凝心中有些感激,又一次对着傅凛福身感谢,然后亲自将这位高高在上的君主送到小院子的门口,这才顿住。
看着傅凛有些落寞的背影,她无奈叹息一声。
再次转身的时候直接回到寝居中,立足于偌大的书架前一一打量着,果不其然,在书架最下方的位置完整保存着母亲之前所有的手书。
最上面一册记录着离开宜安前一天晚上的事情,上面只说已经决定同杨将军一同离开,去面对曾经不想面对的事情,以及未知的艰难。
她看着上面灵巧的字迹,指尖微微颤抖,不由得沉沉叹息一声。
也许母亲从没有想过,回到幽州以后面对的并不是无法解决的矛盾和纷争,而是要面对父亲的不信任和浓浓的死亡氛围。
想到这里,她之间再次向其他的书卷上探去,直到最后才翻到母亲进入宜安前所记录的内容。
上面除了母亲整日折腾的药材心得以外,还潦草写着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发生都是事情,包括父亲离开的时间,祖母每次去找母亲麻烦的过程,还有身怀她那时候的详细记录。
白纸黑字映入眼帘,杨月凝细细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眉眼猛然沉下来,指尖也忍不住微微收紧,心中翻涌着无法遏制的冲动。
她立刻走到书房门口。
想了想以后,又折返回来,将随身携带的手札上卷放在桌面上最显眼的位置,又留下一张字条,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拉开门走出寝居,她眼底一片坚定,望着目光所及的树梢冷声吩咐道“沉玉,去通知二皇子和世子爷,就说我们提前启辰,今夜动身回幽州。”
对面的树梢微微晃动。
她精巧面容间只剩下明显的凛冽。
实际上当年的鸿王爷已经有不臣之心了,迎娶傅承颜的母亲也是看重了对方娘家的势力,以及陛下的看重程度。
所以两个人刚刚成亲的时候还算琴瑟和鸣,鸿王爷也是临阳城中出了名的乘龙快婿。
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皇子而已,就已经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岳丈的名声在外面偷偷的拉帮结派、胡作非为,只不过没想到计划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件事情那么快就被傅承颜的母亲给发现了。
鸿王爷无奈只能先下手为强,害死了傅承颜的母亲,然后又相反设法搞垮了岳丈一家,至此这件事情被先帝知道,才除去鸿王爷当时皇子的身份,直接封做王爷了。
那时候的陛下傅凛已经看出端倪,只不过还需要依仗着鸿王爷的势力,所以才继续与之交好,好在鸿王爷经过这件事情以后行为举止也收敛了不少,两个人之间的兄弟情义开始突飞猛进。
期间,傅凛也知道鸿王爷只是暂时衷心而已,实际上依然是一肚子怨气,将自己落败的关键都推到傅承颜母亲娘家的身上。
这种情绪一直无法发泄,于是鸿王爷就开始整日用傅承颜撒气。
傅承颜也是傅凛看着长大的,自小就在宫中跑来跑去,更何况这孩子还是忠良世家唯一的一条血脉了,他不能任由着傅承颜毁在鸿王爷的手中。
于是他思来想去以后,才决定暂时将傅承颜送往幽州做质子,并且也一直在暗中派人加以保护。
否则当初的傅承颜还那么年幼,怎么可能有机会一下子拥有春香楼和一品居那样大的手笔,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傅凛暗戳戳的在帮助着傅承颜。
而且这些年鸿王爷屡次派到幽州刺杀傅承颜的杀手,有一部分也是傅凛在暗处帮忙摆平的。
实际上傅承颜在宜安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掌管着之前他祖父手底下的人手客卿,所以才能在关键时刻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
准确来说,傅承颜依旧是宜安的世子爷,而且还是目前依然得到陛下重用的世子爷。
前些日子太子谋反的时候,傅凛之所以那么淡定,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傅承颜乃是他的眼线之一,他早已经将太子的路数看的清清楚楚,自然没什么可紧张的。
总的来说,傅承颜唯一一件犯错的地方,大概就是故意向陛下隐瞒了有关于杨月凝的所有线索。
说到这里,傅凛的话音微微一顿,然后满眼宠溺看着一脸天真无邪的杨月凝,仿佛这个故事已经说完了一般,暂且噤声不言。
有一句话他没必要告诉杨月凝,但实际上心中已经有数。
傅承颜在这次平定叛军的事情上有巨大功劳,他也想过要封赏傅承颜,只不过傅承颜想也没想就直接拒绝了,只向陛下提出一个最简单的要求。
他想交出现如今自己手中所有的权利和人手,也不要这个宜安世子的身份了。
他想以平民百姓的身份,随着杨月凝回到幽州去。
傅凛自然不肯依着他的请求。
最后两个人在殿内周旋对峙了好一阵子,才重新达成共识。
傅承颜不可以放弃现如今所拥有的一切,必须要继续为宜安的百姓们求一份公平公正,更不能放弃世子的身份,因为这都是他祖父留下来的东西,还需要有人继续秉承着。
当然,傅凛想让他收回条件,自然也会做出相应的许诺。
其一自然就是傅承颜可以像现在一样,继续以质子的身份往来宜安与幽州之间,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一直留在幽州,只要记得时不时回到宜安就可以了。
其二就是。
傅凛看出他心中所想,所以大大方方赐给他嫁娶自由的权利,无论日后他看重哪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小姐,亦或是远在天边的女子,都可以不经过赐婚就去姑娘家下三媒六聘,傅凛绝对不会做多干涉。
这些他自然不会对杨月凝讲明,只等着有机会让傅承颜亲自说出口。
所以借着这个话音,他也跟着岔开话题,只叮嘱杨月凝在回程的路上多加小心,还保证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他都有圣旨一道,那就是宜安永远都有一个专门属于杨月凝的位置。
杨月凝心中有些感激,又一次对着傅凛福身感谢,然后亲自将这位高高在上的君主送到小院子的门口,这才顿住。
看着傅凛有些落寞的背影,她无奈叹息一声。
再次转身的时候直接回到寝居中,立足于偌大的书架前一一打量着,果不其然,在书架最下方的位置完整保存着母亲之前所有的手书。
最上面一册记录着离开宜安前一天晚上的事情,上面只说已经决定同杨将军一同离开,去面对曾经不想面对的事情,以及未知的艰难。
她看着上面灵巧的字迹,指尖微微颤抖,不由得沉沉叹息一声。
也许母亲从没有想过,回到幽州以后面对的并不是无法解决的矛盾和纷争,而是要面对父亲的不信任和浓浓的死亡氛围。
想到这里,她之间再次向其他的书卷上探去,直到最后才翻到母亲进入宜安前所记录的内容。
上面除了母亲整日折腾的药材心得以外,还潦草写着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发生都是事情,包括父亲离开的时间,祖母每次去找母亲麻烦的过程,还有身怀她那时候的详细记录。
白纸黑字映入眼帘,杨月凝细细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眉眼猛然沉下来,指尖也忍不住微微收紧,心中翻涌着无法遏制的冲动。
她立刻走到书房门口。
想了想以后,又折返回来,将随身携带的手札上卷放在桌面上最显眼的位置,又留下一张字条,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拉开门走出寝居,她眼底一片坚定,望着目光所及的树梢冷声吩咐道“沉玉,去通知二皇子和世子爷,就说我们提前启辰,今夜动身回幽州。”
对面的树梢微微晃动。
她精巧面容间只剩下明显的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