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掌中娇 > 第958章 说的人不同,效果亦不同

第958章 说的人不同,效果亦不同

“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常理言,女子嫁人,应以夫君为准,但庄贵妃此事,却不符合常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者像君,臣子也应当尽臣子的责任。父父子子如此,夫妻之间,也应当如此。”

“无论是从君臣而言,先帝为君者,先行错事,那么又如何能够责怪臣子未能尽忠呢?而从夫妻而言,丈夫行错了事,又如何要求做妻子的一定要对做错事的夫君千依百顺?”

“普通错事,尚且如此,何况庄家是满门血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如此,那将此事放于平民间,又该如何处置?”

“读书,乃是懂礼仪,明是非,绝非对着一成不变的繁文缛节照搬不误。”

“……”

方书宜请的人,不轻视女子。

自然就不是那些老一套的。

他们也不会只说书上的东西。

尤其是,他们对着的是百姓,说那些读书人才懂的东西,那就是对牛弹琴。

是而,大儒们讲的都很浅显。

他们还开始讲故事。

“早些年,老朽曾游历各地,遇上了一桩是非,大家听听,看此事,应当如何处置为好。”

“母亲早逝,父亲一人将儿子拉扯长大,又花尽积蓄,为孩子娶妻成家立业。”

“但儿子娶了媳妇后,父亲却见儿媳貌美,动了贼心。儿媳不堪受辱后,自尽于家中,儿子伤心之余,将老父亲一纸状纸,诉诸公堂。”

“你们以为,此事,该如何判定?”

“儿子告父,是为不孝,但为情为妻,却又情有可原。”

“父亲对儿子有养育之恩,并不意味着父亲可以为所欲为。倘若因一个孝字,儿子便不能告官,那么,死去的儿媳,又如何冤屈?”

“如果你们是这儿子,会如何选择?”

“……”

庄贵妃是先帝的妃子,那么,儿子是父亲的儿子,两者都是背了一层身份在身上。

但是,这层身份,却不能完全阻碍他们。

不能对方做了天大的错事,他们还要枉做无知。

眼下,他们所求,无非是让庄贵妃得到一纸和离书。

轻飘飘的,又不需要先帝做什么。

百姓们本就偏向庄贵妃。

再被这么一带,再一想,嘿,可不就是这样吗?

而这讲故事呢,还得有个结果。

这故事的结尾,儿子被指责不孝。

无奈之下,儿子也自尽,随妻子而去。

众人这一听,一片唏嘘。

这作恶的还活着,无辜的都死了,这可不就让人唏嘘?

再将事情换算到庄贵妃身上。

虽说事不是一个事,但是也不是找不出共同点来。

而且,百姓们也琢磨了,这庄贵妃死得那么早,可不就是一直为了这事心生抑郁吗?

当然,百姓的意愿,在这件事上,其实并不能产生多大的用处。

方书宜的目标,是读书人。

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很执拗。

书上怎么写,他们就怎么认为。

先帝害了庄家?

但庄贵妃还是先帝的妃子啊。

先帝怎么了?

但是,庄贵妃还是先帝的妃子啊。

方书宜要做的,就是改变大部分读书人的想法。

从道理上,从人情上,说服这些读书人。

说服了读书人,那么,明安帝才会顾忌这一点,答应此事。

所以,方书宜请出了大儒。

说是讲给百姓们听,其实是讲给读书人听的。

这些话,其实很多人都懂,都会说,但是说的人不同,效果就不同。

随便一个人,那些读书人估计是不屑一顾,但换了一些大儒,这些读书人,可就能听得进去了。

而等到这边说得差不多了,明安帝也终于得了信,让人将方书宜还有这些大儒,都请了进去。

“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常理言,女子嫁人,应以夫君为准,但庄贵妃此事,却不符合常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者像君,臣子也应当尽臣子的责任。父父子子如此,夫妻之间,也应当如此。”

“无论是从君臣而言,先帝为君者,先行错事,那么又如何能够责怪臣子未能尽忠呢?而从夫妻而言,丈夫行错了事,又如何要求做妻子的一定要对做错事的夫君千依百顺?”

“普通错事,尚且如此,何况庄家是满门血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如此,那将此事放于平民间,又该如何处置?”

“读书,乃是懂礼仪,明是非,绝非对着一成不变的繁文缛节照搬不误。”

“……”

方书宜请的人,不轻视女子。

自然就不是那些老一套的。

他们也不会只说书上的东西。

尤其是,他们对着的是百姓,说那些读书人才懂的东西,那就是对牛弹琴。

是而,大儒们讲的都很浅显。

他们还开始讲故事。

“早些年,老朽曾游历各地,遇上了一桩是非,大家听听,看此事,应当如何处置为好。”

“母亲早逝,父亲一人将儿子拉扯长大,又花尽积蓄,为孩子娶妻成家立业。”

“但儿子娶了媳妇后,父亲却见儿媳貌美,动了贼心。儿媳不堪受辱后,自尽于家中,儿子伤心之余,将老父亲一纸状纸,诉诸公堂。”

“你们以为,此事,该如何判定?”

“儿子告父,是为不孝,但为情为妻,却又情有可原。”

“父亲对儿子有养育之恩,并不意味着父亲可以为所欲为。倘若因一个孝字,儿子便不能告官,那么,死去的儿媳,又如何冤屈?”

“如果你们是这儿子,会如何选择?”

“……”

庄贵妃是先帝的妃子,那么,儿子是父亲的儿子,两者都是背了一层身份在身上。

但是,这层身份,却不能完全阻碍他们。

不能对方做了天大的错事,他们还要枉做无知。

眼下,他们所求,无非是让庄贵妃得到一纸和离书。

轻飘飘的,又不需要先帝做什么。

百姓们本就偏向庄贵妃。

再被这么一带,再一想,嘿,可不就是这样吗?

而这讲故事呢,还得有个结果。

这故事的结尾,儿子被指责不孝。

无奈之下,儿子也自尽,随妻子而去。

众人这一听,一片唏嘘。

这作恶的还活着,无辜的都死了,这可不就让人唏嘘?

再将事情换算到庄贵妃身上。

虽说事不是一个事,但是也不是找不出共同点来。

而且,百姓们也琢磨了,这庄贵妃死得那么早,可不就是一直为了这事心生抑郁吗?

当然,百姓的意愿,在这件事上,其实并不能产生多大的用处。

方书宜的目标,是读书人。

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很执拗。

书上怎么写,他们就怎么认为。

先帝害了庄家?

但庄贵妃还是先帝的妃子啊。

先帝怎么了?

但是,庄贵妃还是先帝的妃子啊。

方书宜要做的,就是改变大部分读书人的想法。

从道理上,从人情上,说服这些读书人。

说服了读书人,那么,明安帝才会顾忌这一点,答应此事。

所以,方书宜请出了大儒。

说是讲给百姓们听,其实是讲给读书人听的。

这些话,其实很多人都懂,都会说,但是说的人不同,效果就不同。

随便一个人,那些读书人估计是不屑一顾,但换了一些大儒,这些读书人,可就能听得进去了。

而等到这边说得差不多了,明安帝也终于得了信,让人将方书宜还有这些大儒,都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