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掌中娇 > 第890章 吏部的变动

第890章 吏部的变动

赵沅青产子的事,的确引起了京城一阵热闹。

但是,庄离的事,有些能传,有些可不敢传。

尤其是,在薛尚书出事的消息被传出来之后。

大伙可不觉得是因为薛尚书间接导致赵沅青产子,所以引起了庄离的怒火。

他们自动补足了一下。

觉得是庄离也意识到了赵沅青婚前就给他戴了绿帽子,但是又是有苦说不出,所以将气发泄在了无意间将此事揭发出来的薛尚书身上。

如此一来,谁还敢瞎说庄离和赵沅青的事?

是而,虽然众人都很关注此事,但是都不敢交谈,自然而然,这京中也就没有什么和赵沅青产子相关的消息。

大伙更为关注,倒是其他的事。

薛尚书已经倒在家中。

不止不能再参与庄家一案,连吏部尚书一职,也已经保不住了。

明安帝无奈。

尽管他有心想要抬举自己的人上位,但也没法子一下子连跳好几级,尤其是,吏部中,原本就是薛尚书和邵侍郎两分天下的局势。

明安帝就算点了自己的人进去,邵侍郎不认,薛尚书的人恐怕也不会太过配合,那么,一个尚书,恐怕也是被直接架空的份。

再加上,文武百官可不是哑巴,他们还会表态。

最后,这吏部尚书之位,就落在了邵侍郎的头上。

邵侍郎接任吏部尚书之位,吏部侍郎之位,便就有所空缺。

这邵侍郎也是个直接的。

他直接就对着明安帝道“赵锦杭此人可堪大用,臣推举赵锦杭为吏部侍郎。”

明安帝“……”

虽然明安帝想要抬举赵家,让赵家和庄离打对台。

但是,让赵锦杭进吏部是一回事,让他做吏部侍郎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赵大爷是户部尚书,现在儿子是吏部侍郎,这一家子就占了六部中的两部,赵太傅又是文官之首,明安帝疯了才会答应。

明安帝不想答应,但是赵太傅一脉的人,却都立刻迎合。

明安帝不爽啊。

不论如何,他还是不想要让赵锦杭接任,就算得罪这群人。

于是,明安帝想了又想,终于选了一个人,顶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邵侍郎也不在意。

赵锦杭也没反对的意思。

赵家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

这件事,就这么平平静静地过去了。

明安帝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他总觉得,这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但是事情就的确是这么安安静静地过去了。

除了吏部的事之外,还有一件很要紧的事。

那就是查庄家谋逆一案。

薛尚书如今躺在家中,查案是不可能了,主审官差一人,总得补上。

这就又是个难题了。

大理寺卿为副审,主审官自然品阶就得在大理寺卿之上,可反观六部,明安帝其实已经找不出多少好的人选来。

最后,只能让刑部尚书也参与进去。

但这刑部尚书……

他已经压不住齐鸣书了。

所以,说是刑部尚书为主审官,这事,最后还是变成了齐鸣书做主,大理寺卿从旁辅佐。

这一点,明安帝也无可奈何。

不过,这齐鸣书的能耐,倒是让明安帝又高看了一眼。

但一想到,齐鸣书当初能在刑部立足,是因为有赵沅青的关系在,明安帝想要重用齐鸣书的心思,就又有了点松动。

总之,明安帝觉得自己好难,特别难!

赵沅青产子的事,的确引起了京城一阵热闹。

但是,庄离的事,有些能传,有些可不敢传。

尤其是,在薛尚书出事的消息被传出来之后。

大伙可不觉得是因为薛尚书间接导致赵沅青产子,所以引起了庄离的怒火。

他们自动补足了一下。

觉得是庄离也意识到了赵沅青婚前就给他戴了绿帽子,但是又是有苦说不出,所以将气发泄在了无意间将此事揭发出来的薛尚书身上。

如此一来,谁还敢瞎说庄离和赵沅青的事?

是而,虽然众人都很关注此事,但是都不敢交谈,自然而然,这京中也就没有什么和赵沅青产子相关的消息。

大伙更为关注,倒是其他的事。

薛尚书已经倒在家中。

不止不能再参与庄家一案,连吏部尚书一职,也已经保不住了。

明安帝无奈。

尽管他有心想要抬举自己的人上位,但也没法子一下子连跳好几级,尤其是,吏部中,原本就是薛尚书和邵侍郎两分天下的局势。

明安帝就算点了自己的人进去,邵侍郎不认,薛尚书的人恐怕也不会太过配合,那么,一个尚书,恐怕也是被直接架空的份。

再加上,文武百官可不是哑巴,他们还会表态。

最后,这吏部尚书之位,就落在了邵侍郎的头上。

邵侍郎接任吏部尚书之位,吏部侍郎之位,便就有所空缺。

这邵侍郎也是个直接的。

他直接就对着明安帝道“赵锦杭此人可堪大用,臣推举赵锦杭为吏部侍郎。”

明安帝“……”

虽然明安帝想要抬举赵家,让赵家和庄离打对台。

但是,让赵锦杭进吏部是一回事,让他做吏部侍郎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赵大爷是户部尚书,现在儿子是吏部侍郎,这一家子就占了六部中的两部,赵太傅又是文官之首,明安帝疯了才会答应。

明安帝不想答应,但是赵太傅一脉的人,却都立刻迎合。

明安帝不爽啊。

不论如何,他还是不想要让赵锦杭接任,就算得罪这群人。

于是,明安帝想了又想,终于选了一个人,顶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邵侍郎也不在意。

赵锦杭也没反对的意思。

赵家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

这件事,就这么平平静静地过去了。

明安帝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他总觉得,这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但是事情就的确是这么安安静静地过去了。

除了吏部的事之外,还有一件很要紧的事。

那就是查庄家谋逆一案。

薛尚书如今躺在家中,查案是不可能了,主审官差一人,总得补上。

这就又是个难题了。

大理寺卿为副审,主审官自然品阶就得在大理寺卿之上,可反观六部,明安帝其实已经找不出多少好的人选来。

最后,只能让刑部尚书也参与进去。

但这刑部尚书……

他已经压不住齐鸣书了。

所以,说是刑部尚书为主审官,这事,最后还是变成了齐鸣书做主,大理寺卿从旁辅佐。

这一点,明安帝也无可奈何。

不过,这齐鸣书的能耐,倒是让明安帝又高看了一眼。

但一想到,齐鸣书当初能在刑部立足,是因为有赵沅青的关系在,明安帝想要重用齐鸣书的心思,就又有了点松动。

总之,明安帝觉得自己好难,特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