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离并没有想要隐瞒赵家的意思。
所以,庄瑗娘直接报了名姓。
而其他人呢?
他们只知道是庄离的表姨娘,除此之外,一概不知,就算去查,也不会查出一丝一毫来。
何况,见过庄瑗娘又见过庄家以前夫人们的没几个,哪里会想到这一层去。
就算有所怀疑,当年的知情人,已经都死完了,这件事,注定无从查起。
日子转眼,二月就过去了。
二月中,陈掌柜回到了京城。
冀青两州的事已经控制住,在高卖粮,免施粥的来回中和下,最后,陈掌柜拿到了五万两的盈利。
不多,但赵沅青这一次,可是赚了名,冀青两州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陈姓的掌柜,以解忧楼的名义,连续布施多日,解了百姓们的燃眉之急。
解忧楼,便是秦牡丹要办的那铺子的名字。
赵沅青先给它造了个势。
而在陈掌柜回来后不久,二月底,齐鸣书也回到了京城,在齐鸣书回京的第二日,赵锦杭也赶回了京城。
冀青两州的知府,被齐鸣书就地处斩,此次回京,齐鸣书带了一列罪证,又顺道一并将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一并处理了,齐鸣书并未全部一刀切,罪重者入刑,轻者以钱财恕之,另有商户,涉嫌贿赂,也都被罚了一堆的钱。
“从罪官与商户中,共罚没三百万两白银,臣取二百万两白银,平分补贴给百姓家,有了这笔钱财,他们便可度此难关,另余百万白银,臣与抄没知府的财产已经一并带回京城,请皇上过目。”齐鸣书将做好的明细折子,直接递了上去。
明安帝这一瞧,高兴了。
“齐爱卿,此次冀青一行,你办得极为漂亮。”明安帝夸道。
处置了贪官,并且将灾民安抚,连暴乱都未曾发生。而原本朝廷开了赈灾粮,有所支出,但转头,齐鸣书就把知府给抄了,带回来一笔钱财,而后,又通过罚钱的法子,不止安抚了百姓,让百姓记得皇恩,又还给他带回了一百万两白银,明安帝就没见过这么能干的臣子了!
要是个个都像齐鸣书这样,他何愁拉不下庄离?治理不好这个国家?
“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齐鸣书并不居功。
而见齐鸣书这不卑不亢的模样,明安帝更稀罕了。
“此次,齐爱卿立了大功,理该重赏,这赏,朕已想好,还要让齐爱卿多等些时日。”明安帝笑着说。
齐鸣书依旧平静“臣,谢皇上赏。”
见齐鸣书这番不以物喜的模样,明安帝心下就更满意了。
等到齐鸣书走后,明安帝从旁边的折子里,翻出了一本参韩呈邺的折子。
韩呈邺是他的人。
这人,是很难保下了。
只是,明安帝一直不肯认命,还想再试试,而现在嘛,明安帝觉得,韩呈邺也是时候该为有用之人让位了
明安帝心中有了决断之后,干脆利落地在折子上写下了“准”。
齐鸣书回朝,一时风头无两,百姓们也都议论纷纷,自然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到,刑部侍郎韩呈邺,被大理寺,拿下了。
韩舒怡知道父亲下狱后,来了御书房好几回,但明安帝都未曾见她。
韩舒怡便就跪在了御书房门口,跪到晕了过去,最后却落得了个禁足的下场。
因这韩舒怡一晕,后宫中,倒也有人开始关注起了韩呈邺一事。
庄离并没有想要隐瞒赵家的意思。
所以,庄瑗娘直接报了名姓。
而其他人呢?
他们只知道是庄离的表姨娘,除此之外,一概不知,就算去查,也不会查出一丝一毫来。
何况,见过庄瑗娘又见过庄家以前夫人们的没几个,哪里会想到这一层去。
就算有所怀疑,当年的知情人,已经都死完了,这件事,注定无从查起。
日子转眼,二月就过去了。
二月中,陈掌柜回到了京城。
冀青两州的事已经控制住,在高卖粮,免施粥的来回中和下,最后,陈掌柜拿到了五万两的盈利。
不多,但赵沅青这一次,可是赚了名,冀青两州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陈姓的掌柜,以解忧楼的名义,连续布施多日,解了百姓们的燃眉之急。
解忧楼,便是秦牡丹要办的那铺子的名字。
赵沅青先给它造了个势。
而在陈掌柜回来后不久,二月底,齐鸣书也回到了京城,在齐鸣书回京的第二日,赵锦杭也赶回了京城。
冀青两州的知府,被齐鸣书就地处斩,此次回京,齐鸣书带了一列罪证,又顺道一并将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一并处理了,齐鸣书并未全部一刀切,罪重者入刑,轻者以钱财恕之,另有商户,涉嫌贿赂,也都被罚了一堆的钱。
“从罪官与商户中,共罚没三百万两白银,臣取二百万两白银,平分补贴给百姓家,有了这笔钱财,他们便可度此难关,另余百万白银,臣与抄没知府的财产已经一并带回京城,请皇上过目。”齐鸣书将做好的明细折子,直接递了上去。
明安帝这一瞧,高兴了。
“齐爱卿,此次冀青一行,你办得极为漂亮。”明安帝夸道。
处置了贪官,并且将灾民安抚,连暴乱都未曾发生。而原本朝廷开了赈灾粮,有所支出,但转头,齐鸣书就把知府给抄了,带回来一笔钱财,而后,又通过罚钱的法子,不止安抚了百姓,让百姓记得皇恩,又还给他带回了一百万两白银,明安帝就没见过这么能干的臣子了!
要是个个都像齐鸣书这样,他何愁拉不下庄离?治理不好这个国家?
“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齐鸣书并不居功。
而见齐鸣书这不卑不亢的模样,明安帝更稀罕了。
“此次,齐爱卿立了大功,理该重赏,这赏,朕已想好,还要让齐爱卿多等些时日。”明安帝笑着说。
齐鸣书依旧平静“臣,谢皇上赏。”
见齐鸣书这番不以物喜的模样,明安帝心下就更满意了。
等到齐鸣书走后,明安帝从旁边的折子里,翻出了一本参韩呈邺的折子。
韩呈邺是他的人。
这人,是很难保下了。
只是,明安帝一直不肯认命,还想再试试,而现在嘛,明安帝觉得,韩呈邺也是时候该为有用之人让位了
明安帝心中有了决断之后,干脆利落地在折子上写下了“准”。
齐鸣书回朝,一时风头无两,百姓们也都议论纷纷,自然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到,刑部侍郎韩呈邺,被大理寺,拿下了。
韩舒怡知道父亲下狱后,来了御书房好几回,但明安帝都未曾见她。
韩舒怡便就跪在了御书房门口,跪到晕了过去,最后却落得了个禁足的下场。
因这韩舒怡一晕,后宫中,倒也有人开始关注起了韩呈邺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