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不能过早公开讲,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不如移步隔壁喝茶?”
“好!”罗金雄与李伟知道梁振邦有话说。
众人移步隔壁喝茶,半杯茶下肚,梁振邦这才开始说出收购精食的原因。
“你们所听到的,只是我的假想,虽然是假想,但是还是不要传出去,否则被当局当作蛊惑民心论罪!”
众人点头。
“我们会一退再退,而且还败退得很快,别说上海,南京也守不住!”
什么?我们会败?还首都也守不住?众人目瞪口呆!
“这只是我的假设,也许不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遗弃的粮食就便宜了小鬼子。”梁振邦喝了一口茶。
“也许坚持到下个月,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调停中日之争。”李伟心想,我们都知道委员长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上。
“这是一场豪赌,小鬼子已经急红了眼,他们四面调兵遣将,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如果他们停战,他们内部就乱了,他们需要战争把本国人民团结起来!所以在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上,小鬼子不会妥协停战,他们坚持开战,其它国也只是喊喊口号,没有国家会见义勇为,拔刀相助!”
“这……”
梁振邦的话如石破天惊,在座的众人,包括罗金雄、李伟、李冠雄、吴得标、秦中汉、陈志、赵元宝、郑飞等人都惊呆了。
“这个不能这么绝对吧?”
“呵呵,不能这么绝对?好,我又假设他们想干涉、阻止小鬼子侵略我国,他们要出兵,这些国家还要开大会小会研究、讨论,还要投票,就算最终结果是出兵,那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小鬼子只怕是连南京、郑州、广州都占领了!黄花菜都凉了!”
“这……”众人默然,想想梁振邦的话也有道理。
“小鬼子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43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满清赔了日本2亿银子,这2亿银子把小日本养成了战争怪兽,43年过去了,这头怪兽已经养成了。我国实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还是没有一战之力,只能是步步后退,用漫长的时间、空间,把小鬼子慢慢拖死!想一战毕其功,那是痴心妄想!”
梁振邦喝多了两杯,一口气把形势说了出来,也不管将来的形势,是不是按照原来的平行世界走。
“好,既然是总指挥说要收购粮食,那么我们长江商会就以总指挥马首是瞻,我们明天开始收粮食!”罗金雄与李伟对视了一眼,俩人暗暗下了决心以后长江商会就跟独立纵队混了。
“我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你们的家人,还有亲戚朋友,是不是考虑搬迁到一个平静的地方,一个远离战火的地方,等这一次战打完之后再搬回去!”梁振邦建议说。
“我只能说这仗才刚刚开始,至少要打8年以上!”
“打这么长时间?”众人不由得大惊失色,这时候的中国人,对于中日战争的态度是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中国必赢,而且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
“凡事先做最坏的打算,战争一开始,小鬼子在舰炮、航空母舰的帮助,首先在我国沿海登陆,占领沿海的城市,然后向内陆推进。跟淞沪战场一样,我军拿什么去抵挡?我军只有退入丛林中,退回陆地上,依靠地利,向内地纵深收缩,才有跟小鬼子一争长短的可能!”
尽管众将士平时也听到梁振邦论形势,但是没有任何一次比这一次说的更加直白,更加明白!
“可是我们有四万万同胞,我们众志成城,我们就是手挽着手,组成血肉长城,就是挤!也要把小鬼子挤下海去!”秦中汉忍不住了,右手捏紧拳头,慷慨激昂地说!
“是啊!”众人纷纷表示赞成。
“呵呵呵呵……”梁振邦发出一连串的冷笑声“众志成城?血肉长城?把小鬼子挤下海去?真是这样,小鬼子还敢来找我们中国的茬吗?其实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一直是内患大于外忧!”
梁振邦道“1932年1月28日晚发生一二八事变之后,第19路军与日寇血战于上海闸北,我国抗日情绪高涨,民心可用,得道者多助!但是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却害怕打仗,他只看到了日寇的强大,被日寇的淫威所压倒,他主张合力交涉言和!不同意蒋委员长的抗战主张。”
“国民党内原来派别众多,由于汪精卫的求和,国民党内部就这样分为2个大派别,一是蒋委员长的主战,二是汪精卫的主和派。蒋委员长在军方有名望,然而在国民党内部却不及汪精卫,汪精卫的威望、号召力比蒋委员长高得多!支持汪精卫的人也不是少数。”
“这个我知道。”秦中汉插嘴说道“那是因为汪精卫在民主革命、反封建反帝制时期,是有功于国家的,他很早加入国父孙中山的同盟会,各处奔走,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10年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被满清抓捕。”
“你说的这个事我也知道,汪精卫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这事轰动了全国,汪精卫被抓捕,在狱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诗一出,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全国青年的偶像和英雄的代名词!”
李冠雄接口道“没有这个比我更加深有体会了,当时我是第19路军的一名小军官,军营里传遍了汪精卫的绝亡诗,人人激动万分,个个慷慨激昂,可以说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英雄!”
梁振邦接下去说道“所以说,汪精卫在党内的地位无人可比,他的投降思想,也影响了一大部分人,包括高官,包括部分民众!整个国民党分裂成为两大派,一方想战;一方醉心求和,破坏抗战。诺大的国家没有做到团结一致,枪口对外!”
“有些话不能过早公开讲,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不如移步隔壁喝茶?”
“好!”罗金雄与李伟知道梁振邦有话说。
众人移步隔壁喝茶,半杯茶下肚,梁振邦这才开始说出收购精食的原因。
“你们所听到的,只是我的假想,虽然是假想,但是还是不要传出去,否则被当局当作蛊惑民心论罪!”
众人点头。
“我们会一退再退,而且还败退得很快,别说上海,南京也守不住!”
什么?我们会败?还首都也守不住?众人目瞪口呆!
“这只是我的假设,也许不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遗弃的粮食就便宜了小鬼子。”梁振邦喝了一口茶。
“也许坚持到下个月,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调停中日之争。”李伟心想,我们都知道委员长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上。
“这是一场豪赌,小鬼子已经急红了眼,他们四面调兵遣将,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如果他们停战,他们内部就乱了,他们需要战争把本国人民团结起来!所以在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上,小鬼子不会妥协停战,他们坚持开战,其它国也只是喊喊口号,没有国家会见义勇为,拔刀相助!”
“这……”
梁振邦的话如石破天惊,在座的众人,包括罗金雄、李伟、李冠雄、吴得标、秦中汉、陈志、赵元宝、郑飞等人都惊呆了。
“这个不能这么绝对吧?”
“呵呵,不能这么绝对?好,我又假设他们想干涉、阻止小鬼子侵略我国,他们要出兵,这些国家还要开大会小会研究、讨论,还要投票,就算最终结果是出兵,那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小鬼子只怕是连南京、郑州、广州都占领了!黄花菜都凉了!”
“这……”众人默然,想想梁振邦的话也有道理。
“小鬼子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43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满清赔了日本2亿银子,这2亿银子把小日本养成了战争怪兽,43年过去了,这头怪兽已经养成了。我国实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还是没有一战之力,只能是步步后退,用漫长的时间、空间,把小鬼子慢慢拖死!想一战毕其功,那是痴心妄想!”
梁振邦喝多了两杯,一口气把形势说了出来,也不管将来的形势,是不是按照原来的平行世界走。
“好,既然是总指挥说要收购粮食,那么我们长江商会就以总指挥马首是瞻,我们明天开始收粮食!”罗金雄与李伟对视了一眼,俩人暗暗下了决心以后长江商会就跟独立纵队混了。
“我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你们的家人,还有亲戚朋友,是不是考虑搬迁到一个平静的地方,一个远离战火的地方,等这一次战打完之后再搬回去!”梁振邦建议说。
“我只能说这仗才刚刚开始,至少要打8年以上!”
“打这么长时间?”众人不由得大惊失色,这时候的中国人,对于中日战争的态度是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中国必赢,而且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
“凡事先做最坏的打算,战争一开始,小鬼子在舰炮、航空母舰的帮助,首先在我国沿海登陆,占领沿海的城市,然后向内陆推进。跟淞沪战场一样,我军拿什么去抵挡?我军只有退入丛林中,退回陆地上,依靠地利,向内地纵深收缩,才有跟小鬼子一争长短的可能!”
尽管众将士平时也听到梁振邦论形势,但是没有任何一次比这一次说的更加直白,更加明白!
“可是我们有四万万同胞,我们众志成城,我们就是手挽着手,组成血肉长城,就是挤!也要把小鬼子挤下海去!”秦中汉忍不住了,右手捏紧拳头,慷慨激昂地说!
“是啊!”众人纷纷表示赞成。
“呵呵呵呵……”梁振邦发出一连串的冷笑声“众志成城?血肉长城?把小鬼子挤下海去?真是这样,小鬼子还敢来找我们中国的茬吗?其实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一直是内患大于外忧!”
梁振邦道“1932年1月28日晚发生一二八事变之后,第19路军与日寇血战于上海闸北,我国抗日情绪高涨,民心可用,得道者多助!但是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却害怕打仗,他只看到了日寇的强大,被日寇的淫威所压倒,他主张合力交涉言和!不同意蒋委员长的抗战主张。”
“国民党内原来派别众多,由于汪精卫的求和,国民党内部就这样分为2个大派别,一是蒋委员长的主战,二是汪精卫的主和派。蒋委员长在军方有名望,然而在国民党内部却不及汪精卫,汪精卫的威望、号召力比蒋委员长高得多!支持汪精卫的人也不是少数。”
“这个我知道。”秦中汉插嘴说道“那是因为汪精卫在民主革命、反封建反帝制时期,是有功于国家的,他很早加入国父孙中山的同盟会,各处奔走,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10年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被满清抓捕。”
“你说的这个事我也知道,汪精卫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这事轰动了全国,汪精卫被抓捕,在狱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诗一出,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全国青年的偶像和英雄的代名词!”
李冠雄接口道“没有这个比我更加深有体会了,当时我是第19路军的一名小军官,军营里传遍了汪精卫的绝亡诗,人人激动万分,个个慷慨激昂,可以说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英雄!”
梁振邦接下去说道“所以说,汪精卫在党内的地位无人可比,他的投降思想,也影响了一大部分人,包括高官,包括部分民众!整个国民党分裂成为两大派,一方想战;一方醉心求和,破坏抗战。诺大的国家没有做到团结一致,枪口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