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刘备有四个夫人,糜夫人、甘夫人、孙夫人、吴皇后。
吴皇后为刘备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永。后来又有了一个三子刘理。按排序,刘永是老二,刘理是老三。
但这个刘理,肯定不是吴皇后生的——要是她生的,应该留下名号。
不是她,还能有谁呢?
别看刘备给人的印象,不好女色,但是,一般他那是装的,仁君吗,还能有色狼的脾性?可是,他不也是人嘛,不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嘛?还怎么不好女色去?
更何况,那时他已经称皇,后宫不是有许多在心理、生理都为她准备好的女人吗?说不上是哪个嫚儿就为他生了一个男生呢。不过,这个男生之母,不论在长相上,还是在身份上,实在拿不出手,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记录下来。
这个儿子,后来又娶了马超的女儿,生了刘胤、刘辑两个儿子,而且,儿子又有了儿子,叫刘承,是刘胤的儿子,袭爵安平王,延熙二十年257年去世,谥号殇王。
再有,刘备还有两个女儿,在刘备南逃至长坂时被曹将曹纯所俘。她们是谁生的,被人俘获之后,又怎么样了,史册上没有记录。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瞎编吧?
刘备一支扒拉清楚了,没了,到此为止了。
我们发现,刘备的有史记录下来的四个夫人,都在三国十大美女之中。
他一人占了近半数!
看看吧,就是这么一个不把美色当回事的人,夫人人人都是绝色美女,你说,到哪儿说理去?
他们刘家,延续下来,就要说说他的皇位继承人刘禅了。
刘禅有两个正妻,都姓张,是姐俩,都是张飞的女儿。
大张先嫁给了刘禅,被刘禅封为皇后。
立后的14年以后去世,当年,她的妹妹小张就嫁过来了,第二年,也封为皇后。这在004、005、006都讲过,不再复赘。
单说刘禅的儿子。
刘禅有七个儿子,他们是
长子刘璇,延熙元年立为太子,蜀汉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次子刘瑶,延熙元年封安定王,蜀汉亡后投降。
三子刘聪,延熙十五年封西河王,景耀五年病亡。
四子刘瓒,延熙十九年封新平王,蜀汉亡后投降。
五子刘谌,景耀二年封北地王,曾反对乔周降魏的提议,但被刘禅拒绝,遂于蜀汉亡国当日先杀了妻子和儿女,然后自杀。
六子刘恂,景耀二年封新兴王,蜀汉亡后投降。后来,继承了刘禅的安乐公爵位。
七子刘虔,景耀二年封上党王,蜀汉亡后投降。
刘禅的这7个儿子,除了第5子刘谌,在蜀汉亡国时自杀,还有4个儿子死于永嘉之乱,只有第3子早逝,死于蜀汉亡国前一年262年。
他这7个儿子都是谁生的,大部分不可考,我们现在知道刘禅有四个女人,但是张家姐俩,没给他生育,那么,这七个儿子就是王贵人和李昭仪两个人生的?显然不是。
刘禅的后宫有专人掌管,号称把控得很严,但是,也免不了刘禅偷偷嘴,就有“珠胎暗结”的时候——只能这么说,要不,他的孩子不能像草一样从地里长出来吧?只是他们的生母低贱,史册没有记录下来而已。
不过,被刘禅立为太子的刘璇,可知道他的生母是谁。
王贵人。
王贵人是张飞家的奴婢,侍奉张飞长女,即后来的敬哀皇后。
221年,张氏被册封为太子妃,王氏作为陪嫁丫鬟进入宫中,后来被刘禅宠幸。
224年,王氏诞下刘禅长子刘璇。
——他们这都是什么门风?主嫁过来的杳无音信,陪嫁来的“通房大丫头”反而先声夺人,先于主嫁怀孕生子,那个男人,都往哪里使劲?
可是,母凭子贵,238年,刘璇被册封为太子,王氏也被封为贵人,继续被刘禅宠幸。蜀汉灭亡后,王贵人随刘禅和小张皇后迁往洛阳。
刘璇为王氏所出。而王氏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奴婢。刘璇就算是长子也只能是庶子,但却被刘禅立为太子,可见刘禅是非常喜欢王氏的。
刘禅被迁往洛阳,也只带着王氏和小张皇后,其他妃子都被留住成都,被司马炎赐予众将领。
可见刘禅对王氏很深情。
刘禅对于这个儿子,是寄予厚望的,刘禅在立太子时,下的册文说“过去帝王,承嗣王位,选立太子为王朝副君,此乃自古至今之常规。现在立刘璇为皇太子,以承继光大祖宗的神威,特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予印绶。你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美好品性,严守道义,探研典章礼制,尊师敬傅,吸收众人之长,以助自己德行,可要切实勉励自己加强修养!”
刘璇也不负父之厚望,有一次大司农孟光向秘书郎郤正询问太子刘璇的读书情况和性情爱好,郤正说“刘璇侍奉双亲虔诚恭敬,日日夜夜毫不怠懈,有古代世子的风范;接待群臣时,其举止行为显示出仁义宽恕之心。”
但是,那些都有什么用?刘璇则是在刘禅投降以后,姜维和钟会谋反杀邓艾失败,刘璇也被乱兵杀死了。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
泰始七年,刘禅六十四岁的时候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小张皇后和王贵人不知所终,没人提及。
四个妻妾里,还有一个,就是李昭仪。
李昭仪(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后宫昭仪。景耀六年,魏征西将军邓艾攻至成都,后主投降。咸熙元年,随后主迁往洛阳。
后来魏国把蜀国后宫除张皇后、王贵人外的其余妃嫔宫女赏赐给没有妻子的诸位将军,李昭仪先前就已受到过屈辱,现在作为皇帝妃嫔又要再次受辱,于是找到后主述说“我不能接二连三的受到侮辱。”
于是自杀身亡。
这一段,前边也有详述,不再啰嗦。
史记刘备有四个夫人,糜夫人、甘夫人、孙夫人、吴皇后。
吴皇后为刘备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永。后来又有了一个三子刘理。按排序,刘永是老二,刘理是老三。
但这个刘理,肯定不是吴皇后生的——要是她生的,应该留下名号。
不是她,还能有谁呢?
别看刘备给人的印象,不好女色,但是,一般他那是装的,仁君吗,还能有色狼的脾性?可是,他不也是人嘛,不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嘛?还怎么不好女色去?
更何况,那时他已经称皇,后宫不是有许多在心理、生理都为她准备好的女人吗?说不上是哪个嫚儿就为他生了一个男生呢。不过,这个男生之母,不论在长相上,还是在身份上,实在拿不出手,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记录下来。
这个儿子,后来又娶了马超的女儿,生了刘胤、刘辑两个儿子,而且,儿子又有了儿子,叫刘承,是刘胤的儿子,袭爵安平王,延熙二十年257年去世,谥号殇王。
再有,刘备还有两个女儿,在刘备南逃至长坂时被曹将曹纯所俘。她们是谁生的,被人俘获之后,又怎么样了,史册上没有记录。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瞎编吧?
刘备一支扒拉清楚了,没了,到此为止了。
我们发现,刘备的有史记录下来的四个夫人,都在三国十大美女之中。
他一人占了近半数!
看看吧,就是这么一个不把美色当回事的人,夫人人人都是绝色美女,你说,到哪儿说理去?
他们刘家,延续下来,就要说说他的皇位继承人刘禅了。
刘禅有两个正妻,都姓张,是姐俩,都是张飞的女儿。
大张先嫁给了刘禅,被刘禅封为皇后。
立后的14年以后去世,当年,她的妹妹小张就嫁过来了,第二年,也封为皇后。这在004、005、006都讲过,不再复赘。
单说刘禅的儿子。
刘禅有七个儿子,他们是
长子刘璇,延熙元年立为太子,蜀汉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次子刘瑶,延熙元年封安定王,蜀汉亡后投降。
三子刘聪,延熙十五年封西河王,景耀五年病亡。
四子刘瓒,延熙十九年封新平王,蜀汉亡后投降。
五子刘谌,景耀二年封北地王,曾反对乔周降魏的提议,但被刘禅拒绝,遂于蜀汉亡国当日先杀了妻子和儿女,然后自杀。
六子刘恂,景耀二年封新兴王,蜀汉亡后投降。后来,继承了刘禅的安乐公爵位。
七子刘虔,景耀二年封上党王,蜀汉亡后投降。
刘禅的这7个儿子,除了第5子刘谌,在蜀汉亡国时自杀,还有4个儿子死于永嘉之乱,只有第3子早逝,死于蜀汉亡国前一年262年。
他这7个儿子都是谁生的,大部分不可考,我们现在知道刘禅有四个女人,但是张家姐俩,没给他生育,那么,这七个儿子就是王贵人和李昭仪两个人生的?显然不是。
刘禅的后宫有专人掌管,号称把控得很严,但是,也免不了刘禅偷偷嘴,就有“珠胎暗结”的时候——只能这么说,要不,他的孩子不能像草一样从地里长出来吧?只是他们的生母低贱,史册没有记录下来而已。
不过,被刘禅立为太子的刘璇,可知道他的生母是谁。
王贵人。
王贵人是张飞家的奴婢,侍奉张飞长女,即后来的敬哀皇后。
221年,张氏被册封为太子妃,王氏作为陪嫁丫鬟进入宫中,后来被刘禅宠幸。
224年,王氏诞下刘禅长子刘璇。
——他们这都是什么门风?主嫁过来的杳无音信,陪嫁来的“通房大丫头”反而先声夺人,先于主嫁怀孕生子,那个男人,都往哪里使劲?
可是,母凭子贵,238年,刘璇被册封为太子,王氏也被封为贵人,继续被刘禅宠幸。蜀汉灭亡后,王贵人随刘禅和小张皇后迁往洛阳。
刘璇为王氏所出。而王氏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奴婢。刘璇就算是长子也只能是庶子,但却被刘禅立为太子,可见刘禅是非常喜欢王氏的。
刘禅被迁往洛阳,也只带着王氏和小张皇后,其他妃子都被留住成都,被司马炎赐予众将领。
可见刘禅对王氏很深情。
刘禅对于这个儿子,是寄予厚望的,刘禅在立太子时,下的册文说“过去帝王,承嗣王位,选立太子为王朝副君,此乃自古至今之常规。现在立刘璇为皇太子,以承继光大祖宗的神威,特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予印绶。你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美好品性,严守道义,探研典章礼制,尊师敬傅,吸收众人之长,以助自己德行,可要切实勉励自己加强修养!”
刘璇也不负父之厚望,有一次大司农孟光向秘书郎郤正询问太子刘璇的读书情况和性情爱好,郤正说“刘璇侍奉双亲虔诚恭敬,日日夜夜毫不怠懈,有古代世子的风范;接待群臣时,其举止行为显示出仁义宽恕之心。”
但是,那些都有什么用?刘璇则是在刘禅投降以后,姜维和钟会谋反杀邓艾失败,刘璇也被乱兵杀死了。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
泰始七年,刘禅六十四岁的时候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小张皇后和王贵人不知所终,没人提及。
四个妻妾里,还有一个,就是李昭仪。
李昭仪(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后宫昭仪。景耀六年,魏征西将军邓艾攻至成都,后主投降。咸熙元年,随后主迁往洛阳。
后来魏国把蜀国后宫除张皇后、王贵人外的其余妃嫔宫女赏赐给没有妻子的诸位将军,李昭仪先前就已受到过屈辱,现在作为皇帝妃嫔又要再次受辱,于是找到后主述说“我不能接二连三的受到侮辱。”
于是自杀身亡。
这一段,前边也有详述,不再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