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又是“建安七子”之一,“融四岁,能让梨”,多出名啊!听到他的名,就令人肃然起敬,谁敢动他呀?可是,曹操,也算是文学家,却把孔融给杀了。
…………
曹操有很多奸诈的地方,他先后杀死了很多人,都是一些文官,比如粮官王垕,这让曹操的名声一下子坏掉了。
后来在赤壁之战前夜又杀了祭酒刘馥,只是因为刘馥的一句话令曹操很扫兴,于是借着酒劲一槊刺死了刘馥。
曹操依靠许攸的帮助大败袁绍,许攸有点骄傲,喊曹操小名,曹操依旧纵容,结果不久许攸又被许褚所杀。而且曹操为了给自己加官进爵还间接杀死了荀彧,当然还有杨修。
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一个很著名人物祢衡。
祢衡虽然是死在黄祖手中,但是始作俑者是曹操。
众所周知,把祢衡推荐给曹操的是孔融,说是推荐给汉献帝,实际上是推荐给曹操,因为汉献帝没有权力。
如此算来曹操直接间接杀死的文官谋士是不少的。
为什么曹操会杀死他身边的谋士和文人呢?他却很少杀死过自己手下著名的武将。
再看曹操祭奠过谁?典韦和郭嘉。
一文一武。
这样一分析就可以看出曹操对文人谋士是不很重视的,但是对于武将却是非常重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曹操杀孔融来解释这个问题吧。
曹操想杀孔融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孔融受邀去救徐州陶谦的时候就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曹操的老爹以及宗族人等路过徐州,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张闿率兵护送,没想到张闿半路反叛,杀了曹操父、叔一大家子。
曹操要兴兵雪耻,发兵讨伐徐州陶谦,还扬言要屠城。
其实这只是个夺取徐州的借口。
孔融横空出世去救陶谦,还约了刘备一起去,这已经就让曹操很不舒服了。
曹操和孔融的过节就此产生。
后来为了劝降刘表,曹操准备让孔融出马,没想到孔融推荐了祢衡。
这个祢衡很是有个性,裸衣骂曹,这让曹操更加生气,孔融举荐的人竟然骂他!
祢衡到江夏见到黄祖,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此言一出,直接把曹操和所有文官武将都否定了,曹操能不生气?而且这也证明孔融和祢衡是同气连枝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祢衡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孔融和杨修都是祢衡的好朋友。他们能成为好朋友,只能说明他们脾气相投,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十分相近,在很多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也说明这三个人的为人处世都比较像,都是那种刚直而不柔和,强势而不后退的人。
这样一类人在对人对事上总爱表现自己,不懂得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喜欢显露才华,锋芒毕露,这在什么时候都是很忌讳的。但是这三个人都不以为意,结果这三个人的下场惊人的相似。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触及了人性,违背了人性,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在上,骄傲自满,引来了别人的嫉妒。同时,过于刚直严厉,触怒了曹操所以引来了杀身之祸。
连追随曹操打江山很多年的荀彧、荀攸,曹操都毫不手软的杀掉,更何况这个曾经与他为敌的孔融?
…………
孔融进入官场,做到北海太守。但他锋芒毕露,不甘居于人下,不懂得谦卑韬晦,经常发表一些刺激曹操的言论。
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老是挑他的刺,经常用自己的才华捉弄曹操。
曹操禁酒,孔融就写了一篇《与曹操论禁酒书》,说什么尧帝爱喝酒才成为圣人。
曹丕纳袁尚遗孀甄夫人,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孔融却多嘴多舌地说“周武王讨伐纣王,把妲己赐给周公了。”
曹操不懂,又以为孔融学识渊博,便请教语出何典,孔融则不怀好意地说“从当前的事情想当然推测的。”
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但真正让曹操起杀心的,并不是孔融在这些八卦轶事上给他添乱,而是孔融经常发表一些反对曹操内政、外交、军事的言论。
比如孔融反对曹操北伐袁绍、乌桓,在曹操权力圈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羊之乱群,犹能为害”,曹操最终忍无可忍,决定除掉孔融,以绝后患。
…………
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孔融临死前求过曹操,放过他一双儿女。曹操鼻孔里冷哼着,没做可否。
兵丁到孔家,二子正在下棋,左右的人说“你们父亲被逮捕了,你们俩为什么不为之所动?”
小女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
佣人端来肉汁,男孩口渴接过来要喝。
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
哥哥号哭而止饮。
有人对曹操说了,曹操于是决定都杀掉。
等到捉拿的人赶到,女孩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
于是,把脖子伸了出去,让兵士砍,颜色不变,不惧生死,成人都无法做到。
时人都为之悲伤。
…………
融四岁,能让梨,女七岁,不惧死。
不愧圣人的后代!
孔融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又是“建安七子”之一,“融四岁,能让梨”,多出名啊!听到他的名,就令人肃然起敬,谁敢动他呀?可是,曹操,也算是文学家,却把孔融给杀了。
…………
曹操有很多奸诈的地方,他先后杀死了很多人,都是一些文官,比如粮官王垕,这让曹操的名声一下子坏掉了。
后来在赤壁之战前夜又杀了祭酒刘馥,只是因为刘馥的一句话令曹操很扫兴,于是借着酒劲一槊刺死了刘馥。
曹操依靠许攸的帮助大败袁绍,许攸有点骄傲,喊曹操小名,曹操依旧纵容,结果不久许攸又被许褚所杀。而且曹操为了给自己加官进爵还间接杀死了荀彧,当然还有杨修。
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一个很著名人物祢衡。
祢衡虽然是死在黄祖手中,但是始作俑者是曹操。
众所周知,把祢衡推荐给曹操的是孔融,说是推荐给汉献帝,实际上是推荐给曹操,因为汉献帝没有权力。
如此算来曹操直接间接杀死的文官谋士是不少的。
为什么曹操会杀死他身边的谋士和文人呢?他却很少杀死过自己手下著名的武将。
再看曹操祭奠过谁?典韦和郭嘉。
一文一武。
这样一分析就可以看出曹操对文人谋士是不很重视的,但是对于武将却是非常重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曹操杀孔融来解释这个问题吧。
曹操想杀孔融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孔融受邀去救徐州陶谦的时候就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曹操的老爹以及宗族人等路过徐州,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张闿率兵护送,没想到张闿半路反叛,杀了曹操父、叔一大家子。
曹操要兴兵雪耻,发兵讨伐徐州陶谦,还扬言要屠城。
其实这只是个夺取徐州的借口。
孔融横空出世去救陶谦,还约了刘备一起去,这已经就让曹操很不舒服了。
曹操和孔融的过节就此产生。
后来为了劝降刘表,曹操准备让孔融出马,没想到孔融推荐了祢衡。
这个祢衡很是有个性,裸衣骂曹,这让曹操更加生气,孔融举荐的人竟然骂他!
祢衡到江夏见到黄祖,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此言一出,直接把曹操和所有文官武将都否定了,曹操能不生气?而且这也证明孔融和祢衡是同气连枝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祢衡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孔融和杨修都是祢衡的好朋友。他们能成为好朋友,只能说明他们脾气相投,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十分相近,在很多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也说明这三个人的为人处世都比较像,都是那种刚直而不柔和,强势而不后退的人。
这样一类人在对人对事上总爱表现自己,不懂得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喜欢显露才华,锋芒毕露,这在什么时候都是很忌讳的。但是这三个人都不以为意,结果这三个人的下场惊人的相似。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触及了人性,违背了人性,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在上,骄傲自满,引来了别人的嫉妒。同时,过于刚直严厉,触怒了曹操所以引来了杀身之祸。
连追随曹操打江山很多年的荀彧、荀攸,曹操都毫不手软的杀掉,更何况这个曾经与他为敌的孔融?
…………
孔融进入官场,做到北海太守。但他锋芒毕露,不甘居于人下,不懂得谦卑韬晦,经常发表一些刺激曹操的言论。
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老是挑他的刺,经常用自己的才华捉弄曹操。
曹操禁酒,孔融就写了一篇《与曹操论禁酒书》,说什么尧帝爱喝酒才成为圣人。
曹丕纳袁尚遗孀甄夫人,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孔融却多嘴多舌地说“周武王讨伐纣王,把妲己赐给周公了。”
曹操不懂,又以为孔融学识渊博,便请教语出何典,孔融则不怀好意地说“从当前的事情想当然推测的。”
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但真正让曹操起杀心的,并不是孔融在这些八卦轶事上给他添乱,而是孔融经常发表一些反对曹操内政、外交、军事的言论。
比如孔融反对曹操北伐袁绍、乌桓,在曹操权力圈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羊之乱群,犹能为害”,曹操最终忍无可忍,决定除掉孔融,以绝后患。
…………
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孔融临死前求过曹操,放过他一双儿女。曹操鼻孔里冷哼着,没做可否。
兵丁到孔家,二子正在下棋,左右的人说“你们父亲被逮捕了,你们俩为什么不为之所动?”
小女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
佣人端来肉汁,男孩口渴接过来要喝。
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
哥哥号哭而止饮。
有人对曹操说了,曹操于是决定都杀掉。
等到捉拿的人赶到,女孩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
于是,把脖子伸了出去,让兵士砍,颜色不变,不惧生死,成人都无法做到。
时人都为之悲伤。
…………
融四岁,能让梨,女七岁,不惧死。
不愧圣人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