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第一批国有企业(1/2)
看完了印刷坊,几个大臣就凑在一起商量起了事情。
印刷坊的效率如此之高,可给了他们一个十足的惊喜,大臣们都明白,有了这印刷坊,以后他们能做的事情就多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印刷坊要印刷什么书,这也是需要讨论的。
天下士人苦无书久矣。
马周就说“我觉得当下之急应该是印刷各类经义,让大唐的读书人有书读。”
“马周啊,我觉得此事不妥,经义可以延后在印,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五大学院的教材给印刷出来啊!”上官仪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一次印刷坊的事情让上官仪对五大学院大为改观。
要知道,这一次陛下可是说了,陛下并没有参与到这印刷坊的制作,而是仅仅了一个思路。
能把印刷坊做成这样,完全就是科学院的功劳!
上官仪觉得,赶紧把五大学院的教材印刷出来,让学院开始授课,这才是重中之重!
马周轻皱了些眉道“五大学院要建好还得几个月,会不会有些急了?”
“不急不急,现在虽然没有学校,但医学院、科学院都已经开始授课了。”上官仪道。
就在两人商量着,不知该怎么决定的时候,李炎走了过来。
李炎看着两人,无奈地道“印刷坊一日能印书十万册,难道你们还怕以后会缺书?”
马周和上官仪面面相觑,旋即两人都是苦笑了一声。
这都是以前苦日子过久了,忽然阔起来,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像李炎说的,书籍固然是缺。
但目前真正需要书籍的人也不算多。
每日十万本书的产量,就算一起印,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你们要转变一下思路了,想想看,咱们现在已经有了这技术,要是产量不够,难道不能再建一座印刷厂?”李炎笑着说道,倒是让马周和上官仪都有些不好意思。
高季辅之前在一旁乐呵呵的看着,这时他凑上来问“陛下,那这一本书要卖多少钱?”
这个问题倒是把李炎给难住了。
自从来到大唐,他还没正儿八经的买过书。
还真不知道在大唐一本书要卖多少钱。
李炎想了想就问道“如今一本书的价格几何?”
“自从有了便宜的白纸,书的价格降了不少,如今应该一百文能够买一卷书。”高季辅说。
“一百文?还真贵啊。”李炎摸了摸下巴。
在贞观年间,要是用粮食来和现代的物价比较,一文钱大概就等于一块钱。
一百块一卷书,还真不算太便宜。
李炎又看向工部侍郎,问道“这印刷的成本如何?”
工部侍郎就说“成本倒是没具体算过,如果不论那些印刷机的话,主要的成本就是付给工人的工钱,还有白纸加油墨的材料钱。工钱的话一个印刷坊一个月要给工人三百多贯,倒也不算太大的开销。
材料嘛白纸和油墨也都算成本价,这么算下来,一本书的成本大概在五文钱左右。”
“成本只有五文钱?”李炎都被惊了一下。
现在外面卖一张大白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九百六十六章 第一批国有企业(2/2)
的价钱就是五文钱。
结果印刷坊里印一本书的成本也才五文钱?
高季辅吞了吞唾沫,说道“陛下,这书要卖多少钱啊?”
“嗯暂定二十文一本书吧。”李炎沉吟了片刻做出了决定。
他这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
主要是算成本的时候,不能够那么算。
纸张和油墨都不能按成本价来算,得有一定的上扬。
李炎估计着一本书真正的价格应该在十文钱左右。
十文钱的成本卖二十文,已经是极为良心的价格了。
饶有如此,这一个工坊一天印十万本书。
一本赚十文钱,一天也有一千贯的收益,堪称是暴利。
这些事情李炎想到了,其他大臣也想到了。
财帛动人心,如此巨大的财富面前,所有人都有些心动起来。
马周看了看四周,皱了皱眉,然后直接挑明了道“陛下,无论是印刷坊又或是造纸坊,其利润都十分巨大,这收益该如何分配?”
李炎诧异的望了马周一眼,在他印象中,马周可不是贪财之人。
现在马周主动提起这件事,想必是有深意。
等看到马周在看四周时,李炎顿时反应了过来。
这是怕其他人动心啊
不过说到底,这两个坊的收益要如何分配还真有些难办。
按理来说,这收益应该归自己。
但自己作为皇帝,要这些钱也没什么用
高季辅这时候就说“陛下,不如收入国库吧?”
李炎看了眼他,摇了摇头“不行,户部的财权主要来源于赋税,决不能参与到经营之中。”
“可陛下,如今正值一五计划,国库空虚,急需补充啊!”高季辅顿时急了,“建设五大学院,建造工坊,那可都是由户部出钱办的,可不能只出不进啊。”
“这似乎也有些道理。”李炎点了点头,“这样吧,造纸工坊,皇家占股六成,户部占股四成。印刷工坊,皇家占股四成,户部占股四成,科学院占股两成,如此可行?”
高季辅一听,顿时就激动起来。
各占四成,这可是一笔天大的利润!
至少国库又能够充盈起来了。
李炎看着他说道“户部仅有分红权,没有经营权,不得参与运营。”
“陛下请放心,有分红权就已经足够!”高季辅忙不迭地点头。
“嗯,那这两个工坊也得有名字了。”李炎想了想道“就叫大唐造纸公司和大唐印刷公司吧,就算是大唐第一批国有企业。”
“公司?国有企业?”诸位大臣互相看了看,这是陛下又发明了什么新词?
不过他们也没有寻根问底,公司就公司,不过是工坊换了个名称。
李炎也没有对他们过多的解释。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一种成熟的管理制度。
不过也不能照搬来大唐使用,他打算回头让邹凤炽去研究研究,完善一下。
不然那商部闲着也是闲着
这要是让邹凤炽听到了估计会委屈地大喊“陛下!天地良心啊!臣这商部已经忙的上朝都没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