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李承乾这个太子一天飞扬跋扈,李世民已快失去了信心与耐心,所以,不自觉中,他在暗中也在寻找着对替代李承乾的其他皇子。
相比较而言,李世民将目标放到了四个人的身上,分别是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吴王李恪、代王李炎。
这四人当中,李世民最喜欢李泰和李恪,李泰有文学才华,李恪英武,类似于年青时的自己,晋王李治年纪小,性子又懦弱,本来李世民不喜,但李治却有长孙无忌撑腰,只有李炎,刚刚与李世民相认不久,李世民对李炎并不太了解。
但从这段时间李炎的表现来看,李世民觉得李炎的能力很强,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行政能力和军事能力都极为出众,综合素质最强。
所以,李世民对李炎很是喜欢,认为他是所有儿子中最适合接任自己皇位的,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要封李炎为秦王。
但现在长孙无忌在大殿上这么一说,李世民又有些犹豫起来,现在李承乾还是太子,自己再立秦王的话,会不会再出现一个玄武门之变?
长孙无忌说道“皇上,现在国家储君已立,再封秦王实在不妥,这样将使储君不明,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代王是立有功劳,但只要多加赏赐也就可以了,无需封为秦王。”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重视的臣子,二人又是发小,小从玩到大,长孙无忌更是为李世民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当上皇帝的头号功臣,他的意见,李世民不得不慎重考虑。
“皇上,长孙大人所言极是,代王是有大功,但若再封提升封爵,于国家不利。”褚遂良连忙附喝。
李世民心中很是矛盾,李炎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如果不封秦王,实在无法说得过去,但若要立他为秦王,会不会真的来个玄武门之变呢?
李世民看向了魏征,魏征却说道“玄武门之变实是意外,只要皇上圣明,又怎么会再次发生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又看向了李勣,李勣与魏征是中间派,他们二人的态度应该可以决定人心背向。
李勣想了想,口中说道“臣以为,我大唐有功必赏,代王可改封秦王。”
一听魏征和李勣的话,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是啊,当年自己立下天大的功劳,可以说,大唐的江山大部分是自己打下来的,可是自己的父亲,时任皇帝李渊却赏罚不公,不立自己为太子,而李建成又想害自己,所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当时若是李渊赏罚分明,立自己为太子,又岂会有玄武门之变?
立李炎为秦王,就是给他一个机会,也是给李承乾一个警示,若他再飞扬跋扈,那自己完全可以废掉他,立李炎为太子。
自己就是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这大唐未来的君主,定要选择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一个足以带领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人,自己一定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想到这儿,李世民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朗声说道“朕已决定,改封代王李炎为秦王,秦王可自行开府,统领北部边境军队。”
长孙无忌一听心头狂跳,李世民做这样的决定,岂不是要改立太子的先奏?
废掉李承乾倒也无妨,可是李炎的才智与能力远强于李承乾,若是李承乾做太子,李治未来还有取而代之的希望,若是李炎真的当了太子,那李治就真的机会渺茫了!
可是李世民的主意已定,自己根本无法改变他的决定,现在看来,只能削弱李炎的权力,否则真让李炎掌握了中央禁军,那大唐未来的储君就真的没别人了。
想到这儿,长孙无忌说道“皇上,禁军关系大唐安危,臣以为,让李炎统领代、丰八州兵力对付薛延陀即可,这中央禁军实在关系重大,还是各司其职为好。”
李世民想了想,长孙无忌的话也有道理,这中央禁军如果都交给了李炎,等同于将整个长安和大唐都交给了李炎,那就意味着自己必须废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否则李炎掌握了军队又成不了太子,必然会发生第二个玄武门之变。
现在的情况,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未完全死心,所以长孙无忌的话他认为有些道理,这样确实有些急了些,还是要看李承乾有没有什么改变再行决定。
想到这儿,李世民一点头说道“好吧,那就还让秦王李炎管理代、丰八州的军事与民政,秦王府驻地还在代州,秦王可开府,自行招募官吏。”
听了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李世民没有将中央军精锐交给李炎,说明事情还有回旋余地,而且李炎虽然掌握八州军政,但是府邸却在代州,而不是长安,这也意味着,李炎短时间内无法回到大唐政治的中心,这样一来,李炎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也给了李治以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李炎灭掉高昌让李世民很是高兴,他一心想找一个好的接班人,但太子李承乾让他太过失望,李泰虽精于文学,但短于军事,李属虽英武但却缺少治理地方的能力,倒是李炎这时异军突起,不但有军才能力,还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像极了年青时的自己。
只可惜李炎并不是长孙皇后所生嫡子,否则的话,自己一定改立李炎为太子,但现在长孙皇后刚刚去世不久,这个时候若是就废掉李承乾,自己确实有些对不起长孙皇后。
现在只能看看李承乾有否改观,若他再不悔改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也只能将他废除。
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李炎由代王变成了秦王,而秦王是天下除了皇上和太子之外最为尊贵的王爵,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炎是极为重视的。
消息传出,整个大唐都沸腾起来,李炎大破薛延陀,五千人平定高昌,无伤逼降突厥的事成为了大唐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李炎又成了秦王,所有人都已注意到,一颗耀眼的新星自正大唐冉冉升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李承乾这个太子一天飞扬跋扈,李世民已快失去了信心与耐心,所以,不自觉中,他在暗中也在寻找着对替代李承乾的其他皇子。
相比较而言,李世民将目标放到了四个人的身上,分别是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吴王李恪、代王李炎。
这四人当中,李世民最喜欢李泰和李恪,李泰有文学才华,李恪英武,类似于年青时的自己,晋王李治年纪小,性子又懦弱,本来李世民不喜,但李治却有长孙无忌撑腰,只有李炎,刚刚与李世民相认不久,李世民对李炎并不太了解。
但从这段时间李炎的表现来看,李世民觉得李炎的能力很强,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行政能力和军事能力都极为出众,综合素质最强。
所以,李世民对李炎很是喜欢,认为他是所有儿子中最适合接任自己皇位的,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要封李炎为秦王。
但现在长孙无忌在大殿上这么一说,李世民又有些犹豫起来,现在李承乾还是太子,自己再立秦王的话,会不会再出现一个玄武门之变?
长孙无忌说道“皇上,现在国家储君已立,再封秦王实在不妥,这样将使储君不明,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代王是立有功劳,但只要多加赏赐也就可以了,无需封为秦王。”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重视的臣子,二人又是发小,小从玩到大,长孙无忌更是为李世民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当上皇帝的头号功臣,他的意见,李世民不得不慎重考虑。
“皇上,长孙大人所言极是,代王是有大功,但若再封提升封爵,于国家不利。”褚遂良连忙附喝。
李世民心中很是矛盾,李炎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如果不封秦王,实在无法说得过去,但若要立他为秦王,会不会真的来个玄武门之变呢?
李世民看向了魏征,魏征却说道“玄武门之变实是意外,只要皇上圣明,又怎么会再次发生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又看向了李勣,李勣与魏征是中间派,他们二人的态度应该可以决定人心背向。
李勣想了想,口中说道“臣以为,我大唐有功必赏,代王可改封秦王。”
一听魏征和李勣的话,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是啊,当年自己立下天大的功劳,可以说,大唐的江山大部分是自己打下来的,可是自己的父亲,时任皇帝李渊却赏罚不公,不立自己为太子,而李建成又想害自己,所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当时若是李渊赏罚分明,立自己为太子,又岂会有玄武门之变?
立李炎为秦王,就是给他一个机会,也是给李承乾一个警示,若他再飞扬跋扈,那自己完全可以废掉他,立李炎为太子。
自己就是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这大唐未来的君主,定要选择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一个足以带领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人,自己一定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想到这儿,李世民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朗声说道“朕已决定,改封代王李炎为秦王,秦王可自行开府,统领北部边境军队。”
长孙无忌一听心头狂跳,李世民做这样的决定,岂不是要改立太子的先奏?
废掉李承乾倒也无妨,可是李炎的才智与能力远强于李承乾,若是李承乾做太子,李治未来还有取而代之的希望,若是李炎真的当了太子,那李治就真的机会渺茫了!
可是李世民的主意已定,自己根本无法改变他的决定,现在看来,只能削弱李炎的权力,否则真让李炎掌握了中央禁军,那大唐未来的储君就真的没别人了。
想到这儿,长孙无忌说道“皇上,禁军关系大唐安危,臣以为,让李炎统领代、丰八州兵力对付薛延陀即可,这中央禁军实在关系重大,还是各司其职为好。”
李世民想了想,长孙无忌的话也有道理,这中央禁军如果都交给了李炎,等同于将整个长安和大唐都交给了李炎,那就意味着自己必须废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否则李炎掌握了军队又成不了太子,必然会发生第二个玄武门之变。
现在的情况,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未完全死心,所以长孙无忌的话他认为有些道理,这样确实有些急了些,还是要看李承乾有没有什么改变再行决定。
想到这儿,李世民一点头说道“好吧,那就还让秦王李炎管理代、丰八州的军事与民政,秦王府驻地还在代州,秦王可开府,自行招募官吏。”
听了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李世民没有将中央军精锐交给李炎,说明事情还有回旋余地,而且李炎虽然掌握八州军政,但是府邸却在代州,而不是长安,这也意味着,李炎短时间内无法回到大唐政治的中心,这样一来,李炎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也给了李治以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李炎灭掉高昌让李世民很是高兴,他一心想找一个好的接班人,但太子李承乾让他太过失望,李泰虽精于文学,但短于军事,李属虽英武但却缺少治理地方的能力,倒是李炎这时异军突起,不但有军才能力,还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像极了年青时的自己。
只可惜李炎并不是长孙皇后所生嫡子,否则的话,自己一定改立李炎为太子,但现在长孙皇后刚刚去世不久,这个时候若是就废掉李承乾,自己确实有些对不起长孙皇后。
现在只能看看李承乾有否改观,若他再不悔改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也只能将他废除。
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李炎由代王变成了秦王,而秦王是天下除了皇上和太子之外最为尊贵的王爵,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炎是极为重视的。
消息传出,整个大唐都沸腾起来,李炎大破薛延陀,五千人平定高昌,无伤逼降突厥的事成为了大唐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李炎又成了秦王,所有人都已注意到,一颗耀眼的新星自正大唐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