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四处征战(1/2)
永徽二年,正月十二。
阿史那杜尔率十万大军赶至营州城外。
在城破的最后一刻,大军从高句丽、回纥等国联军的侧翼杀入,杀敌数万。
彻底的粉碎了联军攻破营州的计划。
原本汇集起来的近七十万联军,仓皇而逃。
最后剩余的二十余万残军,退守至高句丽边境。
一日后,渊盖苏文率八万高句丽大军退出联军,返回扶余城。
联军中,剩余的几方主力,回纥、室韦、靺鞨诸国,尽管心有不甘,但他们也知道以他们的实力,很难在对援军抵达后的营州造成太大的威胁。
更何况对于回纥方面来说,巩固丰州区域的统治,才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高句丽离开后不久,回纥方面也从联军当中退出,返回了丰州。
两大主力退出后,室韦、靺鞨也只能返回自己的疆域内。
至此,联军彻底宣告了失败,大唐东部战线总算是暂时平歇了下来。
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大唐境内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
平州,大唐境内与营州最为靠近的一个州府。
一匹快马冲入城中,撞破了空中的风雪,也撞破了城内的平静。
“大捷!!营州大捷!!”
“阿史那杜尔将军率十万雄兵,杀敌数万!打退了胡人联军!!”
“陛下收复青、莱、登三州之地,亲征高句丽!已攻下平壤城!”
“”
无数的捷报如雪花般传进了平州。
这一刻,平洲之内,无论是官员、才子还是富商、田舍汉全部都欢呼了起来。
营州之后就是平州。
相较于处在战略要地的营州,平州根本无法抵挡住联军的进攻。
从某种意义上说,营州的命运是与平州绑定在一起的。
所以在营州陷入危局的时候,平州的人也揪着一颗心。
甚至于不少人连年都没有过,时刻都提心吊胆着。
现在好了,再也没有了这种担心!
平州的大街上。
一个田舍汉把家里囤的番薯拿出了大半,直接就在路边烤了起来。
香味传出了老远,有几位书生闻到了,就走了过来。
“这烤番薯怎么卖?”一位书生问道。
“不要钱!营州大捷!俺是个种地的,识不得几个大字,也不懂写诗,就是想请大家吃一顿俺亲自烤的番薯,味道肯定不错!”田舍汉乐呵呵的把几个烤好的番薯用油纸包了起来,给几个书生递了过去。
几名书生对视一眼,纷纷大笑了起来,一起接过了田舍汉的番薯。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了。”
“老丈,你叫什么名字?既然你不会写诗,在下不才,便替你写一首。”
“哈哈哈,写诗我不擅长,我这有一壶美酒,就请老丈尝一尝”
几个书生和一个田舍汉围在一起,聊的火热。
要是在平时,他们自然不会和一个田舍汉这般亲近。
但现在,这样的一幕在平州的大街上却是随处可见。
整个平州敲锣的、打鼓的,好像要把过年时候欠缺的热闹在这个时候给宣泄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八百三十章 四处征战(2/2)
消息传到了长安城。
太极殿里,正在处理着政务的一众大臣都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每个人都大笑了起来。
“好啊,真是太好了,营州大捷啊”
哪怕是一把年纪了,房玄龄还是有些忍不住,眼角泛着泪花。
他跟着李世民一同缔造了贞观盛世。
可也正是因为大唐太强了,强到了让周围的国家都感到害怕。
这才联合起来,出现了举世攻唐的局面。
在大唐四面楚歌的这段时间里,房玄龄晚上睡觉时都偶尔会被噩梦惊醒。
担心大唐会步入历史上五胡乱华的那一个黑暗的时代。
若到了那个地步,那他到了地下,该如何去向先帝解释啊
营州大捷,东部战线再无隐忧,可以说到了现在,举世攻唐的局面已经彻底的瓦解。
马周突然拉着褚遂良来到房玄龄旁边,指着他笑着说道“看看,我们房相一把年纪了还在这抹眼泪。”
褚遂良也笑着说道“这可真是稀奇”
被两个同僚这么打趣,房玄龄一张老脸也忍不住一红,不经意的抹了抹眼睛后说道“刚刚风太大,眼睛里进了沙子,尔等不要胡言乱语。”
“这太极殿里哪来的风啊。”马周揶揄了一声。
“马周,房相脸皮子薄,你不要戳破,拆人家的台,这不是君子所为。”诸遂良一本正经的道。
“哈哈哈,说的对”
“咳咳,好了!”房玄龄轻咳了一声,“营州大捷,我等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讨论,就不要说这些闲话了!”
马周和褚遂良一听,便停止了打趣,神情变得严肃了下来。
虽然知道这是房玄龄转移话题的借口,但说的也是事实。
营州大捷不错,可在营州也足足牺牲了十几万的将士。
这些将士家属的安抚可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另外,营州周边地区的重建也是一些麻烦的事情。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他们就不要想着能够闲下来了
看着太极殿的高位上那空荡荡的龙椅,房玄龄、马周、高季辅等大臣就不由叹了口气。
这皇帝也太不靠谱了!
哪有刚刚登基就往外跑的皇帝啊!
唯一让这些老臣们感到一丝丝慰藉的便是户部的钱袋子还是鼓起来的,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根本不用去担心钱粮的问题,否则这工作的难度还要再高上不少
长安城的大臣们正在没日没夜的加班。
远在高句丽的李炎却在平壤城和金胜曼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快活日子。
这段时间以来,攻下了高句丽的李炎军队也没有闲着。
先是整合大军,在高句丽和新罗的边境,对正在与十万新罗军交战的高句丽大军发起了进攻。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高句丽大军没有坚持多久,就彻底的溃败。
被李炎大军和新罗军消灭了六万余人后,剩下的四万人选择了投降。
接着,他们以平壤城为中心,四处征战,连续攻克了数座城池。
到了后面,那些城池的守军一听大军来袭,就直接开城门投诚,彻底放弃了抵抗。
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整个高句丽鸭绿江以南的地区尽数归于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