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仪走的时候给李炎留了一封信,李炎拆开的时候,还可以隐约闻到信上的香气。
王婉仪在信上说,如果李炎想要娶她,那就到太原去王氏求婚。
李炎一见这信,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太原,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为武媚娘洗雪冤屈,将她从感业寺救出来。
太白冲日是自然现象,这个自己无法左右,但是街头的民谣却是一个突破口,自己可以让人查查民谣的来历,从而顺藤摸瓜,揪出这件事情背后的黑手。
李炎派出了张柬前之往查彻此事。
张柬之虽然年纪不大,但精明果敢,让他去调查此事,也可以看看他的才干如何。
随后,李炎又找到了马周,让马周为自己向李世民提亲,而且李炎点名太原王氏女儿王婉仪是自己的最爱。
马周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做月下老人的机会,满口答卢文涛,准备最近就去李世民那里处说亲。
要说现在长安可够热闹的,李炎要让马周说亲,吐谷浑国王诺曷钵与吐蕃使者禄东赞,波斯使者阿贾依,石国使者赫难都来求亲,而且诺曷钵和禄东赞还指名要娶大唐的弘化公主,至于波斯使者阿贾依和石国使者赫难也都是请求大唐将公主嫁过去。
一时之间,李世民也有些烦恼,一下子来了四个求亲的外国国王和使臣,这弘化公主到底嫁给谁呢?
李世民于是找来长孙无忌、马周、李勣、褚遂良、房玄龄、魏征、岑文本、李炎来商议此事。
长孙无忌说道“吐蕃实力强大,若能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蕃,使大唐和吐蕃永结秦晋之好,不起刀兵,最好不过。”
一旁的岑文本说道“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在这四个国家中,波斯和吐蕃都是大国,石国和吐谷浑是小国,既然要嫁公主,那自然要与实力强大的国家联盟,与小国结亲实在是没有太大意义。”
褚遂良也点头说道“确是如此,统化公主嫁入吐蕃最好不过。”
一旁的魏征却说“吐谷浑与我大唐是盟国,如果嫁公主的话,也要先嫁与吐谷浑,怎么能让吐蕃占了先呢?”
李世民眉头一皱,口中说道“诸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朕倒是有一个好主意。”
一听李世民这话,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呵呵一笑,李世民说道“我大唐强大,而四国弱小,所以就算嫁公主,也是我大唐的恩赐,而不是汉朝被逼的和亲,所以朕以为,是可以与四国结亲的,除了弘化主公外,不如选三个宗室女封为公主,同时嫁入四个国家,如此,四国都满意,我大唐也可与四国同时交好。”
李世民此言一出,众人皆叫好,如此一来,事情就可以完美解决。
当下,李世民封了远支宗室女分别为文成公主,金成郡主、华阳郡主。
当然,按李世民所说,就算四个公主同时和亲,也有远近亲疏,弘化公主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地位最尊,其次是文成公主,再次是金成郡主与华阳郡主。
关于把弘化公主嫁给哪家的问题,各大臣却并不相让,纷纷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长孙无忌认为弘化公主要嫁给吐蕃,而魏征认为弘化主公要嫁给吐谷浑,一时之间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李世民看向李炎,口中说道“炎儿,你意如何?”
李炎说道“父皇想不想再见到弘化主公呢?”
李世民说道“弘化是朕的女儿,朕当然想再见到她。”
“是啊,如果把弘化嫁到远处,那父皇怕是今生再也无望再见弘化了。”李炎说道。
李炎此话一出,李世民若有所思,口中说道“不错,若是把弘化嫁给吐谷浑,朕还要见她的可能,若是嫁到波斯、石国和吐蕃,今生怕是再也无法见到她,而且吐谷浑是大唐属国,与大唐关系比它国密切,国王又亲自来求亲,最为心诚,就将弘化嫁到吐谷浑当是最好的先择。”
当下,李世民宣布,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国王诺曷钵为妻。
随后,李世民又考虑另外三个公主和郡主都嫁与哪个,李勣说道“臣以为,波斯路途遥远,石国是小国,而吐蕃实力很强,与我大唐又接壤,还是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比较适合。”
李世民想了想,当即表示同意,与遥远的石国和波斯比起来,吐蕃对于大唐确实更有重要价值,所以,李世民决定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将金成郡主嫁入波斯,将华阳郡主嫁入石国。
众人一见李世民已决定,当下都口称万岁。
见事情办妥,马周又说道“皇上,太子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也是该为太子选一门亲事了。”
李世民一拍脑门,哈哈一笑说道“确是如此,我真是糊涂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想起来,确实是要给炎儿选一门亲事了。”
“不知诸位爱卿有合适的人选吗?”
魏征就说“臣以为,太子娶妃,此事非同小可,必要选择门当户对,德才兼备之人方可。”
李世民就说“不知各位爱卿有何人选吗?”
由于事起突然,众人皆没有准备,所以一时之间无人答话。
倒是马周说道“皇上,太子娶妃,定要家世相当,德才兼备方可,臣心中倒有一人选。”
“噢?爱卿所言何人?”
马周说道“太原王氏,为五姓七望之一,听闻王氏有女名叫王婉仪,年方十六,容貌出众,有德有才,王婉仪刚出生时,有云游仙士路过,直言王婉仪未来贵不可言,乃是皇后之姿,嫁与太子最好不过。”
“噢?这王婉仪竟然有皇后之姿?”李世民心头一动,似是有所打动。
李炎心中不由暗笑,心说马周也太能扯了,竟然编出了这么个故事来,不过这故事的效果还真不错,看样子李世民已被打动了。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却走了出来,口中说道“不过是传说之言,未必当得真……”
王婉仪走的时候给李炎留了一封信,李炎拆开的时候,还可以隐约闻到信上的香气。
王婉仪在信上说,如果李炎想要娶她,那就到太原去王氏求婚。
李炎一见这信,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太原,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为武媚娘洗雪冤屈,将她从感业寺救出来。
太白冲日是自然现象,这个自己无法左右,但是街头的民谣却是一个突破口,自己可以让人查查民谣的来历,从而顺藤摸瓜,揪出这件事情背后的黑手。
李炎派出了张柬前之往查彻此事。
张柬之虽然年纪不大,但精明果敢,让他去调查此事,也可以看看他的才干如何。
随后,李炎又找到了马周,让马周为自己向李世民提亲,而且李炎点名太原王氏女儿王婉仪是自己的最爱。
马周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做月下老人的机会,满口答卢文涛,准备最近就去李世民那里处说亲。
要说现在长安可够热闹的,李炎要让马周说亲,吐谷浑国王诺曷钵与吐蕃使者禄东赞,波斯使者阿贾依,石国使者赫难都来求亲,而且诺曷钵和禄东赞还指名要娶大唐的弘化公主,至于波斯使者阿贾依和石国使者赫难也都是请求大唐将公主嫁过去。
一时之间,李世民也有些烦恼,一下子来了四个求亲的外国国王和使臣,这弘化公主到底嫁给谁呢?
李世民于是找来长孙无忌、马周、李勣、褚遂良、房玄龄、魏征、岑文本、李炎来商议此事。
长孙无忌说道“吐蕃实力强大,若能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蕃,使大唐和吐蕃永结秦晋之好,不起刀兵,最好不过。”
一旁的岑文本说道“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在这四个国家中,波斯和吐蕃都是大国,石国和吐谷浑是小国,既然要嫁公主,那自然要与实力强大的国家联盟,与小国结亲实在是没有太大意义。”
褚遂良也点头说道“确是如此,统化公主嫁入吐蕃最好不过。”
一旁的魏征却说“吐谷浑与我大唐是盟国,如果嫁公主的话,也要先嫁与吐谷浑,怎么能让吐蕃占了先呢?”
李世民眉头一皱,口中说道“诸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朕倒是有一个好主意。”
一听李世民这话,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呵呵一笑,李世民说道“我大唐强大,而四国弱小,所以就算嫁公主,也是我大唐的恩赐,而不是汉朝被逼的和亲,所以朕以为,是可以与四国结亲的,除了弘化主公外,不如选三个宗室女封为公主,同时嫁入四个国家,如此,四国都满意,我大唐也可与四国同时交好。”
李世民此言一出,众人皆叫好,如此一来,事情就可以完美解决。
当下,李世民封了远支宗室女分别为文成公主,金成郡主、华阳郡主。
当然,按李世民所说,就算四个公主同时和亲,也有远近亲疏,弘化公主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地位最尊,其次是文成公主,再次是金成郡主与华阳郡主。
关于把弘化公主嫁给哪家的问题,各大臣却并不相让,纷纷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长孙无忌认为弘化公主要嫁给吐蕃,而魏征认为弘化主公要嫁给吐谷浑,一时之间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李世民看向李炎,口中说道“炎儿,你意如何?”
李炎说道“父皇想不想再见到弘化主公呢?”
李世民说道“弘化是朕的女儿,朕当然想再见到她。”
“是啊,如果把弘化嫁到远处,那父皇怕是今生再也无望再见弘化了。”李炎说道。
李炎此话一出,李世民若有所思,口中说道“不错,若是把弘化嫁给吐谷浑,朕还要见她的可能,若是嫁到波斯、石国和吐蕃,今生怕是再也无法见到她,而且吐谷浑是大唐属国,与大唐关系比它国密切,国王又亲自来求亲,最为心诚,就将弘化嫁到吐谷浑当是最好的先择。”
当下,李世民宣布,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国王诺曷钵为妻。
随后,李世民又考虑另外三个公主和郡主都嫁与哪个,李勣说道“臣以为,波斯路途遥远,石国是小国,而吐蕃实力很强,与我大唐又接壤,还是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比较适合。”
李世民想了想,当即表示同意,与遥远的石国和波斯比起来,吐蕃对于大唐确实更有重要价值,所以,李世民决定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将金成郡主嫁入波斯,将华阳郡主嫁入石国。
众人一见李世民已决定,当下都口称万岁。
见事情办妥,马周又说道“皇上,太子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也是该为太子选一门亲事了。”
李世民一拍脑门,哈哈一笑说道“确是如此,我真是糊涂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想起来,确实是要给炎儿选一门亲事了。”
“不知诸位爱卿有合适的人选吗?”
魏征就说“臣以为,太子娶妃,此事非同小可,必要选择门当户对,德才兼备之人方可。”
李世民就说“不知各位爱卿有何人选吗?”
由于事起突然,众人皆没有准备,所以一时之间无人答话。
倒是马周说道“皇上,太子娶妃,定要家世相当,德才兼备方可,臣心中倒有一人选。”
“噢?爱卿所言何人?”
马周说道“太原王氏,为五姓七望之一,听闻王氏有女名叫王婉仪,年方十六,容貌出众,有德有才,王婉仪刚出生时,有云游仙士路过,直言王婉仪未来贵不可言,乃是皇后之姿,嫁与太子最好不过。”
“噢?这王婉仪竟然有皇后之姿?”李世民心头一动,似是有所打动。
李炎心中不由暗笑,心说马周也太能扯了,竟然编出了这么个故事来,不过这故事的效果还真不错,看样子李世民已被打动了。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却走了出来,口中说道“不过是传说之言,未必当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