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已对长孙无忌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很可能是刺杀李炎的幕后黑手,所以他对李炎只是象征性的罚处禁足十日,这样的处罚,与没有处罚也没有太多的不同。
随后,李世民又安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几句,也不管二人什么反应,直接宣布退朝。
散朝后,李勣回到府中,一边喝茶,一边回味着今的事情,越想越觉得李炎真是太聪明了,这一闹直接使李炎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矛盾表面公开化。
这种公开化对李炎更有利,因为李世民喜欢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立储的意见,这两个人明显支持李治,李炎这么一闹,让李世民终于明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个人并不是出于国家的利益来考虑立储问题,而是出自自己弄权的需要,想将李治推出来。
李世民是当局者迷,却被李炎给点醒了,否则,李炎在朝会中打了重臣,这可以重罪,李世民也不会只罚李炎禁足十日。
当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不无收获,段志玄代替李炎成为了代州的代理大都督,这样一来就剥夺了李炎的兵权,而且代州等地是李炎的基地,核心利益所在,丢了这一块,李炎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但只要李炎成为了太子,那这一切得了是值得的。
李勣越来越发现,李炎看似懒散,实则聪明绝顶,处理看似简单,但每一步棋都下得恰到好处,所以,李勣无限看好李炎的未来。
他觉得,如果李炎未来能够带领大唐,这将是大唐的幸事,李勣原本不打算掺合在李世民立储的事情里,但他却改变了主意,旗帜鲜明的站在李炎一方,就是因为他看好李炎的未来。
与李泰和李治相比,李炎更适合做大唐未来的君主。
正想着,李勣得到消息,李世民让他入宫。
李勣心中一动,已明白李世民找他的目的,现在的李世民,最信任的有四个人,一是长孙无忌,二是褚遂良,三是魏征,四就是自己,李世民在大事上都会征
询包括自己四人在内的意见。
看来,是时候让李世民下最后的决心了!
想到这儿,李勣骑上马,向皇宫而去。
李勣到了飞霜殿之后,一见就看到了魏征,心说果然不出所断,李世民找自己和魏征一起来,必是商议立储之事。
果然,只听李世民开门见山说道“今天早朝之上的事,你们怎么看?”
李勣说道“皇上,臣以为,秦王行为却是过激了一些,不过他被人刺杀,又认定了长孙无忌是幕后主使者,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也是呢有可原。”李勣先表明了态度。
李世民又看向了魏征,李勣倾向于李炎,这个李世民是知道的,但魏征处于中立的立场,所以,他的态度对于李世民来说至关重要,李世民最想听的就是魏征的意见。
魏征也不推辞,朗声说道“秦王此举,可以理解。”
魏征话不多,只有八个字,但杀伤力极大,李世民一下子就明白了,魏征代表了朝中大多数中立朝臣的意见,可以看出,他们对李炎今天的表现并不认为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可以理解李炎的行为。
李世民心中的大石放了下来,看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确实是过分了。
点了点头,李世民又说道“你们是朕最信任的人,你们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
魏征一拱手,朗声说道“臣以为,秦王与魏王是上佳人选,晋王年纪尚小,还有待观察。”
李世民叹了口气,口中说道“哎,泰儿心思太重,怕是不适合。”
魏征又道“如此看,秦王无论文治武功,都列诸皇子之首,当可入主东宫。”
魏征代表的是朝臣中立派的态度,也是大多数朝臣的态度,这几年,李炎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又得到当世文圣的称号,文韬武略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很多朝臣私下里说,李炎的能力,甚至不在李世民之下。
现在李炎无论在朝臣中还是在民间都威望极高,大多数朝臣还是支持李炎的,所以魏征的话也代表了大部分朝臣的心声。
毕竟玄武门之变的例子在前,李炎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如果不当太子,确是说不过去,就如同当年李世民立了大功当不了太子,才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朝臣们也不想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李勣也说道“臣也以为,秦王当立。”
听了魏征和李勣的话,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口中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决定,立秦王为太子,即日起颁布诏书,昭告天下!”
“皇上圣明!”
魏征与李勣向李世民齐齐行了一礼。
三日后,大唐各处都得到了李世民立李炎为太子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秦王李炎,为朕长子,天意所属,武则屡立大功,两挫薛延陀,平定高昌,退却吐蕃,文为当世文圣,天下仰望,其文韬武略为天下楷模,兹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长安街头,一白面书生抑扬顿挫诵读着悬于城头的诏书,四周聚集了围观的百姓。
这些百姓虽大多目不识丁,但听白面书生所读,却如云里雾里。
一个汉子问道“兄弟,你刚才说了那么多,这诏书上到底说了个啥嘛。”
白面书生笑道“简单的说,皇上立秦王殿下为太子了!”
“啥?秦王成太子了?”
“这可是大好事啊!!”汉子说道。
“你一个种田的懂什么啊。”白面书生不屑地说道。
汉子说道“种田的咋了?俺也笼道,秦王是大英雄,是最厉害的皇子,秦王当太子,俺同意。”
“我去!这事儿是你同不同意的事儿吗?”众人都笑了起来。
一个老汉说道“话虽如此,不过秦王成太子,乃是天命所归啊!”
李世民已对长孙无忌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很可能是刺杀李炎的幕后黑手,所以他对李炎只是象征性的罚处禁足十日,这样的处罚,与没有处罚也没有太多的不同。
随后,李世民又安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几句,也不管二人什么反应,直接宣布退朝。
散朝后,李勣回到府中,一边喝茶,一边回味着今的事情,越想越觉得李炎真是太聪明了,这一闹直接使李炎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矛盾表面公开化。
这种公开化对李炎更有利,因为李世民喜欢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立储的意见,这两个人明显支持李治,李炎这么一闹,让李世民终于明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个人并不是出于国家的利益来考虑立储问题,而是出自自己弄权的需要,想将李治推出来。
李世民是当局者迷,却被李炎给点醒了,否则,李炎在朝会中打了重臣,这可以重罪,李世民也不会只罚李炎禁足十日。
当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不无收获,段志玄代替李炎成为了代州的代理大都督,这样一来就剥夺了李炎的兵权,而且代州等地是李炎的基地,核心利益所在,丢了这一块,李炎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但只要李炎成为了太子,那这一切得了是值得的。
李勣越来越发现,李炎看似懒散,实则聪明绝顶,处理看似简单,但每一步棋都下得恰到好处,所以,李勣无限看好李炎的未来。
他觉得,如果李炎未来能够带领大唐,这将是大唐的幸事,李勣原本不打算掺合在李世民立储的事情里,但他却改变了主意,旗帜鲜明的站在李炎一方,就是因为他看好李炎的未来。
与李泰和李治相比,李炎更适合做大唐未来的君主。
正想着,李勣得到消息,李世民让他入宫。
李勣心中一动,已明白李世民找他的目的,现在的李世民,最信任的有四个人,一是长孙无忌,二是褚遂良,三是魏征,四就是自己,李世民在大事上都会征
询包括自己四人在内的意见。
看来,是时候让李世民下最后的决心了!
想到这儿,李勣骑上马,向皇宫而去。
李勣到了飞霜殿之后,一见就看到了魏征,心说果然不出所断,李世民找自己和魏征一起来,必是商议立储之事。
果然,只听李世民开门见山说道“今天早朝之上的事,你们怎么看?”
李勣说道“皇上,臣以为,秦王行为却是过激了一些,不过他被人刺杀,又认定了长孙无忌是幕后主使者,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也是呢有可原。”李勣先表明了态度。
李世民又看向了魏征,李勣倾向于李炎,这个李世民是知道的,但魏征处于中立的立场,所以,他的态度对于李世民来说至关重要,李世民最想听的就是魏征的意见。
魏征也不推辞,朗声说道“秦王此举,可以理解。”
魏征话不多,只有八个字,但杀伤力极大,李世民一下子就明白了,魏征代表了朝中大多数中立朝臣的意见,可以看出,他们对李炎今天的表现并不认为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可以理解李炎的行为。
李世民心中的大石放了下来,看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确实是过分了。
点了点头,李世民又说道“你们是朕最信任的人,你们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
魏征一拱手,朗声说道“臣以为,秦王与魏王是上佳人选,晋王年纪尚小,还有待观察。”
李世民叹了口气,口中说道“哎,泰儿心思太重,怕是不适合。”
魏征又道“如此看,秦王无论文治武功,都列诸皇子之首,当可入主东宫。”
魏征代表的是朝臣中立派的态度,也是大多数朝臣的态度,这几年,李炎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又得到当世文圣的称号,文韬武略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很多朝臣私下里说,李炎的能力,甚至不在李世民之下。
现在李炎无论在朝臣中还是在民间都威望极高,大多数朝臣还是支持李炎的,所以魏征的话也代表了大部分朝臣的心声。
毕竟玄武门之变的例子在前,李炎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如果不当太子,确是说不过去,就如同当年李世民立了大功当不了太子,才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朝臣们也不想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李勣也说道“臣也以为,秦王当立。”
听了魏征和李勣的话,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口中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决定,立秦王为太子,即日起颁布诏书,昭告天下!”
“皇上圣明!”
魏征与李勣向李世民齐齐行了一礼。
三日后,大唐各处都得到了李世民立李炎为太子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秦王李炎,为朕长子,天意所属,武则屡立大功,两挫薛延陀,平定高昌,退却吐蕃,文为当世文圣,天下仰望,其文韬武略为天下楷模,兹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长安街头,一白面书生抑扬顿挫诵读着悬于城头的诏书,四周聚集了围观的百姓。
这些百姓虽大多目不识丁,但听白面书生所读,却如云里雾里。
一个汉子问道“兄弟,你刚才说了那么多,这诏书上到底说了个啥嘛。”
白面书生笑道“简单的说,皇上立秦王殿下为太子了!”
“啥?秦王成太子了?”
“这可是大好事啊!!”汉子说道。
“你一个种田的懂什么啊。”白面书生不屑地说道。
汉子说道“种田的咋了?俺也笼道,秦王是大英雄,是最厉害的皇子,秦王当太子,俺同意。”
“我去!这事儿是你同不同意的事儿吗?”众人都笑了起来。
一个老汉说道“话虽如此,不过秦王成太子,乃是天命所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