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大军开拔(1/2)
时间在平静之中便是又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无论是大唐亦或是吐蕃,都是动作频繁。
一股战争来临前的风暴正在酝酿着。
尤其是在吐蕃一方。
自从论钦陵成为吐蕃大将军后,便直接召集了军队,开始了练兵!
所谓的十万大军,其中至少有半数是抓的壮丁,都是群新兵。
以这样的战斗力,就算有诸国的帮助,想要抵御住大唐的进攻,依旧很困难。
更重要的是,寻找合作伙伴,首先得有值得合作的资格。
若是吐蕃的实力孱弱不堪,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那其他人又何必帮忙?
因此论钦陵上位后,直接调用了整个吐蕃的资源。
不仅仅是练兵,还继续扩张着兵力。
在大肆扩张下,一月底,吐蕃拥有的可战之兵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之数,且战斗力也初步成型。
到了二月初,一支不知从何处而来的队伍,给吐蕃带来的充足的粮草。
这些粮草,极大的缓解了吐蕃现存的压力。
二月十日,又是一支队伍赶来,给吐蕃带来了大量的武器盔甲。
说是大量,不过也刚好够武装一支万人的军队罢了。
哪怕是原本的大唐,铁的产量都远远拉开诸国一大截。
更不用说是现在,装备方面,吐蕃一方注定要处于极大的劣势。
二月中旬,这个时间到达的吐蕃的,却是大大小小的军队。
这是为了提前适应吐蕃的高原气候,免得作战时影响战斗力。
陆续赶来的队伍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五万之数。
加上原本就属于吐蕃的军队,整个吐蕃可用之兵已达二十万。
二月底,一支苍鹰掠过长空,落进论钦陵的府上。
论钦陵当即去面见了吐蕃赞普。
两人在皇宫之中密谈了一个时辰后,论钦陵离开逻些城。
他们之间具体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至于论钦陵离开逻些城后去了哪里,同样也无人知晓。
三月中旬,论钦陵再次出现在逻些城,执掌二十万大军。
与此同时,整个吐蕃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
各地的部落都被强制性的往逻些城方向迁移。
这是为了避免大唐的军队进入高原后,通过劫掠获得补给。
整个吐蕃的防线经过坚壁清野后,全面收缩到以逻些城为中心的一个相当小的范围。
三月底,长安城的苍鹰传来密报。
大军——开拔!
长安城,皇宫之中。
甘露殿里的气氛严肃了不少。
三名身着戎装、威风凛凛的将军笔直地站立在殿中。
李炎和马周、上官仪、崔敦礼等一众文臣,颇为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今日,便是大军开拔之日。
“此次之战,命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王玄策、阿史那杜尔两人为行军总管!而作战目标——生擒吐蕃赞普!”李炎看了一眼三人,最终做出了决定。
在如今的大唐,大将如云。
但在这一群名将之中,能力亦是有高低之分的。
军神李靖,毫无疑问是大唐第一名将。
而仅次于他的,便是李勣与苏定方。
这两位是老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大军开拔(2/2)
老将也就意味着经验丰富,更能纵览全局。
在这一点上,这次的战斗自然便是以苏定方为首。
三位将军闻言,便对李炎行了一个军礼,大声说道“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炎听到这话,心中却是有些唏嘘。
诶,想当年自己都是带头冲锋的。
如今战事再起,却是不能亲临前线了。
不对啊,不如这次朕御驾亲征?
李炎心里忽地冒出这么个念头,然后转头看了一眼马周,轻咳一声道“咳咳,马仆射。”
马周忽然被喊,身子愣了一下。
这好好的为三位将军践行。
喊自己做什么?
马周抬头向李炎看去,在对上他的目光后,心里“咯噔”一下,升起一股不祥之感。
“马仆射啊,此战事关重大,朕准备御驾亲征,鼓舞士气,你觉得如何啊?”李炎笑着说道。
话音刚落,甘露殿里的所有文臣武将都是虎躯一震。
他们明白,麻烦来了!
这可是御驾亲征啊。
御驾亲征又岂能够儿戏?
一众人对视一眼,都是从各自的眼中看出了决心。
决不能让陛下御驾亲征!!
天竺李炎身死一事尚还历历在目。
万万不可再让陛下冒险!
马周直接就道“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乃九五之尊,切不可落入险境啊!”
“是啊陛下,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您若是有了意外,这大唐该如何是好啊!”上官仪也跟着上来劝说。
紧接着,于志宁、高季辅等人也陆续发话。
总之都一个态度——绝对不行!
李炎黑着脸道“区区吐蕃,能是什么险境?”
他话刚说完,苏定方就笑道“正是!区区吐蕃,土鸡瓦狗尔,何必陛下亲自前往?只需我等三人动手,便将那吐蕃赞普抓来长安,让他亲自向陛下赔罪!”
马周、高季辅等人眼睛一亮。
不愧是苏定方将军,此话说的极好!
于是纷纷附和“没错啊陛下,一个吐蕃罢了,何须您御驾亲征啊?”
李炎颇为无奈地看了一圈众人,心知这次要离开估计是不成了。
“罢了,朕也只是一时兴起,那便祝三位将军凯旋。”
“陛下圣明!!”殿里的众人纷纷跪下,声音中带着几分释然。
苏定方三人出了皇宫,便换上了战马。
火红色的披风在三人背后飘动。
三人各自带着一千精锐骑兵,沿着朱雀大道一路而出。
三千铁骑踏在地上,让地面都隐隐在颤动。
李炎在皇宫中拿着望远镜,一路目送着他们离开。
等大军消失在他的视野之时,他方才轻吐出一口气,回到了甘露殿里。
“好了,既然大军已经开拔,那我们也该有所行动了。”
李炎从袖袍里拿出一封密信。
密信中所写的,正是这段时间以来吐蕃所发生的变化。
战争,打的也是一个情报!
而这半年来,李炎对吐蕃可不是半分准备都没有。
通过那一条被称为黄金大道的贸易线,李炎可是顺势在吐蕃铺开了一张庞大的利益关系网。
现在正是动用他们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