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就交给下官吧,保证办得天衣无缝。”
江县丞赶紧接过小布包,打开快速的看了几眼,这才带上笑意的朝着东寒点点头。
之前也就怕这些证据中会牵连上他,方才大概的扫了几眼,里面一点都没有涉及到他的内容,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是落下了。
“尽快将证据处理好,让赵天承的人发现。现在他和沈芸灵都来到滨县了,大堤的实情瞒是瞒不住的,你只有赶在被赵天承发现之前,将这些证据引出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我教了吧,你自己想办法从事件中脱出,再按着证据,将所有的事情都指向郭华和工部侍郎铁图就好。剩下的事情主子自有安排,就不是你们能够参与的了。”
无视了江县丞翻看罪证的动作,东寒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
“若是这么点小事情你都做不好的话,那你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江县丞脸色微变,赶紧放下手中的罪证,“东寒大人请放心,下官等对于‘主子’忠心耿耿,这件事情绝对会做好的,绝不会将事情牵扯到‘主子’的。”
东寒冷笑着点点头,“拭目以待。”
言罢,他转身从窗口跃出,几个闪身就消失在了县衙的高墙外。
江县丞抬袖擦擦脸上的冷汗,又忍不住将桌上的罪证打开,脸露疯狂和惊喜之色。
“只要将这件事情办成了,滨县知县之位就是我的了!”
差点笑出声,江县丞一把掩住嘴小心翼翼的通过窗子朝外看了看,这才赶紧将窗子放下,罪证收好,上了床。
着急完成东寒交代的任务,第二天一清早,江县丞就将东大成找了来,将几份罪证给他看了看。
“看到了吗,只要将这件事情办好,以后这滨县可就是你我的天下了!”
“大人,你说的是真的?”本还有些睡眼惺忪的东大成,在听了江县丞所言之事后,什么睡意都消失了,只瞪大眼睛看着他。
“只要咱们将这些证据偷偷地藏入赵知县的府中,再引导着薛大人的人发现,将所有的事情都归到户部侍郎铁图和知府郭华的身上,不仅咱们没事了,还能够得到莫大的好处?”
“不错,就是这么简单,”江县丞故作高深的抚须点头,随后脸色一肃。
“可是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要是事情做不好被誉王殿下发现了,那咱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东大成赶紧拍拍胸口,“大人放心,这件事情就交给属下了,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言罢,他将罪证收到胸口刚想走,似是想到什么,又停下了脚步。
“大人,属下想了一下,薛大人那边的人都不好骗,要不属下还是引大理寺的人找到这些罪证吧,再由大理寺的人将这些罪证交给誉王殿下,相信就不会引起誉王殿下的怀疑了吧。”
江县丞眼睛一亮,不由得上下看了看东大成,“可以啊,本官还真没发现,你还挺有头脑的呢。你放心,只要这件事情办成了,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
笑了一下,他点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全,就按你说的去办吧!总之记住要小心,决不能露出马脚。”
“是,属下这就去做安排了。”
被江县丞夸奖,东大成喜滋滋的施了一礼,转身走出了房间。
“嗯,接下来,还需要配合誉王殿下展开以工代振的事情,总之在近段时间,还是低调一些,不要再出什么事情了。
等到河堤决堤一事和赵子清被杀一案有了顶罪的,滨县再重建完毕,这滨县就是本官的了。”
得意地笑了一下,江县丞志得意满的走出房间,前往县衙中的饭堂吃饭。
同时他也吩咐县衙的人,开始将昨日就拟好的公告在衙门口张贴了出来。
当有人将以工代振的公告张贴出来的时候,县衙外面已经早就等了不少人了。
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字,不过好在有几名识字的人也在,在识字的人的诵读下,灾民们才清楚,以工代振中有很多的工作。
每种工作每日所得的粮食并不一样,而且做工所得粮食,都是当日下工时现场结算。
“做苦力辛苦一些的工作,给的粮食多。轻省些的工作,相应每日给的粮食少些,不过也很公平。
至于妇女、儿童能做的活计,虽然粮食少些,可是也够他们每日消耗的。总体来说,一家老小全都做工,所得粮食供应日常生活,绝对绰绰有余。”
王老夫子在看了告示后,满意的抚须点头。
在他看来,这以工代振之法,比之前的每日发以少许粮食维持生机要好得多。
对起码可以将灾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想要更多的粮食,就要付出劳动,多劳多得。
看起来灾民们也十分喜欢以工代振之法,全都开始积极地报名上工,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
“老师,这边还有统计百姓人数,重修花名册等需要读书识字之人的工作,可见誉王殿下和沈大人考虑的很全面,各种人都照顾到了。”
王老夫子的一名学生仔细的看了告示后,一脸笑意的朝着他说道。
王老夫子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贫民学子,此次遭灾后,他们也没有余粮生存。
本来他们还担心自己肩不能提手不能抗,赚不到粮食。
没想到这些事情赵天承和沈芸灵都已经考虑到了,特意列出了一些需要读书人的工作,所许的粮食也不少。
还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全都有相应的工作,酬劳的粮食全都能令灾民们满意。
因此在赵天承和沈芸灵等人,来到滨县县衙处查看灾民报名做工一事的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灾民,人潮汹涌。
好在沈芸灵早有准备,当下将王老夫子那一群读书人找来,都给安排了记录灾民报名做工的工作。
每个报名成功的灾民都会领到一个竹牌,其上记录他是何工种。而后在报名的本子上,这会记录上相信的信息。
在王老夫子这些人的加入后,报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滨县的灾民们,除了六岁以下的孩童、六十岁以上的人之外,几乎全都报名做工了。
“下官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就交给下官吧,保证办得天衣无缝。”
江县丞赶紧接过小布包,打开快速的看了几眼,这才带上笑意的朝着东寒点点头。
之前也就怕这些证据中会牵连上他,方才大概的扫了几眼,里面一点都没有涉及到他的内容,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是落下了。
“尽快将证据处理好,让赵天承的人发现。现在他和沈芸灵都来到滨县了,大堤的实情瞒是瞒不住的,你只有赶在被赵天承发现之前,将这些证据引出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我教了吧,你自己想办法从事件中脱出,再按着证据,将所有的事情都指向郭华和工部侍郎铁图就好。剩下的事情主子自有安排,就不是你们能够参与的了。”
无视了江县丞翻看罪证的动作,东寒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
“若是这么点小事情你都做不好的话,那你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江县丞脸色微变,赶紧放下手中的罪证,“东寒大人请放心,下官等对于‘主子’忠心耿耿,这件事情绝对会做好的,绝不会将事情牵扯到‘主子’的。”
东寒冷笑着点点头,“拭目以待。”
言罢,他转身从窗口跃出,几个闪身就消失在了县衙的高墙外。
江县丞抬袖擦擦脸上的冷汗,又忍不住将桌上的罪证打开,脸露疯狂和惊喜之色。
“只要将这件事情办成了,滨县知县之位就是我的了!”
差点笑出声,江县丞一把掩住嘴小心翼翼的通过窗子朝外看了看,这才赶紧将窗子放下,罪证收好,上了床。
着急完成东寒交代的任务,第二天一清早,江县丞就将东大成找了来,将几份罪证给他看了看。
“看到了吗,只要将这件事情办好,以后这滨县可就是你我的天下了!”
“大人,你说的是真的?”本还有些睡眼惺忪的东大成,在听了江县丞所言之事后,什么睡意都消失了,只瞪大眼睛看着他。
“只要咱们将这些证据偷偷地藏入赵知县的府中,再引导着薛大人的人发现,将所有的事情都归到户部侍郎铁图和知府郭华的身上,不仅咱们没事了,还能够得到莫大的好处?”
“不错,就是这么简单,”江县丞故作高深的抚须点头,随后脸色一肃。
“可是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要是事情做不好被誉王殿下发现了,那咱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东大成赶紧拍拍胸口,“大人放心,这件事情就交给属下了,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言罢,他将罪证收到胸口刚想走,似是想到什么,又停下了脚步。
“大人,属下想了一下,薛大人那边的人都不好骗,要不属下还是引大理寺的人找到这些罪证吧,再由大理寺的人将这些罪证交给誉王殿下,相信就不会引起誉王殿下的怀疑了吧。”
江县丞眼睛一亮,不由得上下看了看东大成,“可以啊,本官还真没发现,你还挺有头脑的呢。你放心,只要这件事情办成了,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
笑了一下,他点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全,就按你说的去办吧!总之记住要小心,决不能露出马脚。”
“是,属下这就去做安排了。”
被江县丞夸奖,东大成喜滋滋的施了一礼,转身走出了房间。
“嗯,接下来,还需要配合誉王殿下展开以工代振的事情,总之在近段时间,还是低调一些,不要再出什么事情了。
等到河堤决堤一事和赵子清被杀一案有了顶罪的,滨县再重建完毕,这滨县就是本官的了。”
得意地笑了一下,江县丞志得意满的走出房间,前往县衙中的饭堂吃饭。
同时他也吩咐县衙的人,开始将昨日就拟好的公告在衙门口张贴了出来。
当有人将以工代振的公告张贴出来的时候,县衙外面已经早就等了不少人了。
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字,不过好在有几名识字的人也在,在识字的人的诵读下,灾民们才清楚,以工代振中有很多的工作。
每种工作每日所得的粮食并不一样,而且做工所得粮食,都是当日下工时现场结算。
“做苦力辛苦一些的工作,给的粮食多。轻省些的工作,相应每日给的粮食少些,不过也很公平。
至于妇女、儿童能做的活计,虽然粮食少些,可是也够他们每日消耗的。总体来说,一家老小全都做工,所得粮食供应日常生活,绝对绰绰有余。”
王老夫子在看了告示后,满意的抚须点头。
在他看来,这以工代振之法,比之前的每日发以少许粮食维持生机要好得多。
对起码可以将灾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想要更多的粮食,就要付出劳动,多劳多得。
看起来灾民们也十分喜欢以工代振之法,全都开始积极地报名上工,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
“老师,这边还有统计百姓人数,重修花名册等需要读书识字之人的工作,可见誉王殿下和沈大人考虑的很全面,各种人都照顾到了。”
王老夫子的一名学生仔细的看了告示后,一脸笑意的朝着他说道。
王老夫子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贫民学子,此次遭灾后,他们也没有余粮生存。
本来他们还担心自己肩不能提手不能抗,赚不到粮食。
没想到这些事情赵天承和沈芸灵都已经考虑到了,特意列出了一些需要读书人的工作,所许的粮食也不少。
还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全都有相应的工作,酬劳的粮食全都能令灾民们满意。
因此在赵天承和沈芸灵等人,来到滨县县衙处查看灾民报名做工一事的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灾民,人潮汹涌。
好在沈芸灵早有准备,当下将王老夫子那一群读书人找来,都给安排了记录灾民报名做工的工作。
每个报名成功的灾民都会领到一个竹牌,其上记录他是何工种。而后在报名的本子上,这会记录上相信的信息。
在王老夫子这些人的加入后,报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滨县的灾民们,除了六岁以下的孩童、六十岁以上的人之外,几乎全都报名做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