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弃后重生:本宫不愁嫁 > 第379章 赈灾归来就大婚

第379章 赈灾归来就大婚

“前往滨县赈灾之人朕确实还未定下,既然你自愿前往,那就由你负责此事,带人前往滨县赈灾吧。”

御书房中,寿帝看着站在下方的赵天承,满意的点点头。

一般发生灾情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负责赈灾事宜。因为如果处理不好灾民,很容易闹出民变来,会对自己的官声带来影响。

现在,看着赵天承做事情越来越有能力,越来越有责任心,寿帝自是十分满意的。

赵天承赶紧躬身领旨,“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尽快处理好灾区的事情,让滨县百姓不再受灾情之苦,尽快开始重建家园。”

“嗯,承儿,你此去滨县,除了要赈灾之外,还要替朕查清河堤决堤之事。

滨县的河堤是去年刚刚由国库拨银修葺过的,怎么可能刚修好就决堤呢,此事必有隐情,你一定要查明真相,不能让那么多的百姓白白受灾。”

早在接到滨县河堤决堤,发生洪灾的消息的时候,寿帝就已经在怀疑河堤的问题了。只是当时忙于安排调集赈灾物资,和收集受灾情况,一时间寿帝没来得及说起此事而已。

“儿臣领旨。”赵天承再次拱手,“父皇,儿臣有一猜测,滨县知县赵子清之前被人残害满门,现在滨县河堤又出了问题,不知这两者,会不会有所关联呢。”

在知道滨县河堤决堤的消息后,赵天承就已经肯定赵子清之死,绝对是和河堤相关。因此他是故意如此说的,就是为了让寿帝将两者连想起来。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看来滨县知县赵子清被害一案,果然是迷雾重重。总之,这几件事情朕都交给你了,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抚了抚胡须,寿帝的语气一转。

“承儿,你和沈芸灵的八字朕已经让钦天监的人给批过了,是相辅相成、天作之合的卦象。朕决定了,会命礼部现在就开始筹备大婚所需的用品,等你赈灾归来,朕就给你和沈芸灵举行大婚。”

“多谢父皇,儿臣必不会令父皇失望,定会将滨县的在请处理好,而后回来迎娶沈芸灵的。”

被还以为今年又是闹灾情,又是有战事的,自己和沈芸灵的婚事会拖到明年去呢。没想到寿帝居然说待他赈灾结束后,就给他们举办大婚,赵天承高兴地差点管不住自己的表情。

“哈哈,好了,你去做准备吧,一日后就出发去滨县。越早到约好,以免灾区百姓挨饿。”

之前为了替北疆战事筹备军粮,寿帝将周边的几个储备库都调动了起来,因此各种物资都很充沛,随时都能调出来一批运往滨县。

因此这一天的时间,就是将各种物资调出来,准备好的时间。

“儿臣告退。”

有了寿帝的大婚保证,赵天承觉得自己现在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立刻大步的离开了御书房。

“呵呵,年轻真好啊!”

看着走出御书房的赵天承,寿帝哈哈一笑,便再次开始批阅起奏章来。所以说,做皇帝也是很辛苦的。

很快的,由誉王赵天承负责此次滨县赈灾事宜的圣旨,就从宫中传达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赈灾事情要和赵天承对接了,一时间前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

心情大好的赵天承出了皇宫后,就开始忙于带人整理、核对各种物资,而后打包封箱,收入库房,就等着后天一早装车押往滨县赈灾。

直到接近戌时,他才一脸疲惫的回到誉王府。

“王爷,一个多时辰之前收到了薛护卫的飞鸽传书,书信属下替您放到书房了。”

赵天承一回到王府,管家立刻上前,压低声音说道。

“景澜传讯回来了,太好了,看来他们应该是无事。”

赵天承脸上一喜,加快走向书房的脚步,同时也不望朝着管家叮嘱。

“让大厨房将饭菜送到书房吧,本王和曲护卫就在书房用饭了。让他们动作快点,本王早就饿了。”

“是,饭菜大厨房早就准备好了,马上就能送来。”

管家点点头,就赶紧朝着大厨房而去。王爷一直饿着呢,他得去催催大厨房的速度。

赵天承带着曲卫铭来到书房,拿起放在书桌上的一个小竹筒,将里面的字条取出。

“王爷,景澜他们可还好,他有传回什么有用的消息吗?”

在赵天承看字条的时候,曲卫铭一脸焦急的出声问道。

“放心吧,景澜他们全都没事,本来他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山脚附近,洪水爆发时候,他们就快速地转移到山上了。之后还帮着救助了一下周边的百姓,因此才没来得及传回消息。”

赵天承边说着,边将字条递给了曲卫铭。

“景澜说在赵子清家中有一点发现,可是那名男子到现在还没有查到,本来刚刚有点头绪,可惜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给打断了。他很怕那名男子会死在洪水之下,那样就一点线索也没有了。

他还说,这次的水灾很大,滨县的很多地方基本上都被毁了。由于河堤决堤是发生在深夜,因此人员伤亡也很大,百姓逃命之时也没来得及带出东西,现在各种物资都缺乏,尤其是粮食,十分的紧缺。”

“滨县虽然暂时没有知县了,可是朝廷不是让一名姓江的县丞暂代职位了吗,怎么灾情发生之前,他就没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吗?”

曲卫铭很是奇怪,滨县地处江南道,本就是雨水多的地方,因此他们对于洪水应该是更有提防心才对。

河堤要决口也不可能是直接就决口,总会有些预兆的,怎么滨县竟会一点准备也没有呢。要是之前就将百姓撤往山上,那也不至于伤亡损失这么大了。

“呵,在赵子清接任滨县知县之前,滨县就是个贫困县,就是因为官员不作为。现在赵子清死了,唯一认真负责的人没有了,还有谁会真正的关心百姓啊!全都是一些尸位素餐之辈!”

冷笑一声,赵天承皱起眉头。

通过薛景澜的传讯,他已经知道了滨县的境况不容乐观。而且刚刚查到一点的关于赵子清被杀案的线索也断了,这令他很是忧心。

“前往滨县赈灾之人朕确实还未定下,既然你自愿前往,那就由你负责此事,带人前往滨县赈灾吧。”

御书房中,寿帝看着站在下方的赵天承,满意的点点头。

一般发生灾情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负责赈灾事宜。因为如果处理不好灾民,很容易闹出民变来,会对自己的官声带来影响。

现在,看着赵天承做事情越来越有能力,越来越有责任心,寿帝自是十分满意的。

赵天承赶紧躬身领旨,“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尽快处理好灾区的事情,让滨县百姓不再受灾情之苦,尽快开始重建家园。”

“嗯,承儿,你此去滨县,除了要赈灾之外,还要替朕查清河堤决堤之事。

滨县的河堤是去年刚刚由国库拨银修葺过的,怎么可能刚修好就决堤呢,此事必有隐情,你一定要查明真相,不能让那么多的百姓白白受灾。”

早在接到滨县河堤决堤,发生洪灾的消息的时候,寿帝就已经在怀疑河堤的问题了。只是当时忙于安排调集赈灾物资,和收集受灾情况,一时间寿帝没来得及说起此事而已。

“儿臣领旨。”赵天承再次拱手,“父皇,儿臣有一猜测,滨县知县赵子清之前被人残害满门,现在滨县河堤又出了问题,不知这两者,会不会有所关联呢。”

在知道滨县河堤决堤的消息后,赵天承就已经肯定赵子清之死,绝对是和河堤相关。因此他是故意如此说的,就是为了让寿帝将两者连想起来。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看来滨县知县赵子清被害一案,果然是迷雾重重。总之,这几件事情朕都交给你了,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抚了抚胡须,寿帝的语气一转。

“承儿,你和沈芸灵的八字朕已经让钦天监的人给批过了,是相辅相成、天作之合的卦象。朕决定了,会命礼部现在就开始筹备大婚所需的用品,等你赈灾归来,朕就给你和沈芸灵举行大婚。”

“多谢父皇,儿臣必不会令父皇失望,定会将滨县的在请处理好,而后回来迎娶沈芸灵的。”

被还以为今年又是闹灾情,又是有战事的,自己和沈芸灵的婚事会拖到明年去呢。没想到寿帝居然说待他赈灾结束后,就给他们举办大婚,赵天承高兴地差点管不住自己的表情。

“哈哈,好了,你去做准备吧,一日后就出发去滨县。越早到约好,以免灾区百姓挨饿。”

之前为了替北疆战事筹备军粮,寿帝将周边的几个储备库都调动了起来,因此各种物资都很充沛,随时都能调出来一批运往滨县。

因此这一天的时间,就是将各种物资调出来,准备好的时间。

“儿臣告退。”

有了寿帝的大婚保证,赵天承觉得自己现在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立刻大步的离开了御书房。

“呵呵,年轻真好啊!”

看着走出御书房的赵天承,寿帝哈哈一笑,便再次开始批阅起奏章来。所以说,做皇帝也是很辛苦的。

很快的,由誉王赵天承负责此次滨县赈灾事宜的圣旨,就从宫中传达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赈灾事情要和赵天承对接了,一时间前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

心情大好的赵天承出了皇宫后,就开始忙于带人整理、核对各种物资,而后打包封箱,收入库房,就等着后天一早装车押往滨县赈灾。

直到接近戌时,他才一脸疲惫的回到誉王府。

“王爷,一个多时辰之前收到了薛护卫的飞鸽传书,书信属下替您放到书房了。”

赵天承一回到王府,管家立刻上前,压低声音说道。

“景澜传讯回来了,太好了,看来他们应该是无事。”

赵天承脸上一喜,加快走向书房的脚步,同时也不望朝着管家叮嘱。

“让大厨房将饭菜送到书房吧,本王和曲护卫就在书房用饭了。让他们动作快点,本王早就饿了。”

“是,饭菜大厨房早就准备好了,马上就能送来。”

管家点点头,就赶紧朝着大厨房而去。王爷一直饿着呢,他得去催催大厨房的速度。

赵天承带着曲卫铭来到书房,拿起放在书桌上的一个小竹筒,将里面的字条取出。

“王爷,景澜他们可还好,他有传回什么有用的消息吗?”

在赵天承看字条的时候,曲卫铭一脸焦急的出声问道。

“放心吧,景澜他们全都没事,本来他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山脚附近,洪水爆发时候,他们就快速地转移到山上了。之后还帮着救助了一下周边的百姓,因此才没来得及传回消息。”

赵天承边说着,边将字条递给了曲卫铭。

“景澜说在赵子清家中有一点发现,可是那名男子到现在还没有查到,本来刚刚有点头绪,可惜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给打断了。他很怕那名男子会死在洪水之下,那样就一点线索也没有了。

他还说,这次的水灾很大,滨县的很多地方基本上都被毁了。由于河堤决堤是发生在深夜,因此人员伤亡也很大,百姓逃命之时也没来得及带出东西,现在各种物资都缺乏,尤其是粮食,十分的紧缺。”

“滨县虽然暂时没有知县了,可是朝廷不是让一名姓江的县丞暂代职位了吗,怎么灾情发生之前,他就没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吗?”

曲卫铭很是奇怪,滨县地处江南道,本就是雨水多的地方,因此他们对于洪水应该是更有提防心才对。

河堤要决口也不可能是直接就决口,总会有些预兆的,怎么滨县竟会一点准备也没有呢。要是之前就将百姓撤往山上,那也不至于伤亡损失这么大了。

“呵,在赵子清接任滨县知县之前,滨县就是个贫困县,就是因为官员不作为。现在赵子清死了,唯一认真负责的人没有了,还有谁会真正的关心百姓啊!全都是一些尸位素餐之辈!”

冷笑一声,赵天承皱起眉头。

通过薛景澜的传讯,他已经知道了滨县的境况不容乐观。而且刚刚查到一点的关于赵子清被杀案的线索也断了,这令他很是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