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沈振南摆擂台替沈芸灵比武招亲的事情已经传开,现在几乎是人尽皆知了。”
霁月宫中,赵天翰将得到的消息说与玉贵妃。
“儿子已经派人核实过,大将府门外确实在搭建擂台,城门处也张贴了告示,比武招亲就在三天后举行。”
一得到消息,赵天翰就赶紧派莫风去核实过,确认消息无误后,这才赶来霁月宫找玉贵妃商议的。
“沈振南这个老狐狸果然会算计!”
听了赵天翰带来的消息,玉贵妃沉默了一下,脸上露出冷笑。
“母妃的意思是,沈振南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来躲避与皇家的纠葛,也能顺利地让沈芸灵出嫁?可是他如何能保证父皇就不会出手阻拦呢,毕竟兵权……”
赵天翰微微一愣,有点明白了玉贵妃的意思,可是还是有些糊涂。
“沈振南将比武招亲放在了军中大比之后,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其实已经有看中的人选了,必然就在军中大比获胜的人选中。
沈芸灵如果嫁给了年轻的低级将领,由于低级将领无权无势,又没有根基,想来应该会暂时缓解皇上的担忧。”
玉贵妃看着有些迷糊的赵天翰,微微的摇摇头。
“沈振南这个老狐狸所想的,必然是想要保全沈芸灵的安全,将沈芸灵与兵权的事情隔离开。沈芸灵嫁人之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
沈振南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有时间慢慢地想办法处理兵权的事情。依着他多年来的狡猾和稳重,他必然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才会做出现在这个决定的。”
“可恨儿子手下多是文官,武将稀少,更是没有年龄相仿又武艺高强的人,否则儿子也派人去打擂台。”
一想到沈芸灵真的出嫁之后,自己就没有能够抓住沈振南的地方了,赵天翰就觉得扼腕。
虽然还有个沈芸柔,可是庶女毕竟是庶女,又哪有嫡女更让沈振南上心的。
“不要着急,咱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本宫听闻史阿泰将军不是有意靠向太子吗,他有个儿子叫史明山,虽然二十六岁了还成过婚,不过好在去年刚死了发妻。
据说这史明山的武功不错,现在步兵营任职,倒是一个好人选啊。而起史阿泰一直嫉妒沈振南掌有兵权,太子若是对他进行一点许诺,想必他定会欣然会接受的。”
玉贵妃虽然看似身居后宫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可是实际上,她手中所掌握的消息,一点也不比赵天翰少。
“史阿泰、史明山吗,倒还真是上好的人选。”
闻听玉贵妃的话,赵天翰仔细的回想了一下,不得不佩服的看向对方。
“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先行告退。”
朝着玉贵妃施了一礼,赵天翰脸带微笑的走出了霁月宫。
“莫风,赶紧安排本宫与史将军的秘密会面。”
时间紧迫,赵天翰没有耽误时间,在从霁月宫出来之后,他便找到等在外面的莫风。
“是,属下会尽快安排好的。不过史将军投靠过来,是想要殿下能给他安排一部分兵权,这种事情殿下不好做主吧。”
领了命令后,莫风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离开,而是有些犹豫地开口。
“无妨,本殿自有安排。”
摆摆手,示意莫风只管去安排,赵天翰转身朝着太子宫而去。
“皇上,这就是今日里传的最热闹的消息了。”
御书房中,贾公公也将沈大将军府比武招亲的消息,告诉了寿帝。
“呵呵,真是难为他了,竟然能够想到这样的方法来保护沈芸灵。也罢,朕也不是那赶尽杀绝的人,所在意的也不过是兵符罢了,沈振南愿意折腾就由着他吧。”
放下毛笔,寿帝看着自己书写的‘富贵闲人’的大字,抚着胡须微微一笑。
“皇上仁善,对老臣也都爱护有加,颇多照拂。那些缴了兵权的老将们,现在不也都过的好好地,安享晚年。
恕老奴多嘴,其实沈大将军也不是贪慕权力的人,这要不是被一些人架在那火上烤着,没准儿沈大将军自己都会将兵符交出来的。”
见着今日寿帝的心情很好,贾公公在帮着他将新写好的大字拿起来,边状似无意的说道。
“嗯,你说的朕都懂,这些年来沈振南也不好过。正是因为如此,当初朕才想通过结亲的方式来收回兵符,只是可惜太子不争气,白白浪费了朕的苦心。”
一回想起沈芸柔那件事情,虽然寿帝已经不再怪罪赵天翰了,可是这心中还是留下了一丝的不满。
“太子殿下毕竟年岁还小,经历过这些事情后,必定会更加成熟稳重的。”
见着寿帝摆摆手,贾公公赶紧将手中已经干了墨迹的大字卷起,收好。
“还是不够成熟啊,朕向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登基为帝了,那时候南华国刚经历过战乱,局势艰难,要是朕向他这样浮躁、易被诱惑,那南华国早就被周边诸国瓜分了,哪还能够有今日这番景象。”
抚了抚胡须,寿帝看着手边的两本奏章,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自豪。
“皇上文治武功,在南华国历代国君中也属上层,自然是治国有术了。太子殿下再多学几年,终会学得皇上的几分本事的。”
适时地上前替寿帝换过一盏心茶,贾公公注意到寿帝的视线一直在两本奏章上,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皇上,这思陀国大王子已经继位,通过西南守将送来消息,近日就会派使团前来递交正式臣服的国书。
北芦国也在此时上书,要派遣使臣前来送礼,以谢去年我国资助他们度过天灾的恩情,这两国的使团,恐怕会赶到一起了。”
“无妨,一起到更好,正好让北芦国看看,我南华国又增加了新的属国。而对于思陀国来说,我南华国地大物博,要是他们忠心,以后遇到灾劫,也有我南华国资助呢。”
寿帝考虑的很清楚,两边是使团一起过来,对他来说没有坏处,正好还能展示南华国的实力与势力。
“母妃,沈振南摆擂台替沈芸灵比武招亲的事情已经传开,现在几乎是人尽皆知了。”
霁月宫中,赵天翰将得到的消息说与玉贵妃。
“儿子已经派人核实过,大将府门外确实在搭建擂台,城门处也张贴了告示,比武招亲就在三天后举行。”
一得到消息,赵天翰就赶紧派莫风去核实过,确认消息无误后,这才赶来霁月宫找玉贵妃商议的。
“沈振南这个老狐狸果然会算计!”
听了赵天翰带来的消息,玉贵妃沉默了一下,脸上露出冷笑。
“母妃的意思是,沈振南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来躲避与皇家的纠葛,也能顺利地让沈芸灵出嫁?可是他如何能保证父皇就不会出手阻拦呢,毕竟兵权……”
赵天翰微微一愣,有点明白了玉贵妃的意思,可是还是有些糊涂。
“沈振南将比武招亲放在了军中大比之后,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其实已经有看中的人选了,必然就在军中大比获胜的人选中。
沈芸灵如果嫁给了年轻的低级将领,由于低级将领无权无势,又没有根基,想来应该会暂时缓解皇上的担忧。”
玉贵妃看着有些迷糊的赵天翰,微微的摇摇头。
“沈振南这个老狐狸所想的,必然是想要保全沈芸灵的安全,将沈芸灵与兵权的事情隔离开。沈芸灵嫁人之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
沈振南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有时间慢慢地想办法处理兵权的事情。依着他多年来的狡猾和稳重,他必然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才会做出现在这个决定的。”
“可恨儿子手下多是文官,武将稀少,更是没有年龄相仿又武艺高强的人,否则儿子也派人去打擂台。”
一想到沈芸灵真的出嫁之后,自己就没有能够抓住沈振南的地方了,赵天翰就觉得扼腕。
虽然还有个沈芸柔,可是庶女毕竟是庶女,又哪有嫡女更让沈振南上心的。
“不要着急,咱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本宫听闻史阿泰将军不是有意靠向太子吗,他有个儿子叫史明山,虽然二十六岁了还成过婚,不过好在去年刚死了发妻。
据说这史明山的武功不错,现在步兵营任职,倒是一个好人选啊。而起史阿泰一直嫉妒沈振南掌有兵权,太子若是对他进行一点许诺,想必他定会欣然会接受的。”
玉贵妃虽然看似身居后宫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可是实际上,她手中所掌握的消息,一点也不比赵天翰少。
“史阿泰、史明山吗,倒还真是上好的人选。”
闻听玉贵妃的话,赵天翰仔细的回想了一下,不得不佩服的看向对方。
“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先行告退。”
朝着玉贵妃施了一礼,赵天翰脸带微笑的走出了霁月宫。
“莫风,赶紧安排本宫与史将军的秘密会面。”
时间紧迫,赵天翰没有耽误时间,在从霁月宫出来之后,他便找到等在外面的莫风。
“是,属下会尽快安排好的。不过史将军投靠过来,是想要殿下能给他安排一部分兵权,这种事情殿下不好做主吧。”
领了命令后,莫风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离开,而是有些犹豫地开口。
“无妨,本殿自有安排。”
摆摆手,示意莫风只管去安排,赵天翰转身朝着太子宫而去。
“皇上,这就是今日里传的最热闹的消息了。”
御书房中,贾公公也将沈大将军府比武招亲的消息,告诉了寿帝。
“呵呵,真是难为他了,竟然能够想到这样的方法来保护沈芸灵。也罢,朕也不是那赶尽杀绝的人,所在意的也不过是兵符罢了,沈振南愿意折腾就由着他吧。”
放下毛笔,寿帝看着自己书写的‘富贵闲人’的大字,抚着胡须微微一笑。
“皇上仁善,对老臣也都爱护有加,颇多照拂。那些缴了兵权的老将们,现在不也都过的好好地,安享晚年。
恕老奴多嘴,其实沈大将军也不是贪慕权力的人,这要不是被一些人架在那火上烤着,没准儿沈大将军自己都会将兵符交出来的。”
见着今日寿帝的心情很好,贾公公在帮着他将新写好的大字拿起来,边状似无意的说道。
“嗯,你说的朕都懂,这些年来沈振南也不好过。正是因为如此,当初朕才想通过结亲的方式来收回兵符,只是可惜太子不争气,白白浪费了朕的苦心。”
一回想起沈芸柔那件事情,虽然寿帝已经不再怪罪赵天翰了,可是这心中还是留下了一丝的不满。
“太子殿下毕竟年岁还小,经历过这些事情后,必定会更加成熟稳重的。”
见着寿帝摆摆手,贾公公赶紧将手中已经干了墨迹的大字卷起,收好。
“还是不够成熟啊,朕向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登基为帝了,那时候南华国刚经历过战乱,局势艰难,要是朕向他这样浮躁、易被诱惑,那南华国早就被周边诸国瓜分了,哪还能够有今日这番景象。”
抚了抚胡须,寿帝看着手边的两本奏章,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自豪。
“皇上文治武功,在南华国历代国君中也属上层,自然是治国有术了。太子殿下再多学几年,终会学得皇上的几分本事的。”
适时地上前替寿帝换过一盏心茶,贾公公注意到寿帝的视线一直在两本奏章上,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皇上,这思陀国大王子已经继位,通过西南守将送来消息,近日就会派使团前来递交正式臣服的国书。
北芦国也在此时上书,要派遣使臣前来送礼,以谢去年我国资助他们度过天灾的恩情,这两国的使团,恐怕会赶到一起了。”
“无妨,一起到更好,正好让北芦国看看,我南华国又增加了新的属国。而对于思陀国来说,我南华国地大物博,要是他们忠心,以后遇到灾劫,也有我南华国资助呢。”
寿帝考虑的很清楚,两边是使团一起过来,对他来说没有坏处,正好还能展示南华国的实力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