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风吟劫之归去来兮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个条件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个条件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个条件(1/2)

果然不出柳子云所料,派出去的斥候很快便带回了最新的消息——贺小烟所部已经占领了马格尔城。

夺得马格尔,这就意味着贺小烟有了根据地。到时候凭借着她是匈奴公主的身份,号召一些忠于老单于的将领们,那么她就有足够的实力可以跟头曼分庭抗争。

贺小烟进城后,几乎没有损失太多兵马。城中虽然依然有一些头曼的亲信企图负隅顽抗,但最终还是被一一消灭。

按照临行前柳子云的建议,贺小烟释放了被巴赖关押在牢房里的一些官员,并且让他们官复原职。随后,她又命人抄了巴赖的家,从家中搜出了十几箱的金银财宝。望着这一箱箱闪闪发光的财宝,就连贺小烟也不禁暗暗吃了一惊。

贺小烟将这些财宝拿去犒劳将士们,多余的则拿去救济当地贫苦百姓。自己却分文未留。

人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话一点也不假。什么国家兴亡,天下大势。百姓们才懒得去管,也没法管。他们只希望能吃得饱,穿得暖。毕竟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谁会闲着无聊去起来造反?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不仅仅只是君王一人的。如果哪位君王无德,鱼肉百姓。这些百姓同样会选择站起来奋起抗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不仅是一句格言,更是一种警示。

头曼初登单于之位,根基尚且不够稳定。或许他也曾想过安抚当地百姓,收买人心。只不过未曾来得及实施。但不管怎么样,贺小烟做到了,他没有。

楚浩天率部来到马格尔城与贺小烟汇合。贺小烟早就在将军府等候多时,得知楚浩天来了,顾不得在场人惊愕的目光,亲自出门迎接。一些刚刚加入贺小烟阵营的将领、官员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竟劳得公主亲自屈尊前去迎接。

不多时,贺小烟领着楚浩天等人进入大厅。楚浩天看见大厅的两旁都坐满了人。他们纷纷以一种警戒的目光盯着他,明显怀有戒心。

这也难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人一个外族人,却让公主亲自迎接,谁能保证这人心里会不会冒出什么坏点子。

楚浩天心中暗暗苦笑,却不多说什么。毕竟早在来的路上柳子云就已经给他提了醒了。

贺小烟向在场的人介绍了一下楚浩天,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竟是楚国的王爷。

由于楚浩天地位特殊,所以贺小烟让人重新又搬了一个椅子,让楚浩天与她并排坐在上首。

落座后,贺小烟便与诸人开始商讨接下来的走向以及打算。这才是今天大家聚在一起的真正目的,所以无论是谁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等待贺小烟先发话。

按照贺小烟的意思,应该将她起兵的消息传告匈奴各地部落以及城池,并且宣告头曼弑父夺位,排除异己,滥杀无辜的罪孽。头曼的单于之位原本就来的名不言顺,再加上弑父夺位之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贺小烟一旦在马格尔城内起兵,各地城池乃至一些忠于贺赖单于的部落肯定会第一时间起兵响应。倒时头曼首尾不得兼顾,覆灭之日指日可待。

贺小烟的想法与大家不谋而合。因为单于之位不仅仅只归头曼一人。贺小烟虽是女儿身,但不代表她没这个资格去争。在很多人心中,相比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头曼,贺小烟则是更好的选择。

楚浩天听不懂匈奴话,所以贺小烟与大家商讨的时候,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就如同一尊佛像一般。

贺小烟见楚浩天从头到尾不发一言,忽然想起他听不懂匈奴话。于是等和大家商讨完后,便用楚国话跟楚浩天复述了一遍,顺便询问一下还有什么建议。

“方法可行,不过贺姑娘你似乎漏了一件事。”

贺小烟闻言一愣,奇道“楚大哥请讲。”

“北溯。”楚浩天回答的很干脆。

是的,北溯。

呼延昂遇刺时,那些刺杀的死士便是北溯人。也就是说,头曼早在行动前便暗地里与北溯勾结上了。无怪乎他如此肆意妄为,因为背后有北溯在撑腰,这才让他有了资本。

贺小烟原本打算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地位,登高一呼,召集各地的人马一同讨伐头曼。然而却独独忽略了北溯的存在。可以想象,就算头曼败了,北溯一旦出手,贺小烟腹背受敌,便能给头曼有苟延残喘的机会。而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个条件(2/2)

旦头曼恢复了元气,对贺小烟而言却是不小的威胁。而如果贺小烟败了,两方人马相互拼杀,头曼未必占得了太多的便宜。此时北溯出兵,坐收渔翁之利,匈奴覆灭指日可待。

不得不说,北溯这一石二鸟之计用的委实算不上高明。至少在楚浩天看来。

总之,头曼勾结北溯,这无异于引狼入室。贺小烟细细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当贺小烟将楚浩天的话向众人翻译了一遍后,场面再一次陷入了沉默。打也不是,退也不是。要想分兵,更是不可能。

贺小烟无奈,再一次将目光转向楚浩天。毕竟在她眼中,楚浩天几乎是万能的……

“其实……办法不是没有。”楚浩天顿了顿,轻咳道“眼下倒是有个办法,可以为贺姑娘解决后顾之忧。”

贺小烟闻言,眼睛一亮“我就知道楚大哥你最有办法。快说快说。”

楚浩天道“北溯如欲出兵,途中必过银泉道。银泉道往南二十里,便是万剑关。万剑关乃是我大楚边关要塞之一。倒时候我楚军提前赶往银泉道,驻扎在银泉道,依险而守。则后顾之忧解矣。”

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实贺小烟不是没想过请求楚国发兵相助,但一是碍于面子,二是匈奴与大楚关系逐渐恶化,人家未必会帮忙。但如果有了楚浩天的保证,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下有个问题想问问萧王殿下,希望萧王殿下能给个满意的答复。”一名操着并不是很流利的楚国话的中年男子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不冷不热的对楚浩天道。

贺小烟向楚浩天介绍道“这位是独孤静,独孤先生。如今在军中担任文书一职。”

楚浩天点了点头,“独孤先生请问,本王知无不言。”

“萧王殿下口口声声说愿意让贵国出兵相助,帮忙驻扎银泉道抵挡北溯国大军。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贵国的皇帝陛下想必会有什么条件吧。”

楚浩天顿了顿,却并不否认。正如独孤静所言,如果不开条件,楚国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出兵的。毕竟两国关系还没好到这种程度。关键就在于是什么样的条件,能不能接受。如果同头曼一样,也搞出个引狼入室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独孤先生所言不假。条件自然是有的,不过却不是我父皇开。毕竟从这里到京城,让我父皇开了条件后再回来禀报。最后让你们来定夺。这前前后后不知道过去多久,时间自然来不及。所以嘛,这条件其实本王早就已经想好了。”

“愿闻其详。”

楚浩天竖起第一根手指头“第一,楚国与匈奴以噶萨尔大漠为界,匈奴向大楚称臣,每三年派使臣前往京城朝贡,以示友好。并且两国之间互不侵犯。”紧接着,楚浩天又竖起第二根手指头“其次,匈奴每年需派三百名少年前往京城求学。三年之期学满后,自会送其归国。”随后,楚浩天又竖起第三根手指头“第三,每任单于继位,需派一子前往大楚为官。”

楚浩天说完三个条件,贺小烟托着下巴,开始计算着这其中的得失。

而独孤静则跟在场的其余人将楚浩天的话翻译了一遍。大家都和贺小烟一样,盘算着这笔条件是否划算。

楚浩天第一个条件比较容易。虽说匈奴与楚国如今关系紧张,但毕竟双方都没有撕破脸皮,也没有刀兵相见。更何况如今匈奴内斗,没有数十年是恢复不了元气。所以第一个条件很容易接受。

第二个条件比较特殊。派三百名少年前往京城求学。学成三年后方能归国。不过这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至于两国通商,这就更容易了。楚国虽然重农抑商,但不可否认商人的存在很有必要。比如匈奴卖给楚国象牙、珍宝,楚国给匈奴布料陶瓷。互补互利,皆大欢喜。

一番权衡,贺小烟包括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楚浩天开的条件并不是很苛刻。

“楚大哥,你开的条件,我可以答应。但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兑现你的承诺呢?”贺小烟鼓起勇气,问了一句。

楚浩天笑道“事不宜迟,我这就亲自写封书信,派人八百里加急速速送往京城。贺姑娘你看如何?”

“且慢!”

贺小烟刚要开口,独孤静再一次站了出来。

楚浩天心里有些不悦了,忽然觉得这人是不是诚心要捣乱。少说几句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