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回访之争(1/2)
大楚与匈奴的比武逐渐落下了帷幕。此次比武虽说出现了公孙辽在比武台上施放暗器这一不光彩的事情,但总的而言还算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拳脚比试中胜者是一个名叫萧涵的年轻人,而在骑射比试中,胜者同样是一个名叫李德兴的年轻人。这让呼延昂不得不心生感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故人。楚国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根基尚在。以匈奴如今的实力……南下之事只怕要从长计议了。
第五日,匈奴使臣团即将归国。楚鸿钧象征性的挽留了几次,不过呼延昂归心似箭,婉拒了楚鸿钧的好意后,楚鸿钧也就不再坚持。在呼延昂心中看来,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就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了。他倒不是怕楚鸿钧会忽然翻脸,将他们扣押下来作为人质,而是担心若继续留在京城,手底下这帮人会闯出什么幺蛾子。
同样,楚鸿钧也并没打算真的挽留他们。他的目标也已经达到了,挽留呼延昂也只是形式上的客套而已。
“这几日得蒙陛下款待,外臣心中甚为感激。”金銮殿内,双方互相走了一套流程后,呼延昂忽然躬身对楚鸿钧说道。
楚鸿钧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我大楚素来是礼仪之邦。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匈奴既是我大楚友邦,朕自当隆重款待,岂能怠慢?”
楚鸿钧特意将“友邦”二字咬得死死地,似乎是在提醒呼延昂什么。呼延昂心领神会,心中苦苦一笑。楚鸿钧的意思很明显,如今双方是朋友,自然照顾周到。他日若是为敌,同样也会“照顾周到”。
都说这位大楚皇帝好大喜功,若是站在匈奴的立场看来,这“好大喜功”未必是件好事……
楚鸿钧在拟好的国书上盖上玉玺,随后让身边的刘公公将国书转交给呼延昂。呼延昂接过国书后,想了想又道“外臣斗胆,还有件事想拜托陛下。”
“还有件事?”楚鸿钧挠有兴趣的说道“何事?”
…………
萧王府外停了一辆马车。府上的下人们忙着大包小包的搬运着东西。看起来大包小包的挺多的,实际上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所穿的衣服,以及一些被子枕头之类的。
慕容海看了看跟前的瘦猴和小虎,道“你们俩就这样回去?不考虑考虑?”
瘦猴摆了摆手,笑道“不用考虑了,我和小虎都想好了。都说‘故土难离’,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理儿。住在这萧王府,虽说有吃有喝,的确是自在。不过这里再好终究不是自己家,久而久之难免有些变扭。”
慕容海深深的吸了口气,不轻不重的拍了拍瘦猴的肩膀。这也不怪他们。他们从小在村子里长大,那种深深的故乡之情是无法从脑海中抹灭的。
“你们回去我无异议。只不过村子已经没了,你们可已经找到一个好去处?”
“这一点我早就想好了。”小虎得意一笑“我表姐的丈夫的四姨的二侄子在会稽县县衙当差役,我和瘦猴去投奔他,他肯定会接见我们两个的。”
慕容海“……”
不知为何,慕容海总觉得有点不靠谱。中间隔了这么多层关系,况且也仅仅只是县衙里的一个差役,怎么可能养活你们两个大活人……
想了想,慕容海对小虎道“我在会稽县认识一位大夫,姓董,名仲德。此人在会稽县开了一家医馆。若是你那位……那位亲戚不方便接纳你们,你们便去投奔他。凭你们俩的能力,在医馆里干点差事不难。到时我自会写信提前告知与他。”
小虎想了想,点了点头。既是海哥认识的人,那么想必不会有问题。这种近似于盲目的信任从小到大一直如此。
上马车的时候,瘦猴忽然转过身对慕容海笑道“海哥,兄弟给你一个小建议。这仇固然要报,但这终身大事也到了该考虑考虑的时候了。上官姑娘对你用情至深,你也不是不知道。兄弟话就说到这里,如何定夺你自己看着办吧。”
慕容海往瘦猴的屁股上踹了一脚,笑骂道“不劳你费心,赶紧滚,免得让我看的心烦。”
瘦猴揉了揉屁股,傻傻一笑,随后钻进了马车。
车夫扬了扬马鞭,马车缓缓的向前而驶。慕容海负手站在那儿,默默的注视着马车越走越远。
兄弟,一路走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一百九十八章 回访之争(2/2)
。
…………
“回访?”楚鸿钧皱了皱眉,似乎有些意外。
周淮冷笑道“右贤王此举,莫不是想要扣押人质?恩?”
呼延昂脸色一变,急忙为自己辩解“外臣绝对没有此意。楚国有句古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外臣受皇帝陛下隆重款待,是以希望陛下能派一名有代表性的人随外臣一同归去。两国既是友邦,贺赖单于又岂会加害贵国使者。我国贺赖单于一定会以最隆重的姿态去迎接。”
朝班中传来若有若无的嗤笑声。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所谓的友邦其实只不过是个噱头,做不得真。一直以来,匈奴都是楚国的心腹大患。如今两国虽名为友邦,实则暗地里都互相提防着对方。呼延昂这个时候强调两国是友邦,实在是有些可笑。
楚鸿钧将目光转向朝班中的方问天,只见他双眼微闭,默不作声,仿佛一切与他无关似得。
自从比武顺利结束后,方问天的名字便逐渐进入楚鸿钧的耳中。刚好现任大理寺少卿年迈告老,于是楚鸿钧破格提拔他为大理寺少卿。从一个小小的主簿,一眨眼便升到了大理寺少卿。这官爵升迁的速度只怕没有人能比的了。说起来今日还是方问天第一次入金銮殿参与政事。
“方爱卿,你怎么看?”
群臣顺着楚鸿钧的目光望去,只见楚鸿钧口中的“方爱卿”,正是今天新来的大理寺少卿方问天。
大家心里都不禁感到奇怪。这件事就算问也该去问礼部,这方问天是大理寺的人,八竿子打不着啊。、方问天也没想到皇上竟然会问到他头上,然而当他抬起头却看见楚鸿钧正望着他,脸上似乎写着“是的没错,朕叫的就是你。”
方问天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词汇,从朝班中站了出来。“回皇上,臣以为此事可允!”
此言一出,朝堂中瞬间炸开了锅。
此事可允?这方问天脑子坏了不成?鬼知道此次去匈奴是否安全,万一那匈奴的贺赖单于图谋不轨,挟持了我大楚使臣,这笔账该找谁算?
楚鸿钧摆了摆手,示意群臣肃静,随后又问道“方爱卿继续说。”
方问天应了一声,随后又道“臣以为此事可允,主要因为有两个原因。其一,现如今匈奴与我大楚依然是友邦,就算两国发生点矛盾,但只要盟约尚在,谁若先动手,那么谁就理亏。其二,我大楚雄兵数十万驻守于边关及各地要塞,匈奴就算有不轨之心,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贺赖单于也算是一时枭雄,只怕不会看不出其中的关键。右贤王,你以为呢?”
方问天嘴上说有两个原因,但仔细一听便明白其中玄机。第一条基本上就是废话,真正起到作用的却是第二条。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国力虽不如前,但百年来积攒下来的实力却依然还在。匈奴若真要南下,的的确确是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至少,他们得先面对边关的数十万大军。
楚鸿钧对方问天愈加的欣赏了,他挠有兴趣的又问道“那依爱卿之间,何人可胜任?”
“臣以为,此事非皇子不可前去。皇子既是陛下血脉,此番前去匈奴,足可以展示我大楚皇恩浩荡,福泽万里!”
这话一出口,别说是满朝文武大臣们了,就连呼延昂也有些惊讶了。他只说是一名德高望重,且具有代表性的人,但却没说是皇子啊。要真是皇子,本来单于没有挟持人质的打算,一看见楚国皇子,没准还真起了这个心思……
“皇上,就算要派人回访,决不可要皇子前去啊。万一有个闪失……还请皇上三思!”
有了一名大臣带头,其余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表示反对。开玩笑,那皇上的儿子去冒险,这方问天不是脑子坏了,而是本来就没脑子!要皇子真出了什么差池,杀你十次都不足以泄愤。
楚鸿钧微闭双目,既没说不准,也没说准。方问天说什么展示皇恩浩荡,福泽万里。他如何看不出来是废话?想必大臣们也都明白他的真正意思——皇子前去,既可以回访,也可以起到安抚的作用。匈奴如今蠢蠢欲动,若不加以安抚一番,不久必然反叛。
但安抚归安抚,代价却是用自己儿子去冒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拉贺赖单于挟持了皇子,那又如何是好。
一时间,楚鸿钧陷入了为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