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一章 黄台鸡-黄台吉-皇太极(1/2)
现代很多人,当一看到“皇太极”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很霸气这可不就是心怀天下,心存问鼎江山的志向嘛!
此时说来话长,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关于皇太极的本名有几种说法,一曰阿巴海;二曰黑还勃烈;译过来又是,曰黄台吉;曰黄台鸡;
至于“皇太极”这个称号,这还是到了清高宗朝时,才钦定为“皇太极”这个高大上的名字。
至于“黄”台吉,应更不准确,因“台吉”是瓦喇、鞑靼贵族,在明代常用的头衔,从汉语“太子”演变而来,那意思是“王子”或“汗王”。
但是,这可能吗?一出生就起了“皇太极”“黄台吉”这么有前瞻性的名字!这一脸的金子贴的也太厚实了。
之所以说不可能,还因为后金统治者,根本就没有采用“皇太子”头衔的惯例,更无可能作为初生子嗣的本名了。
在清初汉语典籍中,皇太极的名字常被记载为“黄台鸡”或“黄台吉”,这可是人家自己记录的。从开始用“黄”多于“皇”中也可以看出本来,他们的祖辈根本就没有僭越“皇”的意思。
但本人认为,黄台吉中的这个“台吉”如前所述,可以确定不准确,最可能的还是“黄台鸡”这个叫法,对就是黄台鸡了。嘿嘿,管他黑鸡、白鸡、花花鸡,还是草鸡、笨鸡和野鸡呢,咱做的可是给清帝正名的善事啊!
综上所述就清楚了吧,换言之,就是当他真的被承认为是“台吉”以后,这才不呼全名,而是用简化的本名,加上头衔,称之为“黄台吉”了,而这也是清太宗名字在乾隆之前,在汉字文典里最常用的形式。也就是说“皇”字和“太极”字是后世追改的。
不可否认,在后金贵族圈子里,黄台鸡的声誉还是非常好的。且深受汉人官员的“爱戴”(应该是汉奸,贱种)。
黄台鸡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亲赫纳拉氏,也是孝慈高皇后。
后来努尔哈赤建大金国,次子代善封为大贝勒,侄子阿敏是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是三贝勒,八子黄台鸡是四贝勒。
此人狡诈,曾献计偷袭抚顺。但也战功显赫,在萨尔浒之战中,和其他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还随父攻取明朝的开原、铁岭,后又随军灭叶赫部。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大贝勒代善和他的儿子萨哈廉贝勒拥戴黄台鸡,说他是“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就此黄台鸡被拥立为帝,后才不用黄台鸡而是改写为“黄台吉”的。
崇祯大帝还是很佩服这个和自己一样,同样是在位执政了十七年的黄台鸡的。
黄台鸡即位以后,把现有剩余的土地国有化,再分发给民众耕种。不许贵族、旗主再行私自立庄田。对就是土地国有化,也就是崇祯极力想推行的政策,他后金都行,咱大明干嘛就不行了呢!
黄台吉还极力学习汉文化,让儒臣翻译汉字书籍,把金朝改成大清,在他手里“大清”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但对于“大清”这个国名,咱大明根本就不承认,大明不承认的事,其他附属小国包括蒙古的林丹汗也不会承认的,这“大清”的叫法,也就是大清内部自己认可了。
此时的满清,正处于蒙古、明朝、朝鲜的包围下,黄台鸡很想把权利集中。不过,此时的黄台鸡即位后就应该是黄台吉了,还没有大权独揽,上朝的时候,作为皇帝的黄台吉和其他的三个贝勒,都是面南背北而坐,一个月轮流执政一回。
黄台吉就是再不爽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的找机会干掉其他三个贝勒,来独掌大权了。
机会总会有的,不久,这个机会就来了,给了黄台吉一个天大的杀鸡骇猴的机会。这天,不知因何事莽古尔泰和黄台吉发生了激烈的口角,鲁莽的莽古尔泰竟然拔刀相向,这下皇太极高兴坏了,终于逮到一个机会了,黄台吉借机以“御前露刃”罪名,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
这一下,可另外那两个贝勒被镇住了,哪还敢继续面南背北啊!自此,上朝也变成黄台吉独自一人面南背北了。
黄台吉很具政治头脑,独自掌权使得他大展手脚,首先效仿他心目中的天朝上国明朝的制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不过现在的明朝可不仅仅是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了,你就慢慢学吧。
此刻的黄台吉很是郁闷,他感觉自己被毛文龙那厮给耍了,而且刷的很彻底,很是干净利索。
毛文龙在京师一返回皮岛,黄台吉就得到了消息,并且知道了前因后果。这一下可把黄台吉给激怒了,愤怒的黄台吉一连摔了还几个泥瓦碗,还对几个新晋的妃子和妃子身边的宫女大耍淫威!愤怒的情绪还是没有宣泄出来,为此他还重重的的处罚了几个负责皮岛方向的斥候。现在他考虑着怎么才能找回这个场子,一解心头的恶气。
返回皮岛的毛文龙,先给王正化和高时明以及他们带领来的100名政宣员,和分来皮岛专做卧底工作的50名“运粮官”,举行了比较低调的接风洗尘。而后也没闲着,为了尽快的传达皇帝的最新指示,和以及所属军官今后接受“君宣会”政宣员授课的工作安排,在回岛后,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下了一系列的政令
首先,一向政令就是第一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六十一章 黄台鸡-黄台吉-皇太极(2/2)
段的,历时两个多月的的大演习结束,进行总结、评比。
政令一下,各地的军事长官部署完属地的防守、后续工作任务后,就密密的、纷纷前往皮岛汇报工作去了。
毛文龙让各地的属官一聚皮岛之事,做得不可为不细致和隐秘,可是架不住敌人强大的的渗透力量。
各地属官前脚一走,就有一个美女细作在不惜一切代价的情况之下,在和一好色把总承欢之时,顺带着就套出了机密。
当时,在这个把总拍着胸脯牛哄哄保证说“千总大人去皮岛了,谁还敢管我在不在军营里睡觉啊。切!我就是在你这里住上一个月估计也没问题。啥?千总大人去皮岛干啥?还一个月!哈哈哈,小娘皮,你就不懂了吧,钱总大人说了,我们家毛帅啊,前段时间进京面圣去了,这次回来肯定有好事啊,哈哈哈,就凭咱和千总的关系,说不定啊,我还能弄个副千总当当呢。哈哈哈哈……来来小娘皮……。”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黄台吉的耳朵里,黄台吉大喜这他妈的真是个好机会,老天爷还真是垂涎我啊,好!千载难逢的机会决不容错过!
还别说,虽说朱由检也就是现在的崇祯大帝获得了重生,但是历史车轮惯性还是非常的强大的,上苍对黄台吉的眷顾还是一直的存在,自从他出生就一直存在,虽然历史的轨迹略有偏移,但这眷顾着黄台吉的那根红线儿,还是没有被剪断。
这不,前段刚受了毛文龙愚弄的黄台吉,没有难受多久,上天“那个美女细作”就给他恩赐了这个复仇的机会。
秘密集结部队,五万大军被秘密的集结完毕了。这支后金集结的大军,离着毛文龙的势力范围也不是太近,所以根本就没有引起周边毛文龙军民的太多的关注,该干嘛的还在干嘛。
黄台吉不宣而战,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这五万大军兵分三路昼伏夜行的朝着东江镇所属的势力范围开去。
别说,毛文龙不光是黄台吉老爹的心头病,现在更是他黄太吉的肉中刺了。
要知道,当今明朝也只有毛文龙主动出击,相继取得过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萨尔浒大捷等战役,并且成功规复复州、永宁、金州、旅顺等地的。从而使得辽南数百里之地,重归于明朝之境,明朝二千里海疆因而得到巩固,后金自此也就失去出海之便。更别谈海军了,关键是即便是有了海军也没地方停啊!
所以黄台吉严令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一定要快!
一路大军就是要直插敌人的腹地,切断陆地的东江镇的大军与皮岛上的联系;
另一路,进行分割包围,要破掉东江镇游击部队的灵活性;
第三路,大军要对东江镇所属的复州、永宁、金州进行突击,以求速决!
不可否认,现阶段后金军队的纪律性,在整个东亚绝对算得上第一,纪律严明、作战勇猛,行动果决。
黎明时分,眼睛也能看到东西了,埋伏了大半夜的后金军队风驰雷电般的突进东江镇的辖区。这个时间可是睡觉中的人最困的时候,睡的也是最为香甜的时候。忽的大地一阵的震颤,后金偷袭的第一路大军,已经突破了旅顺的前哨阵地,杀进了腹地。憋了一肚子气的后金大军已经杀红了眼,逢人便杀,遇人便砍。妇女的哭声,孩童“妈妈,妈妈救救我”的叫声,还有男人们的怒吼声,伴随着还有阵阵扯布声,还有凄凄惨惨的求饶声,不绝于耳。
旅顺城堡城内的东江镇的军民还在睡梦中呢,忽的被这远处的喧嚣叫骂声惊醒了,登上城头的千总沈志祥看到此景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传令,点烽火!敌袭!集合部队!等城防守!”
有人要问了,各地属官千总不是都到皮岛上去了吗?沈志祥怎么还在啊城里啊?
原来啊,毛文龙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就单独的把复州的孔有德、永宁的耿仲明、金州旅顺的沈志祥和驻守鸭绿江河口要塞的尚可喜,作为第二批汇报将领留了下来。
毛文龙的这一决定可以说是挽救了东江镇的命运。从这一点来看,毛文龙做事还是很谨慎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敌后站住脚了。
对毛文龙的这一决定,王正化没有持反对意见,因为这也是皇帝专门交代要特殊照顾的几个人。被毛文龙这么一弄,使得王正化对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以及沈志祥,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这也更加坚定了要重点关照这几个人的决心,绝对不能辜负了皇帝陛下的嘱托。
再说了,对于毛文龙的任何决定,方正化几人也不会参与的,皇帝再三警告汝等不是监军!勿要参与地方军政,否则严惩不贷!
皇帝都这样严厉的说了,你说咱这些个政宣员还敢牛逼哄哄的参与军政吗?所以当毛文龙礼貌性的征求方正化意见的时候,就被方正化严厉的拒绝,绝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表示“毛帅的任何决定,咱家都没有意见,皇上可是说了,我们这些随毛帅来的政宣员可是不能过问地方的军政事务的,否则可是要掉脑袋了,毛帅今后就不要询问咱家了。咱家等人啊,只管这君宣会的政宣工作,这点倒是望毛帅好好配合才好!”
毛文龙巴不得这些人不插手军政呢,否则那才叫麻烦呢!至于这政宣工作那是得必须配合的,这可是皇帝老儿特旨要办理的正事啊,那敢不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