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王二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王二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王二(1/2)

陕西巡按马懋才到任不久,可皇帝的圣旨紧跟着也就到了。

说来这道圣旨也甚是奇怪,满张纸上就一句话着陕西巡按马懋才,速速剿灭反贼王二,时间自决。主犯王二等人抓捕后皆严办!

还一下马懋才头大了,自己才到任没多久,连王二这支“义军”的踪迹还没搞清楚呢,如何才能速速查办啊!

没法子,圣旨都到了,这可是帝国的最高旨意,那就抓紧准备吧。

只要什么事情,一旦上升到朝廷重视的程度,那可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国家机器一旦开动,那所凝聚出来的力量将是空前的强大。

巡抚政令各卫所抽调组织兵员、组织各乡里壮丁“保家卫国”、筹措军备以及散出军候侦查叛军踪迹等;

布政使政令筹措钱粮,征召辅兵,并号召各方势力捐献钱粮以做军资等等。

整个陕西,自圣旨传来,到巡抚政令发出,上至巡抚、布政使衙门,下至乡老、里甲都动了起来。

话说陕西起义军首领王二,这支队伍自天启七年1627七月,由于饥荒更加严重,加之疫病流行,“草木尽,人相食”。在此背景下,白水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人,插旗造反了。

其后,由于王二率领的这支农民军和战力不强且无心恋战的官军多次作战,并且屡屡打败这样的官军。这一现象,使得一些饥饿百姓好似找到了一条能吃饱饭捷径,义军所到之处,这些饥民也都纷纷加入,一些受欺压饥饿不堪的官军逃兵,也加入了造反的队伍,这支队伍快速的扩大到数千人。

打了几次胜仗,王二好像找到了一些可以和官军作战且可以战胜官军的经验,那就是继续游走作战,决不能被官军包围,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变得飘忽不定,在韩城、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来回流窜与官军周旋,但真实的根据地还是在黄龙山。

至于洪承畴,崇祯皇帝干嘛不派他去啊,上一世的洪承畴简直就是农民军的克星啊。若不是崇祯自己被袁崇焕给弄怕了,不敢太放权与带兵的将领的话,估计明朝的历史将会改写。

崇祯也想啊,可是洪承畴现在连军营还没扎好呢,各卫所抽调的兵员根本就没到位,你让他那什么跟农民军打去?

再说了,崇祯现在可不想让洪承畴现在就陷在这平内乱的战事当中。

崇祯觉得,王二还算不上大事,只要把后续工作把握好了,粮饷到位的话,自己这崇祯元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可能将不会发生。

崇祯现在是想,提前把卫所的可用兵员抓到手里,免得将来,不是当逃兵就是入贼兵的让人心烦。

崇祯相信,只要九边几个总兵官掌控好现有的兵力;东江镇再扩充一部分兵力;袁崇焕训练掌控好20万南大营大军;洪承畴训练掌控好20万北大营大军;再加上自己有意而为之的还田于民的政策,定会稳住大部分地城的百姓的心;还有统管部稳住所属的近20万的“治安队”。那么如此一来,自己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就可以大胆的放手一搏,进行吏治、赋税、土地改革。到时候,谁反抗就拿谁开刀!

至于王二,崇祯的想法就是,先让地方上那些地主豪绅们得感到痛、受些罪。其后,再让孙承宗在报纸上来个“为什么会有人造反”的大讨论。那么,自己就有了由头,来整治这些贪得无厌的帝国的蛀虫了。

就是要强压地方政府自己想办法进行平乱,咱崇祯就等着秋后算账就是了!闹吧,先闹会吧!狗头铡不光给王二准备着,也还给某些人准备着呢,不是某人而是某一些人。

这边马懋才正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兵员等事情呢,那边的王二就得到消息了。

王二和几位小头目一合计,不能就这样干等着挨打,得主动出击,趁着官军还没有准备好,得狠狠的打他一下,让他们知道害怕,说干就干!

一时间,一份份奏报送到了马懋才的案头韩城方向、白水方向、宜君方向都有贼兵出没,且三地均由地主被杀灭门,家产亦被瓜分一空。

这样一来,可把马懋才给愁坏了,这贼人到底有多少?战力到底如何?对这些情况,他还是眼前一抹黑。但是就凭他们能在三地,迅速地歼灭几个大户地主这点来看,他们的战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马懋才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招募的兵员大力训练,达不到“强军”的标准绝不出战!反正皇上说了“时间自决”,只要能尽快,且严办了贼头就成了。

王二没有想的是,自己这次震慑的效果不是很好,不光不好,反而是起到了反向效果,给马懋才敲响了警钟的效果。

若知道事情会朝着对自己最为不利的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王二(2/2)

向发展的话,估计王二打死也不会来这次“震慑”了,还不如示弱加以备战,而后痛击“来犯之敌”划算呢!

青龙山寨,刚到寨门就能听到在立于山寨中央的,一座木料搭建而成的大厅里面传出来的喧嚣声“哥俩好啊、五魁首啊、三星高照!喝!喝!哈哈,老子赢了,再来!哥俩好啊……。”

此时的“聚义厅”,大厅里人头攒动,还不时的有小喽啰上上下下的穿梭其间,传送着菜肴,。厅堂四周乱七八糟的摆着一张张大圆桌;厅堂中间摆着一长长的,由七八张长方桌拼凑而成的长方形大饭桌。不论是大圆桌,还是这张大长方形的饭桌上边,都满满的摆放着各种佳肴“鸡、鱼、肉、肘”不一而足。

桌子周围坐满了穿的各色服饰、高矮胖瘦、黑白不一、胡须拉碴,头发乱糟糟的,且表情兴奋的极致夸张模样的一群人;

在这张大饭桌最里边一头坐着一彪形大汉,袒胸露腹,伴着浓浓的胸毛,一脸的钢针般圈脸胡须,眼睛也是不小,但还谈不上是豹眼,达不到那等的凶狠,一身的不知道哪儿缴获的勇字盔,有些不协调的套在身上,这就是匪首王二,估摸着王二还以为这是穿的着一身的将军服呢!

此时的王二正得意洋洋、口沫莫横飞的大谈自己的英武果断“各位兄弟,都喝,喝的差不多了吧,先停会再喝,半帅管够,今天管够你们。来来,听我说!”

大堂里的一众喽啰和坐在中央大桌子周围的各位堂主,听到王二的吆喝也都停住了划拳声,转过脸来还是带着一脸的满足看着王二。

“各位兄弟,当哥哥的问问你们,这几天痛快不痛快!”王二想来个鼓舞士气。

“痛快……痛快……!”各种声音混在其中,由粗如洪钟的、由尖细如丝的、还有阴阳怪气的,反正是不洪亮。

“好,那个什么者,什么乎来?就是那些个书呆子摇头晃脑说的那一句,叫什么来着?”感到王八之气护体的王二,想找个文绉绉的词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慨时,竟然一时卡壳了,挠了挠头愣是没想起个啥来。不过他到是觉得,自己能说出这什么者,什么乎的时候,还是闻到了自己身上冒出了一丝文人的气息。

“大当头,那叫知乎挨宰。”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大伙均用崇拜的眼光看向了他没看出来啊,这小子虽然是个斜眼,但还是个有知识的读书人,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奥,你小子不错嘛,对,就是纸糊挨宰!来老子敬你一碗!”王二给了这个斜眼送去了一个赞许的眼神,并端起碗来一口喝了下去。

斜眼“书生”一看,大当头给力啊,一声好后,也一口喝了下去,接着就一下子秃噜到桌子底下去看不到人了,边上正羡慕他的小喽啰一看,表现的机会来了,赶紧的一把把他提溜了起来“大当头,他酒量不行了,读书人就是不顶事,我把他送回去了。”

“好好,速去速回!读书人真是废物!”王二一看这情况,文豪气息一下子跑了个无影无踪。

“大当头,你刚才想说啥来,大伙都听这呢!”一个因当了逃兵参加到造反队伍后,因懂点军阵之术,而被王二赏识后,得到提拔的小头目提醒着。

王二也不拽词了,满脸自傲的神色“奥,这事,兄弟们,这几天咱们趁着官兵立足不稳,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还为民除了害,杀了不少的地主,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大厅里的一众喽啰,前面离得近的把脑袋往前伸了伸,以示要仔细瞧了;后面的往前挤了挤,也把脖子往前伸了伸,那意思也要仔细瞧了;后面离得远的,看不清的,也是把头往前伸了伸,那意思,我们都在仔细瞧了。

王二一看,把大家的好奇心都调动起来了,弯身搬出一个大箱子,“呼”的一下打开,伸手就在里边抓出来一把灰黄色的纸张来,“哗”的一下扔在了大桌子上一角的空闲处。

“这是啥啊?还以为把那些银子分了呢!”大伙一阵的困惑,“啊!地契!还都是红契!”有识货的拿在手里一看,顿时认了出来,拿着地契的双手也开始微微的颤抖个不停。

地契有“白契”和“红契”之分,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立的契据,叫“草契”或“白契”。“白契”上加盖府、州、县官印或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就成了“官契”或“红契”,表明官方对地契的承认。

仔细观察这份契约,其上官府印章十分显眼,应为“红契”。

大殿里顿时炸了锅“地契!地契?真是地契?……老天爷啊,这可是地契啊。”

这会儿,激动万分,满脑子怀抱土地的他们也不想想,这地契是在眼前啊,可是他们现在能用福分得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