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 授衔(1/2)
孙承宗、毛文龙二人微微紧蹙着眉头,边看着那军改方案的册子,边有点迷茫的对视了几眼,朱由检扭头瞧了一下笑呵呵的转过身来,随口说道“两位爱卿,对这新军制是不是有些不习惯啊?别说你们了,开始那会儿啊我也不太习惯。不过你们想想看,这样有什么好处吗?看看这军衔、看看这官职的划分?”
孙、毛二人疑惑了半晌开始你也不习惯?那你听谁说的?
低头又把这军改手册看了好一会,孙承宗眉头渐渐舒缓开来,开口道“陛下,这个想法好像不错,是有一定的好处。自上而下、上下尊卑倒也一目了然,各军所辖人员倒也便于统领,看起来时很顺畅,没有什么旁枝末节那么繁琐。”
朱由检不由得暗暗伸出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陛下,只不过这个君宣会和这个政宣委员?”孙承宗疑惑不解,开始询问。
“哦,这事啊……。”朱由检就把王承恩所组织成立的“君宣会”和训练出的那500名君宣会成员的事述说了一遍。最后朱由检还表示,后续训练培养的君宣会成员,将会陆续到位,现阶段优先保证辽东和山西陕西几地配备名额。
“这个政宣委员,现阶段到达新军后,均先从连级开始使用,就是要他们立足底层也就是基层,对就叫基层,要他们与部队基层为伍即可。”朱由检对孙承宗和毛文龙解释了好一番,才基本把这事解释清楚。
前所未有的事情接受起来,刚开始在心理定有所障碍,他俩心里头都有点疙瘩监军……?
看着二人的表情,朱由检心里暗笑小样,怕朕派人监督你们了吧!
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朱由检开始重点强调“二位爱卿,朕,想强调一点,这些政宣委员,不是什么所谓“监军”,他们没有那个资格!他们只负责部队军卒,将领们的政宣课,就是要让每一位军卒都明白“忠君爱国”的道理,和作为帝国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所谓素质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要让大家知道,平时我们遇事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就这么多简单,看似简单难度却也不小。所以,朕,要派出这政宣员,为的就是这事!至于除此以外的,军规、军纪、军令、作战,他们概不参与,也绝不能让他们过问!这一点你们要弄清楚。现在不清楚的,回头慢慢想,还不清楚的就想办法弄清楚,哪怕是再来问问朕也无不可!”
这件事说来不是大事,其实还真不是个小事,弄不好就会出乱子。所以,在此项军制行使之初,就必须把责任详细划分开来的好。别到时候,这些个小太监们真把自己当监军,或者部队的长官把他们当监军来看待,那麻发可就大了。
朱由检对着政宣员设定的想法就是,你也不要不懂胡乱发言瞎指挥,你也不用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替别人背黑锅,就这么简单。
毛文龙、孙承宗听皇帝如此一说,也都释然了,都是精明人嘛,“响鼓不用重锤敲”就是这个道理,一点就透啊!
毛文龙开始又观看了一编新军制手册,随后点了点头“孙大人刚才说的很明白了,臣也赞同,确实是比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些官职设置明了得多。”
朱由检看他们两个对这军制都感觉还不错,也是感叹,不愧都是带兵、知兵之人,眼光就是锐利。
孙承宗这时候把手放在嘴边哈了口气,朱由检一看知道孙承宗有点冷了,朝房间做了个请的手势“走,外面有点凉了,回屋暖和下,再谈其他。”
回到屋内的几人,先喝了杯热水,又每人手里都抱着个水捂子暖和了一会,才感到驱散了周身的寒气。
朱由检先对着孙承宗说道“孙爱卿,你作为兵部尚书,朕呢,打算在你新军整编完成后,就先授你为大帅!你也是我大明第一个,也是现阶段唯一的一个大帅啊。哈哈,卿以为如何?”
已经了解了新军制的孙承宗赶忙跪地“臣,孙承宗,谢万岁隆恩。”
他孙承宗可是知道,这个大帅可不相当于以前的天下兵马大将军嘛!
这个时候,朱由检也没有和他客套,坐那里也没有动的,这可不就是“圣旨嘛”,他坐那里,只是抬手示意“孙爱卿,免礼平身吧!”
皇帝说完这话,孙承宗忙谢恩起身“谢万岁!”
朱由检又看向毛文龙。
毛文龙被崇祯皇帝这么一看,内心也有一丝喜色,他也想知道,皇帝给他这个新军制个什么衔,满满的期待。
出乎意料,朱由检没有先说授予毛文龙什么军衔,倒先问起了别的“毛爱卿,你东江镇现在在编的士卒有多少?”
毛文龙不明所以,但不敢欺瞒“万岁,卑职所属战兵当有四万,辅兵应有两万之数。”
听到这话,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倒是知道,东江镇的战兵士卒也就四万,至于两万辅兵应该不差。
略作思考,朱由检道“这样吧,毛爱卿,朕给你东江镇上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四十六章 授衔(2/2)
一个军的编制,也就是30万军卒。不过呢由于你远离内地,军饷粮秣也不好供给,所以呢,现阶段,朕,准许你与海外经商筹集军饷物资,不用向帝国交税。但!你切记,不可有资敌的嫌疑!”
所谓“资敌”,那意思,你就不要如袁崇焕那般与后金做生意了,特别是后金缺少的粮食、军械等物资。
毛文龙当然知道皇帝这话就是不要让他和后金做生意了,当下表态“陛下,臣明白,绝对不会把后金急需物资卖与他们。”
“嗯,这就好。不过呢,30万士卒整编到位的话,也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记住,所有军卒均为正规在册军卒,就按新军制进行编练,鉴于你主责是打游击战,所以装备配置你可自行摸索,便捷为好。朕,给你提出一点,不要搞什么亲兵制,30万士卒都是你的亲兵,同级别军饷要一致,要做到奖惩严明。这赏罚严明,对你只有好处,这样才会形成团结、上进、积极进取、勇于作战的氛围,才可形成战斗力;最后一点就是,所有官兵每个月至少听取一次政宣委员的授课,这政宣委员,已经训练好准备就绪了,到时候随你镇南一同前往就是!,所有军官必须经过审核,审核合格者将准许加入“君宣会”,成为会员,这也是必须进行的。同时,入会的仪式也是很庄重的,犹如朕亲临!要他们向朕,宣誓效忠!同样,孙爱卿你这里的新军依然!不过,这个仪式,不是跪拜礼,今后军队取消跪拜礼。这个仪式是要立正、站直、右手攥拳至于右耳边。具体如何,待政宣员到位后再行训练。二位可明白!”
孙承宗、毛文龙赶紧躬身施礼表示效忠“臣,明白!誓死效忠皇帝陛下!”
“嗯,爱卿如此,朕欣慰!”朱由检表示很满足。
接着,朱由检才又对毛文龙道“你东江镇虽为一军编制,毛爱卿本应为上将军衔,但鉴于你军孤悬海外,行事困难,责任重大,故此,朕,特旨,授毛文龙少帅衔,自你一下各级官兵均上浮一级军衔,钦此!”
毛文龙那个感动啊,虽然这新军制他也是才接受,但架不住他很明白这军衔象征了什么啊,这少帅可是目前武将排名第二的人物啊,除了孙承宗可就是他了。他感动的跪地连连叩头,为了自己,也为了手下一干将领谢恩。
朱由检继续说道“现阶段,你这军级少帅可算是全大明唯一的一个。其他人,非不世之功不可授。镇南!望你好自为之!平身吧!”
毛文龙起身后,朱由检接着道“待二位把这新军建好,好好替朕训练。朕相信,终有把后金给灭掉的那一天。待新军训练出成效,朕就给你们封爵,若再替朕灭了后金,朕就给你们赐伯!待平定了这天下四海,朕就给你们封侯!朕决不食言!”
这一下,孙承宗、毛文龙真的是震撼了,新的军制他们才适应,但是这爵位可是深入他们骨子里的渴望啊。
扑通,扑通两人都跪下了,发自内心的谢恩啊“臣,定不负圣命!”
这一次,朱由检没有了刚才那般严肃,连忙站起身来,拉起孙、毛二人“不要动不动就这样,朕已经下令废除这跪拜之礼了,切记啊,否者可就是抗旨唠,哈哈……。”(轻笑应该是呵呵,但呵呵怎么让人感到不舒服呢)此时,王承恩煤山巡查回来了,进得尚书房,看到朱由检就是跪倒禀报“皇上,煤山上的一颗歪脖子槐树被刚才的响雷给劈没了,只看到一点残留的痕迹。”
煤山,在元代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
王承恩无意识的这么一跪,倒是把朱由检给跪迷糊了今天这是怎么了,王承恩神色不对啊!
又听到王承恩如此说,朱由检心里先是一惊,而后又是一喜。自重生后,朱由检之所以没有到煤山看看,也就是心里有个疙瘩歪脖子槐树呗。
不过今天很奇怪,朱由检看着王承恩心道今天王承恩是怎么了?说这颗歪脖之槐树的事应该只有自己印象深刻啊?他又不知道,一般人谁会注意一颗歪脖子槐树啊,这树被劈没了就劈没了呗,他怎么神色不对呢?算了,不对就不对吧。不过咱以后可以到煤山看看了,不行!煤山?晦气!以后还是按风水师的叫法改改吧。
“大伴,你这是怎么了,看你神色不大对头啊?”朱由检拉起王承恩。
王承恩“啊,有吗?”他不敢现在把自己的梦境说出来啊,也没人信啊。起身后只好站在一边,连连道“没事没事,被雷惊到的。”
“哦,没事就好,那传旨!”朱由检想到做到,心病需要立马消除才是正理。
王承恩赶忙准备记录。
“城北煤山,自今日起改为“镇山”,有镇住北方之意!钦此!”口谕说完,朱由检心里忽然一阵的清爽,犹如秋高气爽、一扫阴霾r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