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244章 失落的藩王 失落的绅

正文 第244章 失落的藩王 失落的绅

   正文 第244章 失落的藩王 失落的绅(1/2)

宗令人选已定,崇祯随即离开。临了,崇祯还撂下几句话给众王爷以撤番换取自由的方案,其宗旨是一,各王藩国撤除,王爷们迁回老家北京居住,城东将画出一大块土地来作为王府宅院,用以安置各王以及他们的家眷;其二,不想在家闲散的各王及其子嗣,可以到皇家商号供职,毕竟现在朝廷是鼓励各行平等的;其三。不禁足,各王立足京城后可以四处转转,每年还可以去皇家园林狩猎,还可外出郊游,但其行踪须得报备宗人府;其四,各王封地收归国有,由内阁主持户部把关,农事部接管。

崇祯又下旨,令监察司、军法处、大理寺、刑部以及各地提刑按察使司各部衙门,在内阁统筹下监督各地王爷撤番、择期携家眷入京事宜。各地王爷、将军封地收归农事部,侦缉司负责侦查暗访,严密监视各地收缴情况。可别小瞧了这些分散到各部衙门行侦查、侦缉之事的原锦衣卫们的能力,侦缉、追踪、暗探的本领可是他们强项。

对于撤番入京这事,王爷们的反应各异,除了福王,老五、老七他哥俩本就不想出京,这下让他们回来他们早就乐坏了。那些远支王爷待遇大不如从前,地方官吏更是不大待见他们,就这样被困在府里的日子要多难受又多难受,他们恨不得早日飞出牢笼享受一下自由的日子了。反倒是那些持家有方的王爷,还有就是富甲天下的福王老哥,他们根本就不同意皇上的这个提案。

“王公公,请转奏皇上,这样做可是有违祖制的,孤王不服!”福王家里可是有良田近三万倾,这么给弄没了那可比挖他的肉都痛!

“福王爷,各位王爷,这话小的可不敢传,这可是圣上定下的事情,怎可更改?与其这样,还不如快些回信给家里,让家里人好好收拾收拾尽快进京的好。若万一惹怒了皇上,那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啊。”王承恩表情严肃,语气深长的劝诫着。

还没等王承恩离开呢,随皇上离开不久的尚书房内侍官又返回传达了皇上的一句话“不愿入京者,可仍在封地王府内居住,其封地依旧收归国有,由朝廷支配。居住在封地的王爷依旧不得出王府半步,违者依法严办!”

这以来,那一小撮以福王为首的反抗之声一下子就沉默。在皇权面前,再尊贵的身份也是枉然……。

宗亲会召开后不久,政宣报、大明报、商务报、军报等各大官方报纸,对王爷们捐献土地与朝廷一事,进行了铺天盖地大篇幅的报道。对于大明王爷们做出的这种大公无私的无上行径,天下百姓闻讯大都惊叹不已,有甚者恨自己为何不是王爷之身,羡慕之及。有些百姓在得知自己终可获做梦都想拥有的土地时,皆闻声欢腾喜笑颜开。王爷们收拾行囊携家眷返京之际,当地百姓纷纷出来夹道欢送,望着一辆辆载着离开藩国返京的王爷和他们的家眷的马车,有些人竟也感动的潸然泪下“呜呜呜,王爷,小少爷、小公主,小的错怪你们了,你们才是真正的大好人呢!小的们给您老人家磕头了,祝您老人家长命百岁,福泽深厚……。”

与夹道欢送他们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王爷家人那哭哭戚戚的一幅场景。见此景,善良的百姓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感叹“王爷一家真是好人nai,好人有好命,都怪我们错怪了他们,谁还能不犯点小错啊,你看看,这些贵人都是恋恋不舍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244章 失落的藩王 失落的绅(2/2)

,看来他们也是舍不得吾等乡亲呐。”

宗亲这事在自己高压政策下完成,自己下一步任务就是,尽快的的彻底解决地主豪绅强占田地一事了,这可真的不好办,但是不好办也得办,只要政策到位,也就有了强制执行下去借口,看谁能挡得住朝廷的意志!崇祯默默在内心发着恨。

宗室这事还没消停,一个月后崇祯又下达了几道圣旨

一道为试行公历颁发,内容大意是崇祯三年即一六三零十二月一日起推行公历,届时,公历与农历并行,农事、节日依照农历,官员办公依据公历。标注办法,公历为某年某月某日,农历为崇祯某年某月初几。

第二道自崇祯三年即一六三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天下所有田地个人不得买卖转让,统一税率,全面废黜土地免赋制,上至皇上,下至黎民均有承担向朝廷缴纳赋税之义务;

第一道圣旨倒没什么,民众只是感到新奇,可第二道圣旨却是在朝野掀起千层浪,官员、士绅间的反抗之声冲天而起,黎民百姓却是拍手叫好,欢声震天。

不过,随着第三道圣旨的颁布,官员们的喧哗之声顿减,第三道圣旨大意是大幅提升官员的薪资!那一名正七品县令来说,原本他的年俸是,90石米,折合到现在也就是6372公斤。按每人1年消耗往少里说180公斤米,这90石米也仅够35个人吃一年,一个县太爷自己需要养活的人怎么可能只有35人?故此,崇祯规定,正七品县令俸禄为粮食10石月,或米、或、或玉米,龙元100块月。抛却粮食,但就说这每月100块龙元的俸禄来说可不算少了。100块龙元,崇祯可是按100两白银折算的,就算明末银子贬值,怎么着一两也能值现在的小500元吧,100块大洋就是5000元,不少了吧。那正一品大员呢?正一品为粮100石月、银元1000月。

同时,崇祯还重点强调1,文武官员同筹,边关文武官员、士卒之俸禄,应高出内地文武官员、士卒一成,2,品阶低的官员,应遵从品阶高的官员,文武同例,违者重责。

好嘛,官员的俸禄得到大幅提升,腰杆也就硬起来了,唱起高调来也就有的底气皇上的令旗指到哪儿,我们这些大明的臣子就跟着走向哪儿!

丘八们的腰杆瞬间也硬了起来,一往他们见到比自己低还几个品阶的文官都要点头哈腰的去参拜行礼,现在有皇帝给自己撑腰,看哪个文官还敢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他们的高调唱得更响亮忠君爱国是吾等之本分,保家安民是吾辈之使命,先祖英烈是吾辈之楷模。但凡圣上有命,吾辈定奋死向前绝不敢退!皇上令旗指到哪儿,吾之战刀便砍向哪儿!

对于皇上大幅提升武将的地位,朝野士绅文臣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论宣传,也宣传没有朝廷来的迅猛,但凡有事,朝廷的报纸,政宣员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到处宣传,连角落也不肯拉下,这让士绅们倍感无奈;论财力,现在被崇祯小儿一折腾,大量的白银回归朝廷国库,换回来的龙元铁定不如朝廷掌握的多,他们还没有能力铸造这种银元,这让士绅们又是无奈;论武力?那还是算了吧,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现在皇帝在丘八们心目中的地位那是如日中天,谁人敢惹?这又让士绅们感觉手脚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