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242章 众王知政

正文 第242章 众王知政

   正文 第242章 众王知政(1/2)

崇祯之所以下决心整顿宗室皇亲,土地是一方面,毕竟宗室手中的掌握的田产太过巨大,只有整顿好宗室,那么他就可以腾出手来整顿各级官吏、地主豪绅以及所有侵占着良产却不向朝廷纳税的群体了;另一方面,就是崇祯真的想改变把王爷犹如圈养肥猪一般禁锢在封地而不得踏出半步的规矩,这事想想都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他不想再让自己的族人受这种非人的折磨了。

要说明太祖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他少年时的那般困苦,可谓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为此专门制定了一个较为详细规划

爵位方面,太祖规定,皇帝之子封亲王,亲王之子封郡王,郡王之子为镇国将军,其孙则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等等,世袭罔替,代代相承。与爵位相对应的,就是在生活上的保障也定出了个详细的规定1,临爵不治事;2,不上税;那么明朝一个王爷的待遇是怎么样的呢?

以亲王为例,每年的俸禄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除此以外,还有马料草用度月支五十匹。在亲王以下的各级宗室,每年也有规定的俸禄,待遇极为优厚。

崇祯想改变这些,他想改变永乐皇帝之后养猪模式畸形下形成的宗族群体的命运。

要说命运,这也就是太祖没想到的是,他老人家费尽心思为子孙后代规划好的蓝图,没想到却给子孙后后代们带来了灾难。原因是就是两个字“克扣”,亲王们的俸禄确实没人敢克扣,但那些远支的低级皇族,俸禄经常被人克扣,他们有没有其他生路,因明朝规定,任何皇族都不允许自己谋生,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中的任何行业,这些远支低级皇族不善持家者只能苟且偷生,有些甚至凄惨的饿死在家中。相反那些与皇帝较为亲近的亲王、郡王们还好些,他们利用自己特有的身份,利用朝廷政策上的漏洞大肆圈占田地,聚集财富。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他们什么都不能做,朝廷也不允许他们做什么,连踏出封地都不允许,所以他们的心理只会更加朝着畸形发展,凌虐百姓,兼并土地成了他们一生最大的乐事。

崇祯帝清楚地记得在自己统治的那些年里,这些王爷们侵占的土地仅河南就近二分之一,山西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也好不到哪儿去,这还不算地主豪绅、官员侵占的土地,这些土地还都不上税!再加上秀才、举人等名下免税的土地,这是何其庞大的一个数字。整个大明王朝在崇祯年间需要上税的土地只占了耕地总数中很小的一部分,全国的额定赋税,居然只有五百万两!想想都让崇祯汗颜呢!反观满清全国耕地面积和自己统治时期的明朝差不多的情况下,普通年月也收到六千万到八千万两之巨,这差距也忒大了点,自己的大明和满清仅在税收上的可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差距啊,不改怎么能行,痛定思痛若不下狠心斩毒瘤怎能改变亡国的命运?改!一定要改!!!

得知皇帝要给自己补发俸禄,众王爷们晚上睡觉都非常香甜。至于选宗令之事,一众王爷弄了大半天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对于这个结果,崇祯早就在第一时间便已获知,他也不在乎,反倒早早的来到田贵妃宫中小酌几杯,留宿永宁宫睡了个非常香甜美觉。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洗漱更衣来到宫后苑打了趟太极拳。用过早膳,时近晌午时分,皇帝銮驾再临宗人府。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次参拜有一个特例,就是福王,福王朱常洵只是在下人的侍候下施了一个躬身礼,这是崇祯给他的特例,不过呢,在给他特例的时候,崇祯还给福王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242章 众王知政(2/2)

了个话若下次相见,叔父还是行动不便的话,那他的王位就传给世子吧。崇祯这话说起来倒是轻巧,其他王爷知道了也只做笑耳,可落在福王的耳朵里,可就变味了,犹如五雷轰顶孤这体魄难道不好?皇上想让孤瘦下来,可就孤这体格如何能瘦的下来?这将如何是好?

“免礼平身,免礼平身。诸位皇叔、皇兄,快快落座。”崇祯面带微笑,伸出手来往下按了按,这画面那叫一个温馨呢。

感受到皇上的善意,加上俸禄即将到手,众王爷心情那叫一个舒爽“谢皇上。”

“现在呐,朕来给各位王爷介绍介绍这几位,这是……”

此次跟随崇祯帝来到宗人府的随员,都是崇祯精心挑选过的,都是些绝对忠诚且有本事,还是有培养价值的人

原兵部侍御史王家彦,协理孙承宗老大人,出任京营戎政官;原户部侍御史倪元璐,现出任礼部侍郎;原工部侍御史范景文,现出任户部侍郎,协理魏忠贤掌管国库、太仓),这是崇祯帝强烈要求的,魏忠贤也不敢反对,且是直接向崇祯负责的官员;原太常寺侍御史吴麟征,现被崇祯帝将他的岗位调整到监察司,出任侍郎一职。此君是海盐人,天启二年的进士,能力突出,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任上廉公有威,僚属莫敢以私进。故此,崇祯特委任他行监察之则,非言官;原左都御史李邦华,此君敢直言,崇祯用其为大明帝国掌管天下农桑之事,出任农事部侍郎,农桑之事可是关乎大明的命运心衰之所在;原左副都御史施邦曜,现出任军法部侍郎;大理寺侍郎凌义渠。

崇祯将跟随他来的一众朝廷官员一一说出,可一众王爷并没有多大心思去听,他们更关心实际问题,啥时候把钱粮给他们,他们不关心并不代表那些年轻的世子们不感兴趣。崇祯面上表现得不大在意,可实际上他早就将场中的情形看在眼里,并叮嘱王承恩,将这些仔细聆听自己讲话的人都记下来,列个名单给自己。

“朕承诺给王爷们补发齐了欠俸的,不过呢,在这之前,还须王爷们先了解一下大明当前的实际状况的好。这不,朕带来了各部衙门具体负责相关事务的侍郎们,由他们来给王爷们解答疑惑吧。王爷们也不必担心他们所报数据不准,京营、检察司、大理寺、军法处的人也都在这儿,量他们也不敢瞒报。”崇祯回手指了指身后这些年轻的官吏,这些人可都是自己破格提拔的,十分被自己看好的一批人,信得过。

“阿弥陀佛,这么麻烦干嘛,皇上,您太过繁忙,还是选出宗令,发了俸禄了事,朝廷之事吾等哪敢过问呐?”诵了句佛号,瑞王朱常浩开了佛口。

崇祯摆摆手道“五皇叔,朕不想让亲人再困守孤城,还是都回来吧,闲暇之余,你们还可以到处走走。再说了,这朝政之事关乎天下,你们不了解怎么能行呢。”

崇祯的话让朱常浩有些心动,他本来就不想离开京城,其他王爷亦是如此。所以听崇祯这么一说,大家也没了意见,纷纷安下心来开始听这些侍郎官给他们介绍与他们的俸禄息息相关之事。

“皇爷,都在这儿了。”借着农事部侍郎李邦华向大明的这些王爷们介绍,大明当下所能收取佃租还有土地的档口,王承恩悄悄地递给崇祯一张誊录好的名单。

顺手展开来一看,崇祯不免微笑点了点头,名单所列皆可算是有骨气的皇家子弟有福王世子朱由崧、唐王之子朱聿键、桂王之子朱由榔、宜春王之子朱议衍、溪王之子朱常彪、昌王之子朱议这些人。

看完名单,递还给王承恩,崇祯道“收好,还算不错。”

王承恩不明白,崇祯说的这个还算不错,是说自己做的不错呢?还是说名单里的这些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