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3章 大明科学院(1/2)
大明现在所面临的处境那是相当的不妙,内忧外患扰的厉害不说,单就小冰河气候不断加重,对赖以耕种为生的大明百姓就造成的极为沉重致命的打击,这也足够大明朝野喝一壶的了,这种困境可是大明史无前例从未遇到过的困境。不过,对于当前大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崇祯反倒是没有上一世那般,用一种近乎于拼命方式,努力的去破解这个已经纷乱扰在一起、死结万千的乱线疙瘩,那种夜以继日、彻夜难眠处理国事的方式,可不是现在的崇祯所想再去面对的了。
大明内政日常事务,由内阁领衔在各部衙门的操持下,打理的还算是井井有条,虽说各地天灾不断、民乱、匪灾难平的突发事件也不在少数,但还没有达到那种让朝廷手忙脚乱难以应付的局面。至于崇祯帝本人,虽说摆脱了山海般折子的困扰,可他倒也没怎么闲着,这不,刚巡视完新军三大营,他又在王承恩的陪伴下视察了一番军械厂,这会他又站在一片正在施工创建“大明科学院”的工地上,指指点点和身边的大臣说着什么呢。
“徐爱卿,等这个科学院建成,朕就将她交到你的手里,你可要给朕好生打理,这可是大明的希望之所在!另外,朕也给你找来了一个帮手来助你一臂之力。”站在高坡上望着一番忙碌景象的工地,崇祯语重心长的对站在身侧的徐光启侃侃而谈。
“臣,恭谢陛下隆恩,只是不知帮手何人?”谢罢皇恩,徐光启四下里扫视了一圈问道。
“呵呵,在这呢,宋爱卿你近前来。”崇祯朝站在侍卫外围,一名身着教谕服饰的中年汉子招了招手道。
顺着皇上招呼的方向看去,徐光启看到一名留着山羊胡须,中等身材、满色微白、身着教谕服饰、文质彬彬的中年汉子,正顺着那些禁卫军让出来的通道走过来。
“陛下,这位是?”看着这个眼睛不大但确实炯炯有神的中年汉子,徐光启诧异的问崇祯。
“下官参见皇帝陛下。”来到皇上身前不远处,宋氏教谕官员跪地叩拜。
“嗯,宋爱卿平身,今后觐见之时不可再行此大礼,躬身之礼已足矣。”崇祯虚抬手臂道。
“谢皇上隆恩。”宋氏教谕也不矫情,起身作了个揖,并且顺手就想去拍膝盖上的尘土,不过半道却是又把手放了下来。
“呵呵,无妨的。徐爱卿,朕来给你引荐一番。”看到宋姓教谕的举动,崇祯毫不在意的呵呵一笑,对徐光启道。
“哦,臣愿闻其详。”徐光启的好奇心这会被勾的大起。
“此乃江西奉新人氏宋应星,字长庚。哦,宋爱卿,你今年三十有几?”提到年龄,崇祯转头看向宋应星问道。
“启禀皇上,微臣今年已经四十有一了。”宋应星赶忙躬身答道。
“哦,是了,是了。徐爱卿,这宋爱卿同你那学生子龙一样,已被朕赐予同进士出身。你可知道朕为何要他做你的助手,由你二人共掌这科学院吗?”今天崇祯心情不错,这会竟然和徐光启打起了哑谜。
“这,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徐光启他哪知道,皇上为什么弄来这么个人给他做助手,这人怎么看也就是一个教书先生,不像是各大学问家啊?不过,徐光启可是一个深谙人不可貌相道理的人“嗯,那朕就说与你听吧。宋应星宋爱卿,他可是如你这般博学,不光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着较为透彻的考察和研究,他还对风靡欧巴克的化学情有独钟。朕叫他来和你一道出任大明科学院正副院长一职,院长享正三品尚书衔,副院长享从三品侍郎衔,各业教谕为院士,享正四品、从四品侍郎衔。待日后科学院成效斐然之际再行升衔,直至各部平衔止。朕希望你二位能为大明培养出各行各业的尽可能多的人才出来。朕非常期待,将来由你们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能在大明各地开花结果造福社会,能为大明中兴多出一把力。”说到这儿,崇祯转过身来凝视着两人语气明显有些加重。
徐光启、宋应星一听皇上给你自己官差那是太兴奋了,特别是宋应星,前几日自己还是一个县城里小小的教谕,这会可就一步登天了,从三品侍郎啊,这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难道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别说干好了还有升衔的机会了,你说他二人能不高兴?崇祯话音刚落,他二人便赶忙深施一礼领命禀奏“臣,恭谢圣恩,愿拜领院长一职!臣,定会尽心竭力为大明大力培养尽可能多的堪用之才,为大明中兴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
“嗯,很好,不过,今后不可事事都要行礼嘛,咱们君臣哪来这么多的礼数?”崇祯挥了挥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213章 大明科学院(2/2)
“臣遵旨,今后定会多加注意。”说完,二人又是深施一礼。
见状,崇祯摇了摇头也再懒得理会。礼毕起身,徐光启朝宋应星近前走两步,抬眼将对方上下左右的打量了好久。宋应星被徐光启看的都不自觉的有点拘谨了,堂堂的三尺男儿竟然不自觉的被人家看的向后挪了一小步。
见状,崇祯笑呵呵的调侃道“徐爱卿,怎么,你看着宋爱卿不像是这么有学问的人还是咋地?”
“哦,哪里哪里,臣只是想没想到宋教谕如此大才,猎奇而已。”被皇上一语惊醒,徐光启也略显尴尬,忙做解释。
“徐爱卿,今后宋爱卿他可是你的助手科学院副院长了。”听着徐光启对宋应星的称呼崇祯提醒道。
“哦,见过宋院长,今后还望你我同僚多多帮衬,齐心协力把这大明科学院办好。”顺着皇上的话语,徐光启赶紧开始笼络起了自己的这个“得力”助手。
“微臣见过徐院长,今后还望徐院长多多提携。”宋应星也是忙手忙脚的给自己这个未来的上司躬身施礼,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有必须要滴。
“哈哈哈,好,很好!以后你们再慢慢熟络吧。待科学院建成,二位即刻料理完手头的事务前来上任。另外,徐爱卿,即日起,你将升任内阁次府,正二品衔,内阁不能没有科学院的代言人,大明科技创新还是有赖于你们的。至于何为科技,说的通俗明白一点就是,你们现在所研究的这些,事关提高士、农、兵、工、商,工作成效的方法和手段,这些都可称之为科技,当然还有更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朕的意思是,徐爱卿你也要以身在内阁为契机,向天下人宣扬科技的重要性,要让全天下人都能做到以你们这些做科技的人为榜样,为英雄般的人物;你也要做到,要让所有做科技的人,都有一种能够获得天下人的尊崇,作为至高无上荣耀的光荣成就感。”崇祯双目闪烁的荧光注视着徐光启和宋应星。
“臣,遵旨,恭谢陛下隆恩。”徐光启感激涕零,颤巍巍地朝崇祯深施了一礼。
“微臣定不负皇上嘱托。”宋应星也跟着深施一礼,荣耀这东西谁人不向往。
“平身,平身。科学院的事情二位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这边也不会单单只是二位来忙,徐爱卿的爱徒陈子龙也会来此担任院士一职。另外,朕还要汤若望他们在欧洲等地招募各行精英前来任教、做研究,你们也好借此机会和他们多多接触,以便尽快将他们的所学尽授大明学子。朕还要叮嘱二位,徐爱卿、宋爱卿,二位定要记劳!大明科学院对各业所有的研究,即研究之经过、之结果,均要祥记在册,并存储书库妥善保管,以便用时查阅。还有啊,这个所需一应经费,朝廷均会单列出来,至于花费几何,你们要自己祥加核算才可,偶有出入也无妨,但往来账目定要详列,新式记账之法则徐爱卿不是依然熟记了嘛,正好用在此处。有道是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这个“头”字上,万事一旦开坏了头,今后若想再更改之那可就万难了。所以啊,朕还是希望二位要多费些心思,大明科学院一应规则定要周全且严格遵行方可!”遥望着在建中的大明科学院,崇祯若有所思语气悠长。
看着侃侃而谈的皇上,徐光启、宋应星二人的内心却是久久难以平静重担在肩,负重前行,任他千难万险,也定不会辜负了皇上的重托,自己也要将那万难险阻踏之脚下!
这里补充一句,对宋应星的介绍,崇祯说的还是少了那么一点,只不过这也怨不得他,毕竟很多事情他也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晰。再说了宋应星很多研究的课题,在这个时候他本人都还没有开始涉猎呢,这叫崇祯怎去深说。
其实做为大明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身上还是有着两个世界第一的光环在呢!他不光对农业、机械、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有所研究,并且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除此以外,他还在化学方面有所研究,对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程度,提出了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分离、化合方法或检验有关金属的方法。宋应最早在对金银分离方法的分析中,在硫化汞的制取中,窥测到的这种物质运动深邃奥秘,早了欧洲相关研究一百多年。
那第二个第一呢?大家知道“首先”提出“声音是靠气体传播的”这一概念的科学家知道是谁吗?哈哈,不用说或许你就已经知道是谁了吧!木错,这人那当然就是咱这位大明伟大的科学家,大明科学院副院长宋应星宋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