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二十章 九边要务

正文 第二十章 九边要务

   正文 第二十章 九边要务(1/2)

天色渐暗,朱由检内心虽然还想和孙承宗多聊一会,可转念一想,老大人风尘仆仆的赶来京师,还没得到很好的休息呢,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可别给累坏了那可就不划算了。

于是,对孙承宗说道“这政报一事,还烦请老大人回府后多多筹划下尽早开办,宜早不宜迟!咱这政报刊发的部门就叫“报社”吧。爱卿来任这第一任社长,也是尚书衔,比兵部低一衔和其他部同衔,正三品。待有合适的人选你再交接下去就行,现阶段只好劳累爱卿了,谁让您是帝师呢(声音低了来,略有活跃气氛的意味)。”

听到这话,帝师也是不禁暗自摇头苦笑这个皇上啊,还真是个半大孩子。

孙承宗很是明了皇帝的心思“请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还有,爱卿现肩负兵部、九边要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在这上面。待报社的事情一了,您就马上赴九边巡查,特别是那三个新升任的总兵官那里。一定要在边关将士中间把咱君臣的商量好的这些个举措给落实下去!”朱由检侃侃而谈,同时他内心还是心系九边的。

“今后兵部还要制定相关考核细则要把这九边将官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列入考核细则中去,其它地方容后再议。至于这掌控力度怎样才可以提升?朕认为只有将帅能做到融入到普通士卒中间中去、做到基层军官熟悉他所统率部卒、还要让部卒知道谁是自己的统帅,避免以往那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乱杂现象出现。再有,决不能无辜克扣军饷、吃空饷,还要将帅们关心普通士卒的家庭生活现状,遇有伤残、阵亡的士卒,将帅们还要亲历亲为的抚恤到位;还要让士卒和他们的家人荣辱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一来,朕就有理由相信,在关键时刻,军心不会不稳,不会不给“你”卖命。如此,将帅士卒阵前用命,焉有不打胜仗之道理?!知荣辱、知关爱、知利害,这样的士卒还会做逃兵?即使想,那他自己也得好好掂量一二吧!还有自己的家人呢?也只有这样,实行官兵一致,要将帅融入到官兵当中去,不搞所谓的将帅、亲兵高人一等的把戏,底层士卒才会有没被人欺压、没被人看扁的自觉。只要将帅们亲历亲为的为全体士卒着想,那么才会得到全体士卒的爱戴和拥护,才能在关键时刻用命死战。所为“士为知己者死”就是此理,要让咱们这些个高傲将帅们明白这个道理!”朱由检深谙此道,说的也是有理有据。

“万岁,圣明!”孙承宗由衷的感叹。

“哈哈,什么圣明不圣明的。只是对眼下在军队中存在的这些个顽疾、弊端深感痛恶,有感而发罢了。”朱由检无奈的摆摆手。

听到皇上提到了九边的事情,还发了一大通的言论,孙承宗就知道,当今天子应该是对后金、对辽东一事非常关注。所以,等朱由检话一了,就开口道“陛下,老臣认为,这辽东是否可以委任袁崇焕来镇守啊?”话出口,但他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个意思。

“爱卿认为,朕,委任祖大寿为辽东总兵官不合适?还是认为祖大寿但不得此大任?”朱由检太清楚历史的进程了,但孙承宗不知道啊。

孙承宗组织了一下措辞“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袁崇焕在辽东多年,且与后金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应能担此重任。再说了,臣觉得袁崇焕做事有想法、有担当,还深受边关将士们的爱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若立马就开口拒绝的话,那孙承宗肯定会觉得面子上不大好看。朱由检听完孙承宗的话后站起身来,在大殿里来来回回的走了好几圈,就好像自己就这个问题考虑了什么似的。其实,这是朱由检在把握火候,他心中早有了定论孙大人啊,你那学生是太有“担当了”,他不光是有担当,而且还胆大,胆大的到了妄为的地步了!太妄为了!

“孙爱卿,朕已经下令裁撤了辽东经略,而改设由您来就任这九边总督;还有,朕也已经下令将祖大寿升任辽东总兵官。虽说这祖大寿是袁崇焕的老部下,且关系也很不错,但也不能出尔反尔吧?孙爱卿说的袁崇焕是个难得的将才,朕也是知道的,朕对他的会有安排,而且会有重担托付于他,这还望老大人见谅啊。”火候差不多了,朱由检才道出了原委咱不是不用啊,只是还不到时候。

朱由检也是想给孙承宗留下一个“自己的话皇上很重视”的感觉。

“那倒不必,陛下用人自有分寸,不必在意老臣的话就是了。”孙承宗赶忙给双方都留了个台阶。

“还有一事,还望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二十章 九边要务(2/2)

爱卿多多担待。”朱由检和孙承宗在一起,恨不得把想聊的事,一口气都聊完;想解决得问题,一口气都解决掉才好。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这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不过他还是想把一些想法,简略的给孙承宗说陈述一下,免得和这位帝师产生什么隔阂,那就不大好了。

孙承宗恭维的示意不碍事,也很想知道皇帝要说什么事。

朱由检斟酌了一下“朕也知晓,孙爱卿看不惯魏忠贤的种种所为。当下帝国将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税赋改革就是其中的重头大戏。前几年,九边军饷还有赖于魏忠贤增收的商税来充实,但是制度很不完善,所以,朕要下决心,大力整治,朕把这件事还是交给了魏忠贤着手推行。”

朱由检说完,看到孙承宗脸色不是很好看,就又压低了声音,贼兮兮的加了一句“这可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还得有一贯性,中间换人反而不美。孙爱卿,你说这背黑锅的事,不由他来背难道还要有朕来背……?”还边说边朝魏忠贤居住的方向指了指,还不失时机的冲着孙承宗挤了挤眼。

听到此话,看着和自己说话很不庄重的、伟大的、大明帝国的皇帝殿下,孙承宗不由得哑然失笑“哈哈哈……。”

刚笑了几声,心底的警觉铃声“叮咚”响起,吓得孙承宗赶忙冲朱由检施礼“哎吆!万岁勿怪,老臣失礼了!”

满不在乎的朱由检,一把按住孙承宗“哪有那么多礼数,不是说好了吗,咱君臣二人不要将就那些个虚礼的嘛!”

安抚下,朱由检就拉着孙承宗来到大殿门口“爱卿,你也活动下,谈这许久了也乏了吧。”说着,朱由检招呼值守内官进来“你带孙大人活动下,速去速回。”(当然了,不用明说大家都是知滴,不就是上个厕所嘛。)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朱由检,是很想宴请一下,咱这敬爱的帝师孙承宗孙大人的,可惜大明朝多年来形成的、约定成俗的规矩,不能说改就改吧。

什么事啊?在明朝自开国后没多久,太祖就不大宴请大臣吃饭了。原因吗,说来好笑。因为这是平民皇帝朱元璋定下了个规矩,只能用“四菜一汤”请大臣吃饭。哪个大臣受得了这个啊。大明的臣子和满清的大臣可不一样,那是相当有气节的。表现在皇帝宴请上就是,就这高规格的“四菜一汤”,咱这些大臣都不屑于吃,还为此编出了“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来“嘲笑”朱元璋,怎么说的呢

“萝卜上了街,药店没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朱元璋给马皇后过生日就是四菜一汤并且形成了定制炒韭菜,两碗青菜,再加一碗葱花豆腐汤。这些菜别说李善长胡惟庸这些宰相不屑于吃,就是清廉的刘伯温也找不到下筷子的地方。所以,不吃拉倒,咱不请了!这规矩就成“定制”了!有人问,前段不是还请魏忠贤来吗?且,魏忠贤是个太监好不好,他是哪门子大臣,再说了,他可是皇帝的“自己人”,又不是外面的大臣。

所以现在皇宫的饭菜可不就是“四菜一汤”嘛!只不过现在的朱由检把这四菜一汤开发的口感十分不错罢了。

这不宴请大臣,也就成了尊重大臣的一种做法了,为此大臣们也是“感恩戴德的”感谢皇帝陛下不请臣下吃饭!

满清呢?大多时候都是皇帝一个人独自吃饭“独食”,虽然他自己在吃独食,但是呆在一旁的人可不少,有因满满一大桌子菜太多用餐时够不到,而需要夹菜送到嘴边吃,侍候在边上的宦官、还有站在不远处“听赏”的皇子、宠臣。啥叫听赏啊?就是皇帝把剩菜或不爱吃的“美味”赏赐给这些人吃。皇帝赏赐一口残羹剩饭,大臣也要“受宠若惊”,“拌着眼泪吃完”,甚至吃一口还要磕三个头。“受赏”后这些人还得站着,边吃边说“味道好极了”。就这心情,吃着所谓的“御膳”,还不如回家喝一碗热汤面心里舒服呢。怎么有种老家喂狗的感觉呢?汗!

所以,朱由检所有这份心思,但还是忍住了。但是朱由检知道孙承宗也是个好酒之人,不宴请,御赐给你酒喝总可以吧。吩咐王承恩备好了一辆大车,并把酒窖里搬出来珍藏多年的御制老酒(很多都是大补药酒)装在车上竹叶青、五味汤,真珠红(红曲酿成的黄酒)、长春酒、金茎露、太禧白、满殿香。这些酒每样一坛子,就这些可是装了满满的一大车,车顶盖布封牢绑好。

还有一样东西是朱由检着人打造,现在已经差人去取了。朱由检相信,孙承宗见了后肯定会非常高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