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1章 雷霆一怒(1/2)
两个人攀谈了许久,王福光还是对朝廷收回盐引之事还是抱着抵制的态度;龙遇奇要王福光去联络、号召各大盐商,要他们积极响应朝廷还盐与朝的政令,王福光却是没有痛快的接受。汪大老板真的是不甘心,给他们带来无尽财富的“盐引”就这么被朝廷收回。
两人的交谈越显尴尬,龙遇奇也不想把两人的关系搞得太僵,只好道“汪老板,自万历朝四十六年,龙某大力倡导推行盐业改革至今已有十余年了吧。一晃十年光景,过得可真快啊。汪老板,咱们回头来看,周边的那些个盐商富贾,哪个不是在这些年里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龙遇奇那意思,要不是我争取来的这好处,你王福光能把商业帝国做的这么大?
汪福光又不是笨蛋,龙遇奇的潜台词他当然是听得明明白白。
“那是,那是,老夫在这里替同业感佩龙大人的恩泽。可,这事,哎!真的是太难办了,在下也只有将龙大人的苦衷转告同业,尽力去劝慰他们,要他们尽量不要让龙大人太过难做。”太极拳打得不错,推呗。
龙遇奇见状也没法子,只能将希望寄予汪福光身上了“如此,那就有赖汪老板辛苦一二。龙某就在府衙,静待汪老板带来佳音。汪老板,定要让各位老板明白,只是先暂拖过这一阵儿,今后咱们再慢慢来想办法就是,办法总会有的。时间紧迫,别弄得朝廷下不来台,等过了这风头再说,这事绝不可硬抗。龙某回去后,定会上疏朝廷,尽量争取一如既往的还盐引于民,也尽量争取不要追加盐税或者稍加一些,毕竟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嘛(说完这话,龙遇奇的嘴角都抽动了一下)。只不过能否奏效就不敢说了,这等于民有利之事,在龙某想来,朝廷有识之士断不会置之不理的,让大家放心就是。”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汪福光再不表态的话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狠了狠心,当下汪福光开口道“嗯,龙大人用心良苦,在下感激不尽,那我现在就派人去联络各大老板,定会言明利害,尽力想办法做通她们的工作。”
说话间,王福光忽的听到龙遇奇腹中传来一阵“咕咕”之声,瞬间明悟自己是吃过午餐了,看来这龙大人是一早就出来了,到这会儿定是还没吃午饭。
“哎呀,都晌午了,龙大人,前段时间在下刚聘来一湖南大厨,手艺很是不错,还请龙大人赏脸呐?”汪福光压着声音,一脸的阿谀奉承。
这会确是感到腹中空空,听汪福光这么一说,龙遇奇面露喜色刚想答应,可忽的一阵激灵好像想到了什么,尴尬的笑容留在脸上,无力的摆了摆手道“哎,汪老板,实话给你说吧,撩在平日里,今儿个龙某还真想品尝一下你那大厨的拿手菜,可今儿个不行呀。”
“为,为啥……?”汪福光脸上的笑容立时变的诧异。
“咳咳,今天发生的此等大事,你以为没引起那些特勤(原锦衣卫侦缉人员)的关注?就是龙某到汪老板这里来,说不得他们也早已盯上!你说,龙某能在汪老板这儿就食?真那样,有嘴也说不清老。”言罢,龙遇奇就准备起身告辞。
王福光眨了眨眼睛,暗道这老小子是怕惹火上身啊,他来了说完事就走,那是为公事谁也说不得什么。要是留下吃饭,那性质可就真的变了,被人抓了把柄还真不好说。
“哦,龙大人说的是,说的是,在下孟浪了。要不这样,您看,这大老远的来回公差太也辛苦。龙大人,要不这个您先拿着,在城里寻处看得过去的酒家,也好解解乏歇歇脚,就当是慰劳一下跟您来的跟随。嘿嘿,你看这……?”眼珠子转了转,又快速的眨巴了几下,汪福光忙送怀里掏出一打银票来,快速的塞进龙遇奇的袖口内。
“这哪使得,您看,您这客气的,汪老哥你也太客气了,这如何使得……。”龙遇奇面带温怒的推辞着。
用手捏了捏到手的银票,低头快速的看了一眼票面,“哇塞”!至少得三千两!龙遇奇心下大喜,但面上却是假带温怒。不过称呼却是从“汪老板”变成了“汪老哥”。
看着龙遇奇无力的往回递送的袖袍(是袖袍,银票没有露出来),王福光面带阿谀呵呵笑着往忙按住对方推送过来的袖袍,道“哎吆,龙老弟,些许小意,那当得了什么!就当是让你那些亲随在外面随便弄些小酒吃罢了。”
“这……?哎!好吧!汪老哥的心意,龙某定会让亲随们知道。那,龙某现就告辞了,汪老哥,还望好消息能尽快传来呀!”龙遇奇十分“无奈”的收回手,随即在相互恭维之中告辞而去。
龙遇奇猜测的一点也没错,他的行踪,早在特勤人员的掌握之中,包括什么时间去的晒盐场,什么时间去的汪福光家里,什么时间走的,在哪里吃的饭,那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81章 雷霆一怒(2/2)
握的是极为详尽。别说是龙遇奇了,即便是汪福光他们的一应动向,大明的这些特勤、监察司侦缉人员也都了如指掌。就是曹化淳也针对这些商人们的举动,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曹化淳率领万余破勇营一路南下直至苏州,快速的接管了宁苏杭织造署衙门。自接到崇祯皇帝发来的圣谕,曹化淳即刻和魏忠贤取得了联系。一番商议,他们两个分工也非常明确魏忠贤负责官面上的工作,主持大局;曹化淳则几处屯兵,分别监督几大盐商和两大商会首脑人物动向。
盐商们背后推波助澜,引发的盐场被捣毁等这一系列事件,很快就传到朝堂之上,大臣们一阵愕然,纷纷上书表示这样将盐引直接收回朝廷,是不是太急切了点。为了平息纷乱,希望朝廷能改编这一政策,还是沿祖制保持现状的好。实在不行,就再增加田赋,以解各方用度。
龙遇奇的奏折也很快递进内阁除了言明盐场的情况外,还把自己的见闻、想法一并奏报了上来,他龙遇奇也是期望朝廷能改变初衷,不要这么快的改变既定的盐政大略,以免动摇国之根本;另外,龙遇奇提到,当前沿海多灾,盐巴产量本就没有定数,若在强加苛税于民不利,盐丁生事就是佐证,这与民争利之事还望朝廷多做思量。最后,龙遇奇也提到,真不行就再增加田赋以应急需。
“啪”的一下,崇祯把龙遇奇的那份奏这重重的摔在龙案上“混账!税加的多吗?咋就成了苛税了?与民争利?何为民?天灾本就弄得农田欠收,百姓疾苦,难道朝廷不管不问任凭他们挨饿?难道那些富甲一方的官绅商贾是民!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就不是民了?什么逻辑!”崇祯真的怒了,指着朝堂上的一众朝臣一通大骂。
大臣们不敢吭声了是啊,他们是民,他们就不是民了?皇上看的透啊!
“今天咱们就要辩一辩,龙遇奇口中这个与民争利的“民”倒是包括谁,不包括谁!加些商税,就是于民不利,与民争利了!朕以为,这也是诸位臣公的见解吧,你们不也这样说过嘛。那好,朕来问问,还望诸位臣公教朕!加税是于民不利,与民争利了,那增加田赋呢?你们是不用交田赋,但总有人交啊,谁在交?这些人就不是大明朝的子民了?加了田赋就不是与他们不利,没有与他们争利了?回答朕!”崇祯双目有些赤红,“啪”的拍了一下龙案,高声怒问。
皇极殿内一片寂静,见无人搭话,王永光只好出列打圆场。他是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关键时候他不出来也不行啊。
王永光先是冲着御座上的崇祯躬身施礼,而后又转身面向百官,缓声道“圣上的一番话,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戳心呢。我等皆熟读圣贤书,都懂得何为忠君爱民,可今日听圣上之言,方知吾等皆成瓮天之见、井中视星之辈矣。”
说完这话,王永光又转身看向崇祯,忽的来了个大礼跪拜“臣,愧对皇上,愧对大明百姓,还请皇上责罚!”
一众大臣站不住了,这会他们好像也回过点味来,皇上已经将他们刻意埋在心底的观念给挖了出来,也觉得的不大舒服。再说,见王阁老撅着屁股跪在那里直谢罪,他们也赶紧跪地谢罪“臣等愧对皇上,愧对天下苍生,还请皇上治罪。”
“朕不管你们说的是否是真心话,但朕今天就宣道旨意。王承恩,宣!”崇祯冲王承恩一挥手道。
“遵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天灾地害频发,累年田赋之地逐减;另,朝廷作保,海内外商业通达;再者大明周边兵祸不断,为保国之平安,军费用度有增无减。为大明计,即日起,工商业税为“十税二”,立即生效!茶、盐引等皆由茶盐司接管,民间不得私售,商铺均至茶盐司购售。事关田赋取消免税策,田赋以实际田地交税,……。名以“摊丁入亩”之国策,钦此!崇祯x年x月”
所为摊丁入亩,既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部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部分丁银按人丁征收。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大臣一片哗然这还了得!可又有什么法子呢,现在不敢抗议。皆暗自发狠只好回去鼓动大地主们来抵抗了。
“孙爱卿。”崇祯“臣在。”孙承宗“你即刻将朕“民”之言论、工商业和这取消免税策以及摊丁入亩新国策登报,一定要大力宣扬,要让全天百姓都明白其中利弊。就由陈子龙、柳如是,一同来助你撰写吧。”崇祯这次是真的下定了大力整改的决心,时间不等人,乱世不一定都是坏事。
“臣,遵旨。”无论皇上做什么,孙承宗都会大力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