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十八章 密谈

正文 第十八章 密谈

   正文 第十八章 密谈(1/2)

新皇自登基一来,这可是第一次召见中流砥柱般重量级人物,当然要在很正式的场所了。

英武殿,朱由检屏蔽了所有闲杂人等,并在大殿周围严密把守,哪怕一只苍蝇也不能飞进来!王承恩站在殿门口,一来便宜侍候,二来也监督外边。

君臣二人刚落座,屁股还没坐稳呢,感受着皇帝圣恩无限,孙承宗后退一步深施一礼“老臣,孙承宗,拜谢万岁洪隆恩!”声殷墙壁,声音很是浑厚洪亮,一听便知此人是非常健硕之人。

“孙大人,何须如此啊,快快免礼!”朱由检赶忙起身上前一步搀扶住了孙承宗。

要说孙承宗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可不想给这个新皇帝留下一个什么恃宠而骄的印象,今天他被皇帝的热情感动到了,同时他也给自己提了醒皇帝越是恩待自己,自己越要懂得进退,如此方得长久。

朱由检对这老臣很是赏识,不论是其所具备的高尚品格,还是其军事政治上的独具慧眼敏锐,以及其身上所独具的那种超然的处事态度,都是朱由检所欣赏和崇拜的。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他是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朱由检深深的知道这位老臣对朝廷的忠诚度,他并不是那种可以为私利而不顾大局的人。当年他就不为利诱,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因不愿看到帝国的利益受到损害,还特意进宫请求天启帝罢免魏忠贤的职务。当见皇帝并没采纳自己的意见惩治魏忠贤时,故依然辞官还乡。由此可见,咱这位老臣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即性格刚正不阿,又能知进退。

君臣喝着香茶,把茶言欢。先是聊了一下孙承宗在家闲居这段时光的琐事,还询问了一些孙承宗所了解的民间疾苦。君臣二人由开始兴致盎然的聊着宗族兴旺、乡里趣闻,慢慢聊到民间疾苦的情绪低沉、戚戚然哉,转而又神情肃穆的聊到了军国大政上来。

“孙爱卿,朕召你进宫,不光是要把这帝国的军国重担压在你肩上,还有这军国要务要和老大人相商呢。”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他自登基以来,很多话已经憋了太久,今天是该到了发泄一通的时候了。

孙承宗赶紧行礼“万岁请讲。”

“哎呀,老爱卿,无需多礼嘛,朕可是没把孙爱卿当作外臣啊,你看,爱卿舟车劳顿,本该准你多歇息几日再图老先生教诲的。这不,朕还是你拉来了嘛。”朱由检摊开双手,一副无奈的表情,那意思我可真没把你当外人啊,你也别这样拘束好不好啊。

感动之余,孙承宗也忙表态“万岁,待臣犹如知遇,那臣也就知无不言了。”

“好!好!很好!有爱卿鼎力相助,那朕就觉得大事成亦!”朱由检高兴地搓着双手。

孙承宗看着如此看重自己的皇上,很想知道帝王口中的军国大事,是指哪方面的军国大事。

“是这,卿认为当今这天下兵事如何啊?”朱由检高兴之余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他想看看这位帝师大忠臣在家呆了这许久,对大明天下的政务到底关心到何种程度。

孙承宗是明晓时弊的,且他谋事周全,当得知新皇欲让自己出任兵部尚书、九边总督等职的时候,在自己赶往进京的路上,他就缜密思考过自己将可能面对的种种问题。现在皇帝问起兵事,他也就一语中的的道“万岁,老臣认为,当今天下……。”

当下,孙承宗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弊端提出了一些独特性的想法。还就,朝廷应一改过去那种指派不通兵事之文管掌兵的做法,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之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

这些话,孙承宗可以说是旧话重提,天启时他就上疏过,现在的情况叫当时还不堪。军队更加糜烂,社会更加腐朽动荡,反而武将地位更不如从前,倒是这浮夸之风由甚。孙承宗也是痛心疾首,今日这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了,让这年轻的帝王真正的了解真相,且大刀阔斧的进行弊制改革。

孙承宗的“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这句话,可以说是直指朱由检心中的痛点。上一世,就是自己太过于急于求成,不清楚前线到底是什么情况的前提下,连连敦促前线将领尽快出击。至使葬送了最后一只帝国对叛军能有一战之力的部队,还有他的指挥官孙传庭。

军事方面,不算孙承宗,朱由检最想重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十八章 密谈(2/2)

就是孙传庭、卢象升、毛文龙、曹文诏,袁崇焕肯定是要用的,还有一个不知道大家能猜到吗?不是洪承畴,那是祖大寿!祖大寿是一位彻彻底底的武将,他作战非常勇猛,且指挥有方,曾多次重创后金,要不朱由检前段怎么会先提拔他为辽东总兵官呢,把整个辽东都托付给他了。放心啊,祖大寿能耐苦战,好几次弹尽粮绝,却始终能坚守如故,虽然最后也投降了,但朱由检信任他。

孙承宗那自是不必说了,他在辽东与满清作战二十几年,深谙清军战术和辽东的防务重点,可惜屡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陷害。朱由检是不会让这上一世凄凉和悲壮,再次发生在这一世了。否则那可真是又白活了一次!

所以,当听到孙承宗的“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检心底就不由得一阵的悚然,皮肤都突然冒出一股冷意。

“爱卿的这些话可以说直指弊端啊。”朱由检看着孙承宗不由感叹感叹。

看着王承恩给孙承宗续了壶茶水,朱由检又道“咱们君臣之间呢,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朕信得过老爱卿。朕觉得,这问题出在哪儿现在是知晓了,可要全盘改革的话,那阻力肯定不小,难呐……。”

听到此处,孙承宗也有些寞落,要不然这几年他也不至于闲散在家了。

朱由检也是一脸无奈,往后靠了靠,好让自己坐的舒服一些“这其间的利害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牵扯甚广,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孙承宗活了这一把年纪,虽说是非常正直,但他却不是莽汉,知道事有轻重缓急,语气中带着试探“那陛下既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节,那该如何是好呢?”他真不知道,这新皇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孙承宗的顾忌,朱由检当然清楚。他也知道,孙承宗关键是对自己这个皇帝不了解,所以不敢把话说得过了头。

为打消他的顾虑,大帝朱由检做出了决定必须先把一些事说开,免得以后君臣不能敞开心扉说话,那可就划不来了。

站起身来,朱由检在大殿内来回踱了几圈,又折回坐到了椅子上,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得。对孙承宗道“孙爱卿即为皇兄帝师,吾当以帝师待之。故吾君臣之间,无需有任何的顾忌,即便言论有过之之处,也无责怪之意!朕可以保证,说到做到!希望先生依然。”

孙承宗大为感动,作为帝国的皇帝能对自己的臣子如此承诺,那还有何疑虑的呢!即使自己身为先帝的老师,当年先帝也不曾如此待过。

“老臣遵旨,士为知己者死,君如此待臣,臣定会尽心竭力,为大明中兴死而后已!”孙承宗非常感动且诚恳。

“爱卿言重了,朕不光需要爱卿助朕实现这大明的中兴,还希望孙爱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啊,哈……。”崇祯愉悦的哈哈笑了笑。

听闻皇帝这话,孙承宗也“嘿嘿”的摸了摸自己脸颊上的络腮胡须。

“朕倒有个想法,很希望爱卿鼎力相助啊!”笑了一会,朱由检说出了自己的一个计划。

“万岁请讲!”声音还是很洪亮,孙承宗知道皇上要谈及正事了,也一脸的肃穆。

“咱这大明朝历来都是重京畿而轻外省,而且历来就在这京师属地集结重兵,这重兵现在到底强到什么程度呢?咱这三大营号称可是有47万之众的,可到底有多少空饷呢?就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虚额虽很多,但半数应该有吧?战斗力强不强呢?爱卿可还记得“庚戌之变”?1550年6月嘉靖二十九年,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率军犯。而咱呢?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任由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于饱掠之后,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仍由古北口退去。人家来去自如,咱的“天兵”呢?依着坚固的城防“打退”了顽敌。这打退敌人的感觉是不是很古怪,为什么还有人认为是“赶跑”了鞑靼,打了“胜仗”了呢?”越说越来气,朱由检真的心下不爽。

孙承宗也是汗颜“?”

其实,还有更让人难受的,朱由检只是说不出口,只是心中默念还有自己前世,也就是崇祯元年的京城保卫战,那才叫窝囊呢,凭借坚城打退后金,满朝的大臣、还有部分军队,打仗不行,可都是抢功能手,人家“打胜仗了吗”!只是现在不能提这茬啊,不是还没发生吗。

长舒了一口气,朱由检抛却烦人的心事“孙爱卿,汉武帝那会儿,可是打的匈奴差点灭族而远遁的;成祖那会儿也是打的蒙元分崩离析的,那才叫胜仗!咱被鞑靼围了京师,这是耻辱啊!可咱这号称47万大军的3大营以及朝中大臣有几个感到脸红的,又有几人为此而能励精图治的?”说的兴起,朱由检“啪啪”的拍着桌子。

孙承宗也顿觉老脸发红又不由得想到万岁是个雄主啊,看来大明中兴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