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 争天抗俗(1/2)
发泄一通,怒气少减,崇祯返身回到龙案前,但并没有坐下,只是微眯龙目略加冥想,继而挥笔书下三道谕令。
放下御笔,待字迹稍干,崇祯抬头望向王承恩道“这份给内阁送去,要他们务必督促地方衙门,要他们务必在十五日内恢复漕运以保畅通;这两份分别飞传魏忠贤和曹化淳,告诉他们,接到手谕即行签押,签押半月后,漕运若还无法畅运,就让魏、曹二人联手一同给通州、江南两大商会施以压力,要他们立即恢复北上水运并保以周全。要让魏、曹明白,若遇阻碍,他二人可大胆采取强硬举措!要他们放手施为,朕在这儿给他们罩着呢。哼!商界魁首独霸南北商会,可谓是霸道至极!他李家只手遮天,那朕就斩断他这只手!正好,大伴,给曹化淳带道朕的口谕朕给他特权,要他迫不得已至极,可将李家连根拔起,无须有任何顾虑!至于那檀木生意,大伴,你暂可寻个可赖之人接管吧,待平稳再另作安排。至于盐商,哼!扬州的头号大盐商汪福光,朕对不住了,杀鸡骇猴,就拿他是问。至于盐引,全部收归官家,由盐政衙门全部接管。还要要告诉曹化淳,要他的手干净点,李、汪两家的钱不好拿,还是不沾为好。”
王承恩躬身领命,接过崇祯摆在龙案上的那几份谕令,转身走出房门,唤来亲随小太监一番叮嘱。
崇祯是想可以借着此次漕运阻断事件干上几件大事,有些事解决起来极为棘手,但也决不能手软。特别的,崇祯很想借机废除“纲运法”,恢复“中开制”,但还需完善。
这事决不能拖,要打,就要打得他们哑巴吃黄莲有口难言!谁让你们自作孽来着,这也怪不得朕,崇祯暗道。
本来吧,当前朝廷的税收中仅盐税就占去半壁,所以,这才导致盐商的心气渐高。盐商们认为,朝廷绝对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对于这些,崇祯自是非常明白。但,崇祯也清楚地记得,再过上几年,这些盐商在东林党的辟护下,竟然连本就上交数目不大的税银都不愿意再交了,不光不交,在“不可与民争利”的口号下,这空出来的税额,还全都慢慢的转嫁到了,早已身处水深火热、贫困潦倒的农户头上。
可恨的“不可与民争利”,改!一定得改!崇祯暗暗发誓。
待王承恩返回房内,崇祯又写好了一份谕令。
吹干墨迹,崇祯对王承恩道“大伴,这是给两淮盐法道龙遇奇的。咱这位盐法道大人啊,哎!怎么说呢……。”
随着着崇祯的叙说,王承恩也慢慢对这位两淮盐法道龙遇奇大人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
龙遇奇此人倒也不坏,曾捐俸买田,创办过维扬书院用以培养人才,或许他也为了攒攒声望吧,这也是大明文官的通病,声望、名声看的比性命都紧要。另,在他巡按三秦时,他的腰杆还是比较硬的,能做到不畏权贵,不怕得罪宦官梁永,上疏救出被梁勇诬陷入狱,同样不畏强权的满朝荐。这些事本应得到朝野的尊重,包括当今天子崇祯陛下,但是呢?崇祯现在可是恨他“恨”得牙痒痒,当然,这种“恨”,并非是那种对贪官污吏想一刀削首的“恨”,而是另有其因。
那是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龙遇奇在出任两淮巡盐御史期间,其大力推行的盐法改革之事。龙遇奇盐法改革的做法就是,将淮南盐引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这就是著名的“纲运法”。
这“纲运法”其实质是什么呢?起意是,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即“纲商”,由纲商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此次盐法改革,允许官盐私营,放宽了盐业国家专卖的经营权,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盐商富豪,为明后期徽商、晋商等著名“商帮”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是这个“允许官盐私营,放宽了盐业国家专卖的经营权”,才被当今天子崇祯陛下“怀恨在心”的。
“大伴,派得力人手,带着朕的这份谕令去见龙遇奇,定要当面告诉他盐法改革经他手起,当应经他手止,官盐绝不可私营,立即废止“纲运法”。要龙遇奇明白,盐法事关国计民生,绝不可放权与私,当收归官家,由朝廷专营,复行“中开法”,这是圣命,定要龙遇奇务必执行。至于如何去做那些盐商的工作,那是他的事,朕不会过问。朕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79 争天抗俗(2/2)
是接到朕的谕令后的一个月为限,其后盐业经营权当回收官府,此事交就由曹化淳去监督执行,阻挠者定严办,绝不姑息!”说话间,崇祯用力地攥了攥拳头,神情间透着一股坚毅。
“皇爷,如此一来,牵扯的面是不是太大了点?万一……?”王承恩没敢把话说完。
见王承恩说话间流露出隐隐的担忧之色,崇祯踱步来到他身旁,用手轻按其肩头,语气里有一种与之年龄极不相符的沧桑,道“大伴,有些话,朕不便就说的太过明了。唉……,你道朕愿意这样?大明现在可谓是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可这些富可敌国的商贾哪个真心体谅过帝国的难处?朝廷极力去保护他们的利益,还少收他们的税赋,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地位,可他们呢?他们不光不知恩图报,反倒是变本加厉!税银那是能少交的就想着法子、寻着各种借口来少交,更有甚者,他们还鼓动某些朝臣寻各种借口来免了他们的税银,真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如此,朕觉得,反倒不如严肃国法,大家都按规矩来办事的好。对这种人,就是要断了他们的无休止的贪念,要让他们明白,他们该得的,国家不会要;他们不该得的,国家绝对不允许他们拿,伸手来拿,就会被国之大法斩了他们伸出的手!没有国家的安宁,他们也没好日子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道理也定要他们明白其意!满嘴的仁义道德无用,倒不如多给国家多交些税银来的实在。朕!就是一个求是不求虚的皇帝!为这,若有后人想骂的那就去骂好了,为谋天下苍生之福祉,朕觉得这么做,值!”
看着皇上那少年的面孔,嘴里却说出好似历经无尽沧桑的话语,王承恩眼眶里的泪水开始打转,哽咽着声音道“皇上,你受苦了……。”
话语不多,却是透着浓浓的关怀,崇祯也是感动至极“好了,大伴,没必要伤感什么。只要铲除了这些毒瘤,朕相信,大明定会重换新颜,中兴有望!”
王承恩的胸腔间好像瞬间注入无限的春光暖意盎然,猛地点了点头“皇爷……,大明定会在皇爷治理下得到中兴的。”
负手而立与上书房门外宽大的台阶上,崇祯举目远望,他仿佛看到一片荒芜废墟的土地上,到处盛开着鲜花,老人的脸上那欣慰的笑容,孩童玩耍发出愉悦的欢快,这一幻境不由让他想起了一个故事
战后,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居民后离开。路上谈起了观感,甲曰“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一定能!”甲“为何?”乙反问“你看见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一瓶鲜花?”乙便道“对,一瓶鲜花。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是的,崇祯坚信只要自己有这份信念,还要大明全天下臣民都保有这份信念,那么帝国即便是变成废墟,我们也能走出低谷,依靠自己的双手来重建家园!信念!对,就是信念!一个民族只要灵魂不灭,注入永恒的信念,那么这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他们都能够把任何奇迹创造出来!
内阁的办事效率还是挺快的,王永光新官上任三把火,办事不敢拖拉,内阁令迅速颁发,快马飞传通州、苏杭、南京等地十日之内漕运务必恢复畅通,京师所需米盐等必需品必须立即恢复供应!逾期不达,定加严办!
王承恩派出的大内高手,也身怀皇帝谕令亲赴南京、苏杭,向魏忠贤、曹化淳去递送。
内阁的事无法瞒住只手遮天的大商办李家和扬州头号大盐商汪福光的耳目,内阁的政令刚用完印,那边就有人快马向他们飞报去了。
当地府衙还没接到内阁令,王福光提前半日就开始召集扬州当地三万引以上的盐商开始秘密集会。
而通州李家,为了避人耳目,则以勘察河道为名,悄悄的来到通州皇木厂码头密室聚会。通州商会会长李家国自是在场,江南南京商会的会长李家斌也以处理商务问题为由赶了回来,当然也在场。李家斌是李家国的亲弟弟,这等大事当然还是亲兄弟靠得住。
掌控大明帝国财税大半江山的两大财团,在不同地点,却怀着同样目的,不约而同的召开了一场以“如何对抗朝廷税监”为题的秘密大会。
至于会议的结果如何,他们的结局又如何,且等咱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