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十六章 谋略大草原

正文 第十六章 谋略大草原

   正文 第十六章 谋略大草原(1/2)

朱由检是个非常自律的帝王,对待后宫的一后二妃可谓是不偏不倚,有规律的游走于三宫之间。他现在就坚决的拒绝了由她们来乾清宫侍寝的惯例!那样太没意思了,这样多好啊,还可以换换环境调解下心情,最起码不至于审美疲劳吧,再说咱朱由检又不是好色之徒。他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处理公务上,都很会进行自我调节,有时间还会独自一人在乾清宫休息段时间。如此一来,好处显而易见!不光后、妃们满意,他朱由检自己现在也是精神头十足,还映衬着在处理国事方面也显得精力旺盛、游刃有余的样子。

说起帝国大事,朱由检从来不敢马虎,特别是对外军政方面,现在除了在辽东方向和后金焦灼的战事外,朱由检现在还将目光投向了,上一世自己一直比较忽略的塞外大草原。

由于林丹汗对喀尔喀五部兼并,致使察哈尔属部很是恐慌,导致敖汉与奈曼二部于天聪元年天启七年六月间叛逃至后金,并与后金签订反察哈尔的军事同盟。

就如后世,小倭国规划的战略部署那般若想吞并中国,必先征服蒙满!现在的后金虽然还没有取大明而代之的野心,但是也有要吞并蒙古草原的想法。朱由检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后金还会有后续的动作,林丹汗愚蠢的执政方略的也在给后金不断地创造着机会。

当得知敖汉与奈曼二部与后金签订反对察哈尔的军事同盟后,愚蠢至极的林丹汗不光不知道思过,抓紧修好与其他部落的关系,反倒是还做出了更为出格的事他唯恐其他属部也纷纷效仿敖汉与奈曼二部所为,故而发兵比自己弱小的乃蛮、黑石炭等部,并将他们一战吞并,只留下了拱兔一家,拱兔部驻于宁远边境,对察哈尔最为恭顺。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拱兔也很快被察哈尔一并兼并。

林丹汗这种自撤藩篱行为加速察哈尔各属部投奔后金进程。可见,由于对林丹汗兼并政策的不满,察哈尔各属部贝勒开始投奔后金,最终导致察哈尔汗庭东南与后金之间的屏障全部丧失,所以西迁哈喇慎、土默特与鄂尔多斯等西部蒙古诸部。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由得摇了摇头鼠目寸光的林丹汗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但他知道,这个察哈尔林丹不光鼠目寸光,而且还是个豺狼,一头愚蠢至极的豺狼。

1628年,天聪二年崇祯元年,置于后金与喀喇沁的拦路虎部多罗特部,被后金迅速击溃,其部众大部分沦为后金的奴隶。随着两地交通的打通,皇太极立即遣使要哈喇慎部速派人商议同盟之事。自此,后金最终扫清了察哈尔部在辽东残余势力,为双方同盟奠定基础。

大明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阻止林丹汗的愚蠢行为,但是朱由检感到希望还是非常渺茫。林丹汗不光对草原的其他部落大加兼并,还对正在辽东和后金攻伐中处于不利局面下的大明进行讹诈,而不是想着如何结盟大明共同对抗后金。

如今察哈尔林丹突然兼并炒花部,对大明来说事态之严重无异于后金占领山海关。

还有一事,说明了林丹汗的贪得无厌,他不光抢夺其他部落大明赏赐的礼品,自己还无耻之极的派万人之众的队伍进京讨赏,要知道,当时同样傻的冒气的明朝,可是按“进贡”队伍人头进行封赏的。大明朝臣也是怕不给的话会生祸端,人数再多也每每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但察哈尔林丹明知大明东有后金之患,还在西部要挟我后方以满足私欲,称,只要加以赏赐他们就会停止继续兼并。但是这等要挟让大明的臣工很是不解,这些个蛮夷怎么就是不满足呢?

大臣不明白,朱由检却很清楚看似慷慨的、无代价的,一直给予对方不尽的好处,是得不来感恩的。往往会由开始的感恩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磨平,逐渐成了习惯和坦然,一旦哪天你有了困难,给少了会不给了,那以前的好处就会白付出了,换回来的很可能将是仇恨。就像后世的那个小孩每天给一个乞丐2元钱的故事结局一样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为什么只给我一块钱啊!那一块钱呢?什么?被你买冰糕吃了!

大恩未必换来恩德,但必会换来豺狼!

朱由检知道历史的进程,林丹汗这种自撤藩篱行为加速察哈尔各属部投奔后金进程,可见,由于对林丹汗兼并政策的不满,察哈尔各属部贝勒开始投奔后金,最终导致察哈尔汗庭东南与后金之间的屏障全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十六章 谋略大草原(2/2)

丧失。感到危急的察哈尔林丹才决定携10之众西迁哈喇慎、土默特与鄂尔多斯等西部蒙古诸部,也为最终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对大明十分不利的局面的发生呢?这是朱由检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联纵其他小部落?使草原上形成一股可以达到足以抗衡察哈尔林丹的力量!这样或许可以限制住察哈尔林丹野蛮兼并的行为。哪怕他察哈尔林丹由此仇视大明,在朱由检看来也是值得的,毕竟相对于大明,察哈尔林丹还是对一样野蛮、而且十分强大的后金,充满的敌意更浓一些,这也是大明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点。

关键是由谁去游说那些正在备受欺压蒙古小部落,使他们接受了“合纵”的主张呢?谁是战国七雄时期的苏秦呢?朱由检一直举棋不定,到底选用谁。

有点烦躁的朱由检台步走出了尚书房,站在店外平台之上,遥望天空,感受着微微的凉风,头脑清醒了不少。朱由检有点困惑,这一世的天气好像没有上一世的那样过分的冷了,虽然还是很冷。

抬头望天的朱由检好像突然来了灵感般,两个人的名字突兀的出现在脑海之中杨嗣昌;曹文诏。

虽然有些突兀,但是让朱由检心下大喜着啊,此二人正和吾意!这两人在自己上一世可都是忠心护国的“良相”、良将啊!

还有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大明皇帝如此高兴啊,因为咱朱由检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对蒙方略先由一苏秦般的人物游说蒙古各部,使其能够相对的团结在一起,以大明为主导,再使一良将整合其组成的联军部队,假以时日,就可以形成一股让林丹汗和后金都不敢小觑的军事力量。林丹汗感受到来自大明和后金的压力后,必然会趋向一个对他们相对温和的大明,再加上咱大明对后金即将采取“经济制裁”,如此一来,那后金的好日子可就要到头唠。

这不一想到,文有杨嗣昌游说八面;武有曹文诏征战四方!你说咱朱由检能不高兴吗“哈哈哈……!”

突的一声大笑,吓坏了周遭一众小太监、一群小宫女,朱由检大笑完毕,小眼珠在眼角偷偷地瞄了瞄,满是呆滞表情的这些小鲜肉们,心下“嘿嘿”干笑两声。

先说杨嗣昌其人

杨嗣昌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实务官僚,既不属于东林党,也不依附阉党。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匪战略,被崇祯帝视为力挽狂澜的希望。同时,他还主张加派剿饷、练饷,主持对清议和,最后在督师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死去,客观上属于为国捐躯。

当听闻杨嗣昌去世的消息后,朱由检很是失落和伤心,也上这位帝君丧失了不少斗志,并赋诗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入参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凯还朝,麟阁铭鼎,讵料乘箕谢世,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爱颁谕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祗服,钦此。

再说曹文诏其人

捐躯死国的曹文诏,他的死让朱由检非常震惊,就连洪承畴都悲从中来的痛苦不已。

曹文诏卓越的军事能力和英勇谋略,在剿灭农民军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也是一名悍不畏死的战将,战场之上,曹文诏四处救急,哪里出现敌情,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曹文诏作战勇猛,颇有谋略,常用计谋,多设伏兵,打的都是歼灭战,经常擒杀俘虏农民军首领。他虽然武功了得,但是文功不足,是一个很彻底的武人思维,所以和一些文官多有不睦。但是由于农民军越剿越多,最终也是孤木难支。曹文诏勇毅而有智略,忠诚而能容人,军事才干极其突出,号称明季“良将第一”,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能得来的。

另外,曹文诏也很受士兵的爱戴,这也是朱由检决定用他去带领蒙古骑兵的一大理由。传言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曹文诏领兵有方,深得部众信任。一次,曹文诏被包围时,有一士卒被俘,这个士卒情急之下大呼“将军救我!”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则故事,三国年间魏国良将张辽被围困时,亲兵喊得是“将军弃我乎?”一个是感叹,一个是反问,由此可见,曹文诏受士兵信任可见一斑。

圣意一定,朱由检回转尚书房“承恩,拟两份圣旨,一,宣称病挂冠,隐居家乡的原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杨嗣昌即刻进京见驾;二,宣辽东都督佥事曹文诏即刻进京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