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桑署茶司(1/2)
强压心中的怒火,崇祯盯着魏忠贤道“魏卿,如此说来,此祸事乃汝口中的那些兔崽子们瞎胡闹所致老?”
魏忠贤一愣,暗道我没说是他们闹得啊?
“皇上,这也怪不得他们,他们也是想为朝廷多收取些税银而已,实非私心尔……。”魏忠贤忙一通解释。
不管魏忠贤如何解释,崇祯还是异常的笃定你魏忠贤在江南的耳目不就是那个李实嘛,他可是你忠实的走狗啊。
“苏杭南京等地均爆发了抗税风波?事态严重否?”崇祯想弄清楚这次事态是否严重,这突发事件确实有点出乎了他的意料,没遇到过,原本的历史上不记得发生过这事啊。
“这几处的税所均遭暴徒强拆,税官远遁不敢办差。那些刁民商贾实为可恨,请皇上发兵尽屠之!”魏忠贤恶狠狠的道,他一心的想让崇祯派兵杀掉这些让自己颜面尽失的恶徒,好给自己出这口恶气。
崇祯沉默起来,他在心中暗暗权衡利弊,放久才道“如此说来,此次事态甚为严重。嗯……,这样吧,魏卿,你切回府休息,待明日上朝再同内阁、部老,商议商议如何处置再说吧。”
不说内阁还好,一说到内阁刚好就把魏忠贤的另一个话题给引了出来,本来他也是想找个借口来说这事儿呢。
“皇上,黄立极的事老奴也听说了。次子如此大胆,办事竟如此疏忽!不惩戒一番不足以使其引以为戒。皇上就该对他从重处罚,就该让他长长记性了。皇上,老奴还听闻黄立极拿出了自有良田一千亩充入官田,不知是否属实?”魏忠贤大有怒其不争的意思。
崇祯自是明白,魏忠贤这是在变相的给黄立极求情呢,他是希望自己别对黄立极再行进一步的处罚了。
“一千亩?看看人家太康伯,他老人家总计也就留下了百亩自用田而已,这就很不错嘛。”崇祯话里有着浓浓的含沙射影之意。
“呃,这……,哦……,也是啊……。”这下,魏忠贤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也没法再接皇上的话茬。
“好了,黄立极的事你就不必费心了。内阁首辅一职,朕不是交由你的同乡王永光了嘛。呵呵,魏卿放心就是,你切回府歇息去吧,要想办法尽快平息抗税一事,此非小事。至于那个苏杭织造太监李实甚为可恶,办事不利引得商乱。王承恩啊,连夜给大理寺、监察司下道朕的手谕,令其派人前往将苏杭织造太监李实缉拿归案以正视听,也好给那些乱民一个交代。不过,魏卿,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被此次所为的抗税事件给搅乱了方寸,这商税法度要从严执行,不服者尽可绳之以法,以儆效尤,但有再犯者绝不姑息!”崇祯还指望魏忠贤帮给他挺过这阵呢,不过心里却暗想等抗税事件平息后,再慢慢削了他的势力吧。
原锦衣卫地方外围人员,一部分人手并入大理寺的刑侦部门,犹如现在的刑侦、特勤人员;还有一部分有刑讯经验的人员,则充入监察司,或明或暗的从事检查、排查工作。
至于王永光和魏忠贤是同乡、被世人认为是阉党这事,崇祯还真不在乎,虽说在大部分人眼里,王永光就是阉党成员,其实崇祯看的却比谁都明白王永光因与魏忠贤是同乡,又与东林党不睦,才被魏忠贤视为己类并大力荐举的。但纵观王永光一生其可谓是为官清廉,为人耿介,亦甚是反对阉党之所为,还曾为困禁在秘狱中的“东林党”成员疾呼,从而为阉党所嫉恨矫召斥责终至“疾归”的。
“不过,朕还要给魏卿个提醒,不可分心旁骛,你要有个心里准备,此次抗税风波影响定会恶劣,若处理得不好,汝就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吧!到时,朕也不好袒护与汝。”听崇祯如此说,魏忠贤变得哑口无言,崇祯这冰冷的声音顿时使得魏忠贤心下发凉、浑身冷意森寒,当下也不敢多言连连告退,他要抓紧回家想法子,看看如何才能尽快妥善的消弭这次因税变诸事,在社会上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有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对于因加大商税收缴力度所引发的此次抗税事件,对崇祯来讲可以说是一次机遇。崇祯可以借此次事件的爆发,大力削弱魏忠贤的势力,就如借机拿下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一般。
织造署,为皇室督造和采办绸缎的衙门,明代于京师及各地设织染局,又在南京、苏州、杭州置提督织造太监各一人,掌丝织品织造,供皇室消费这织造署织造为五品官,但却是钦差啊,实际上的地位确与一品大员之总督、巡抚却相差无几。织造往往是皇帝心腹,随时能够密奏地方各种情况,为皇上耳目,但现在江南这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52章 桑署茶司(2/2)
处织造长官却是由魏忠贤的心腹亲信太监李实一人主管,实权很大。李实不光给魏忠贤搜刮钱财,同时他还承担着为魏忠贤检查地方、密折奏报各处情况的任务。
“大伴,这宁苏杭织造提督一职你看谁合适?”崇祯现在需要慢慢的将织造牢牢地抓回手里。
虽说现在欧洲在大明购买的货物并非是以丝绸为主,而是以茶叶、陶瓷为重,但是架不住崇祯要大力发展服装业来赚外汇啊,毕竟丝绸服装制作工艺还是大明称霸当今世界的。另外,茶叶也要牢牢地抓在手里,特别是海关出口定要严查,茶种、树苗决不能被人带出,这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加以约束才可。原本历史上,就是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他们就派奸细到中国来偷茶种、茶树苗。其中有个叫罗伯特福琼的人,就在1839年至1960年间就走私到印度两千株茶树苗,近两万发好牙的茶树苗,还有八名制茶工匠落根印度,自此至今印度红茶风靡世界,反观中国则退居其后只能响名东亚的地步了。至于陶瓷,一定要把烧制工艺和染料配方更是要牢牢地严控以防外泄。相关法律一定要尽快完善,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来对待才行。
崇祯暗道眼下,还是借机将这些行业抓到自己手里得好。
王承恩还没回答,崇祯就又道“大伴,派人将曹化淳唤来。”
王承恩忙快步出殿,唤过值守太监,吩咐他速去传唤曹化淳。
不管其后曹化淳是不是主动开城投降李自成的,就目前来讲,崇祯还是非常相信他的。首先,曹化淳并没有和魏忠贤同流合污,且其还非常有能力,就其掌管的军队“破勇卫营”就可称得上是明末强军之一。在曹化淳的培养、操练下,这支破勇营不禁培养出了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统领级别的强悍勇将,还把这支破勇营培养的忠诚无比。派出去与清兵作战的部队,虽是不敌但却死战到底,直至全部阵亡却无一人投降。你说这样的曹化淳能不被崇祯所信任吗?虽说地位定是比不上王承恩,但也不失崇祯的信赖。至于后来被记载的曹化淳泰若自然的饮酒、开城投降做出“贰臣”一事,真假暂且不论,就算是真的的,崇祯也不会太过计较,那时候谁不为身家性命着想!何况那还不一定是真的。
崇祯半躺在龙椅上眯着眼正思索着如何处理税变一事呢。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草原的乱象、后金的嚣张、陕西的民乱、天下各地的兵匪、现在又弄了个抗税暴乱,再加上小冰河加重带来的天灾,一切等等弄得崇祯脑袋都变得老大,感觉双肩上的压力都沉甸甸。
乱麻思绪纷杂间,就听得殿外传来王承恩的声音“哎呀,曹公公你总算来了,快快进去,皇上找你有事吩咐。”
王承恩的话音一落,就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传进殿来,脚步虽是急促但却踮着脚尖快步走进来的。或许是怕声音太大惊扰到自己吧,崇祯暗道。
“下臣曹化淳,叩见皇上。”曹化淳快步进得大殿,来到龙案前跪下参拜。
睁开眼睛,崇祯稍稍坐直了点身体,他确实有点乏了,本来今晚的一桩好事被魏忠贤给搅了,心情本就不爽,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抗税事件的发生,更使得崇祯心神俱累,不过这会儿见到曹化淳,崇祯的精神好了不少,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在眼前晃过,不由得和曹化淳打起了哈哈“嗯,呵呵,止虚子先生来了啊。”
曹化淳一个激灵那个激动啊,皇上直呼自己的道号,这可是隆恩惠泽的征兆啊,忙又是一个叩拜“皇上折煞下臣了。”
“呵呵,什么折煞不折煞的,你这道号很不错。来止虚子坐过来,朕有事相商,大伴你也坐下歇息一二。”崇祯笑呵呵的道。
几人坐定,崇祯开口道“这样,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渎职引发南直隶诸地发生抗税事件,朕已经下令将其拿下。现在,朕有个想法,就是打算要汝前往,一来,接掌苏杭宁织造署;二者,接掌江南诸地茶马司,这署、司两部均由你掌管,不知止虚子意下如何?”
曹化淳自是知道,这两个部门可都是即有实权,又有实惠的部门啊,非皇帝红得发紫的亲信不得掌管,现在这两个部门被皇上一下子全都派给了自己,那自己岂不是皇上身边比那些红的发紫的人物还要紫!怪不得今天早上就看到还几只喜鹊直冲我叫呢!
“下,下臣叩谢皇上隆恩!”曹化淳一下子滑下座椅,纳头深拜。
“哈哈哈,好了好了,起来吧。朕还有话叮嘱你呢。”崇祯走下龙椅,一把拽起曹化淳,反正现在大殿里没外人,就两个自己信任有加的大太监,随意点本就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