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150章 相权更迭之首辅

正文 第150章 相权更迭之首辅

   正文 第150章 相权更迭之首辅(1/2)

许自强、潘可大、程龙、陈于王四大游击各自行事,除陈于王一路留守大营,其他三路均按各自划分的区域去荡平各地匪寇。

待崇祯帝收到洪承畴、马懋才的联名上书时,他正在朝堂之上怒斥着黄立极等人呢“尔等这是渎职!”

“哗啦、啪!”的一下,崇祯把一份奏折丢下龙案狠狠的摔在黄立极的脑袋上。

吓得黄立极等一众朝臣跪倒一片“请皇上息怒。”

“要朕息怒?哼!这朕能息怒嘛!月前,朕就反复告诫尔等,七月浙江沿海风浪极大,每年均生海崩、海沸之事,特地叮嘱汝安排地方官吏引以为戒妥善安置民众,可汝倒好,把朕的话都抛脑后去了!黄立极!汝为何不下内阁令加以督促!”得知浙江海啸伤民数万,崇祯可是心疼坏了,恼怒的他正指着黄立极不住地咆哮。

崇祯只记得今年七八月份绍兴这里会发生丧民数万的海啸,但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他确实是记不太清了,为此,他还专门叮嘱过黄立极,要他叮嘱浙江府衙重点关注此事,做好相关工作,妥善疏散安置当地民众。

可黄立极呢?因各地沿海区域海沸那是每年都有发生的,他早已麻木也没太在意,还以为是这年轻皇帝神经有些过敏了,晚上几杯黄酒下肚就把此事给冲到了脑后。

崇祯呢?他早就被漠北、辽东、陕西的战事给引走了目光,这事也就忘记了,要不是看到这加急奏报,他还想不起来。唤来黄立极一问,在这厮支支吾吾间相告后才知,内阁竟也没有为此事下发内阁令!气的崇祯当场就想砍了他。

看着哆哆嗦嗦跪在地上的黄立极等一众大臣,崇祯也没有理会,而是指了指砸落在黄立极身前的那份奏折,道“那个就是浙江巡抚张延登递进来的折子,诸卿先看看吧!”

值守小太监忙走去弯腰捧起地上的那份奏折,走到孙承宗身前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由这位帝师首先参阅,而后再传阅其他一众大臣。

孙承宗细观奏章,其内容为臣,浙江巡抚张延登跪奏,今七月壬午,浙江海溢,杭、嘉、紹三府飓风淫雨,海宁、萧山山阴、会稽、上虞等滨海及城郊海沸难阻,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坏民居数万间,溺人畜数万,……。仰祈圣鉴事。崇祯元年七月。

随着奏章的传阅,大殿内议论声渐起。

“又是海沸啊……”

“此乃人祸,否则岂会如此之烈……!”

“嗯,看来这朝堂之上必有逆臣尔……!”

待大臣传阅完毕,崇祯俯视着黄立极,道“黄立极,你之渎职害我百姓数万,看来这内阁首辅之职已不适合你了,回家闭门思过吧!”

说完,崇祯大袖一挥,侍卫一看立马冲将上来,一左一右夹住黄立极的双臂就往外扭拽,那意思走吧哥们,兄弟们护送你老回家吧。

听到皇帝的话,黄立极感觉天昏地暗浑身瘫软,他连喊冤的力气和勇气都没有了,只是强撑着身子,脱开侍卫们的双手(侍卫并不是真的死死夹住,只是形式上的虚扶,毕竟是文臣,谁知道那会儿再被启用?)冲御座上的崇祯磕了个头“臣,黄立极,叩谢陛下洪恩。”

看着被带下去的黄立极,崇祯心里即有一份心痛,又有一份轻松地欣慰,心痛的是那被海啸多去性命的数万百姓;欣慰的是,终于可以有了拿掉黄立极名正言顺的理由,了却了自己大半年来的一桩心事。

“众卿平身吧,接下来还要烦请诸卿议一议,朕,罢免黄首辅是否合理!稍后诸卿再商议甄选接替内阁首辅的人选吧。不过,朕倒是有意,让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来出任这内阁首辅一职,不知众卿意下如何?诸卿参议下吧。”崇祯金口玉言飞落太和殿角角落落。

“我擦……!”

“这……?”

“啊……?”

刚刚归位的一众大臣都瞬时愣神,让我们参议下?你老人家金口玉言都点了名,还叫我们如何参议?

孙承宗也是不由得一阵苦笑这个小皇帝啊,哎!不过还算不错,够果决的。嗯,这个王永光倒也不错,应能胜任首辅一职。

王永光现年四十又八,字有孚,号射斗,今东明县三春集镇油坊村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至今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主事、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等职。

明天启六年,转任南京兵部尚书,任职期间,兵营噪乱,永光单骑驰往,诛倡乱者数人,及时平息兵乱,亦是有勇有谋之辈。

历史上的王永光,忠于职守、勤于政事、忠厚正直、敢于直谏,深得皇上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50章 相权更迭之首辅(2/2)

用,每有事相商,不叫其名,呼官称“王尚书“,恩赐世袭少保。后因年迈归隐,著书有《冰玉堂集》数卷。

“陛下圣明,老臣附议,臣以为,单凭能力、资历、政绩而言,王永光足以胜任内阁首辅之职。”向前迈出一步,孙承宗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这个决策。

其他保皇派见孙承宗如此也都纷纷出列附议支持,其他人包括“阉党”也均出列附议赞同皇帝这个决议,只不过他们内心里则是腹诽不已还没让大臣们讨论呢?现在怎么就附议起来了?

“好!即刻下旨!命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速速入京出任内阁首辅一职;江南行兵大营都督袁崇焕,升任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并继续兼顾江南行兵大营行军都督之职!”崇祯见没人反对,随即发出两道口谕,分别给予王永光及袁崇焕一道新任命诏书。

黄立极之事了结,可浙江巡抚也是有直接责任的啊,按例也应处罚他浙江巡抚张延登才对,但崇祯却没有这样做。

“众卿,这里还有一份浙江巡抚张延登递进来折子,都传阅下吧。”崇祯示意让小太监捧着另一份奏折递给孙承宗,还是由他开始传阅。

这份奏折所述之事大致为

崇祯元年六月,闽籍周三老聚众数万攻打石浦、杭城等地。军情紧急,张延登投袂而起戎服登舟,冒着暑热誓师出兵歼帝。当张延登抵达贼乱之时,敌军正围攻昌国卫、爵溪城未果,听闻张延登率部将至,惊得退守台州大陈山。见敌军退走,张延登果断指挥会合三区指宁波、台州、温州三地士众,紧追不舍剿之,授予参谋成大用作战方略,命他烧毁敌人的巨舰,最终得以生擒敌军头目混江龙,并将贼首斩首示众。敌军残余部队遭受重创,所剩无几,又奔窜进入广东,明军耀兵而还。

“这个张延登很不错,处事果决,此次海事大捷,可以说是自嘉靖帝壬子后,久无此奇捷矣,此功堪比胡宗宪。本应褒奖,但因海沸一事处置不力,功过相抵暂不对其奖惩。王承恩,将朕的这个意思传与张延登听,要他好自为之,恭勤为民,以观后效!”崇祯还是有些看好这个巡抚张延登,有意对其栽培。

王承恩听皇上做出了对张延登处理的决定,忙躬身领命“臣谨遵圣命。”

了却了浙江海啸的纷争后,崇祯又拿过一道折子对孙承宗道“此乃陕西巡抚马懋才和江北行兵大营都督洪承畴联名递进来的折子,先生且观之。”

孙承宗接过折子看了良久方才合上递还,但却没有立马开口说什么,只是在那里捻须沉思。

“不知先生有何见解?”崇祯身子前倾看着孙承宗问道。

孙承宗见皇帝显得有些急切,就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虽然他并不知道皇帝为何对陕西民乱如此重视,天下乱民又不止陕西一处,只不过陕西较多了些罢了。

“陛下,老臣以为,马、洪之建实乃老谋之举。陕西民乱诱因即有天灾亦有人祸,多地民乱、匪祸由来已久,实非朝夕可平矣。老臣且以为马、洪二人之策可行,乃上上之策。”孙承宗沉思片刻回道。

见孙承宗如此说,崇祯也就放心不少,他也是担心朝臣分起弹劾洪承畴,扣上一个什么畏敌不前的帽子啥的。不过,现在有了这百官之首帝师孙承宗老先生的大力支持,看谁还出来找不自在。

“嗯,如此甚好!传与百官观之,众卿家都看看,马懋才、洪承畴二人这种不为眼前小利所动,扎扎实实一心一意处处为帝国安危思量之人,才是帝国之栋梁!”有了孙承宗的支持,崇祯马上就先给马懋才和洪承畴的行为定了为帝国安危着想,乃是国之栋梁的调子。

有了自己定的这个调子,崇祯倒要看看谁还敢悖逆自己的意思。反正陕西平叛这事他是铁了心的全权托付给洪承畴了,自己绝不干涉,哪怕是如历史上后金入侵那般,自己也绝不会召回洪承畴。不灭匪乱,绝不罢手!

“王承恩,下朝后速去向君宣会成员下道旨意,要他们安排适当人手在洪承畴平息民叛之区域,大力宣扬朝廷之新政,地主但有不配合者,可揪集民众将之缉拿,一并交由巡抚马懋才处置!这是圣旨,马懋才那边单独要发道政令,令其全力配合。同时,也要此圣旨之要义颁发各地,要让天下苍生明白,朕是站在民意一边的!朕乃平民皇上,既天授神权,亦下呈民意!”崇祯缓缓地语气显得十分的平和。

看着皇上的表情,听着皇上这说话的语气,王承恩就知道皇上这是暗自发狠了,他不由得有些为陕西那些不长眼的地主豪绅担忧起来了你们可要自求多福了,千万别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落在皇帝手里啊,那将会死的很难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