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6章闯王造反(1/2)
首战告捷,使得洪承畴麾下士卒士气高涨,各军将领纷纷自请愿做先锋为大军开路架桥。不过,洪承畴并没有被部下请战的激情给搅了心智,他还是吩咐下去,要各军各司其职,在加速行军的同时也要注意战场纪律不可冒进,还严令夜不收加大巡查范围。
现在洪承畴还拿不准王嘉胤这支叛匪的实力到底如何,单凭其赫赫威名和拿下府谷县城的战绩来看,就不得不让洪承畴对其重视谨慎行事。
洪承畴也早有腹案别人不知道大明当下的情况,可他洪承畴却是太清楚了。自皇上恩准他筹建北大营至今都快大半年了,可他手里能打仗的兵马也就这万把人,营地里虽然还有三四万兵员坚守大本营,可那都是些新兵蛋子,即便是在各卫所抽调来的,也是些没有怎么训练过的兵丁。这要是一个不注意,把这万把人给折腾没了,那可就亏大了,再想凑集兵马剿匪,不训练上几个月恐怕来了也是给民军送人头的货。他要力争保证本部大军安全的前提下,才考虑如何尽快去剿灭叛匪主力(现在还是以王嘉胤为主要目标,谁让他风头紧来者)。绝不可打草惊蛇,让匪首提前获悉自己要去围剿他们的消息,否则叛军主力流窜至山林可就不好办了。
洪承畴本想率大军绕道隶属延绥防区的神木县,先行断了府谷匪军后路,而后再挥军直扑府谷,一举歼灭这股胆大妄为的叛军。洪承畴之所以有这个打算,那也是他想借助神木特殊地理属性,其本就是朝廷抵御外敌的军事重镇,再加上其境内还有内长城这一地理优势,只要加以利用在此布置少许兵马,就可以遏制叛军的外逃的效用。到时候只要自己大军围了府谷,再慢慢缩小包围圈,聚歼叛匪就指日可待,谅他王嘉胤插翅难逃!
可计划不如变化大,就在洪承畴率军清剿完榆林卫周边大小十几股乱民、土匪,整军兵发神木之际,巡抚马懋才这头就传来了紧急军情延安府有一个自称“闯王”者,在安寨起兵造反!据夜不探得“可靠”敌情,这个号称“闯王”的人率有五千精锐骑兵,煽动其当地民众万余人,还裹胁着所经之地百姓约五万与之同进退,延庆府周边大小富户之财物皆被他们席卷一空,官兵多不敢与之力战,接战者也多有败绩。晴江甚盼洪督速往聚歼之!
洪承畴那个狂晕啊这个闯王是何方神圣?他手里竟然有五千精锐骑兵?我这个剿匪总督还没有这么多骑兵呢!还有五六万百姓充作兵员随军作战?这仗可怎么打?
感慨归感慨,也不能不去啊,回军吧!
这个闯王是谁啊?不用细说各位客官也应该知道,此人就是第一任“闯王”高迎祥,说他是第一任,那也就是说他后面还有“闯王”的继任者,那就是第二任闯王李自成和李自成侄子李过的养子第三任闯王李来亨。
这个高迎祥可是不得了的人物,此人早年就以贩马为业,喜好白袍白巾(难道崇拜赵子龙?)因生意常年往返于蒙古,为防马匪袭扰,花巨资蓄养了几千青壮善骑射护卫。因常年与蒙古人打交道的缘故,此人也十分勇猛喜好骑马奔射,善骑射且膂力过人,每逢马匪劫掠就身先士卒亲率护卫前往击杀。按理说他家有薄资不该造反呢?和以前不同,此次造反完全是因为朝廷弄得那个“丝绸之路”断了他财路的缘故,现在他被崇祯这厮力主打造的那个“丝绸之路”,愣是弄得他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又听闻王嘉胤这些人起兵造反活的有滋有味的,大为心动。愤恨加羡慕之下,高迎祥开了个家族会议,他立排众意变卖家产购买马匹武器,也准备起兵造反!他可是自以为自己兵强马壮谁也不怕,即便是朝廷官兵来了他也不会太过在意,打不过大不了跑就是了,谁让自己有好几千的骑兵部队呢,就是一般的官兵,也没有他手里的马匹来的多、骑兵战力来的强悍,打不过难道还跑不过嘛!
就这样经过了个数月的准备,本想还想再等等看看天下局势如何变动的高迎祥,这一日却忽闻官府已经得密报,知道自己私训兵马要造反这事了,延庆府还派出了官差准备前来拿他去府衙问罪。大惊之下,被迫无奈的高迎祥只好提前一个月与七月十日宣誓起事!杀了前来拿他的官差,并领兵席卷了各大城池以外周边广大乡村、小镇中的地主富户,并裹挟着沿途百姓一起再对其他的村落小镇进行扫荡。
高迎祥的这五千骑兵,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46章闯王造反(2/2)
说是和正规军比起来战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大明内地这五千骑兵的威势还是相当厉害的,要不他能把前来围剿他的那些地方守备官兵打的落花流水呢。
洪承畴听闻这个闯王实力如此强悍的时候,也着实的吓了一跳,不由得不让他打起精神来认真对待,对麾下兵卒也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兵员方面还在榆林抽调三千士卒、另抽调地方保甲团练的一万七共计两万充入队伍。除了就地取材,削制大量的长枪、投枪外,还通过参阅兵书,组织了一支三千人专克骑兵的长枪方阵、三千人的长弓部队,三千人的刀盾兵方阵、一千火枪兵、十门佛郎机小火炮、外加本部三千强悍骑兵。
准备就绪,开拔回旋,边行军边勤加军阵合练、单兵种军阵操练,万五团练则负责粮草押运、火药看管、巡逻警戒、充当夜不收进行大范围撒网巡查敌情,洪承畴可谓是用心良苦、布置缜密。
洪承畴是非常的重视闯王这支民军,可他手下的几位游击虽表面应诺,但他们心里却全然不把这个“闯王”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这个闯王也就是打打地方守备的那些所谓的官兵还可以,若是碰到自己这些训练有素的正规精锐,他们定也会像那些被自己人等轻易干掉、斩杀的民军一样的不堪一击!
这半个月来闯王的日子过得可真是舒坦,有滋有味的舒坦,光小妾就纳了三房。
躺在床上午休的高迎祥这会正算计着收获呢没想到啊!这银子说来,嗨,它还来的这么容易!以前拼死拼活的一老年下来能纯落个万把两就不错了,现在倒好,平日里那些个高高在上的地主老财,被兵丁绑来就吓得跪地求饶,有的竟还吓得尿了,真他妈好笑,这些人在自己拷打逼饷一番操作下,竟然“乖乖的”献上纹银十余万两,光黄金可就一万两啊,天呢!还有,还有粮食,粮食现在可还有三千多石,节省这点也够吃一段时间得了,爽啊!
安塞自古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可谓是山峦叠嶂易守难攻,此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
当大军进驻安寨王家湾已是天色大暗,洪承畴也只得吩咐大军沿着山峦安置营地,派出夜不收四下查探左、右、后军依次展开。
这年月的人由于营养不均衡,大都有夜盲症,非万不得已,一般不会搞什么夜袭,特别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今天刚好下雨,还挺大,所以在洪承畴想来只要警戒得当,一般不必担心被敌人夜袭,当然,自己也不大可能去夜袭人家。
有人说了,你这不是瞎掰嘛!陕西这两年可是持续大旱呢,哪来的大雨?唉,这样说是不错,在万历四十四年起,陕西西部地区就普遍爆发特大干旱了,到崇祯元年、二年,陕西半数以上地区均出现特大旱情,不叫旱灾!崇祯二年至七年,个别地区的旱情连绵不断。崇祯十年至十二年,每年约有半数的府遭受特大旱灾。崇祯十三、十四年,陕西再次发生全省性的特大旱灾。也就是说,崇祯十三十四年以前,并不是说陕西当然也包括山西,并不是全省都是干旱无雨,大多数时间还是集中在陕西西部、陕北大部等地区。还有别忘了,现在可是七月份农历六月,有道是“六月里的天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说的就是下雨,雨大了也会闹灾。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雨还是没有停,洪承畴就得到大股民军正向己方集结的消息,也是忙集结部队以待敌军。
洪承畴觉得这雨天正好,虽说火气不能用,但对方比自己多了不少的骑兵,在这满地的泥泞里应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这地形复杂的山脉地区。于是洪承畴下令,全军按命令集结到位,准备对安寨乱匪发起进攻。
这时候,因为雨天的缘故,火枪兵全部充当辅兵去主阵前布置临时削制的竹木长枪阵、陷阱、绊马索等物,这也是以防贼兵战马的突袭。主将是不可能率领所有军队向敌人发起进攻的,万一败了呢?所以主阵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先出动的当然还是许志强的左军先锋、右军先锋游击潘可大。两路先锋各有三千兵(临时补充了两千),弓、抢刀盾兵哥一千齐齐的左右列在主阵前方五里,反正雨天也看不太远,就等着那些乞丐民军前来送人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