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战前准备(中)(1/2)
除了在调整正规部队外,国民政府还在大规模的组建特种兵!
所谓的特种兵和后世实施特种作战的部队并非是一个概念,这个时代的特种兵实际上指的是配合步兵作战的骑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部队。
长城抗战之后,德国军事总顾问弗采尔就深感中日两军装备悬殊,指出中国军队“步兵必须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于攻击及防御时有良好成绩”,“兵器不良,实为陆军自趋灭亡途径”。
为改变现状,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出国考察军事,聘请外国顾问来华训练特种兵,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多次研究制定中国陆军发展计划草案。
1935年后经过整理建设,特种兵的系统才初步形成。
眼下国民政府的特种兵分骑兵、炮兵、高射炮兵以及装甲兵等等,其中尤以骑兵和炮兵为主。
国军的骑兵分为军、师配属骑兵和中央直属骑兵,按照国民政府不久前下达的调整命令,整个兵种的调整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整理军、师所辖骑兵,因为有的军、师属骑兵仅是虚名,有兵而无马。
为适应作战,逐渐充实与健全,并将有马者改编为搜索队,无马者编为徒步骑兵。
第二期整理中央直属骑兵,军事委员会原有直辖骑兵7个旅,即骑第1旅,骑第2、第11、第12、第13旅,骑第14、第24旅,另骑兵学校所属骑兵。
经过整理,除保留第14、第24旅外,其余与东北骑兵混合编成第3、第4、第6、第7、第10骑兵师,并任命东北军出身的何柱国为骑兵军军长,负责编训。
接着,又将骑第24旅编为团,隶属骑第2师。驻察哈尔、绥远新编骑兵第10师,山西骑兵第1、第2、第3旅以及甘、宁、青各骑兵部队因经费和历史原因,仍保持旧制,未予整编。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在武昌行营设立炮兵整理处,专负整理炮兵之责。
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吓一跳,南京方面原以为国内两百万军队,这炮兵少说也有能搞出几个师来。
结果整理之后才发现,此时现有堪用的火炮457门。
且因历史、人事等关系,编制不一,炮种复杂。
整理时,按炮种统筹编成,并补充器材、马匹。共编成两团制的独立炮兵旅4个,独立团5个,独立山炮营、独立野炮营、独立重迫击炮营各3个。
高射炮兵和装甲兵也在此次整编以及扩编的名录当中,但是情况同样令人担忧!
不仅仅如此,国民政府还对海军和空军都进行了建设,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曾制定了一个五年造舰计划。该计划以日本在华海军军力7万吨为对象,建造各种舰艇,计56万吨;后又根据将来战场之位置而又适于海洋根据地之条件,划分海军和军港等。
此后,海军为抵御日本,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新建和改造舰艇及飞机,建设军港,增设炮台,勘测航道,更换部分枪炮,培养抗战人才等,取得一定的成果。
中国的空军从1929年起才正式成为1个军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空军所属新旧飞机200余架全部被日本抢去。
到1932年,国民政府中央空军仅有50架飞机、200名飞行员。当时的空军“散漫而又微弱”,“只是作了军阀们政争的工具,对于整个国防,不曾有过些微的建树和功绩”。
因此,从“一·二八”抗战到长城抗战,制空权完全为日本掌握,中国军队的活动尽在日军的监视之下,在其轰炸、扫射下的伤亡更不知其数。
为此,国民政府着手规划建设空军,计划到1937年主要达到的目标是建设高级航空学校1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七百三十五章:战前准备(中)(2/2)
、初级航校2所、机械学校和参谋学校各1所,培养飞行员700人、机械人员2000多人。
此外还要建设空军27个中队,常备作战驱逐、侦察、轰炸飞机375架,加上教练救护机117架,总共432架。
建设航空制造工厂3所、修理工厂6所。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结合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进行大规模的演习,而这也是国民政府对日准备抵抗作战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1935年冬,陆军在南京东南地区进行了实兵对抗演习,参加部队为国民政府最精锐的第87、第88和第36师。演习分为东、西红、蓝两军,状况空前。
另外,各地区也进行了局部演习。特别是各地要塞防守区,演习在防守区内就地进行。
演习科目为对敌舰射击、各台之间的联络、步炮协同及联络、战场内追击、对上陆之敌攻防以及夹江临时封锁等。
海军的演习只是演练封锁江面的布雷,技术性比较强,规模不大。
比较而言,防空演习的规模较大。
国民政府根据防空需要,在全国划分9个防空区。各区内设情报所或分所,所下辖防空监视哨。
防空监视哨是1934年秋首都防空演习时成立的,由于没有雷达预警设备,就在各交通要道、重要设施地等处设立监视哨。
监视哨人员携带通信工具,配置在各大城市周围100至250公里的地境内,不分省界。
当敌机飞临时,情报员即将敌机数量、飞行方向乃至机种逐次传递,以使预警区做好防空或作战准备。
此项监视业务后又扩大,由防空区内的交通、通信机关,如铁路、船舶、公路、电报、电话及警察局、乡镇区公所等兼任,由成立的防空情报所或分所进行领导指挥,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防空监视情报网。
按照国民政府的整体规划,到1938年,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届时便有能力与日本一较长短,最不济不会一点反制的能力也没有。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骨感的。
国民政府如大规模的行动怎么可能瞒得过日本人无孔不入的情报机构,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日军方面自然是不愿给南京政府喘息的时间。
因此,在西南事变后不久,日本人就意识到了危险,他们一面在外交上对南京政府频频施压,以谋求更多的在华权益,一面在华北、在这片日本人涉足最深的地方加紧战备。
首先是在日军军部的命令下,关东军大批越过长城各口、虎视关内,虎视华北。
而日本朝鲜驻屯军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维持朝鲜的统治,也在鸭绿江畔蠢蠢欲动,几个师团的演习方案总是以华北、以中国内地为背景。
到四月份,日本国内各港口也多为军方征用。一船船士兵、装备及军用物资装上卸下,煞是忙碌。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正马不停蹄地开始向战时体制转变。
1937年4月,日军中国驻屯军开始在华北频繁地举行演习。
演习从最初的白天发展到黑夜,直至后来的彻夜不断。
演习环境也由一般的室内发展到室外,直至直接以宛平城等为攻击目标进行演练,枪弹也由最初的虚弹发展到实弹。
丰台、宛平一带,一时枪声不绝、杀声不断。
平、津其他地带,日军非法演习等军事活动也是日甚一日,平津、华北,一时像是被置于一只硕大的火药桶上,随时都有天崩地裂般爆炸的可能。
山雨欲来风满楼!
日军在中国东北停止大规模侵略战争后不足6个年头,又把战争的巨大炮口瞄向了平津,瞄向了华北。
华北上空一时战云蔽日,硝烟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