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西新窑村!
这是一个位于富金山与叶集之间的小村庄,也是日军回援叶集的必经之路。
王铁汉将阻击日军回援叶集的第一战场就设在了这里,由于不清楚日军回援叶集会动用多少兵力,因此王铁汉将所部战斗力最强的新九师布置在了西新窑。
除此之外,在右翼阵地,王铁汉又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
如此一来,西新窑一线的国军总兵力足足有一万三千余人。
话说日军这边,佐佐木大队在登车之后,迅速赶往叶集。
从富金山到叶集不过20公里,尽管沿途都是以山道为主,但是依旧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西新窑。
而西新窑村子西面有一条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
日军抵达河西岸之后,见作为尖兵的几辆摩托车没有异常,指挥官佐佐木少佐便直接下令,主力部队立即过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国军将士们看了个真切。
当最后一辆鬼子汽车行驶到桥中央的时候,随着一声声剧烈的爆炸,结实的木桥轰然倒塌。
随着桥面垮塌,桥上的几辆鬼子汽车直接失去控制,坠入河中。
虽然河水不是很深,即便是人站进去也未必能淹死,但是车子滚入河水中,还是将一部分鬼子兵给砸死砸伤。
“敌袭敌袭”
“八嘎,有埋伏”
“八嘎呀路快快的躲避敌袭”
然而,还没等小鬼子反应过来,就听左侧的小高地上突然传来一阵阵“砰砰”声。
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顿时就听出来了,这是小口径迫击炮发射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听到这种声音,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卧倒,或者是就近寻找防炮工事。
然而,现在他们却都是在车上,几十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车厢里,一时间哪能都下去。
就在这些鬼子兵仓惶从车厢里逃出来的同时,密集的炮弹从天而降,落到了长长的车队里。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将一辆辆汽车炸成了废铁。
车上的鬼子兵自然没法幸免,但是跳下车的也不见得就能躲过炮击。
要知道为了对付这帮鬼子兵,王铁汉将全师所有的火炮全部集中到了左翼阵地,足足有38门迫击炮外加6门九二式步兵炮。
这么多的火炮同时开火,威力可想而知。
就在炮击的同时,1000团团长马长林指挥所部立即在夜色的掩护下,向着日军车队合围了过来。
当日本鬼子发现他们的时候,马长林等人距离日军车队已经不足两百米了。
随后,马长林当即命人发射黄色信号弹!
信号弹升空的瞬间,左翼的炮兵当即停止炮击,而1000团的战士们则是向着还没回过神来的小鬼子发起了冲锋。
佐佐木大队隶属于第13师团第103旅团,是一个老兵多于新兵的精锐大队,战斗力自然没的说,反应速度也是一流的。
尽管身边哀鸿遍野,惨叫声不绝,但是其他士兵却没有管这些,反而在第一时间拿起枪,寻找合适的掩体进行反击。
“哒哒哒”
“砰砰砰”
随着日军的反击,马长林所部的伤亡便迅速激增。
不得不说小鬼子的单兵素质确实惊人,即便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可以做到两百米外精准命中目标。
好在冲锋的路程只有不到两百米,且沿途全都是平坦的农耕田,再加上日军的火力并不是很猛,尤其是在轻重机枪大部分哑火的情况下,剩余的鬼子兵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
很快,马长林所部就冲到了日军车队前几十米的距离,双方的战士都能看到对方脸上狰狞的表情。
佐佐木少佐知道今天他们中了埋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逃出去了,毕竟后面就是冰冷的河水,前面是数千精锐国军,唯今之计只有硬拼了。
看到冲上来的国军将士,佐佐木少佐怒声吼道“全体都有,上刺刀,退子弹…杀!”
下达完命令之后,佐佐木举着自己的佐官刀向着马长林等人冲了过去。
而与此同时,马长林等人也冲了过来,并完成了对佐佐木等人的合围。
这是场硬碰硬的肉搏战,是对军人的意志、勇气和战斗技巧的综合考验。
这种红白之间的搏斗最是热血,意志力较弱的人恐怕刚上去就会吓得腿都软了。
双方杀红了眼,刺刀相交的铿锵声,枪托击中肉体发出的闷响声,濒死者的惨叫声,杀得性起的吼声响成一片。
白刃战进行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佐佐木大队合计八百余人,在炮击中就伤亡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五百人则全部参与了后面的白刃战。
但是奈何马长林所部的兵力是他们的四倍还有余,四比一的情况下,即便这些鬼子兵都是百战精锐,也难逃一死。
更何况佐佐木大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就损失惨重,一部分兵员都是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蛋子,不管是作战意志还是技巧都有待提高。
在面对4倍于他们的国军,虽然勇敢的战斗到了最后,但是依旧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此时,河东岸的滩地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血淋淋的尸体,像个露天屠宰场。
包括佐佐木少佐在内的八百多名日军的尸体全部摆在那里,而新九师这边同样伤亡不小,直接阵亡达到了两百余人,此外还有两百余人负伤。
但这个伤亡数据与日军八百余人被全歼,已经是非常的华丽光鲜了。
战斗结束后,所有的战士都发出忘情的欢呼声,战场上呐喊声震天动地。
不过相比于战士们的开心兴奋,王铁汉却表情凝重,他很清楚,这几百名鬼子兵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不出预料的话,敌军的主力就在后面,接下来必将是一场硬仗。
当下,他立即命令战士们尽快打扫战场,并且迅速在河东岸修筑阵地,静等日军主力的到来。
叶集西新窑村!
这是一个位于富金山与叶集之间的小村庄,也是日军回援叶集的必经之路。
王铁汉将阻击日军回援叶集的第一战场就设在了这里,由于不清楚日军回援叶集会动用多少兵力,因此王铁汉将所部战斗力最强的新九师布置在了西新窑。
除此之外,在右翼阵地,王铁汉又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
如此一来,西新窑一线的国军总兵力足足有一万三千余人。
话说日军这边,佐佐木大队在登车之后,迅速赶往叶集。
从富金山到叶集不过20公里,尽管沿途都是以山道为主,但是依旧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西新窑。
而西新窑村子西面有一条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
日军抵达河西岸之后,见作为尖兵的几辆摩托车没有异常,指挥官佐佐木少佐便直接下令,主力部队立即过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国军将士们看了个真切。
当最后一辆鬼子汽车行驶到桥中央的时候,随着一声声剧烈的爆炸,结实的木桥轰然倒塌。
随着桥面垮塌,桥上的几辆鬼子汽车直接失去控制,坠入河中。
虽然河水不是很深,即便是人站进去也未必能淹死,但是车子滚入河水中,还是将一部分鬼子兵给砸死砸伤。
“敌袭敌袭”
“八嘎,有埋伏”
“八嘎呀路快快的躲避敌袭”
然而,还没等小鬼子反应过来,就听左侧的小高地上突然传来一阵阵“砰砰”声。
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顿时就听出来了,这是小口径迫击炮发射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听到这种声音,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卧倒,或者是就近寻找防炮工事。
然而,现在他们却都是在车上,几十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车厢里,一时间哪能都下去。
就在这些鬼子兵仓惶从车厢里逃出来的同时,密集的炮弹从天而降,落到了长长的车队里。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将一辆辆汽车炸成了废铁。
车上的鬼子兵自然没法幸免,但是跳下车的也不见得就能躲过炮击。
要知道为了对付这帮鬼子兵,王铁汉将全师所有的火炮全部集中到了左翼阵地,足足有38门迫击炮外加6门九二式步兵炮。
这么多的火炮同时开火,威力可想而知。
就在炮击的同时,1000团团长马长林指挥所部立即在夜色的掩护下,向着日军车队合围了过来。
当日本鬼子发现他们的时候,马长林等人距离日军车队已经不足两百米了。
随后,马长林当即命人发射黄色信号弹!
信号弹升空的瞬间,左翼的炮兵当即停止炮击,而1000团的战士们则是向着还没回过神来的小鬼子发起了冲锋。
佐佐木大队隶属于第13师团第103旅团,是一个老兵多于新兵的精锐大队,战斗力自然没的说,反应速度也是一流的。
尽管身边哀鸿遍野,惨叫声不绝,但是其他士兵却没有管这些,反而在第一时间拿起枪,寻找合适的掩体进行反击。
“哒哒哒”
“砰砰砰”
随着日军的反击,马长林所部的伤亡便迅速激增。
不得不说小鬼子的单兵素质确实惊人,即便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可以做到两百米外精准命中目标。
好在冲锋的路程只有不到两百米,且沿途全都是平坦的农耕田,再加上日军的火力并不是很猛,尤其是在轻重机枪大部分哑火的情况下,剩余的鬼子兵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
很快,马长林所部就冲到了日军车队前几十米的距离,双方的战士都能看到对方脸上狰狞的表情。
佐佐木少佐知道今天他们中了埋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逃出去了,毕竟后面就是冰冷的河水,前面是数千精锐国军,唯今之计只有硬拼了。
看到冲上来的国军将士,佐佐木少佐怒声吼道“全体都有,上刺刀,退子弹…杀!”
下达完命令之后,佐佐木举着自己的佐官刀向着马长林等人冲了过去。
而与此同时,马长林等人也冲了过来,并完成了对佐佐木等人的合围。
这是场硬碰硬的肉搏战,是对军人的意志、勇气和战斗技巧的综合考验。
这种红白之间的搏斗最是热血,意志力较弱的人恐怕刚上去就会吓得腿都软了。
双方杀红了眼,刺刀相交的铿锵声,枪托击中肉体发出的闷响声,濒死者的惨叫声,杀得性起的吼声响成一片。
白刃战进行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佐佐木大队合计八百余人,在炮击中就伤亡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五百人则全部参与了后面的白刃战。
但是奈何马长林所部的兵力是他们的四倍还有余,四比一的情况下,即便这些鬼子兵都是百战精锐,也难逃一死。
更何况佐佐木大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就损失惨重,一部分兵员都是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蛋子,不管是作战意志还是技巧都有待提高。
在面对4倍于他们的国军,虽然勇敢的战斗到了最后,但是依旧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此时,河东岸的滩地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血淋淋的尸体,像个露天屠宰场。
包括佐佐木少佐在内的八百多名日军的尸体全部摆在那里,而新九师这边同样伤亡不小,直接阵亡达到了两百余人,此外还有两百余人负伤。
但这个伤亡数据与日军八百余人被全歼,已经是非常的华丽光鲜了。
战斗结束后,所有的战士都发出忘情的欢呼声,战场上呐喊声震天动地。
不过相比于战士们的开心兴奋,王铁汉却表情凝重,他很清楚,这几百名鬼子兵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不出预料的话,敌军的主力就在后面,接下来必将是一场硬仗。
当下,他立即命令战士们尽快打扫战场,并且迅速在河东岸修筑阵地,静等日军主力的到来。